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名著精選:老人與海》描寫古巴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魚。他在海上與大魚搏鬥了三天,終於將它殺死。在歸程中又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這是一個篇幅短小但含義豐富的故事,已成為廣大青少年必讀的勵志作品。《譯文名著精選:老人與海》還收入了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說若干,從中讀者可以了解到海明威小說創作的風格。
基本介紹
- 書名:譯文名著精選:老人與海
- 作者:歐內斯特·海明威 (Hemingway E.)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32
- 外文名: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譯者:吳勞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上海譯文出版社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海明威(Hemingway E.)(1899—1961)美國著名作家,20世紀20年代美國“迷惘的一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出生在美國芝加哥附近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位醫生。他從小對打獵、捕魚、繪畫和音樂等充滿興趣,尤其是漁獵幾乎伴隨他的一生,對他的創作及特殊性格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來到義大利戰場參戰,身上多處負傷。戰後,他作為美國駐歐洲記者長期居住巴黎,並在這段時期寫下大量文學作品,顯示出傑出的才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曾赴西班牙、中國等地報導戰事,積極參與反法西斯的軍事行動。“二戰”結束後,他定居古巴。1954年,因《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因患多種疾病和精神抑鬱症而開槍自殺,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他的代表作品還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白象似的群山》、《尼克·亞當斯的故事》等。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圖書目錄
中短篇小說精選
印第安人營地
拳擊家
大雙心河(第一部)
大雙心河(第二部)
殺手
沒有被鬥敗的人
吉力馬札羅的雪
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序言
吳勞
一九五○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郊區他的別墅“觀景莊”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是一部寫“陸地、海洋與天空”的長篇小說的第四也是結尾的部分),到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三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八周。四月份開始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讚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由於原文全文僅兩萬六千多字,只好算是一篇中等長度的中篇小說,而且故事完全是獨立的,才考慮到單獨先發表的問題。利蘭·海沃德建議請《生活》雜誌先在一期上刊出全文。一九五二年三月初,海明威寄出原稿時,在附致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編輯的信中談到了這些打算,並說“現在發表(《老人與海》可以駁倒認為我這個作家已經完蛋的那一派批評意見”。原來在海明威上一部小說《過河入林》發表後,評論家們評價不高,有的甚至很苛刻,認為他的文才已經枯竭了。
一九五二年九月,《生活》周刊刊出了《老人與海》的全文,售出了五百三十一萬多份,後來的單行本也很快銷到了十萬冊。書評家和評論家們一致好評,親友及讀者紛紛來信祝賀。本書終於使海明威獲得了一九五三年度的普利茲獎金,並且主要由於它的成就而榮獲一九五四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的故事非常簡單,寫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大,把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但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這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一九三六年,海明威曾在《老爺》雜誌四月號上發表一篇不長的通訊,名為(《在藍色海洋上》,就是報導這件事的。十五年後,他一氣呵成地寫成了這部小說,出版後評論家們就紛紛指出這簡單的故事富有象徵意味,是一則多層次的寓言。儘管海明威在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三日致僑居義大利的美國藝術史家伯納德·貝瑞孫的信中寫道:“沒有什麼象徵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男孩就是男孩,魚就是魚。鯊魚就是鯊魚……人們說什麼象徵主義,全是胡說。”但他又說過:“我試圖描寫一個真實的老人,一個真實的男孩,真實的大海,一條真實的魚和許多真實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的確,從書中很多內證來看,作者顯然有意煞費苦心地把多層次的涵義融合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
首先,拿這故事本身來說,這是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作者在這裡跳出了早期作品中的那個“人被一個敵意的宇宙毫無理由地懲罰”的自然主義命題。《太陽照常升起》中的傑克·巴恩斯在大戰中肉體受到創傷,不能像正常的人那樣跟他所愛的人相愛,最後只能認命,說一句:“這么想想不也很好嗎?”《永別了,武器》中的弗雷德里克·亨利,逃脫了戰火的摧殘,卻眼看愛人難產身亡,無能為力,只能像跟石像告別那樣離開了她的屍體,走向雨中。他們在厄運面前,至多表現得能“勇敢而富有風度地忍受”而已。老人聖地亞哥呢,儘管一開頭就處於不利的地位,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認為“倒了血霉”,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他“消瘦憔悴”,手上有“勒得很深的傷疤”,沒錢買吃食,得靠那男孩給他送來,然而他的英勇正在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第八十五天上決心“駛向遠方”去釣大魚。等到真的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我跟你奉陪到死,”他說,因為當漁夫“正是我生來該乾的行當”。等到鯊魚一再來襲時,他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魚又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老人在第一條鯊魚咬去了大約四十磅魚肉後想:“然而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句話道出了本書的主題。從這方面看,本書並不是什麼寓言,而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海明威忠於他一貫的寫作方法,細緻地描寫人物的行動,諸如出海前的準備工作,出海後如何下餌,魚上鉤後如何跟它周旋,最後如何把它殺死了綁在船邊,以及如何和一條條鯊魚搏鬥的整個過程,都絲絲入扣地用白描手法細細道來,使這些外在的事件表現出內在的涵義,不用解釋,也無說教。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本書描寫一個人的能耐可以達到什麼程度,描寫人的心靈的尊嚴,而又沒有把心靈兩字用大寫字母標出來。”作者的手法在這裡確乎達到了完美的程度。
……
在本書中,鯊魚主要代表一切破壞性的力量:被人蔑視、忽視,缺乏自信以及悲觀絕望等等。鯊魚也泛指書評家和評論家,但作者對他們是區別對待的。他最痛恨的是那種“食腐肉的”鯊魚,因為它們“朝魚身上被咬過的地方咬”。這是指那種人云亦云的評論家,他們全是懦夫。但作者對首先來襲的那條大灰鯖鯊,卻說它“生就一副好體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魚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它不是食腐動物……它是美麗而崇高的,見什麼都不怕。”這是指那種有真知灼見的偉大的評論家,和偉大的作家匹配,同樣偉大。這種真正的評論有益於作家對事物的遠見,正如那老人跟大多數漁夫不同,並不厭惡鯊魚肝油的味道,因為他知道喝了“對眼睛也有好處”。
最後,作者還通過書中一些細節描寫,闡明了藝術家在創作傑作的過程中如何維持生計的問題。老人出海前,男孩送來食物,在海上和大魚搏鬥的過程中一次次吃生魚肉,都強調了物質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重要性。肉體必須得到營養,腦力勞動才能進行。海明威在文學生涯中常靠新聞寫作來貼補生活。他在本書中用捕海龜的活動來比作新聞寫作。聖地亞哥早年曾在尼加拉瓜東部海岸外捉過多年海龜,為了長力氣,他常吃白色的海龜蛋,“在五月份連吃了整整一個月,使自己到九、十月份能身強力壯,去逮地道的大魚”。這是說搞新聞寫作不但能使自己活得下去,也能給他以磨練,去創作地道的傑作。在這方面他是有過顧慮的。在一九三八年發表的《與首輯四十九篇》的前言中,海明威寫道:“在你不得不去必須去的地方,不得不乾必須乾的工作,並且不得不看你必須看的事物的過程中,你把你用來寫作的工具弄鈍。”但是弄鈍的工具可以重新磨快。主要還得靠寫作實踐。所以那男孩說:“你……捕了好多年海龜,你的眼力還是挺好的嘛。”這裡,眼力是指作家對事物的觀察力和遠見而言。實際上老人是長於此道的。“他對海龜並不抱著神秘的看法。”這等於說海明威能現實地對待報紙和雜誌上的新聞寫作。他蔑視一般平庸的新聞寫作(“他還對那又大又笨的蛸龜抱著不懷惡意的輕蔑……”),讚美他好友們的出色的報導文章(“他喜歡綠色的海龜和玳瑁,它們形態優美,游水迅速,價值很高……”)。
綜上所述,《老人與海》在短短的篇幅中融合了如此複雜的層次,把它們交織在一起,可以說做到了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作者是頗有自知之明的。他在交稿時致出版社編輯的信中不但提起“這是我這一輩子所能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還說本書“可以作為我全部創作的尾聲,作為我寫作、生活中已經學到或者想學的那一切的尾聲”。這話不幸而言中了。從當時直到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自殺,海明威再沒有發表過什麼重要的作品。
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安東尼·伯吉斯在一九八四年發表的《現代小說:九十九本佳作》中關於《老人與海》寫過下列這幾句話:“這個樸素的故事裡充滿了並非故意賣弄的寓意……作為一篇乾淨利落的‘陳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作用,沒有一個詞是多餘的。”這看法似乎並不言過其實。
一九八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