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04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團結並依靠全縣人民,沉著應對移民投資減少、巨觀調控加強等挑戰,負重自強,開拓進取,完成了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全縣生產總值達到33.81億元,增長10.4%,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8.62億元、12.56億元和12.63億元,分別增長6.4%、9.7%和13.8%;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08億元,增長13.1%;地方
財政收入完成14578萬元,同口徑增長12%。政府承諾的為民辦實事項目除新城客貨綜合碼頭因地質滑坡、設計變更未完成外,其餘均已完成。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一)興工強縣初見成效。貫徹落實縣委十一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要求,加快推進“興工強縣”戰略,工業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全縣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總額超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分別達到10億元、7.65億元、401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4.2%、9.2%、12.1%。規劃發展的10個億元鎮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5.3%。名山工業園區基本完成了開工建設的前期工作,納豆多肽營養粉項目完成了征地平場,菁蒿素產業化項目一期工程、2萬套汽車電子燃油泵生產線、150萬平方米高檔彩瑪外牆磚生產線等建成投產,150萬噸乾法水泥、500萬平方米高檔紡織面料生產線、1000萬平方米佛萊明哥瓷質外牆磚、100萬平方米歌德陶瓷瑪賽克等項目可研編制等前期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全面落實各項激勵政策,推動糧食增產增收,全縣糧食總產量達到33.64萬噸,同比增長8.9%。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四大骨幹產業加快發展,全年出欄生豬52萬頭,優質肉牛6萬頭,山羊30萬隻,家禽792萬隻;收購蠶繭1550噸,蠶農收入1800萬元;收購菸葉2250噸,菸農收入1900萬元;新發展紅心柚1萬畝,產柚8000噸;7個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項目順利實施。武平山羊,栗子大米,包鸞肉牛,龍孔錦橙,保合甜橙,董家花椒,都督、暨龍烤菸,龍河、虎威蠶桑,碧溪河、渠溪河流域紅心柚等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豐都菸草、皇嘉絲綢、光明食品、民富實業、三明油脂、新城國庫、糧食直屬庫、仙家釀造、三和食品等一批龍頭企業日益壯大。新培育種養大戶1050戶、農副產品加工運輸大戶1030戶。培訓農村勞動力2119人,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3100人。扶貧開發工作深入推進,籌集各類扶貧資金4406萬元,解決了8100名絕對貧困人口溫飽、25戶岩洞窩棚戶居住以及8個行政村不通電話等問題,完成高家鎮、太平壩鄉、三元鎮、南天湖鎮高山異地扶貧試點搬遷160戶。
(三)旅遊商貿日趨活躍。旅遊經濟取得恢復性發展,名山景區天子殿、百子殿等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雪玉洞一期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名山景區創建為重慶市生態環保示範景區;接待遊客120萬人次,旅遊收入7000萬元。商貿流通活躍,濱江中路百貨批發市場、供銷社石燕邊貿市場、高家鎮鑫園市場、太平壩藥材市場、濱江東路機車市場等5大專業市場全面啟動,藥品、生活必需品、農資領域的連鎖、配送等新型業態進一步擴展。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為35.7億元,比年初增加2.95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為29.7億元,比年初增加4.2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20.84億元,央行發行專項票據置換不良資產、資產剝離、核呆5598萬元,實際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8000萬元,增長3.8%。成功舉辦第二屆美食旅遊文化節暨三峽庫區商品交易會,實現商品交易額近1000萬元。房地產業有序發展,房屋交易面積41.22萬平方米,實現交易額2.06億元。
(四)移民工作紮實推進。繼續保持二期移民攻堅決戰態勢,加快三、四期移民遷建步伐,完成年度移民投資1.79億元,搬遷人口8053人,復建房屋面積22.53萬平方米,爭取對口支援資金6623萬元,外遷農村移民安置707人,培訓移民2447人,輸出務工移民2474人,實現了移民工作年度目標。高度重視解決產業空虛和困難移民生計問題,啟動實施“安穩致富”工程;有效推進移民後期扶持,已上報27個首批後期扶持項目;3000畝高標準柑橘示範園通過市上驗收,得到了國家三建委的充分肯定。移民培訓成效顯著,被評為全市移民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五)城鄉建設上檔提速。交通建設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新建、改造公路202公里。墊道路社壇至墊江段和南天湖至廂壩段全面完成路基工程,長江大橋至縣城段完成路基工程的40%,九溪溝至南天湖段和涪豐北線8.2公里完成了路面工程;完成通鄉公路改造梯子河至青龍、兩匯至鎮江等101公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完成了80公里;整治等外級公路57公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效顯著,榮獲重慶市政府目標考核一等獎。裝機6萬千瓦的魚劍口電站建成發電;裝機1.4萬千瓦、投資1.04億元的雙鷹河電站,裝機3200千瓦、投資1400萬元的龍河銀罐塘電站,新增750千瓦、投資750萬元的白水河電站技改等3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1.04億元的農網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並通過驗收,新建和改造輸變電線路5556.3公里,安裝“一戶一表”7.8萬戶;投資1120萬元,解決了1.5萬人、1萬餘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高家鎮生活垃圾處理場主體工程基本結束,北岸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完成。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全年新增城鎮人口1.95萬人,竣工城鎮住宅面積53.5萬平方米,完成農房建設48.5萬平方米,擴大城鎮建成區面積0.69平方公里,完成了興義鎮長沙村、名山鎮白沙沱村、龍河鎮清怡廟村、太平壩鄉茅林溝村、許明寺鎮理明村、包鸞鎮花地堡村等6個農民新村建設,城鎮化率提高3個百分點。
(六)改革開放穩步推進。糧食系統13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通過重組調整為10戶,安置職工1000餘人;外貿公司改革基本完成,藥業公司、中藥材公司等商業企業改革正在積極推進;新發展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綜合服務社66個;引進華博藥業發展農村藥品供應網點103家。財政預算管理體制、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等改革全面推進,財政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衛生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穩步實施。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全年共簽訂正式契約10個,契約資金8.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25億元,新辦外來企業8家;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3174戶,新增私營企業100戶,個體私營經濟入庫稅金3000萬元。外貿出口完成145萬美元,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7戶。成功引進四川高維系統工程公司、重慶侯氏集團、涪陵採風塑膠公司等企業,興辦納豆多肽營養粉、食品加工、農膜加工等項目,可望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七)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年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8項,黑安格斯肉牛、波爾山羊胚胎移植、機車尾氣淨化器、軟包裝旅遊食品等項目正在實施,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34%。素質教育深入實施,“兩基”工作順利通過複查驗收;教育質量明顯提高,高考上線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9.9個百分點,改造學校D類危房2.5萬平方米、新建校舍3萬平方米。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初步建立,80%的鄉鎮衛生院建立了規範接種門診,60%的村衛生站達甲級標準。文體廣電事業快速發展,影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光纖電視入村率達70%;掛牌成立“中國作協豐都創作基地”,創作小品《回家》獲文化部群星獎金獎。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有效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66‰,人口出生率為7.99‰,合法生育率達93.43%,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
(八)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89元,人均增收165元。發放企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3440萬元、失業保險金492.71萬元、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840.95萬元,清理兌現拖欠民工工資2736.2萬元。落實1475名供養對象的五保供養,8719名農村特困人員得到有效救助。培訓下崗失業職工2187人,發放小額貸款174.5萬元,新增就業崗位2850個,指導幫助1675名下崗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九)行政效能不斷提高。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人大及常委會決議、決定得到認真執行,重大問題決策廣泛徵求政協和社會各界意見。辦理人大議案7件、人大代表“建議”149件、政協提案119件,滿意率達93.5%。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進一步規範檔案審查登記、行政決策聽證、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政府辦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得到提高。健全安全生產責任網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措施,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全面落實信訪責任制,認真辦理民眾來信來訪,積極幫助人民民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了社會政治穩定。加強政府信用體系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工作紮實有效。深入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年”活動,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查處政府機關公務員違法違紀案件4件,處分違法違紀公務員6人。
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外事、民政、勞動、人事、審計、物價、統計、人防、保密、氣象、老齡、檔案、縣誌、殘疾人、青少年、婦女兒童、機構編制、防災救災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成效顯著。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發展作為富民興縣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探索符合豐都實際的發展路子;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項目經濟,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興工強縣”戰略;必須不斷最佳化環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為發展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必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高執政能力,保持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好地加以堅持和發揚。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豐都發展取得的每一項成就,發生的每一個變化,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政協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辛勤勞動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豐都縣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廣大幹部,向給予我們熱情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市屬在豐單位、武警官兵、政法幹警,以及所有關心、支持豐都建設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回顧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的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全縣經濟總量不大,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工業企業量小質弱,財政收支平衡困難,就業崗位嚴重不足,產業空虛問題顯現,安穩致富任重道遠,維護穩定壓力較大,發展環境有待最佳化,個別幹部作風不實。這些問題,已經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正在研究制定切實有效措施,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5年主要工作
2005年是我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計畫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將按照“提高能力、推進發展、保持穩定”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在“五個堅持”上下功夫:一是堅持把解放思想作為加快發展的首要前提;二是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載體;三是堅持把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作為加快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四是堅持把營造寬鬆環境作為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五是堅持把提高執政水平作為加快發展的根本保證。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市委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全市經濟工作會以及縣委十一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科學發展觀,致力發展第一要務,不斷提高領導統籌發展經濟社會的能力,圍繞項目抓招商,立足農業抓工業,調優結構促增收,完成搬遷促安穩,加大投入強基礎,最佳化環境強保障,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建議2005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
——全縣生產總值實現37.5億元,增長10%;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1億元,增長12.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6億元,增長12.6%;
——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3110萬元,同口徑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提質擴量為著力點,深入推進興工強縣戰略
堅持工業主導地位不動搖,按照“盤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質量”的要求,大力推進興工強縣戰略,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增長15%,增加值達3.5億元,實現利稅5000萬元。
著眼現實生產力,努力打造強勢產業。採取內引外聯、創新體制等方式,嫁接改造海康織染、永升陶瓷和鴻鑫印務等企業,提高生產能力;採取自身挖潛、政府扶持等手段,重點培植佛萊明哥陶瓷、通和製藥、海特汽配等骨幹企業和複方雙氫青蒿素、藠頭等1-2個產值超億元的產品,打造行業“小巨人”。建成投產納豆多肽營養粉和甌海五鳳垟澱粉等項目,開工建設重慶歌德陶瓷瑪賽克生產線等項目;抓好2萬噸蛋氨酸、150萬噸乾法水泥、1.2萬噸苧麻等項目的跟蹤及前期工作,增強工業發展後勁。
著重藉助外力發展,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堅持“按揭啟動、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滾動發展”的原則,引導項目、資金向工業園區集聚,不斷提升產業結構層次和行業集中度。啟動重慶名山工業園區2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滿足落戶企業建設條件;完成社壇木業工業園規劃選址工作,力爭開工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整合現有企業入園發展;加快高家鎮食品工業園建設,督促落戶企業儘快開工,簽約項目早日落戶。
著力發展鄉鎮經濟,實現億元鎮零的突破。加快資源整合,集中生產要素,提高產品配置能力,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高家鎮、十直藠頭,興義繭絲等資源加工型企業;發展壯大社壇、三元木器,董家壽衣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按照建設10個億元鎮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招商引資,完善考核辦法,力爭名山鎮、高家鎮工業產值突破億元。
(二)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提速、提質、提效,力爭全縣農業增加值達到9.1億元。
最佳化產業結構,壯大“板塊經濟”。按照城郊型經濟圈、沿路型經濟帶和山區型經濟區三大板塊布局,圍繞工業抓農業,規模種植調結構。擴大種植面積,推廣科學種植,糧食總產量達到34萬噸。壯大骨幹產業,發展蠶桑10萬畝、生豬53萬頭、烤菸3萬畝、紅心柚1萬畝、榨菜10萬畝、藠頭1萬畝、肉牛10萬頭、山羊30萬隻、油菜“渝黃1號”10萬畝、優質水稻6萬畝、苧麻5000畝。推進農業綜合園區建設,整合農業項目資金,重點建設包鸞農業綜合開發園區、佛建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南天湖扶貧開發園區等8個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扶持打造邱家榨菜、熊貓榨菜、新鄉大米等農產品品牌。加快“兩社兩化”進程,依法推進土地流轉,規範管理綜合服務社、專業合作社,大力培育農產品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新培育種養大戶和農產品加工大戶各1000戶。
堅持開發式扶貧,紮實搞好扶貧工作。深入推進“脫貧致富工程”,切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素質,不斷增強貧困村社的“造血”功能。繼續做好重慶市商委扶貧集團和水利部定點扶貧的銜接工作,進一步加大縣級部門對口幫扶力度。爭取財政性扶貧資金2200萬元、信貸扶貧資金4000萬元以上。認真抓好扶貧項目、資金、工程質量管理,完成60個以上特困村年度扶貧建設任務,幫助解決7000名貧困人口溫飽、10個行政村不通公路和不通電話等問題,完成150戶異地扶貧任務。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抓好以村社公路為主的路網建設,完成改造通鄉公路84公里,新修村社公路109公里;抓好以農網改造為主的電網建設,力爭實現全縣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農網改造;抓好以農業信息為主的科技網路建設,完善鎮江、都督等10個鄉鎮農業信息網路平台建設;抓好以山坪塘、渠堰整治為主的灌溉網建設,完成285口山坪塘、5座病險水庫和85公里渠堰整治;抓好包鸞河、碧溪河等灌區工程,高家鎮、三壩鄉等雨水集蓄工程試點工作。實施蓋靈廟·三橋土地整理項目。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按照“健全網路、加強引導、內引外輸、創建品牌”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土地、戶籍、就業等優惠政策,加速推進高家鎮、社壇鎮等10箇中心鎮、重點鎮和邊貿集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產業,積極發展餐飲服務、商貿流通等第三產業,力爭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採取政府出資、分級組織、定向培訓等辦法,加大培訓力度,切實幫助務工人員提高就業能力,力爭新轉移農村勞動力5000人,常年在外務工1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億元以上。
(三)以旅遊開發為龍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堅持以旅遊為龍頭,以商貿為重點,培育市場主體,積極刺激消費,不斷增強對一、二產業的配套服務能力。力爭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4.3億元,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以上。
實施旅遊精品戰略,加快旅遊經濟發展。根據《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綱要》,按照構建北岸民俗文化觀光旅遊區、以新縣城為中心的綜合旅遊服務區、南岸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的總體要求,加大景區開發力度,著力打造旅遊精品,逐步理順旅遊管理體制,全面提高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旅遊人數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完成名山景區規劃修編,基本結束景區改造;實施鬼王石刻改造。完善雪玉洞景區配套設施建設,啟動二期開發;加快南天湖景區成湖工程和其它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形成接待能力。抓好名山旅遊碼頭建設和新縣城旅遊碼頭前期工作。啟動名山景區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和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成雪玉洞景區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區。籌備辦好中國神曲之鄉·鬼城豐都第三屆民俗文化節暨十四屆鬼城廟會。加大促銷力度,拓展旅遊市場,確保接待遊客126萬人次,旅遊收入8000萬元。
構建區域商貿網路,激活市場拉動消費。按照一個社區一個專業街市的要求,推動新縣城10個專業街市健康發展。進一步激活發展濱江中路農資批發、體育場美食街等專業街市;加快高家鎮、社壇鎮等商貿中心集鎮市場改造。督促鄉鎮農貿市場歸市經營。穩步推進商貿企業改革,整合現有資源,尋求新的發展。重點構建農資、藥品和生活資料供應、農副產品轉化四大流通體系,大力發展連鎖配送經營,力爭100戶連鎖經營門市投入運行。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確保人民民眾日常生活用品合格安全。
做好財稅金融工作,增強政府調控能力。嚴格執行重慶市委、市政府關於從今年起免徵農業稅的規定,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強化財稅徵收,嚴格預算管理,最佳化支出結構,提高開支透明度。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支兩條線”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經營機制,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加強債務管理,積極消赤減債。抓好資金調度,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創造條件組建中小企業擔保中心,構建企業融資平台,重點支持骨幹企業發展;強力推進金融信用工程,促進信用環境改善,力爭全年淨增各類貸款2.5億元以上。
(四)以交通建設為重點,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承載力
按照建管同步、水陸並舉、注重生態、提高效益的要求,改善發展硬環境,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堅持水陸並舉,加快構築綜合交通網路。圍繞“兩小時豐都”目標,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完成豐墊路、豐武路、迎賓大道等重點工程;加快通鄉公路建設,完成馬良大橋至三壩、龍河至江池、南江至栗子等公路改造;精心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長江二橋立項、涪利鐵路完成可研、高速公路納入重慶市路網規劃,豐彭公路納入縣際幹線公路建設規劃。整頓全縣客運秩序,整合運力資源;加強公路養護,確保道路暢通和行車安全。
堅持建管同步,全面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新縣城、名山鎮、高家鎮三個移民新城(鎮)的規劃管理和建築管理,基本結束縣城和高家鎮建成區“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建設,切實解決小區配套遺留問題。竣工王家渡防洪護岸綜合整治工程,完工名山雙桂山防洪護岸綜合整治工程D、E段,完成C段60%工程量,力爭開工A、B段,確保城市防洪和開發需要。加快建設宏聲花園和濱江景區。開展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和市級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盤活城市資產,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市政公用企業經營,有償轉讓城市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所有權、經營權和城市公用行業的特許經營權。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推進“環境優美工程”,切實最佳化人居環境。
堅持標本兼治,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按照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環境保護模範縣的要求,以建設“生態豐都”為目標,啟動興義鎮水天坪村市級生態示範村建設。開工建設北岸城區污水處理廠,確保高家鎮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認真抓好三期地質災害項目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鞏固煙塵控制區、噪聲達標區建設成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0平方公里,退耕還林1.3萬畝,荒山造林2萬畝。啟動實施三峽水庫重慶庫區周邊綠化帶建設工程,改造治理基本農田0.5萬畝,造林綠化1.3萬畝。
(五)以安穩致富為核心,全面推進移民工作
按照“全面完成移民遷建、基本結束生產安置、有效啟動後期扶持、努力確保移民穩定”的要求,切實做好移民工作。
加快遷建步伐,全面完成移民搬遷。完成移民資金計畫10886萬元,搬遷人口2532人,復建房屋6.72萬平方米,生產安置農村移民1619人。重點抓好縣城和高家鎮移民遷建,加快房建步伐,力爭3月底前搬遷完,6月底前拆遷完;認真開展遺留問題排解,搞好移民結算,加快“兩證”辦理,紮實做好清庫準備和檔案管理工作。
加強移民幫扶,全力促進安穩致富。圍繞“一戶有一人就業、一家有一個主業、一個社區有一項產業、一個街道有一個特色”的目標,加大幫扶力度,配套完善垃圾站台、雨污管網等基礎設施,切實幫助解決移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困難,積極引導和扶持發展社區經濟,努力拓展移民就業空間和增收渠道。
培育優勢產業,切實推進後期扶持。抓住《三峽庫區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的契機,用好用活國家關於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和產業發展基金,爭取更多項目納入重慶市總體規劃。在抓好現有3000畝柑橘示範園管理的同時,新建5900畝柑橘示範園。完成移民勞務輸出2300人,扶持發展示範大戶100戶。抓好對口支援項目及資金的跟蹤落實,力爭引進各類對口支援資金7500萬元。
嚴格移民管理,確保工作順利推進。抓好移民資金、移民規劃、移民工程質量管理,建立健全移民工作監督網路,加強移民工作效能監察,確保移民資金安全使用和移民工程質量合格。堅持和完善移民工作領導責任制,嚴肅查處移民工程建設中的違紀違法案件和損害移民利益的行為,確保移民工作順利推進。
(六)以招商引資為主線,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全面貫徹落實全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工作會、全市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強化招商引資,促進經濟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全面開展招商引資,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強化全民招商意識,創新工作機制,健全招商網路,落實招商責任,完善招商優惠政策,實行縣鄉兩級招商引資分類指導和分級目標考核,建立引進項目異地落戶財稅統一分配、獎勵合理分成新機制。以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為目標,以重點工程為抓手,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做好項目策劃、論證、包裝、儲備等前期工作,推出招商項目45個以上,實際到位資金3.5億元。
努力開展經濟合作,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充分利用對口支援、友好合作、外遷移民等途徑,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經濟交流,多方尋求合作,提高經濟合作水平。改善外貿出口企業產品結構,擴大出口規模,重點幫扶阜康實業、康樂化工、城豐絲綢、通和製藥等企業,抓好自營出口,力爭出口創匯180萬美元以上。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經濟發展實力。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強現有民營企業;突出區域特色,規模發展民營企業群體。激活民間資本,增強民營企業發展能力;規範執法行為,保護民營經營者合法權益;切實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競相發展的新局面。力爭新增個體工商戶1800戶、私營企業80戶。
(七)以爭先創優為載體,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以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為目標,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以產業發展和項目為依託,搭建人才創業平台,培養後備人才;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鞏固“推公”和“事改”成果,完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資料庫建設,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環境。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力爭到位項目資金100萬元以上,實用技術新品種成果轉化項目30個,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35%。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水平;啟動建設適存中學,加快豐都中學擴建和豐都二中、實驗中學遷建進度;整合高中教育資源,發展優質教育,確保高考上線2000人以上。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鼓勵、規範社會力量辦學。
大力實施“素質工程”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認真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推進“少生快富”扶貧工程;提高人口素質,改善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力爭達到市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標準。加快衛生事業發展,縣人民醫院和中醫院分別建成二級甲等醫院,加快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建設;建立縣、鄉疫情信息網路直報體系,規範醫療市場管理,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增強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開展全國文化先進縣創建工作,啟動建設古民居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和“兩江四岸”全民健身工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廣泛開展民眾文體活動,推進電視光纖網路建設。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八)以民主法制為保障,創造穩定和諧社會環境
更加重視並認真做好維護社會穩定的各項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縣,努力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法律監督。進一步加強普法學法教育,切實增強政府及其部門的法制觀念,提高政府全體公務人員駕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民眾生產生活的能力,推進政府工作規範化和法制化。認真執行人大作出的決議、決定;堅持重大決策提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堅持重大事項與人民政協協商,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村民自治。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
高度重視熱難點問題,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依法及時處理民眾反映的問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嚴格實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安全工作一票否決制,努力實現“杜絕重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的安全生產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人民調解工作,深入開展“創建平安鄉鎮、建設平安豐都”活動,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九)以為民謀利為宗旨,認真解決民眾實際困難
堅持把民眾贊成、民眾滿意、民眾得到實惠作為政府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基本出發點,以民眾生產生活急難問題為重點,盡心竭力為民眾多乾實事、多解難事、多辦好事。
大力拓寬就業渠道,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優惠政策,積極發展輕紡、食品、建築建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拓展商貿、餐飲、旅遊等傳統服務領域的就業渠道;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多渠道、多形式幫助和指導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力爭崗前培訓和轉崗培訓8000人,培訓就業率穩定在80%以上。
高度關注人民生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最低生活等保障制度,把救助對象覆蓋到全部弱勢群體。對城鄉困難民眾給予更多的關愛,建立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做好農村“五保戶”和城鎮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的“三無老人”救助工作。
切實履行職能職責,統籌做好其他各項工作。認真解決拖欠民工工資問題,做好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編制好“十一五”規劃。深入開展國防教育,積極做好雙擁、優撫安置、人民防空和兵役工作。關心支持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全面推進統計、氣象、檔案、老齡、縣誌、保密、外事、民族、宗教、僑務、對台、機構編制等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任務已經擺在面前,責任已經落到肩上。只要我們團結拼搏,知難奮進,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夠把既定目標變成現實!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我們要大力加強政風建設、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的公務員隊伍。
(一)提高科學理政水平。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執政規律,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強黨的方針、政策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自覺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調節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及時發現和解決帶有全面性、傾向性、苗頭性的重大問題,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制度、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以及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常務會議列席、政府新聞發言人、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議徵集和民眾接待日制度,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政府的決策與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民眾的意願和利益。完善目標管理機制,使考核指標體系更加科學、實在,更具指導性、操作性。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強化政務大廳管理,加速推行電子政務,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
(二)弘揚求真務實作風。政府全體公務人員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堅持深入基層、深入民眾、深入現場,真抓實幹,務求各項工作取得實效;要千方百計為基層辦好事、做實事,盡力盡責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要牢記“兩個務必”,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奮發有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沉心靜氣,知難而進,埋頭苦幹,全力推進各項工作;要積極幫助基層改善辦公環境,切實解決公務人員工作、生活中的具體困難。
(三)增強依法行政能力。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和程式,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制、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拍掛制以及產權交易、政府採購公示制,促進行政權力與責任掛鈎,與利益脫鉤。加強執法監督,實行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和行政賠償制,嚴厲查處違規違紀、擾民害民、行政不作為等行為。
(四)建設清正廉潔隊伍。堅持從嚴治政,廉潔從政,突出抓好政府及部門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違法違紀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等工作,加強移民、扶貧、救災、國債、重點工程等項目資金的審計,加大對公共權力的監督。紮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加強行政監察工作,堅決糾正損害人民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禁以權謀私、與民爭利。規範政府工作人員從政行為,嚴肅政務紀律,確保政令暢通。縣政府班子成員及政府部門負責人,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過硬的自身素質促進政府機關的廉政建設,以政府的良好形象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各項事業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