豐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過去五年,是我縣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縣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克難攻堅,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都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生時間:2010年
  • 發生地點:豐都縣
  • 性質:檔案報告
過去五年及2010年工作回顧,今後五年的總體思路和戰略任務,2011年的主要工作,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過去五年及2010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我縣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縣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克難攻堅,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五年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速,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分別是2005年的2.1倍、2.4倍、6.3倍,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6.1%、19%、44.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7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9倍。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118.5億元,是2005年的2.8倍。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3.4:1下降為2.8:1。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從“艱難突圍”到“迎頭趕上”的歷史跨越。
——基礎設施取得重大突破。五年來,多渠道籌資300多億元,推進了一批事關豐都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縣人民期盼多年的渝利鐵路、涪豐石高速公路、豐忠高速公路順利開工並加快建設,迎賓大道和產業大道竣工通車,一級公路實現“零”突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12萬,城鎮化率提高9個百分點。工業園區完成9平方公里的基礎平場和配套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一區三園”發展格局。建成1座220千伏、3座110千伏輸變電站,日供氣160萬方的豐忠天然氣管道建成投用。
——支柱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五年來,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25.5:33.7:40.8調整為20:40.1:39.9。化醫、建材食品、機械、輕紡等特色工業體系初步形成,全縣工業總產值從2005年的13.2億元增加到63.9億元,五年再造4個“豐都工業”。肉牛、林業、果菜、烤菸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全市肉牛第一縣、渝東北地區速豐林建設中心、國家重點菸葉生產縣。“一山一湖一洞”精品旅遊格局基本形成,五年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108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1億元,雙雙實現翻番。
——移民搬遷任務圓滿完成。五年來,累計搬遷移民2.98萬人,復建房屋82.5萬平方米,在庫區8個重點區縣中率先實現“雙包乾”銷號結算,四期移民工作順利通過中市驗收。農村移民後期扶持直補資金、城鎮移民遺留問題政策資金兌現率均達100%,三峽水庫安全蓄水至175米,編制三峽工作後續規劃項目125個,移民安穩致富進程不斷加快。
——改革開放成果豐碩。五年來,建成全市一流的行政服務中心,精簡行政審批項目526個,最佳化審批流程486項,行政效率明顯提升。引進投資48億元的隆鑫南天湖景區開發、投資30億元的東方希望1000萬噸新型乾法水泥、投資20億元的重慶紫光6萬噸蛋氨酸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增添了加速發展後勁。自營出口年均增長20%以上,累計實現3500萬美元,引進外資250萬美元。
——社會民生明顯改善。五年來,消除中國小校危舊房7.9萬平方米,維修加固和改(擴)建校舍14.9萬平方米,消除教育欠債1.3億元,“兩基”工作通過國家評估驗收。科技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達到39%,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在全市率先建成縣級一類綜合檔案館。改擴建鄉鎮(中心)衛生院30所,建成村衛生室43個,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二甲醫院。建成鄉鎮文化站30個、村文化活動室233個、農家書屋196個、農民健身工程138個,地面數位電視信號覆蓋率達84%。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成功創建市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五大保險”參保擴面有序開展,醫療保險深入實施,城鄉低保制度全面建立。片區扶貧開發和整村脫貧加快推進,減少貧困人口4.9萬人。
剛剛過去的2010年,我們圍繞“科學發展、加速提檔、構建和諧、趕超跨越”的總體要求,著力打基礎、惠民生、育產業、抓開放,全面完成縣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十一五”收官劃上圓滿句號。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實現77.1億元、150.2億元、8.5億元,分別增長17.8%、46.4%、5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3558元、4767元,分別增長12.3%、19%。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萬元增收進程加快。把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作為“一號工程”,按照“四個五”的工作思路,全速推進,全縣18萬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增收達到3000元以上,7.7萬農戶提前實現萬元增收目標。宣傳發動全面深入、幫扶活動紮實開展,全縣上下形成了濃烈的增收氛圍。縣、鄉、村和農戶四級規劃項目全面啟動,增收體系基本建立。探索推行 “政府補貼、公司購畜、農戶領養、到期還畜、犢畜歸戶”的“恆都模式”,帶動農戶加快增收,經驗在全市推廣。創新建立 “六位一體”擔保貸款模式,審批農戶貸款1545萬元;制定“普惠+特惠”的獎勵扶持政策,整合資金1.35億元,引導社會資金4.37億元投入農戶萬元增收工程,逐步破解農戶增收項目啟動資金緊缺難題。首批種牛、種鴨、種雞3個市級良種繁育場基本建成, 117個自建繁育場加快建設,種源緊張問題有效緩解。農產品批發物流市場和17個鄉鎮農貿市場建設加快推進,加強農超、農商對接,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紅心柚文化節,肉牛紅心柚等農產品暢銷市場。
二是民生改善全面提速。全縣十二大民生工程加快推進,職教中心一期工程竣工投用,適存高級中學校址選定,三建鄉中心學校遷建工程加緊推進,中小學生營養促進工程啟動實施,高考重本上線首次突破400人大關。中醫院綜合樓開工建設,3箇中心衛生院改擴建基本完成,20個村衛生室達到規範化標準,碘缺乏病基本消除。縣城體育館主體工程基本完工,1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44個移民村文化活動室、3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基本建成;17個鄉鎮“廣播村村響”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面實施,全縣10.3萬名60歲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創業豐都”深入推進,新發展微型企業150戶,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506人。發放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救災救濟等資金1.5億元。開工建設廉租住房11.5萬平方米。11個貧困村整村脫貧任務全面完成。
三是基礎設施更加堅實。渝利鐵路、涪豐石高速公路加快建設,豐忠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名山大橋(長江二橋)鋼圍堰下水,新建通鄉通暢公路49公里、通村通暢公路113公里、通村通達公路143公里;建成鄉鎮客運站7個、村級招呼站30個。水天坪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新建標準廠房4.3萬平方米;鎮江精細化工園紫光大道基本建成,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化工碼頭、消防站等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園完成征地,排洪涵渠、改道公路等項目啟動建設。蔣家溝水庫大壩主體工程提前完工。改造集鎮供水工程3個、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8處,解決8.9萬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水利化程度達到45%。新建沼氣池3012口。實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基本口糧田建設7000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28%。
四是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肉牛、林業、烤菸產業加速發展,社壇鎮、高家鎮兩個萬頭肉牛養殖場建成投用,全縣肉牛存欄23萬頭、出欄10.5萬頭,分別增長41.1%、26.5%;新發展速豐林14萬畝、能源林4.5萬畝、經果林3萬畝;收購菸葉 7.2萬擔,成為全市唯一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縣。全年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24.8億元、16.4億元,分別增長10%、6.6%。乾法水泥項目一期建成投產,蛋氨酸項目一期試產成功,肉牛屠宰生產線正式投產。全年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63.9億元、18.3億元,分別增長36.8%、20.5%。名山景區基本完成古建築升級改造主體工程,五魚山玉皇聖地景區基本達到試營業條件;南天湖旅遊景區滑雪場及滑雪場酒店大規模推進,擴湖工程正式啟動。全年旅遊接待33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6.7億元,分別增長32.7%、32.2%。“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實施、“家電下鄉”深入開展,蘇寧、國美等知名商貿企業入駐豐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1億元、增長19%。
五是城鄉面貌明顯改觀。按照“三峽庫區第一街區”的定位,高水平完成龍河東組團城市設計,開發建設全面展開,完成征地拆遷4103畝,平場173萬立方米,市政幹道快速推進。縣城橫五路開工建設,名山組團舊城改造完成10萬平方米安置房規劃。新開工商品房18.2萬平方米,竣工15.5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33.1%。八一廣場、名山下沉式廣場基本完工,城市升級改造二期道路“白改黑”18萬平方米,國家級園林城市和市級文明城市、環境保護模範縣、衛生城市“四創”活動紮實開展,平都大道獲選全市“最美街道”。全縣鄉鎮集鎮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高家鎮、社壇、龍河等市級中心鎮主幹道改造加快推進。建成巴渝新居2087戶,改造農村危舊房2935戶。集中開展為期五個月的規範規劃建設管理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全縣各級幹部民眾眾志成城、合力攻堅,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拆違大會戰。累計拆除各類違法違章建(構)築物18.8萬平方米,挽回或避免直接經濟損失7000多萬元,違法建設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規劃建設管理秩序明顯規範。大力開展戶外廣告專項整治行動,拆除違規戶外廣告2.6萬平方米,市容市貌明顯改觀。
六是開放創新成效顯著。完善招商機制,聘請12名經濟發展高級顧問,大力推行全民招商,全年簽約風力發電、MMA、電感變壓器等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66個,契約引資總額213.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7.9億元,分別增長107.3%、122.4%,創歷史最好水平。城鄉戶籍制度改革進展順利,1.6萬名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新一輪農村土地房屋登記發證工作有序推進,完成農村宅基地房屋登記發證5.8萬餘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基本完成;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全面完成,進入全國林改百強;醫療衛生改革穩步推進。
七是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1個安全社區、1個安全文化示範企業通過市級評定認證,高危行業企業安全標準化達標率達到80%。配套安全專項工作經費2041萬元,基層基礎不斷夯實。紮實開展安全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活動,關閉高危行業“四小企業”9家,20個鄉鎮實現生產安全事故“零死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廣泛開展平安“五星”創建活動,建成4個交巡警平台,全面建立“五位一體”校園安保體系,“五五”普法一次性通過驗收。深入開展“大走訪”、“結窮親”、“三進三同”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開展“打黑除惡”行動,民眾安全感指數達97.34%,位居全市第三。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凝聚著83萬豐都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為豐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全縣人民和外來建設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們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十一五”的成就令人鼓舞,但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主要是:縣域經濟整體實力還不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我們必須直面問題,彌補不足,更加自覺地推動科學發展,更加主動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有效地破解發展難題,決不辜負全縣人民的重託和期望。

今後五年的總體思路和戰略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我縣夯實基礎、加速發展、謀求跨越的關鍵時期。綜觀發展形勢,我們仍處在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深入實施,三峽後續工作全面啟動;重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全面發力,“兩翼”振興、萬億工業走廊等政策效應成倍釋放。加之,通過這些年打基礎、破瓶頸,豐都已經具備了提檔提速、趕超跨越的基礎條件。我們必須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搶抓機遇,銳意創新,攻堅克難,奮力開創豐都科學發展新局面。
做好今後五年政府工作,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突出科學發展主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實施“興工強縣、興旅活縣、興農穩縣”三大戰略,突出抓好“基礎建設、產業發展、擴大開放、民生改善”四大重點,努力建設庫區特色工業重鎮、國際知名旅遊勝地、西部特色農業大縣。到“十二五”末,基本實現移民安穩致富、農民脫貧致富; 基礎設施、城市開發、工業園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產業支撐能力、對外開放成效、民生保障質量、城鄉統籌水平明顯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旅遊綜合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番,分別達到250億元、100億元、30億元、60億元、2.8萬元、1.1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5∶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渝東北地區平均水平,與全市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基本建成三峽庫區經濟強縣。
以上奮鬥目標,順應了重慶對“兩翼”加快發展的戰略要求,表達了人民民眾嚮往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望,展示了豐都跨越發展的美好前景。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實施“興工強縣”戰略,打造庫區特色工業重鎮。抓住全市實施萬億工業走廊機遇,大力發展集群工業,力爭到201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實現360億元以上,再造五個“豐都工業”。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建成8平方公里水天坪特色工業園、2.5平方公里鎮江精細化工園、2平方公里湛普新型建材園、3.5平方公里中小企業創業園;加快園區拓展,規劃建設一批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規劃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大力培植支柱產業。大力發展蛋氨酸、MMA為主的精細化工產業,形成110億元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乾法水泥、陶瓷等新型建材產業,形成50億元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牛肉製品、果蔬深加工、生態造紙等輕工業,形成50億元的輕紡食品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船舶製造、電子信息、汽摩零部件等製造業,形成110億元的機械電子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型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形成20億元新能源產業基地(不含核電)和1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工業企業高新技術孵化園,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淘汰和關閉落後產能、高耗能企業,支持和鼓勵企業開發新產品、運用新工藝,提高新技術、新材料運用水平,提升工業企業綜合能力。力爭到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0家,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10家、超50億元的企業3家以上。
(二)深入推進“興旅活縣”戰略,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勝地。以全市實施“一帶五區”統籌城鄉旅遊專項改革試驗為契機,全力推進以“一山一湖一洞”為重點的精品景區開發建設,實現“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經濟強縣”轉變。打造旅遊精品景區。加快實施名山景區升級改造工程,把名山景區建成國家5A級旅遊景區;加快實施南天湖景區、廂壩休閒度假小鎮等工程,將南天湖景區打造成為國家5A級景區;推進雪玉洞景區深度開發和龍河流域特色旅遊開發;加快發展太平壩房車基地、世坪森林公園度假村等鄉村旅遊。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加快建設長江南北旅遊碼頭和遊輪基地,推進長壽湖-豐都-武隆-南川旅遊環線公路、涪陵-武隆-南天湖旅遊公路和豐都連線仙女山支線機場道路建設。全面推進星級酒店、星級農家樂建設,建成五星級酒店5家,全縣酒店星級顆數達60顆。做靚地方旅遊文化。策劃《鬼城印象》等大型人文山水實景演出項目;製作一批紀錄片、影視劇、歌曲等旅遊文化宣傳品;積極開發麻辣雞、豆腐乳、葉脈畫等名特食品和旅遊工藝品;繼續辦好豐都鬼城廟會等節會活動,策劃舉辦一批國際國內節慶賽事,進一步提升豐都旅遊的影響力。
(三)加快推進“興農穩縣”戰略,打造西部特色農業大縣。以促進民眾增收致富為核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創建豐都(國家級)現代肉牛產業示範園,打造中國南方肉牛之鄉,肉牛存欄55萬頭、出欄20萬頭。出欄生豬55萬頭、山羊15萬隻、家禽1000萬隻。打造重慶林業產業強縣,建成紅心柚、龍眼、柑橘、獼猴桃等商品經果林100萬畝。穩步發展優質糧油,到2015年建成優質糧油30萬畝、榨菜15萬畝、烤菸5萬畝。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新增市、縣級龍頭企業20家,力爭成功上市2家。健全服務體系和行銷網路,新發展規範專業合作社200個。積極打造特色品牌。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定和重慶市名牌產品評定,爭創重慶市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推動豐都肉牛、豐都紅心柚等品牌國際化,農產品優質率和綜合商品率均達70%以上。
(四)全面激活商貿流通,打造渝東區域性物流中心。完善市場建設,豐富服務業態,構建統一開放、業態多元、規範有序的商貿流通發展新格局。加快商貿市場建設。著力打造龍河東中央商務區,建設一批特色街區,建成集消費、休閒、商務於一體的30億級城市中央商圈。加快推進旅遊商品交易市場、中國南方肉牛綜合交易中心、豐都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打造區域性專業交易市場和商品集散中心。完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邊貿市場建設,構建農村商貿服務網路體系。豐富商貿業態。大力發展綜合物流,積極發展金融業、科技研發、職業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規範發展社區商業和鄉村服務業,提高社區商業覆蓋率。努力拓展外經外貿。加快推進加工貿易承接地建設,著力引進培育外資企業,累計引進外資1500萬美元。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實現進出口總額達到3000萬美元。積極爭取國際援助項目,加大外派勞務輸出力度,累計輸出800人。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築加快發展支撐平台。全面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力破解制約瓶頸。構建綜合交通網路。加快“三高兩鐵一港”為重點的快速通道建設,建成涪豐石、豐忠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墊豐武高速公路; 建成渝利鐵路,積極推動實施重慶主城至奉節沿江貨運鐵路。加快名山、王家渡旅遊作業區建設,續建鎮江、水天坪貨運作業區,提升丁莊溪、高鎮貨運作業區吞吐能力。加快縣際縣內公路網建設,形成長江南北片區公路環線。推進產業路、鄉鎮聯網路、農村加密路建設,骨架公路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80%。建成丁莊火車站、城南一級汽車貨運站、水天坪和高家鎮二級汽車貨運站等配套設施。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成蔣家溝中型水庫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梨子坪中型水庫,新建一批小(一)型、小(二)型水庫。推進三峽庫區中部灌區、小型農田水利、鄉鎮小微水等工程建設,骨幹工程渠系配套率達到50%,基本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水利化程度達到50%。完善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基本完成龍河等中小河流域治理,推進城鄉飲水工程建設,新解決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快完善骨幹電網結構,新建8個110千伏、5個35千伏輸變電站。加快推進風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力爭核電項目納入國家規劃,開展抽水蓄能發電廠前期工作。完善燃氣管網配套設施,城鎮天然氣管網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六)著力推進城鄉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大力推進魅力城市、舒適集鎮、美麗鄉村三大工程,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42%。提升中心城區能級。加快龍河東、丁莊、橫五路、名山等片區的城市開發建設,著力實施斜南溪溝谷回填、刀鞘溪造地工程,建成名山大橋(長江二橋)、龍河新橋,開工建設龍河二橋。基本形成“一城兩片六組團”的城市骨架,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22萬人,基本建成區域性中等旅遊城市。加快城市景觀和公園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城市特色建築,縣城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40%,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推進小城鎮建設。加快發展高鎮、社壇、龍河3個市級中心集鎮和十直、三元、南天湖景區3個縣級中心鎮,著力打造邊貿型、城郊型、旅遊型等特色鄉鎮,積極推動一般鄉鎮發展,形成以中心鎮為核心、以特色鎮為支點、以一般集鎮為依託的城鎮發展體系。加快新村建設。加快建設巴渝新居和改造農村危舊房,到2015年農村新建住房巴渝新居推廣率達到60%,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0平方米,基本實現80%的村社飲用清潔的自來水,鄉鄉有連鎖經營超市、村村有商貿綜合服務點,村村響廣播,戶戶通電視。
(七)統籌推進三峽後續工作,提高移民安穩致富水平。加強庫區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實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加快推進移民安穩致富工程,確保實現“三有一新”目標。全力推進移民增收致富。實施移民素質提升工程,加強移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消除移民“零就業家庭”,有勞動能力的移民全部就業。實施優勢產業提升工程,加快移民生態農業園和生態工業園建設,培育發展移民增收產業,促進移民增收致富。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移民鄉鎮對外交通提檔升級、屏障區人畜飲水安全、庫岸環境綜合整治和庫區基金項目建設,實施名山新城大橋流域防洪治理、城市防洪工程等城鎮移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汶溪等一批移民生態示範村。加強庫區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長江流域防護林和景觀林體系建設,庫周兩岸森林覆蓋率達到65%。加強庫岸環境綜合整治和地質災害點治理,推進生態屏障區人口轉移,確保庫區生態安全。
(八)突出改善社會民生,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加強和改善社會民生,使人民民眾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優先發展城鄉教育事業。全面消除現有中國小D級危房。強化基礎教育,力爭每個鄉鎮建成1所中心幼稚園,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實施中國小增量擴容,改擴建一批中國小,新建適存高級中學,切實解決“大班額”問題,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解決好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加快發展職業、繼續和特殊教育,力爭把職教中心創建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加快發展文化衛生事業,建成縣城體育館、游泳館、博物館和多功能文化藝術中心,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5個、村文化活動室300個、村級農家書屋185個,推動通信通訊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改擴建8所中心衛生院,新建南天湖景區醫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0所鄉鎮標準化村衛生室;縣人民醫院創建為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縣中醫院創建為國家示範中醫院。加快發展人口計畫生育事業,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符合政策生育率80%以上。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創業豐都”建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80%、95%以上。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基本完成貧困村整村脫貧銷號任務,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切實加快“平安豐都”建設,強化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和政府監管能力,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完善治安防範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犯罪行為,提高應急處置水平,民眾安全感指數保持95%以上。
各位代表!“十二五”發展,對於豐都趕超跨越、實現美好願景具有重大意義。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苦幹實幹,開拓進取,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征程中,團結一心,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一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活力顯著提升、人民民眾幸福感顯著增加的三峽庫區經濟強縣,就一定能夠成為美好現實!

2011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開門紅”,對於確保完成“十二五”宏偉目標至關重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建議2011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地方生產總值增長20%,達到9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突破18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1%,達到37.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長30%,突破11億元;農業總產值增長10.3%,達到27.4億元;農業增加值增長9%,達到17.9億元;工業總產值增長56.5%,突破100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42%,達到26億元;旅遊接待人次增長30%以上,達到43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增長49.7%以上,突破1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達到154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20 %以上,達到572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萬元GDP能耗下降0.4個百分點,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0.6個百分點,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3個百分點。
圍繞以上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大力開展“產業發展攻堅年”活動,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是突出發展特色農業,全力推進“中國南方肉牛之鄉”建設,扶持發展10個萬頭能繁母牛基地鄉鎮(街道),社壇鎮、高家鎮兩個萬頭養殖場實現充分養殖,力爭肉牛存欄30萬頭、出欄15萬頭;大力發展生豬、山羊、土雞等畜禽產業,力爭出欄生豬53萬頭、山羊10.5萬隻、家禽650萬隻。加快打造“全市林業產業強縣”,實施森林工程15.8萬畝,其中長江兩岸綠化新增3.7萬畝,新造速豐林5.6萬畝、生物質能源林1.5萬畝、紅心柚基地1萬畝、優質龍眼6000畝。鞏固國家重點菸葉縣,種植烤菸3.6萬畝,收購菸葉10萬擔。發展高山無公害蔬菜1萬畝、設施栽培蔬菜1.5萬畝,全年蔬菜總產量達到36萬噸以上。大力推進糧油高產創建,著力打造水稻、玉米、油菜等6個萬畝部市級高產示範基地,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33.5萬噸以上。二是加快發展特色工業,重點培育壯大精細化工、新型建材、輕紡食品三大特色優勢產業以及機械電子、新能源、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1000萬噸乾法水泥一期400萬噸全面達能、二期600萬噸正式投產,6萬噸蛋氨酸一期全面達產、二期正式投產;MMA項目一期達產、二期投產。肉牛屠宰及精深加工二期、2萬噸生活用紙、薯類深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指導和組織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和信息化建設,工業企業信息化率達到70%以上。強化能源保障,建成110千伏保合輸變電工程,加快推進大唐核電、風力發電、抽水蓄能發電項目前期工作。三是深度打造特色旅遊。名山景區全面完成古建築升級改造,啟動建設十八層地獄和百孝園項目,建成景區自動扶梯和遊客接待中心,啟動建設旅遊碼頭。南天湖景區完成整治擴湖、滑雪場、雲海谷休閒健身公園一期工程,完成旅遊小火車項目建設,啟動國王鎮及主題公園建設,初步實現對外開放。啟動廂壩旅遊度假小鎮建設。改造建成豐都賓館五星級酒店,建成南天湖景區滑雪場酒店。辦好“全國牛業大會”、“第六屆民俗文化節暨第十七屆‘鬼城廟會’”和南天湖景區首游活動,全面提升豐都知名度。同時,鞏固完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深入開展“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三級配送”,繼續推進“商貿五大行動”,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確保完成貿易出口總額800萬美元以上。
(二)紮實推進萬元增收工程,加快農民增收進程。著力破瓶頸、提速度、保增收,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速推進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確保全縣95%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增收3500元以上。一是加快破解增收瓶頸。進一步完善增收貸款辦法,力爭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居民房屋等“三權”抵押融資貸款取得新的突破,選擇多家銀行參與農戶小額擔保貸款,整合項目資金5000萬元以上投入增收工程,進一步破解農民增收項目資金緊缺難題。加快農業、林業、畜牧等18類117個繁育場建設,解決種源短缺問題。開工建設農產品批發物流市場,建成2個畜禽邊貿市場。加強農商農超對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發展“訂單農業”,力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帶動農戶1萬戶以上,農民組織化程度達到49%。全面開展肉牛、山羊、土雞保險,降低農民養殖和經營風險。二是全力打造示範基地。加快建設一批增收產業示範基地,著力打造虎威萬畝速豐林基地、三元和雙龍場萬畝紅心柚基地、興義萬畝龍眼基地、江池萬畝獼猴桃基地、保合萬畝百香果基地、董家和樹人萬畝花椒基地、武平和太平壩萬畝脫毒馬鈴薯基地、三壩和南天湖萬畝高山蔬菜基地。積極開發農村閒置資源,發展多種經營,擴大複種指數,拓寬增收來源。三是全面實施科技幫扶。加強縣、鄉、村和農戶四級技術服務網路建設。開展紅心柚品質提升、龍眼保鮮技術等重點攻關項目研究。加快綠色食品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進程,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三品”認證,打造優勢品牌,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施“陽光工程”培訓,集中培訓示範村幹部100人、農民土專家1000戶、高級農民工10000人。
(三)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夯實提速發展平台。全力破解土地、資金等瓶頸,加快推進交通、水利、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交通項目建設。全速推進渝利鐵路、涪豐石高速公路建設,確保2012年建成通車;加快推進豐忠高速公路建設,積極參與、配合做好墊豐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建成水天坪至高家鎮二級公路油化改造,開工建設馬良至廂壩二級旅遊路,力爭開工九溪溝至龍河段改擴建工程。建設通村通暢公路153公里。加快名山大橋(長江二橋)主橋建設,完成承台澆築;完成龍河二橋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建成水天坪碼頭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城市客運中心、3個鄉鎮客運站和20個村級招呼站,完善農村客運設施。二是全面加強水利設施建設。蔣家溝水庫汛前下閘蓄水,借水工程和渠系配套工程年底基本完工; 完成梨子坪水庫初設報告編制。完成三峽庫區中部灌區白江洞、茄馬石等水庫渠系續建與節水改造,完成5個小農水項目建設任務,治理三元等場鎮中小河流域,建設暨龍等5個鄉鎮堤防工程,加固整治鸚鵡、范家溝等2座病險水庫。新增、恢復改善灌面5400畝。全縣水利化程度達到46%。加快推進社壇污水處理廠、廟嘴和北岸城區污水處理三級管網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穩步提升。三是切實推進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水天坪工業園濱江路、漕溪隧洞、縱六路工程建設,完成園區大平場工程,建成科技孵化樓、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藍領公寓;進一步完善水、電、氣供給及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鎮江精細化工園完成消防通道改造、200畝基礎平場、紫光大道延伸段和化工碼頭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園建設標準廠房3萬平方米、移民安置房2萬平方米,完成改線道路、涵渠及部分管網配套設施,開展工業用地平場。同時,實施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4500畝,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到31%。
(四)大力推進城鄉建設,全面改善城鄉環境。深入推進“宜居豐都”建設,加快改善城鄉面貌,提升城鎮聚集效應。一是加快建設魅力城市。高水平完成丁莊溪組團城市設計,完成龍河東組團至水天坪組團間區域控規調整。完成規劃展覽館布展。建成商品房60萬平方米,打造一批經典建築。加快城市空間拓展,基本建成龍河東組團B區市政幹道、丁莊物流中心片區渝惠大道、火車站至迎賓大道的市政幹道。加快推進龍河東組團刀鞘溪回填造地工程,啟動龍河東組團A區市政幹道和斜南溪溝谷回填造地工程。開工建設丁莊火車站站前廣場和龍河東公園。啟動縣城消落區庫岸整治工程。深入開展國家級園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市級環保模範縣和衛生城市“四創”活動,大力推進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四大行動,提升宜居品質。二是加快建設舒適集鎮。加快南天湖景區中心鎮建設。推進高鎮、社壇、龍河市級中心鎮和十直、三元等縣級中心鎮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力; 積極推動城郊、邊貿和旅遊等特色集鎮發展,啟動三建鄉新場鎮建設;全縣集鎮建成區面積擴大2平方公里。新建一批鄉鎮休閒廣場、自來水廠、標準化超市等配套設施,完善集鎮功能。切實加強規劃建設秩序管理,杜絕鄉鎮擅自占地、擅自布局工業項目、未批先建等違規建設行為。三是加快建設美麗鄉村。重點在小城鎮駐地村、產業項目基地村、交通幹道沿線等重點區域,新建巴渝新居2000戶,新建或改造農民新村15個。在城鎮周圍、景區附近、長江兩岸等重點範圍,改造一批農村危舊房。推進農村“一池六改”工程,新建沼氣池3500口,完善新村配套設施,改善農村居住條件。
(五)堅定不移開放創新,不斷提振發展動力。深入擴大開放,著力推進創新,加快建設庫區開放型經濟高地。一是強化招商引資。立足我縣區位、產業和資源優勢,策劃包裝一批重大優選招商項目。完善招商政策和機制,瞄準世界500強、全國500強、全市50強企業,力爭引進一批知名企業落戶發展,全年實現契約引資300億元,到位資金80億元以上。二是深化幫扶對接。加強與南岸區、河北省、山東棗莊市等對口幫扶地區的對接,在承接產業轉移、勞務輸出等方面加強合作,爭取一批優勢產業項目落戶豐都,力爭全年引進對口支援項目5個,協定投資5億元,到位無償援助資金3000萬元以上;加強與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的對接,力爭承接一批鏈條產業落戶,大力發展配套服務產業。三是推進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轉戶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吸納更多農戶轉戶進城。有序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積極爭取建設用地指標,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產業發展用地需求。建立健全鎮、村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搭建土地流轉平台,力爭土地規模經營度達到27%。統籌推進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旅遊專項改革試驗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六)切實推進三峽後續工作,加快移民安穩致富。著力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妥善解決移民遺留問題,全力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一是加快移民工程建設。實施以玉大路硬化為重點的庫周交通提檔升級,打通移民致富通道。庫周交通復建、三期高切坡治理、應急處理項目建設全面竣工並通過驗收。三峽移民工程總體竣工驗收一次性成功。二是加快推進三峽後續工作。精心編制三峽後續工作分縣實施規劃,加快推進高切坡防護等一批三峽後續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後續資金3億元以上,啟動龍河口至刀鞘溪庫岸防護等條件成熟的規劃項目。完成汶溪生態示範村二期工程建設。三是加快移民安穩致富步伐。大力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扶持名山何家坪、虎威紅岩等移民村特色產業發展。加大移民技能培訓、就業和創業扶持力度,通過就業創業促進移民致富;不斷完善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努力實現移民與城鎮居民公共服務同質化。推進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崩滑體治理,加強175米蓄水安全監測防範,確保三峽水庫運行安全和移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七)著力壯大財政實力,增強金融支撐能力。強化財稅征管和信貸融資,努力破解發展資金緊缺瓶頸。一是強化財稅征管。加大財稅徵收力度,按季考核,均衡入庫;推行非稅收入“銀行代收制”,杜絕隨意減免緩,實現應收盡收,力爭非稅收入7.3億元以上。強化資金監管,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最佳化支出結構,大力壓縮行政運行成本,公用經費實現“零增長”,重點向民生、“三農”、重點項目建設和重點產業等方面加大支出力度,一般預算支出50%以上用於民生。二是積極推進財稅改革。嚴格預算約束,將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嚴控隨意調整預算,避免預算外或超預算支出;加強財政投資評審和專項資金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快推進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嚴控鄉鎮發生新債務,防範化解財政風險。三是強化金融支撐。加快誠信豐都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完善政銀企聯繫會議制度,建立金融信息平台,建立良好的銀政關係,推動銀企合作。引導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保險公司充分發揮融資擔保作用,促成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園區、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清理整頓國有企業,盤活國有資源,增強融資擔保能力,金融機構貸款投放新增10億元,力爭12億元。
(八)全力改善社會民生,提高民眾幸福水平。把增進民眾福祉放在政府工作首位,加快落實全縣十二大民生工程,努力擴大和改善公共服務。一是加快發展社會事業。開工建設適存中學、職教中心二期工程、龍河東國小,改擴建實驗中學、豐都二中,遷建高家鎮中學、廂壩國小和星火學校,完成三建鄉中心學校遷建工程。搭建2個科技創新平台,培育3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0%以上。加快推進“三甲”醫院、中醫院綜合樓建設,高鎮、社壇、龍河3所中心衛生院創建為二級乙等醫院。紮實開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全縣人口均衡發展。建成縣城體育館,完成游泳館、博物館前期工作,修繕悟惑寺等重點文物古蹟,實施1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完善10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新建80個農家書屋;深入推進電影進鄉村、進學校,廣泛開展“唱傳講讀”活動,豐富民眾精神生活。二是著力強化社會保障。全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五大保險”覆蓋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80%、92%以上,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加快“創業豐都”建設,新發展各類企業350戶,新增就業崗位6500個。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和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監督管理,確保資金安全穩健運行。改擴建殯儀館及公墓,新建墓位5000個;建成民福老年公寓一期工程,規範化建設230個村(居)愛心援助站。積極為重症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醫療資助,適配殘疾人輔助用品500件以上。大力推進整村脫貧工作,完成15個整村脫貧建設任務,減少貧困人口9000人以上。三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強化基層基礎,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四大行動,嚴防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深入開展“三項活動”,用心化解一批信訪問題,有效解決一批民眾實際困難;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推進應急防控體系數位化工程建設;始終保持“打黑除惡”高壓態勢,切實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九)順應民眾期盼,全力辦好一批民心實事。一是啟動龍河東和斜南溪居民點建設、名山組團20萬平方米的舊城改造,建設廉租房4萬平方米、公租房3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舊房3500戶。二是標準化改造城區平都、民達、海客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三合、名山街道11個社區商業中心;建成23個鄉鎮農貿市場,實現鄉鎮農貿市場全覆蓋。三是新建日供水3萬噸的縣城自來水廠和虎威大池、興義大池、江池五龍場、湛普等4座農村自來水廠,解決城市居民用水和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四是暢通法律援助渠道,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50件,實現“應援盡援”。五是消除60所學校2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全面推進小學生飲用奶計畫。六是發展地面數位電視1萬戶,解決邊遠山區農民收看電視難問題。七是實施濱江公園和朝華公園植物栽培、造型320畝,新建道路1300米、燈飾150盞;改造城區支幹道燈飾310盞,新建流動廁所2個、改造收運點20處。八是免費為適齡兒童開展免疫規劃接種,實施孕產婦住院分娩保險、新生兒保險,農村無害化改廁3000戶。
與此同時,全面推進統計、調查、法制、婦兒、青少年、老齡、民族、宗教、對台、僑務、物價、氣象、人防、消防、檔案、修志、保密、工商、質監、雙擁共建、國防動員、機構編制、應急救災、防震減災、機關管理等工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十二五”的美好願景振奮人心,未來五年的宏偉戰略任務繁重。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擔負的責任重大而艱巨。我們要牢記執政為民宗旨,加快推進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高行政管理和施政水平。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工作舉措、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重點向民生事業發展、公共設施建設、重點產業打造等方面傾斜,更加注重公共服務。推進政府服務規範化,促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理順縣鄉政府職責許可權,增強基層政府統籌管理能力。
(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政府工作規則,建立民眾參與、專家諮詢與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組織經濟社會發展顧問、法律顧問對政府重大決策進行風險評估和合法性審查,確保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大力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執法、重複執法、執法缺位問題。加強政府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確保行政權力依法、公正、有效運行。
(三)不斷加強政風建設。大興為民之風,真誠傾聽民眾呼聲,多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大興創先之風,完善“三項制度”,深入開展“三項活動”,建立創先爭優長效機制。大興務實之風,改進會風文風,嚴格控制各類檢查評比活動,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問題。大興勤儉之風,切實加強政府管理,堅決制止鋪張浪費,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
(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著力推進鄉鎮(街道)審批服務全覆蓋;最佳化行政許可程式,擴大並聯審批範圍,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最佳化隊伍結構,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和政務督查,健全促進科學發展的考核評價機制,嚴格實行執法責任、重大決策跟蹤評估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績效有評估、擔責有主體、過失要追責的運行體系,確保工作高效運轉。
(五)大力推進廉政建設。始終牢記“兩個務必”,恪守廉潔從政若干規定。加強源頭治理,通過規範制度和陽光運作,在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源交易、工程建設發包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化監督、堵塞漏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切實加強監察、審計,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和消除腐敗現象,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