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謝謝你曾遇見我》的靈感,來源於作者一唏的一個夢—— “我夢見自己在做夢,在一條儘是黑色的封閉的空間裡奔跑。周圍的一切都是黑色的,只有一點光亮,在前方,於是我不停地追趕,不停地,用盡我所有的力氣。然後我便醒了,起床,穿衣服,吃飯,上學。再然後,我覺得有人在推我,我睜開眼,是媽媽,而我,還躺在床上。 我才恍然明白,剛剛的醒來,也是一場夢。於是,用了27天向你們呈現出了這本《謝謝你曾遇見我》。” 《謝謝你曾遇見我》幾乎沒有情節,以人物的內心力量為線索,以支離破碎的鏡頭為載體。
基本介紹
- 書名:謝謝你曾遇見我:小西天
- 作者:一唏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4300963, 7514300961
- 外文名:Thank You For Finding Me
-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
- 頁數:260頁
- 開本:16
- 品牌:現代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謝謝你曾遇見我》(作者一唏)幾乎沒有情節,以人物的內心力量為線索,以支離破碎的鏡頭為載體。注重一種感覺,深刻一種印象,所有的思考與意義都化作了那如水的意識。
那才是一種真實的,不做作的,對生活抑或對人生,最好的詮釋。
那才是一種真實的,不做作的,對生活抑或對人生,最好的詮釋。
作者簡介
一唏,原名白雲飛,跨在80和90的坎兒上,既有80一代的憂傷,又具90一代的張狂。就讀於重點班,卻憎惡學習。
生活坎坷,受盡外人的鄙夷譏諷。未曾受過任何殊榮,表彰。
生平唯一驕傲,僅此文字。
生活坎坷,受盡外人的鄙夷譏諷。未曾受過任何殊榮,表彰。
生平唯一驕傲,僅此文字。
圖書目錄
side【夏字】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side【樓蘭】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聲【夏宇】
後記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side【樓蘭】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聲【夏宇】
後記
文摘
胸口一陣絞痛。
強子走過來拉起我,替我拍去身上的塵土,低聲說,還有我們呢。
我笑,說你們只能慰藉我的現在,誰又能填補我的過去呢?
——就像,明日的陽光永不會照亮此刻的夜。
然後,是很長一段時間的緘默,耳畔是海的聲音。
強子掏出一支煙,遞給我:抽一根。
我搖搖頭。
來吧來吧,說著強子便把煙塞進我的嘴裡,拿出火機,點燃。往裡吸,吸完了再吐出來。
一股辛辣直衝我的喉嚨,很難受,我猛地咳了起來……
強子笑,拍了拍我的背,說你真是死心眼,第一次誰讓你抽那么大口的。沒事,習慣習慣就好了。
身後,墨色的海浪仍在不知疲倦地翻湧著,低怨著,吟著……
樓蘭,做我女朋友吧。
為什麼,就因為她不要你了?你把我當成什麼,一個不值錢的替代品嗎?
不是。
那是什麼?
只是,我想和你在一起。
你喜歡我嗎?
喜歡。
那你還喜歡她嗎?
嗯。
好吧,我答應你了。
謝謝。
我真傻。
我也挺傻,不是嗎。
在樓蘭成了我女朋友的第二天,我又看見了譚夕。
他穿著那件厚厚的破舊的風衣,身後背著的,是與他朝夕相伴的吉他。他就這么風塵僕僕地走來,踩著清早的霜花滿地,臉上一如既往地刻滿了迷惘。
當他推門進來的時候,強子一下沖了上去,給了譚夕一拳說,藝術家,你還活著呀!我和夏宇正準備給你收屍去呢。咋樣,沒遇到什麼女流氓對你非禮啊?
譚夕冷笑,說托你的福,在路上我只要提強哥的名,女流氓都躲著我走。
強子說那是那是,也不想想我是誰啊。
譚夕沒說話,徑直走到床邊坐下,從袋子裡拿出那把吉他。我看見,那吉他似乎又舊了許多,傷痕累累,像極了譚夕滄桑的臉。
起手,如水的音符從他的指間瀉出……
我說,還好吧?
譚夕說,還行吧,就是特別累,再就是想你們。你呢,過得怎么樣?
老樣子,混日子過唄,還是你好,起碼有個東西去追求。
我這算什麼追求,過了今天看不到明天的,根本找不到方向。
我笑笑,轉過頭看窗外的天。
班級里的氣氛如舊,凌亂的桌椅,千奇百怪姿勢的學生,各自做著百無聊賴的事情。女生們對著小鏡里那張怎么看也不完美的臉擺弄著自己的頭髮,男生們低頭看著從書懇租來的厚厚的腦殘般的武俠小說,但絕大多數的人都在睡覺。強子和幾個男生歪坐在後排屑飛色舞地商淡闊論著些什麼,很開心的樣子。 站在講台上的是一個男人,單薄矮小的身體上頂著沒有太多頭髮的腦袋,可能是太重的緣故,他的頭一直低著,自顧自地講著讓人難懂的話。偶爾抬頭拋出一個問題,然後又立刻低下頭自己回答。
同學們叫他老劉。
老劉是個沉悶的人,而他身上的沉悶又和潭夕不同:在他的眼睛裡,看不見譚夕的銳氣,透過老劉鼻樑上茶色的蛤蟆鏡,是落寞的淡定。
在我剛來這所學校沒幾天的時候,老劉問我說,你的成績這么好,為什麼要轉來這裡呢?
我笑,說這總是有原因的,我喜歡這裡的感覺。
老劉搖了搖頭,對我說,那就好好把握自己吧……
我說,我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那就好,老劉點燃了一支煙,一從嘴裡吐出淡藍色的煙氣:將來想乾點什麼?
不知道,可能當個老師吧。
我看見,老劉的眼裡流過一絲黯淡。
老劉拍拍我的肩膀,說當老師做什麼?當老師有什麼好的……
思緒突然回到現實,老劉仍在講台上悶著頭自說自話著,我突然想起了譚夕,眼前閃過他那倔強的臉。或許在好多好多年前,當老劉還是小劉的時候,也曾有過和譚夕一樣堅毅的眼睛,也曾站在三尺講台上發下桃李滿天下的大願。可現實的殘酷只注定他成為一介平凡的教師,面對三流學校里頑冥不靈的學生,削平了銳氣,在額頭上刻下深深的歲月的痕跡。
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
老劉有時也會對著我們感慨:大好的青春,荒廢了多可惜。P5-7
強子走過來拉起我,替我拍去身上的塵土,低聲說,還有我們呢。
我笑,說你們只能慰藉我的現在,誰又能填補我的過去呢?
——就像,明日的陽光永不會照亮此刻的夜。
然後,是很長一段時間的緘默,耳畔是海的聲音。
強子掏出一支煙,遞給我:抽一根。
我搖搖頭。
來吧來吧,說著強子便把煙塞進我的嘴裡,拿出火機,點燃。往裡吸,吸完了再吐出來。
一股辛辣直衝我的喉嚨,很難受,我猛地咳了起來……
強子笑,拍了拍我的背,說你真是死心眼,第一次誰讓你抽那么大口的。沒事,習慣習慣就好了。
身後,墨色的海浪仍在不知疲倦地翻湧著,低怨著,吟著……
樓蘭,做我女朋友吧。
為什麼,就因為她不要你了?你把我當成什麼,一個不值錢的替代品嗎?
不是。
那是什麼?
只是,我想和你在一起。
你喜歡我嗎?
喜歡。
那你還喜歡她嗎?
嗯。
好吧,我答應你了。
謝謝。
我真傻。
我也挺傻,不是嗎。
在樓蘭成了我女朋友的第二天,我又看見了譚夕。
他穿著那件厚厚的破舊的風衣,身後背著的,是與他朝夕相伴的吉他。他就這么風塵僕僕地走來,踩著清早的霜花滿地,臉上一如既往地刻滿了迷惘。
當他推門進來的時候,強子一下沖了上去,給了譚夕一拳說,藝術家,你還活著呀!我和夏宇正準備給你收屍去呢。咋樣,沒遇到什麼女流氓對你非禮啊?
譚夕冷笑,說托你的福,在路上我只要提強哥的名,女流氓都躲著我走。
強子說那是那是,也不想想我是誰啊。
譚夕沒說話,徑直走到床邊坐下,從袋子裡拿出那把吉他。我看見,那吉他似乎又舊了許多,傷痕累累,像極了譚夕滄桑的臉。
起手,如水的音符從他的指間瀉出……
我說,還好吧?
譚夕說,還行吧,就是特別累,再就是想你們。你呢,過得怎么樣?
老樣子,混日子過唄,還是你好,起碼有個東西去追求。
我這算什麼追求,過了今天看不到明天的,根本找不到方向。
我笑笑,轉過頭看窗外的天。
班級里的氣氛如舊,凌亂的桌椅,千奇百怪姿勢的學生,各自做著百無聊賴的事情。女生們對著小鏡里那張怎么看也不完美的臉擺弄著自己的頭髮,男生們低頭看著從書懇租來的厚厚的腦殘般的武俠小說,但絕大多數的人都在睡覺。強子和幾個男生歪坐在後排屑飛色舞地商淡闊論著些什麼,很開心的樣子。 站在講台上的是一個男人,單薄矮小的身體上頂著沒有太多頭髮的腦袋,可能是太重的緣故,他的頭一直低著,自顧自地講著讓人難懂的話。偶爾抬頭拋出一個問題,然後又立刻低下頭自己回答。
同學們叫他老劉。
老劉是個沉悶的人,而他身上的沉悶又和潭夕不同:在他的眼睛裡,看不見譚夕的銳氣,透過老劉鼻樑上茶色的蛤蟆鏡,是落寞的淡定。
在我剛來這所學校沒幾天的時候,老劉問我說,你的成績這么好,為什麼要轉來這裡呢?
我笑,說這總是有原因的,我喜歡這裡的感覺。
老劉搖了搖頭,對我說,那就好好把握自己吧……
我說,我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那就好,老劉點燃了一支煙,一從嘴裡吐出淡藍色的煙氣:將來想乾點什麼?
不知道,可能當個老師吧。
我看見,老劉的眼裡流過一絲黯淡。
老劉拍拍我的肩膀,說當老師做什麼?當老師有什麼好的……
思緒突然回到現實,老劉仍在講台上悶著頭自說自話著,我突然想起了譚夕,眼前閃過他那倔強的臉。或許在好多好多年前,當老劉還是小劉的時候,也曾有過和譚夕一樣堅毅的眼睛,也曾站在三尺講台上發下桃李滿天下的大願。可現實的殘酷只注定他成為一介平凡的教師,面對三流學校里頑冥不靈的學生,削平了銳氣,在額頭上刻下深深的歲月的痕跡。
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
老劉有時也會對著我們感慨:大好的青春,荒廢了多可惜。P5-7
後記
我想,用“夢囈”來形容這個小說,再般配不過了。
這是一本沒有故事的書,支離破碎的情節,似囈語般的對白,從頭到尾如做夢一樣凌亂不堪。在這本書里,我淡化了所有小說的元素,為你們呈現的,僅僅是一種感覺。
整個故事都是虛幻的,我在盡最大的努力構造一個破碎的唯美,不真實的人物,不真實的對白,不真實的環境。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卻也是那般的真實。
不必去思考故事的真假,也不用去思考是否合理。
看完這個故事,你會忘記一切情節,忘記一切他們說過的話,甚至忘記他們的名字與面龐。
剩下的,僅僅是一種感覺,模糊不定的。像我的名字,一唏,一聲嘆息,看不見,摸不到,卻真實地縈繞在你們的耳畔。
……
出版前,再次翻看這本書,竟不是特別滿意。
很多東西,因為首次嘗試,都顯得那么不自然。這於我是一種壓力,於出版社,於讀者也同樣是。我將結局修改,給了夏宇一個新生,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救贖吧。
《黑夢》這個名字,太過壓抑,於是我想到了在北師大附近的那個地方——小西天。很可愛的名字,所以我想將它作為書名,也算得上是希望的一種寄託吧。
僅此,祝福此書。
一唏
2009年6月19日0時
這是一本沒有故事的書,支離破碎的情節,似囈語般的對白,從頭到尾如做夢一樣凌亂不堪。在這本書里,我淡化了所有小說的元素,為你們呈現的,僅僅是一種感覺。
整個故事都是虛幻的,我在盡最大的努力構造一個破碎的唯美,不真實的人物,不真實的對白,不真實的環境。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卻也是那般的真實。
不必去思考故事的真假,也不用去思考是否合理。
看完這個故事,你會忘記一切情節,忘記一切他們說過的話,甚至忘記他們的名字與面龐。
剩下的,僅僅是一種感覺,模糊不定的。像我的名字,一唏,一聲嘆息,看不見,摸不到,卻真實地縈繞在你們的耳畔。
……
出版前,再次翻看這本書,竟不是特別滿意。
很多東西,因為首次嘗試,都顯得那么不自然。這於我是一種壓力,於出版社,於讀者也同樣是。我將結局修改,給了夏宇一個新生,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救贖吧。
《黑夢》這個名字,太過壓抑,於是我想到了在北師大附近的那個地方——小西天。很可愛的名字,所以我想將它作為書名,也算得上是希望的一種寄託吧。
僅此,祝福此書。
一唏
2009年6月19日0時
序言
我極力回想1990年發生了什麼——那年年底,我調換了工作,那時三環似乎還沒有開通,我騎著腳踏車每天從安貞橋到團結湖上班,路兩邊是高大的樹,稀稀落落地分布著燕莎、亮馬河大廈、崑崙飯店,現在的中旅大廈還爛著尾,而且看起來會一直爛下去。那時這個城市清簡安穩,似乎就這樣了,似乎蕭條也是好的,無欲無夢也是好的。
還能想起什麼呢?想不起來了。
當然,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比如很多人在那一年出生。這是大事嗎?對那些孩子和父母來說當然是大事,但終究這也是歲歲年年家常事,歷史學家不會留意。然而,純粹因為一個數字間題,在那一年出生似乎又有點不同尋常,1990年是20世紀90年代的第一年,在那一年的一月一日零時以後出生的人們因此在十幾年後將被稱為“90後”。
“90後”又如何呢?
我知道,我應該在這裡大談“90後”的特殊意義,這對我毫無困難,這種意義的配製方法是:先對90年代以至新世紀作出一套總體的概括和論述,無盡時間被切出來的這十九年在這套論述中將與過去判然不同,具有全新的歷史文化意義;然後,當然,在這十九年中出生和成長的人們從歷史和文化中獲取了全新的特性,與“80後”不同,與“70後”不同,更與“60後”不同,我們宣布:新人類、新新人類出現了!
——這件事,我們在90年代以來已經反覆做過,以至於我實在不好意思再來一遍,這等於是對自己的滑稽模仿。
所以,如果我們實在忍不住要把一個人群僅僅憑著他們都出生在那十年而命名為“90後”的話,那么,我拒絕演繹而期待歸納,我要看看一個個的人——他在做什麼,他怎樣自我表述和自我想像,他究竟認為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而這種不同如何構成意義。
對此,坦率地說,我所知甚少,我甚至都不認識幾個“90後”。當然正因為所知甚少,我對這套“90後”書系有特殊的興趣。
面對“90後”,我能提供的或許只是我作為“60後”的一點經驗。
經驗一是:幾零後這件事與我無關。我從來沒想過我是個“60後”,後來人家告訴我我屬於一個名叫“60後”的群體時我還以為那是個什麼幫會;我看著我那些“60後”.兄弟姐妹們。我一點兒也看不出來我和他們有什麼相似之處以及我們為什麼僅僅因為生於1964年或1968年就一定得被算成一夥;再後來,我被人家教育得有點兒相信我們的確有點兒相似,但這並沒有使我歡欣鼓舞。反而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因此變得有點兒無趣——想想吧,你的周圍都是注定和你相似的人,或者也不管你樂意不樂意你注定要和別人相似;而且我也看不出來這種相似對我有什麼意義:我還是得獨自面對我自己的生活和問題。
現在我已經45歲,偶爾也開始想想人生的終極意義什麼的。當然,我知道,沒有目的?重要的是我們曾經活著、現在活著,而且不是被裝進一個上帝的檔案袋裡,袋子上只寫了一個“60後”或其他什麼龐大名目,我希望我以自己的名字活著,我猜測這就是終極意義,雖然能否達到我也非常懷疑。
此外,還有經驗二:具體到寫作這件事,幾零後據說是有效的,大概從“70後”開始,它就特別有效,幾乎是芝麻開門的咒語。
但還有經驗三:芝麻開門後,裡邊的寶貝不是無窮無盡的,很快會被人搶空的。
說了掃興的話,再說喜興的話,那就是經驗四:青春具有無可爭議的意義和價值,無論是對於正當青春的個人還是對於一種文化和文學。因此,青春應該盡情綻放。
這當然是盡人皆知的事,本來不用我當經驗說。那么,下一條就未必盡人皆知了:所有人——已逝的人、活著的人和將來的人都曾有、正有和將有青春,對於一個人來說,青春不可複製,對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來說,青春可不是什麼稀罕事。
——這似乎又是掃興,但是記住這一點或許最終有助於我們判斷這部“90後”書系:這裡是否包含著某種真正的新的探索?在青春激情涌動中,他們能否提出對世界、對自我的新的看法、新的想像和作出新的表達?
還能想起什麼呢?想不起來了。
當然,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比如很多人在那一年出生。這是大事嗎?對那些孩子和父母來說當然是大事,但終究這也是歲歲年年家常事,歷史學家不會留意。然而,純粹因為一個數字間題,在那一年出生似乎又有點不同尋常,1990年是20世紀90年代的第一年,在那一年的一月一日零時以後出生的人們因此在十幾年後將被稱為“90後”。
“90後”又如何呢?
我知道,我應該在這裡大談“90後”的特殊意義,這對我毫無困難,這種意義的配製方法是:先對90年代以至新世紀作出一套總體的概括和論述,無盡時間被切出來的這十九年在這套論述中將與過去判然不同,具有全新的歷史文化意義;然後,當然,在這十九年中出生和成長的人們從歷史和文化中獲取了全新的特性,與“80後”不同,與“70後”不同,更與“60後”不同,我們宣布:新人類、新新人類出現了!
——這件事,我們在90年代以來已經反覆做過,以至於我實在不好意思再來一遍,這等於是對自己的滑稽模仿。
所以,如果我們實在忍不住要把一個人群僅僅憑著他們都出生在那十年而命名為“90後”的話,那么,我拒絕演繹而期待歸納,我要看看一個個的人——他在做什麼,他怎樣自我表述和自我想像,他究竟認為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而這種不同如何構成意義。
對此,坦率地說,我所知甚少,我甚至都不認識幾個“90後”。當然正因為所知甚少,我對這套“90後”書系有特殊的興趣。
面對“90後”,我能提供的或許只是我作為“60後”的一點經驗。
經驗一是:幾零後這件事與我無關。我從來沒想過我是個“60後”,後來人家告訴我我屬於一個名叫“60後”的群體時我還以為那是個什麼幫會;我看著我那些“60後”.兄弟姐妹們。我一點兒也看不出來我和他們有什麼相似之處以及我們為什麼僅僅因為生於1964年或1968年就一定得被算成一夥;再後來,我被人家教育得有點兒相信我們的確有點兒相似,但這並沒有使我歡欣鼓舞。反而讓我覺得這個世界因此變得有點兒無趣——想想吧,你的周圍都是注定和你相似的人,或者也不管你樂意不樂意你注定要和別人相似;而且我也看不出來這種相似對我有什麼意義:我還是得獨自面對我自己的生活和問題。
現在我已經45歲,偶爾也開始想想人生的終極意義什麼的。當然,我知道,沒有目的?重要的是我們曾經活著、現在活著,而且不是被裝進一個上帝的檔案袋裡,袋子上只寫了一個“60後”或其他什麼龐大名目,我希望我以自己的名字活著,我猜測這就是終極意義,雖然能否達到我也非常懷疑。
此外,還有經驗二:具體到寫作這件事,幾零後據說是有效的,大概從“70後”開始,它就特別有效,幾乎是芝麻開門的咒語。
但還有經驗三:芝麻開門後,裡邊的寶貝不是無窮無盡的,很快會被人搶空的。
說了掃興的話,再說喜興的話,那就是經驗四:青春具有無可爭議的意義和價值,無論是對於正當青春的個人還是對於一種文化和文學。因此,青春應該盡情綻放。
這當然是盡人皆知的事,本來不用我當經驗說。那么,下一條就未必盡人皆知了:所有人——已逝的人、活著的人和將來的人都曾有、正有和將有青春,對於一個人來說,青春不可複製,對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來說,青春可不是什麼稀罕事。
——這似乎又是掃興,但是記住這一點或許最終有助於我們判斷這部“90後”書系:這裡是否包含著某種真正的新的探索?在青春激情涌動中,他們能否提出對世界、對自我的新的看法、新的想像和作出新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