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豐都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是豐都縣政府200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豐都縣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豐都縣
  • 性質: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 :2006年
2003年以來,面對機遇和挑戰,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80萬人民苦幹實幹,奮力拚搏,走過了豐都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歷程,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創歷史最好水平。
——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預計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12.3%、12.4%、11.9%,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年均增長11.6%,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50.5億元,比2002年末增加18.9億元。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8.8%,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市、縣級龍頭企業達23家;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銷售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6.7%、18.4%、31.5%,工業利稅首次突破億元大關,是2002年的6.9倍;接待遊客505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2.98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總產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2%。三次產業比例由2002年的26.7:36.0:37.3調整為2006年的25.1:32.3:42.6。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活力明顯增強。財政體制、農村稅費、縣鄉機構等重大改革穩步推進;完成企業破產關閉72家,嫁接重組14家。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89個,到位資金19.5億元。特別是引進重慶開投司、交旅集團、輕紡集團、水務集團、水投集團、能投集團等在我縣完成投資12.5億元,金融機構增加貸款6億多元,帶動效應明顯。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明顯改觀。新硬(油)化公路340公里,累計達到470公里,是2002年末的2.6倍。南北兩岸防護大堤建設進展順利,農村電網改造全面推進,水電開發力度加大,水利設施建設加快,魚劍口電站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達效。通信、廣電光纖網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鎮建成區面積增加3.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26%,豐都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明顯提升。
——移民遷建基本完成,後期扶持全面展開。完成移民投資6.78億元,復建房屋78.96萬平方米,縣內安置移民2.8萬人,外遷安置移民1930人,三期移民工作通過中央和重慶市驗收,四期移民搬遷安置基本完成。實施移民後期扶持項目67個,投入基金2107萬元,使1.1萬名移民受益;培訓移民6567人,勞務輸出9130人。實施產業發展項目26個,爭取資本金補助和貸款貼息4599萬元。推進移民安穩致富工程,盤活閒置門面2785間,解決就業3461人。通過對口支援引進項目9個,到位資金2.02億元,爭取無償援助資金1232萬元。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社會保持安定和諧。教育“兩基”工作通過複查驗收,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高考上線率連續四年超過全市平均水平。文體廣電事業快速發展,榮獲全國文物保護先進縣稱號。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面啟動。實施科技項目210個。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有21個單位被命名為重慶市文明單位(社區、小區、村)。社會保持安全穩定,被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命名為“平安區縣”,連續兩年表彰為“保平安、保穩定”優秀單位。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政府建設不斷加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79元,年均增長8.1%。2.8萬絕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4.1萬人飲水難題得到解決,711戶高山移民和貧困戶住房得到改造。“四五”普法通過驗收,“五五”普法順利啟動,行政執法責任制全面落實,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政府建設不斷加強,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深入開展。民主政治建設得到加強。
剛剛過去的2006年,縣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奪取了抗擊百年一遇特大旱災的全面勝利,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預計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39.9億元、27.6億元、15.4億元、1.66億元,同比增長12.1%、13.9%、15.5%、23.8%,農民人均增收49元。
一是為民辦實事再結新碩果。縣政府去年(2006年)初承諾的為民辦10件實事全面完成:投資4180萬元完成武平至太平壩、暨龍至都督公路硬(油)化。投資1030萬元新建三壩、南天湖等3個場鎮水廠,解決了1.58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太和、大業壩等5個集中供水工程完成立項。完成21個鄉鎮3.4萬戶“一戶一表”農網改造。投資1403萬元拆除學校危房1.9萬平方米,新建校舍2.8萬平方米。投資1910萬元推進了濱江公園建設。新增就業崗位2625個,幫助824名“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免費培訓1.02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受理並辦結法律援助案件335件。投資6073萬元完成了18個三期地災治理項目。落實前期工作經費100萬元啟動了旅遊商品一條街建設。完成了名山鎮、龍孔鄉6個村1500口沼氣“一池三改”建設。
二是基礎條件實現新改善。迎賓大道建成通車,豐武路、豐墊路順利竣工,通鄉(鎮)公路改造全面結束,通辦事處公路改造、村道通達工程、移民路復建工程和渡船改造工程完成年度目標。“兩山”防護大堤建設已達165米高程,新縣城庫岸整治主體工程竣工,濱江景區開發加快推進。水利建設成效顯著,完成各類水利工程1200個,確保了2.8萬人的飲用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9平方公里,新增保護面積130平方公里。土地整治加快實施,移土培肥一期工程如期完成。
三是“興工強縣”邁上新台階。豐都工業園區順利通過國家覆核,龍璟紙業項目啟動征地拆遷,福壽坊服飾項目正在辦理用地手續;高鎮食品工業組團友嵐食品項目、鎮江化工組團紫光化工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全縣完成工業投資8.5億元,實施項目23個,已有興業林化、名都紡織等5個項目竣工投產,三元催化劑、新型陶瓷馬賽克等5個新產品投放市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6.74億元、增加值6.43億元、銷售收入13.27億元、利稅1.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20.6%、26.7%和6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3家,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19.3%。10個億元工業鎮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占全縣總量的40%、34.3%、44.7%和44.9%。
四是農村經濟取得新成效。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15.9億元。骨幹產業加快發展,出欄生豬53.3萬頭、肉牛6.6萬頭、山羊34萬隻;收購蠶繭1893噸,農戶收入2800萬元;銷售紅心柚及甜橙4萬噸,榨菜頭20.6萬噸,藠頭1.9萬噸,農戶收入1.1億元;收購烤菸3049噸,農戶收入2943萬元。新農村建設啟動實施,2個示範村和40個推進村建設進展順利。扶貧開發紮實推進,投入資金1728萬元實施扶貧示範工程項目146個,完成高山移民和貧困戶住房改造163戶。勞務經濟快速發展,輸出勞動力16.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3億元。
五是第三產業煥發新活力。“興旅富縣”戰略全面推進,名山景區索道、長航旅遊碼頭等工程竣工投入運營,南天湖景區成湖工程正式蓄水,獲得2009年三峽國際旅遊節承辦權。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55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9362萬元,分別增長11.5%、10.1%。商貿流通繁榮發展,新建專業合作社和綜合服務社20個,通信、住房等熱點消費持續增長;完成外貿出口831萬美元,成為全市首個開放型經濟試驗縣。
六是經濟合作實現新突破。全年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0個,投資總額13.5億元,已到位資金5億元,竣工投產後可提供就業崗位7000多個。尤其是成功引進龍璟紙業、紫光化工、上海毛條項目,結束了我縣無投資上億元、上10億元工業項目的歷史。融資平台建設初見成效,縣國投司向農發行、開發行融資1.26億元,引進重慶能源投資集團整合資產9400萬元,為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撐。
七是移民工作取得新進展。完成移民投資8405萬元,農村移民生產安置2399人,復建房屋2.1萬平方米,搬遷人口4060人。移民後期扶持紮實推進,投入1203萬元完工2005年度項目37個,使8000多名移民受益。培訓移民1823人,培訓後就業率達75%。完成“萬戶移民致富”工程11個,帶動3355名移民增收致富。發放特困移民救助金99萬元,救助特困移民4959人。辦理移民房屋產權證17617本。庫周綠化帶建設完成基本農田改造7661畝、造林13000畝。完成三期地災高切坡治理項目17個。城鎮移民家庭零就業目標如期實現,農村移民家庭零轉移就業達到進度要求。對口支援到位資金8210萬元,到位無償援助資金454萬元。
八是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教育質量明顯提高,高考上線2543人,再創歷史新高。實施科技成果轉化21項。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覆蓋農民52萬人。完成全縣廣播電視網路資源整合,光纖電視入村率達88%。人口與計生工作紮實推進,保持低生育水平。城鎮社區和農村行政村建檔工作全面完成。治安形勢穩定,縣公安局被評為全市唯一的全國縣級公安機關執法示範單位。安全責任全面落實,無重特大事故發生。社會保持穩定和諧,黨政信訪穩定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優秀。
與此同時,編制了«豐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綱要»和12個專業規劃,制定了縣政府重大決策程式實施辦法,啟動了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外事、民政、勞動、人事、監察、審計、統計、物價、市政、保密、縣誌、人防、老齡、殘疾人、青少年、婦女兒童、機關事務、機構編制、救災救濟、環境保護、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縣婦聯獲全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先進婦聯組織稱號,縣水電局獲市委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稱號,氣象工作獲全市先進,精神文明創建、雙擁和軍民共建成效顯著。
四年的艱苦奮鬥奠定了豐都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四年的實踐探索使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這就是:始終堅持圍繞縣委的決策部署,真抓實幹推進工作;始終堅持突出發展第一要務,依託項目經濟推動發展;始終堅持不斷擴大開放,大力招商引資集聚發展要素;始終堅持銳意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凝聚全民力量建設和諧豐都;始終堅持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這些經驗和體會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定要很好地繼承和發揚。
各位代表: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豐都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個進步,都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和支持豐都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我縣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合理,發展質量不高;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發展的軟硬環境還不優越,招商引資的競爭力不強;移民安穩致富、農民脫貧致富任務艱巨,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維護穩定的壓力較大;少數公務員素質不高,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快更好地加以解決!
未來五年工作任務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我縣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的機遇期,也是我縣進一步夯實基礎、做大總量、努力構建三峽庫區經濟強縣的關鍵期。我們將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沉著應對各種嚴峻挑戰,團結和帶領全縣80萬人民,沿著縣十二次黨代會指明的方向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上努力開創豐都更加美好的未來!新一屆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強力推進移民安穩致富、農民脫貧致富兩大工程,深入實施興工強縣、興旅富縣、勞務開發三大戰略,著力突出基礎建設、投資融資、社會和諧、政府建設四大重點,努力建設三峽庫區經濟強縣。縣政府將緊緊圍繞這一要求,集中精力抓好落實,努力實現以下目標: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在2006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年均增長13.5%、18%、15%、1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年均降低4個百分點。
圍繞上述目標要求,新一屆政府將奮力推進六大關係全局的戰略任務:
一、突出重點產業發展。深入實施“興工強縣”戰略,大力推進興義水天坪工業組團、龍河東工業組團、高鎮食品工業組團、鎮江化工工業組團建設,加速發展輕紡、建材、醫化、食品、機械等優勢工業,力爭工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實施“興旅富縣”戰略,加快構建旅遊環線,著力推進以名山景區為核心的民俗文化旅遊區,以南天湖、雪玉洞為中心的生態文化旅遊區,以移民新城為中心的移民文化旅遊區開發建設,不斷提高目的地遊客的比重,2011年接待遊客達到30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達到2億元。實施“勞務開發”戰略,在打造信息平台、提高勞動技能、建設勞務基地、強化管理服務等方面求突破,大力發展勞務經濟,2011年轉移勞動力20萬人、勞務收入突破15億元。
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便捷的交通體系,配合建成渝利鐵路豐都段,建成豐都長江二橋,力爭開工建設沿江高速公路涪陵至豐都段;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公路、所有辦事處和50%的行政村通水泥或瀝青公路。加快構建充足的能源保障體系,實施全市電氣化建設重點縣項目,推進電力併網改造、龍河等流域水電開發、天然氣管網配套設施建設和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清潔能源工程建設。加快構建穩定的水利體系,推進以抗旱水源建設、病險水庫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開工建設白江洞等4個萬畝灌區,水利化程度達到60%,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體系,推進土地整治、三峽庫周綠化帶等工程建設,創建全國生態示範區。加快構建高效的信息體系,推進電子政務、通訊網路和農村網際網路信息平台建設。加快構建科學的城鎮化體系,積極發展農村居民新村,重點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城鎮經營管理等方面求突破,城鎮化率達到36%。
三、促進民眾增收致富。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畜牧、蠶桑、果菜、烤菸、竹子五大骨幹產業和青蒿、苧麻兩大骨幹產品,提高產業化程度,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業總產值達到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在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素質提高等方面求突破,力爭減少絕對貧困人口2.26萬人。在確保四期移民工作通過驗收的同時,加大移民後扶產業項目建設力度,著力解決移民就業,基本實現有就業能力的城鎮移民充分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基本轉移就業。
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圍繞產業大招商、招大商,引進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重大項目5個以上,到位資金50億元以上;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5億元以上;對口支援到位無償援助資金5500萬元以上。推進外貿大提速,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加快出口基地建設,外貿出口年均遞增20%以上;建成國家級“生態蠶桑基地縣”。激勵全民大創業,放寬創業領域,降低準入門檻,確保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縣經濟總量的比重達70%。
五、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大力推廣新型實用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著力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教育結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突出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壯大人才隊伍。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著力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貧困人群醫療救助制度,提高民眾健康水平。積極發展文體廣電事業和文化產業,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貫徹執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鞏固低生育水平。
六、推進和諧豐都建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大力培育自強不息謀發展、開拓開放興豐都的人文精神,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落實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基本國策。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社會管理,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建設“平安豐都”。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化普法教育,堅持依法行政,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切實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2007年工作安排
今年(2007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開局之年,更是“十一五”計畫的推進年,做好今年(2007年)的各項工作至關重要。今年(2007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4個百分點。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2007年)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加快園區建設為載體,強力推進“興工強縣”
堅定不移地加快實施“興工強縣”戰略,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確保全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0.9億元,同比增長25%。
打造園區建平台。完成豐都工業園區規劃拓展修編工作。大力推進興義水天坪工業組團建設,完成規劃修編、項目策劃、征地拆遷以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具備招商引資和企業入住條件。完成鎮江化工組團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龍河東工業組團、高鎮食品工業組團基礎設施,為企業發展搭建平台。
培育骨幹促增量。大力推進龍璟紙業項目建設,全年投資3億元以上。推進上海一毛2500噸毛條、紫光化工二期工程、海特實業200萬升汽車三元催化劑、阜康食品3萬桶天然腸衣、三和食品1萬噸醃菜等項目和華嶺飲品、富宏食品、友嵐食品等企業投產達效。推進企業做大做強,確保海特實業年產值超2億元,大方飛越、極力服飾、阜康食品年產值分別超1億元,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30家,實現產值12億元,同比增長16%。推進名山、三合、高鎮、興義等工業強鎮建設,確保工業年產值超億元。
強化管理增效益。用好用活產業發展基金,形成聚合帶動效應,推動項目建設。推進複方雙氫青蒿素合成、汽車尾氣三元淨化器等新產品開發,提高產品競爭力。大力培育品牌企業、名牌產品,爭創市場競爭新優勢。推進企業信息化和企業文化建設,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養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創新企業管理,增強發展後勁。
二、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統攬,加快發展農業農村經濟
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推動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確保農業總產值實現17億元,同比增長8%。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在確保糧食穩定增產的前提下,穩步發展畜牧、蠶桑、果菜、烤菸、竹子五大骨幹產業和青蒿、苧麻兩大特色產品,著力打造百里紅心柚長廊、沿江百里綠色經濟長廊、沿路蠶桑經濟帶。完成烤菸種植2.13萬畝、收購菸葉2750噸,發放蠶種8萬張、收購蠶繭2000噸,出欄生豬54萬頭、肉牛6.6萬頭、山羊34萬隻、小家禽760萬隻,新建標準化果園1.1萬畝,種植藠頭1.3萬畝、榨菜10萬畝、反季節蔬菜2萬畝,建設竹木漿原料林基地15萬畝,發展優質水稻12萬畝、油菜10萬畝。新培育縣級龍頭企業10家以上,爭創市級龍頭企業3家以上。強化農技和農機推廣,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推進勞務經濟開發。實施“勞務開發”戰略,健全從縣到鄉鎮、村社的勞務經濟開發服務體系,加強勞務經濟信息網建設,大力培育農村勞務經紀人和勞務輸出中介組織,著力打造勞務品牌,拓展勞務接收基地,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加大職業教育和實用技能培訓力度,提高勞動技能。力爭新輸出勞動力1萬人,規模輸出3000人以上,在外務工人員達17.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8.8億元以上。建立返鄉創業激勵機制,鼓勵更多豐都籍在外人士返鄉創業。
推進扶貧開發進程。加大扶貧資金、政策性資金爭取力度,力爭到位財政性扶貧資金1300萬元、信貸扶貧資金5000萬元。大力推進“扶貧示範工程”、“項目扶貧工程”和“產業化扶貧工程”,解決4000名絕對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7500人飲水難問題。實施貧困戶易地搬遷150戶,使貧困村農民人均增收50-100元。
推進新農村建設。以農民綜合素質提高、農村特色產業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農業組織化建設為重點,加大投入力度,打捆使用資金,建設重點項目,形成示範帶動。圍繞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加快村莊規範整治,推進庭院靚化、綠化、美化,建成市、縣、鄉鎮三級小康示範村各3個和康居示範戶150戶。
三、以配套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把提高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配套設施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7億元。
做大做強旅遊業。實施“興旅富縣”戰略,加快景區建設和改造,確保名山景區進入三峽旅遊長廊整體包裝打造;抓好雪玉洞景區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南天湖星級賓館、成湖景點配套設施和道路建設。完成新縣城旅遊商品文化街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陳國勇藝術館;推進北岸旅遊民俗文化園前期工作,抓好景區爭先創優、旅遊市場整治規範等工作。強化統一宣傳促銷,辦好“重慶豐都·中國神曲之鄉第四屆民俗文化節暨第十五屆鬼城廟會”。力爭全年接待遊客160萬人次,直接收入突破1億元。
繁榮活躍商貿業。提升發展商業貿易、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拓寬家政、物業管理等現代服務領域,積極發展中介、社區服務等新興行業,規範發展專業街、專業市場。實施以便民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為主題的社區商業“雙進工程”,推進以鄉鎮建超市、村社建便民商店為重點的農村“雙建工程”。加強市場監管,最佳化消費環境。大力發展房地產、金融、保險、教育、信息、通信產業。培育壯大出口龍頭企業,完成外貿出口1000萬美元;發揮外派勞務中心作用,實現外派勞務零的突破。
四、以改善基礎條件為核心,構築經濟發展平台
把握國家和重慶市投資導向和政策,爭取國債和信貸資金支持,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和外來投資,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交通網路建設。積極配合推進渝利鐵路豐都段和縣城至南天湖生態路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推進農村公路和村道路通暢工程建設,完成扶貧及以工代賑421.7公里和民眾“一事一議”790公里公路改擴建。力爭豐彭公路、高速公路、長江二橋、長江龍河航道整治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配套完善城鎮基礎設施。以創建重慶市山水園林城市和衛生城市為載體,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投資8100萬元建成北岸污水處理廠、“兩山”防護大堤、新縣城濱江公園,完成迎賓大道景觀工程建設。紮實推進三期地災和高切坡治理、天然氣過江管網和世紀花城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長江漂浮物打撈船舶停靠碼頭、新縣城垃圾收運站及道路果皮箱建設,強化市政管理,改善城市環境。統籌推進社壇、龍河等10箇中心集鎮和邊貿集鎮建設,力爭建成區面積擴大0.6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1萬人。
切實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國家基本農田保護區建設,加大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力度,投資4000萬元實施社壇、保合土地整理項目,完成土地整理2萬畝,新增耕地3000畝。完成社壇、包鸞河堤整治二期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平方公里,新增保護面積100平方公里。加大水電資源開發力度,竣工雙鷹河流域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雙鷹河二期、董家河馬良電站和白江洞4個萬畝大灌區工程;啟動建設蔣家溝水庫,完成隆家溝水庫整治等各類水利工程項目100處。加快農村電網改造、電話村村通、廣播電視光纖網路建設,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
五、以強化後期扶持為動力,推進移民安穩致富
在抓好新增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同時,用好用活政策,加大後扶力度,推進移民安穩致富。
大力實施移民後期扶持項目。強化產業項目的論證、立項和儲備,積極爭取產業發展基金。實施產業發展項目17個,啟動2006年11個後扶基金項目建設,完成2005年後扶基金項目竣工驗收。加強產業項目建設管理和基金使用管理,開展績效評估,確保產業發展基金項目充分發揮作用。
著力解決移民生產生活實際問題。開工建設庫周公路40公里、橋樑16座,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強化特困移民生活救濟、入學就醫救助,加大非農移民扶助力度。加強移民技能培訓,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000人;大力發展社區短、平、快項目,增加移民就業,確保6月底前全面解決零轉移就業的農村移民家庭就業問題。
切實加強移民監督管理。及時排查影響移民穩定的矛盾和問題,妥善解決移民的合理訴求。完成三期高切坡治理任務,加強地災群防群測和專業預警監測。開展移民規劃調整和重大個案爭取工作。加強移民資金、工程建設、移民用地管理,鞏固移民稽察整改成果,抓好國家審計問題整改工作。加強三峽水庫綜合管理,加快庫周綠化帶建設。
六、以深化改革為引擎,不斷增添發展活力
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的思路不動搖,著力推進體制創新,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穩妥推進各項改革。整合新縣城管委會、工業園區管委會職能,組建豐都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建立運轉順暢、服務高效、開發有力的機制,集中力量推進園區開發、建設、管理。整合北岸城區管委會、名山景區管委會職能,組建豐都縣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管委會,加大對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的指導、協調、管理力度,推進旅遊大發展。加快商貿企業改革步伐,力爭完成15戶企業改革,安置職工1683人。探索組建農村土地流轉中心,推進土地適度集中規模經營。抓好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探索完善融資平台。整合非經營性資產,盤活市政設施、辦公樓房等國有資產,做大做強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和中小企業融資擔保中心,拓寬融資渠道,破解籌資難題。深化金融信用工程創建活動,新創信用村50個以上,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激活信貸資金,推進銀企合作,確保新增貸款餘額2.5億元以上。
強化公共財政管理。推進管理財政向經營財政轉變,大力培植稅源,增強財政實力。加強稅收征管,加大欠稅清繳力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完善“罰繳分離”和“票款分離”管理辦法。最佳化支出結構,嚴格規範和控制財政支出,嚴禁鋪張浪費,積極消赤減債。
七、以最佳化發展環境為保障,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發展的催化劑,把最佳化環境作為招商引資的著力點,努力實現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和招商引資重大突破。
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紮實開展“最佳化發展環境服務年”活動,認真整改在解放思想、服務民眾、推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完善行政審批、收費管理、執法檢查、監督管理等制度,強化政務大廳建設,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堅決查處阻礙發展的各種行為,努力營造積極的輿論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寬鬆的政策環境、規範的法制環境、公平的信用環境。
努力擴大招商引資。強化項目策劃包裝,推出重點招商項目50個以上。創新招商方式,突出組團招商,強化會展招商,深化對口招商,鼓勵以商招商,大力承接主城“退二進三”和沿海產業梯次轉移,促進一批項目和企業落戶豐都。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資工作制度和責任體系,加大考核力度。力爭引進投資千萬元以上的企業10家、契約投資總額1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5億元。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面落實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和考核辦法,營造創業氛圍,推動全民創業,確保新增非公有制企業100家。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力爭銷售收入上千萬元的非公有制企業達20家,稅收過百萬元的非公有制企業達10家。
八、以維護民眾利益為根本,努力構建和諧豐都
立足縣情實際,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協調發展,紮實推進和諧豐都建設。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抓好教育“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確保通過國家驗收。改善辦學條件,抓好豐二中、鎮江中心校移民遷建後續工作,完成職教中心遷建、豐都中學擴建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縣級綜合檔案館。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建設和衛生防疫工作,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強化醫藥行業和公共衛生安全監管。推進文化設施建設,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健康發展。統籌抓好科技、體育等工作。紮實開展人口計生工作,確保創建人口和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通過驗收,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92%。深入開展市級環保模範縣創建活動,加強環境保護,搞好節能降耗。
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積極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擴大民眾就業。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工作,健全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體系,擴大保險覆蓋面。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健全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更多弱勢群體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健全完善困難民眾社會救助體系,妥善安排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
切實維護安全穩定。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監督管理,圍繞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開展專項整治,及時消除隱患;嚴格執行重特大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信訪工作,健全信息反饋、排查調處和應急處理機制。推進“五五”普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造“平安豐都”。擴大基層民主,加強居委會和民眾性自治組織建設。
與此同時,積極做好國防、兵役、雙擁、優撫安置和人民防空工作。關心青少年成長,支持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全面推進統計、審計、民政、物價、氣象、檔案、老齡、縣誌、保密、外事、民族、僑務、宗教、對台、機關事務、機構編制等工作。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時,縣政府今年(2007年)將重點為全縣人民辦好10件實事:一是完成武平、龍孔等5個場鎮和崇實、開封、太和3個辦事處供水新(續、擴)建工程,解決5.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完成龍河至長坡、社壇至紅星等59.2公里農村公路改造,完成19個貧困村村道公路建設。三是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全縣年均純收入低於700元的農村居民享受社會發展成果。四是投資1500萬元完成十直、興義等25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投資150萬元添置基本醫療設備。五是改造中國小D級危房1.5萬平方米,新建中國小校舍1.5萬平方米。六是實施新縣城背街小巷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免費為居民設定信報投遞箱。七是建立勞務輸出基地鄉鎮15個,免費技術培訓5000人,有組織地輸出3000人。八是深入推進20戶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解決1.9萬人收看電視難;每村每月免費放映1部電影。九是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十是完成名山、董家等12個鄉鎮50個村4300戶沼氣“一池三改”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縣政府及其組成部門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展示新形象,創造新業績,推進新發展。
建設學習型政府,提高創新發展的能力。加大公務員教育培訓力度,加強政治理論和市場經濟、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知識的學習,不斷強化理論武裝、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政府公務員要做勤奮學習、學以致用的表率,解放思想、開拓開放的表率,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表率,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業績。
建設責任型政府,提高引領發展的能力。各級幹部要敢於承擔責任,在其位、盡其責,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服務民眾、推進發展;敢於動真碰硬,面對矛盾不迴避,以務實的態度和作風真抓實幹、務求實效;敢於迎難而上,以大無畏的精神和勇氣克難攻堅、引領發展。激勵政府全體公務員多謀事、多幹事、乾好事。
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服務發展的能力。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務服務,做優質公共產品的供給者、良好發展環境的創造者、民眾利益的忠實維護者。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審批體制改革,改進作風,提高效率,做到施政科學、服務到位、行為規範,使機關運轉更加規範協調、辦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
建設法治型政府,提高保障發展的能力。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問責制,堅決糾正和查處執法不公和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做到有權必負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侵權須賠償,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發揚民主,團結共事,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接受政協監督,聽取各界意見,提高議案、提案和建議、意見辦理落實率。
建設清廉型政府,提高持續發展的能力。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加強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擴大經濟責任審計範圍,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和懲治腐敗行為。各級幹部應帶頭髮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常記律己之要,常修為政之德,做到秉公用權、廉潔從政、情趣健康、形象周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