譫語(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譫語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是zhān yǔ

釋義:是指病中的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譫語
  • 外文名:Ravings
  • 拼音:zhān yǔ
  • 釋義:病中的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 出處:《青箱雜記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相關連結,

詞目

譫語

拼音

zhān yǔ

基本解釋

[delirium; delirious speech; wild talk] 神識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的症狀。

引證解釋

1、病中神志不清,胡言亂語。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二:“女病,譫語曰:‘且急遣 龔慎儀 歸國,不然,我即死。’”
醒世姻緣傳》第二回:睡到二更,身上火熱起來,說口苦、叫頭疼,又不住的說譫語。
茅盾《一個女性》七:“病中高熱時的譫語只是一句話:‘我們搬了家呀,離開這糞窖!’”
2. 泛指胡言亂語。
聶紺弩《論裴哀將不可想像》:“這是一些被悲哀打昏了頭的譫語。”參見“譫妄”。

相關連結

患者在神智不清的情況下胡言亂語的症狀。多屬實證。見於高熱或溫邪入於營血、“邪犯心包”等。
譫語是急性熱病中病邪累及心神出現的一個症狀。譫語者,語言狂妄也。如顛倒錯亂,語出無倫,妄有所見,神志失常,謂呢喃而語也。輕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語言差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