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祥益

謙祥益

北京謙祥益絲綢有限公司(北京絲綢商店),是北京天津著名的“八大祥”之一。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40年)。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絲綢專營店。經營的絲綢面料、絲綢服裝及工藝品上萬種,高、中、低檔一應俱全,既有深受我國人民和世界各國友人喜愛的各種真絲綾、羅、綢、緞、紗、絹、縐、紡等大類品種,又有個少數民族同胞喜愛的各種專用綢緞,如各種褲緞、褲錦、金邊綢、龍緞、織錦緞、花素軟緞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謙祥益
  • 全稱:北京謙祥益絲綢有限公司
  • 始建:清朝道光年間(公元1840年)
  • 品種:絲綾、羅、綢、緞、紗、絹等
  • 類型:絲綢專營店
  • 地址:北京前門外大街
謙祥益簡介,發展歷程,歷史溯源,現今發展,品牌管理,塑造品牌意識,取勝嚴謹管理,

謙祥益簡介

天津謙祥益簡介:“謙祥益文苑”是天津市政府授牌的“津味相聲風景線”加盟店,天津眾多相聲名家均在茶樓演出,品香茗、賞曲藝、聽相聲已經形成市民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謙祥益文苑”被譽為天津第一茶館
天津謙祥益文苑 相聲曲藝茶館天津謙祥益文苑 相聲曲藝茶館
該建築坐北朝南,建築風格中西合璧,三層三院、三進天井外廊式磚木結構,小青瓦頂,條石作鹼,青磚砌牆磨磚對縫,深灰色瓦當圖案,古樸渾厚。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建築。
自明初設衛以來,一直是通衢大邑,人雜五方,素稱“畿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天津清代詩人有詩句:“繁華要數估衣街”。有記載當初在老街上經營絲綢布匹生意的有八大祥,分別是謙祥益、瑞蚨祥、瑞生祥、瑞增祥、瑞林祥、益和祥、廣盛祥、祥益號,其中,謙祥益的絲綢店建築體量最大,經營活動最活躍,最具特色,為當時八大祥之首。
估衣街上的謙祥益是由山東章丘縣舊軍鎮孟氏家族的財主在清晚時期一九零六年至一九一三年投資開辦的。由於當時天津漕運發達,來往貨商都聚集在如今的估衣街、北大關附近,帶動了這裡的商業發展。謙祥益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生意遍布“三北”,跨越長江兩岸。在清末民初,雖經歷幾次大劫難,但都很快得到復甦和發展。因此,謙祥益可以說是見證天津商業發展的“活化石”。
解放後,謙祥益曾取消了原有的字號,直至改革開放老字號才得以恢復。新千年伊始,在紅橋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經萬隆大胡同置業有限公司全面維護,粉刷一新後,“謙祥益保記”在歷經一個世紀的洗禮後,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如今的謙祥益已變身為文苑茶藝樓,是華北地區頗為知名的相聲曲藝茶館。
“身穿八大祥(綢緞店),腰纏四大恆(錢莊)。”這是早年間京城流行的口頭廣告,意思是這個鋪子裡的東西穿、帶在身上那才叫體面,其中的 “八大祥”是對綢緞商鋪經營、服務俱佳的一種口頭讚譽。具體是哪“八大祥”,有很多種版本,有的說“謙祥益、元祥、萬蚨祥,阜祥、瑞生祥、泉祥、瑞林祥、春和祥”,也有的說“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成祥、謙祥益、益和祥、東升祥、麗豐祥。”不管哪種版本,裡面都有一個名字:謙祥益。

發展歷程

謙祥益現在在北京前門外大街,從前門往南不遠,路西的門臉,路西朝東。它的前身是“恆祥”布店,老闆是孟毓溪,店址在山東的周村,後來其子接手,對原來的夥計董連元委以重任,並將恆祥染坊更名為謙祥益,還在北京開設了謙祥益綢布店,由於經營有方,北京謙祥益創建後,生意極為紅火,先後於前門外鮮魚口建“謙祥益南號”,1882年於前門外珠寶市建“益和祥”,1902年於北京鐘鼓樓建“謙祥益北”號,並以北京謙祥益為總店,在全國開設分號。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前門謙祥益老號被燒毀,1909年前門外廊坊頭條重建謙祥益老號。到清末民初,謙祥益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時的謙祥益在周村任丘、上海、濟南、天津、煙臺、蘇州、漢口、青島等地開設綢布店20餘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謙祥益系統,總投資白銀400萬兩,比開張之初資產增加百倍,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絲綢布匹店。
謙祥益謙祥益
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戰亂加劇,政治文化中心南遷,滿清貴族早已敗落,北京的軍閥官僚也大多離去,市場日漸蕭條,謙祥益的營業也大幅度下降。“9·18”事變後,謙祥益總號由北京遷往上海,到日本投降時,北京謙祥益的經營已極為惡化,後來的內戰、國民黨政府的“金圓券”政策和通貨膨脹,使謙祥益的經營到了最壞的階段。
1949年後,公私合營時,謙祥益總店由廊坊頭條搬至“益和祥”,即現在所在地。1978年,原商業部、紡織工業部鑒於我國絲綢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和北京特有的地理位置,也考慮謙祥益地處前門繁華鬧市,又靠近天安門廣場,具有經營絲綢的百年經驗,於是將其更名為“北京絲綢商店”,作為我國在北京傳揚絲綢文化,展示絲綢精粹的一個視窗。2000年,謙祥益經過股份制改造後,考慮到歷史的因素和中國文化的宏揚,再次將“北京絲綢商店”恢復為謙祥益。恢復名稱後的北京謙祥益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絲綢專業店之一,北京謙祥益店址也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溯源

在北京繁華的前門珠寶市街北口,有一家古色古香、莊嚴秀麗的老字號商店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馳名中外的八大祥之一的百年老號-----北京謙祥益。中國資本主義性質的工商業萌芽於明朝,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它與歐洲的資本主義同時起步,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早於西方。但中國資本主義性質的工商業,在當時強大的封建主義皇權政治的統治下,在閉關鎖國、重文輕商、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文化下,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和打擊,但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卻在這條飽經滄桑的道路上,艱苦卓絕地走到了今天。在這支隊伍中,謙祥益便是其中之一。
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的第五十五代孟子倫支,於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直隸棗強遷入山東章丘舊軍鎮。孟子倫兄弟初遷舊軍鎮,也不過流亡初定之家,孟家在此傳了七代,至六十一代孟宏謙時,已發展成"能以耕讀付二弟,寇至則以約眾戒守,差賦則典質與之"的一般耕讀之家。清康熙年間,至孟宏謙之子孟聞助時,孟家不但在財富上有所積累,在科舉上也較有收穫,孟家開始發跡,發跡後大量購置土地並大力經商(孟家經商的確切時間因無文字記載而無從考證,據傳孟家從明朝就開始經商)。當時,章丘及鄰縣盛產一種土布,名曰"寨子布",孟家開始在舊軍鎮開設“鴻記布莊”收購寨子布到周村及濟南等地出售。世代相傳,至孟聞助的第五代孫孟興泰時,已由行商變為坐賈,在北京和濟南設立了祥字號布店,孟興泰即為謙祥益的始祖。清嘉慶年間,孟興泰之後孟毓溪先在素有“山東第一村”的周村開設了恆祥染坊,嘉慶末年,資東(孟毓溪)的遠房外甥董連元進店學徒,此人精明幹練、極懂經營,深得孟毓溪父子的賞識,後被資東孟傳珠委任為經理之職,隨將恆祥染坊更名為謙祥益。董連元作為經理在任期間,謙祥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除周村外,又在河北任丘開設分號,在上海開設住莊,由於經營得當,謙祥益資金得到很大積累,為擴大經營,謙祥益經理董連元攜帶部分資金到北京開設了分號,建店於1840年以前具體年代從1820年至1840年眾說不一,這便是北京謙祥益,店址設在北京前門外東月牆。
由於經營有方,北京謙祥益創建後,生意極為紅火,先後於前門外鮮魚口建"謙祥益南號",光緒8年(1882年)於前門外珠寶市建"益和祥",光緒28年(1902年)於北京鐘鼓樓建“謙祥益北號”。並以北京謙祥益為總店,在全國開設分號。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前門外東月牆謙祥益老號被燒毀,於宣統元年(1909年)於前門外廊坊頭條重建謙祥益老號。到清末民初,謙祥益發展成鼎盛時期,此時,資東是足智多謀、赫赫有名的孟養軒。這時,孟家先後在周村、任丘、上海、濟南、天津、煙臺、蘇州、漢口、青島等地開設謙祥益綢布店20餘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謙祥益系統,總投資白銀400萬兩,合銀圓600萬元,比開張之初資產增加百倍。時謙祥益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絲綢布匹店,聲譽國內外。
二十世紀初,中國是一個戰亂的年代,謙祥益的經營雖曾有所發展,但最終沒有逃過戰爭帶來的破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南遷,北京的軍閥官僚也大多離去,滿清貴族早已敗落,北京已不是人才薈萃之地,市場日漸蕭條,謙祥益的營業也大幅度下降。"9·18"事變後,華北局勢緊張,謙祥益總號由北京遷往上海。七七事變後,謙祥益的生意直線下降,至日本投降時,北京謙祥益的經營已極為惡化,後經資東大力調整經營開始好轉。但不久,內戰、國民黨政府的"金圓券"政策和通貨膨脹,使剛剛好轉的謙祥益經營又受重創,經營到了最壞的階段。
解放後,北京又成為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市民生活得到了改善,購買力提高,謙祥益的經營也有較大的改善,並於1951年在北京前門外長巷頭條建立了“謙祥益織布廠”。1955年9月,北京謙祥益納入公私合營,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1949年前後,全國謙祥益共有24家,建國幾十年來,受計畫經濟制約、現代工業的衝擊、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不同改變影響,全國的其它謙祥益分號,有的關閉,有的改營其他商品:上海、天津、蘇州、杭州等地已無謙祥益房產和字號;周村和河北任丘已無謙祥益字號但應該還有房產;青島謙祥益現經營小商品;武漢謙祥益現經營五金;位於北京前門外鮮魚口的謙祥益南號已無房產和字號;位於北京鐘鼓樓的謙祥益北號後被改為友誼時裝廠,現已無房產和字號;位於廊坊頭條的謙祥益總號,公私合營時搬遷至位於珠寶市的益和祥(現北京謙祥益),其房產被分配與北京五金交電公司,現被改建為賓館(無量賓館),房產還依然保存著謙祥益老號的門面,但內部結構已被改變;目前只有北京謙祥益和濟南隆祥在經營絲綢。現在北京謙祥益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絲綢專業店之一,北京謙祥益店址也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現北京謙祥益(益和祥)的建築結構與同為山東章丘舊軍鎮的孟家之後孟洛川所創絲綢店"瑞蚨祥"結構一樣,都是兩層木製天井結構,後為擴大營業面積,將天井填平、樓梯改道,但依然保存著老店的風貌。益和祥的後院與位於廊坊頭條的謙祥益老號的後院相通,即為兩個店面,一個後院。改革開放初期還有大量的原謙祥益家具、桌椅等用具,後政府修建李大釗紀念館等其它場館時被調撥至他處,現僅存少數物品。北京謙祥益曾幾度易名遷址,但經久不衰。1949年後,公司合營時,謙祥益總店搬至"益和祥"(現前門外珠寶市謙祥益)經營。1978年,原商業部、紡織工業部鑒於我國絲綢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和北京特有的地理位置,也考慮謙祥益地處前門繁華鬧市,又靠近天安門廣場,具有經營絲綢的百年經驗,於是將其更名為"北京絲綢商店",作為我國在北京傳揚絲綢文化,展示絲綢精粹的一個視窗。2000年,謙祥益經過股份制改造後,考慮到歷史的因素和中國文化的宏揚,將"北京絲綢商店"恢復為"謙祥益",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為董文虎先生。
北京謙祥益在晚清時期,主要服務對象是王公貴族、八旗子弟、達官顯貴。隨著清王朝的衰落,消費對象變為一些清末的遺老、政黨要人、社會名流、新興的民族資本家和農村的富戶。葉盛章余叔岩蕭長華馬連良等京劇大師,都曾是謙祥益的長客。著名的京劇科班"富連成"素與謙祥益交誼甚厚,其服裝也大多由謙祥益提供,因此謙祥益在京城久負盛名。文革前還保存著眾多名人如齊白石李少春段祺瑞徐世昌蔡鍔等的字畫,可惜文革時都被毀壞或遺失,現僅存民國三清會總頭魏奇魏大可)的一幅題字。

現今發展

如今,謙祥益與全國20多個省市的絲綢公司、120多個絲綢重點生產廠家保持著密切的業務關係,是全國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全的絲綢專業店之一。根據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穿衣習俗的變化,謙祥益以專營絲綢和絲綢製品為特色,商品分為絲綢面料、絲綢服裝和絲綢工藝品三部分。絲綢面料中,真絲、綾、羅、綢、緞、紗、絹、縐、紡等,各種褲緞、褲錦、金邊綢、龍緞、織錦緞、花素軟緞等等品種齊全,形成系列且皆為精品,深受漢民族、各少數民族和外國朋友的青睞;服裝中,各種絲綢面料的中式服裝、休閒服裝、時裝、室內起居用品、內衣等綠色保健服裝,為人們帶來了高貴典雅、自然清新的現代感受;絲綢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其工藝品更顯出超凡魅力,各種實用繡片,紅樓夢、昭君出塞等中國古典故事圖畫刺繡,絲綢刺繡山水畫、工藝包、中國結等頗具使用、欣賞和收藏等多種功效,為國內外朋友所喜歡。尤以收藏的8名老藝人,歷時6個月,純手工製成的幅長5米、蠶繭絲與黃金絲混織、九龍共舞的"中華世紀九龍圖",成為今天謙祥益的象徵。
謙祥益雖為百年老店,如今卻煥發著勃勃生機。謙祥益積極進行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經營管理,積極吸收一級核算、單品管理的先進的管理思想,多次組織員工培訓以加快商業管理信息化的腳步、快速提高員工素質,豐富企業文化,積極促進社區關係,努力豐富商品和細化其結構,加強客戶資源管理,現已成為一家擁有先進觀念和經營思想、經營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蘊藏著上百年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現代化的商業企業。

品牌管理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一個叫孟繼頨的商人看中了江漢之交的漢口,他是謙祥益的第二代傳人。謙祥益布店的創始人孟傳珠,是山東章邱縣舊軍村人。在漢口之前已在北京、上海、蘇州、廣州設莊,開設謙祥益綢布店。謙祥益衡記綢布商店,是清末著名的“山東八大祥”之一謙祥益的分支機構。隨後,孟繼頨的代理人趙春山來到漢口,在戲子街(今漢正街東端市場的人和街)開設謙祥益棉布店,通稱晉記。光緒二十年(1894年),其子孟養軒三歲,乳名衡柱子,孟家在漢正街再開設一家綢布零售店,店名為謙祥益衡記,資本銀10萬兩。到光緒三十年,積累白銀已達20萬兩,於是又在漢正街衡記旁開了一家謙祥益西號綢布零售店,名西號。1937年,資金增至53萬元(銀元),合白細布61000匹。至此,漢口就有了晉記、衡記、西號三家謙祥益分店,成為漢口盛極一時的名店。  辛亥革命爆發時,清軍在漢口放火,衡記損失慘重,暫時歇業。西號小有損失,遷往江漢路營業,兩年後又搬進新店。辛亥革命以後,衡記從上海莊調來資金,借用漢正街西號舊址重新開業,生意比以前更好。1938年日軍占領武漢,強占了衡記店鋪,開設“群益公司,以做旅館、鴉片館和賭博場之用,衡記被迫停業。一年後在法租界德興里開設臨時門市部。生意本來清淡,又遭日偽強行低價徵購商品,受到更為慘重的損失。直到抗戰勝利以後,1946年5月,衡記才遷到漢正街原址。1954年3月,孟養軒之子孟乃全將其估值為人民幣47萬元,加入武漢市百貨公司的公私合營陣容,謙祥益衡記綢布店加入武漢市百貨公司的公私合營行列,1958年又改為國營謙祥益商場。
謙祥益在發展鼎盛時期在全國範圍內包括有綢布店56家,茶葉店20家,紙行2家,雜貨店3家,藥店1家,當鋪3家,錢莊6家,購貨莊4處,織布廠4家,綢緞廠1家,織呢廠1家,染坊3家,制茶廠2家,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雖然在私營經濟的包圍何新舊體制的碰撞中,謙祥益已慢慢淡出現代人的實現,但歷經孟家四代苦心經營的謙祥益為漢口乃至中國留下了寶貴的商業價值和精神財富,其中的百年老字號的經商法則在現在看來都是治企良方和經營寶典。

塑造品牌意識

謙祥益衡記在武漢附近農村,特別是漢水流域享有很高的聲譽。附近農村姑娘出嫁也都以買到謙祥益衡記的貨為榮,有“沒有謙祥益的布不出嫁”“謙祥益的房子——內外強(牆)”,這些俗語都是用來形容這個百年老字號的。謙祥益字號據考源於《尚書·大禹謙》的“謙受益”一語。在謙祥益店堂內,高懸“一言堂”三字金匾,兩旁配上“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字。和氣致祥,誠信待客,就是謙祥益的店風,也是謙祥益經營之道的精髓,百年長盛不衰的秘訣。漢口人還有個歇後語:謙祥益的招牌——一言堂。謙祥益的“一言堂”,是無須討價還價,不分親疏平等待人的一言堂。
衡記當家品牌是寶藍官布、寶藍竹布、寶藍洋布、統稱三寶布或三藍布。謙祥益衡記看準市場特點,正確定位,使該店在波譎雲詭的市場競爭中集中力量,狠下功夫,主攻市民需求量大的“三寶藍布”。穿厭了土布的老百姓,把這些平整光鮮的三寶布,統統叫做“洋布”。這些“洋布”,其實是用中國的“祖傳秘方”染色的。染色之前,把白坯布攤平,均勻地糊上臭泥巴,兩天后再下染缸,這樣染出的布,鮮亮不褪色。據說,當時日本人為了得到這項技術,想了很多辦法,還曾弄了一坨謙祥益染坊的臭泥巴,帶回本土去進行化學分析。“謙祥益的房子——內外強(牆)”這句歇後語若用在謙祥益自身,一是它的服務質量強,二是它的布匹質量強。
謙祥益染坊色生產的“三寶藍布”染整碾平後,有專人檢查其質量,凡色澤不勻、略有斑點均為次布,分等級打折處理。次布分段標價,如長10丈以下為小鄰、按原價8折銷售。3丈以下為中鄰,按9折賣;3丈以上為大鄰,按原價9.5折出售。優質優價,次質次價,決不以次充優。“童叟無欺,婦孺皆知。”因此贏得顧客的信賴,譽滿三鎮及周邊荊襄豫陝等地。興旺時期,年銷額為130萬至140萬銀元。
武漢夏季酷熱,一般市民縫衣制帳慣用夏布,其銷量很大。謙祥益的夏布確保質量,從不使假摻雜,言不二價,薄利多銷。對所有布匹不亂漲價,尺碼亦做到準確量足。店內貨源充足、花色品種齊全、質量地道。在開業之時的進貨成本較市內批發低8%,故綢緞布料的零售價一般都略低於市場價。俗話說得好:“人硬不如貨硬”,上乘的布匹質量在同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謙祥益面對洋貨傾銷和外資企業的壓迫,不但沒有被壓垮,而且還把布匹生意做到東洋。

取勝嚴謹管理

在企業管理上,謙祥益有一套成文店規。他們提出並遵循的“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經營管理理念,是他們發達起來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謙祥益以管理取勝,《武漢市志·商業志》載有《謙祥益衡記店規》全文。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仍然是一份上好的管理規章,事無巨細,可操作性極強,對於現今的企業管理也極有借鑑意義:
蓋聞生意之道,以立規為先,理財輔之。夫規不立,而財能裕者,未之有也。凡我同人,皆居禮守分,循規蹈矩。恐其誤犯,茲明列於後,惟期永守無犯,實為厚望焉。
——鋪務首要克己恕人。夥友眾多,人各有性。情在正而不譎,俾得彼此虛心敬事。勿偏己見,處事方為和平。書云:和氣致祥。是夥計同心,黃土變金,何求而不得。要在和氣為重,如打架吵咀,刁唆是非,乃生意之忌,有者以犯規論。
——人位既多,支使須照日期。若隨便支銷,司帳者不勝其繁。議每月一次,初二日開支。司帳者照議將同人束金全數支出,按月使用,不準長支掛借。
——不準賭博。博者薄也,若以沾染,既耗財猶勞心力,大誤公事,決不可犯,有者作犯規論。
——酒乃敬神請客之需,然能令人智昏,醉後失德闖禍。議平素無酒,每過節請客,酌而用之。
——鴉片煙流毒最深,為害不可勝言,耗財誤事,宜切戒之,沾染者作犯規論。
——漢口為通商大埠,娼妓如林,而人情易入,入者敗家喪身:莫此再甚。雖雲逢場作戲,然而入其中者莫不從戲中來也。更不準入,有者作犯規論。
——若有柜上用物,必須著專人經手至樞房隨時寫帳,不準隨便著人經手。
——夥友親朋,與柜上務往來者,不準賒帳、擔保、浮借銀錢。如有擅借擔保,歸本人償還自理。
——如有親友買貨,不準自己經手。關照別人照料,既不誤公,亦避免嫌疑。
——柜上夥友,午後七點鐘數錢,十一點晏息。
——柜上賣貨,隨手寫號票,註明某貨尺寸價錢,合總若干,收銀若干。注載清楚,免致紊亂,以備司帳者照票謄清,好為查考。
——夥友非父母大事及本身婚娶,餘外不準告假回家,亦不準無故外出。人位眾多,若大家效尤,大誤公事。漢上有出外吃茶閒遊,一概不準。
——夥友住家,百里外者,每年一次,回家來回以五十天為度;百里內者,每年二次,每二十天,川資自備。附地者每月四天,回家午後五點鐘方許走,早飯前來,多住者誤公議罰。回家行李,須告明司事,派人驗看後成包。附地者須告明司事而後走。
——人位既多,失調難免,請醫資柜上出帳,藥資自備。
——各司事事無大小,須時大家商酌。即應買應賣,當與同人酌議而後行。公事重大,不準自專,更不須背地談論,皆誤公事,非生意之道。倘有事出門,互相知會,遇經手事件,別人好為接手。
——山東夥友住家,在號足以一年零二個月為期,在家七十天為度,若多住一天,下班定罰期五天,決不徇情。任意多延,即作犯規論。川資出自柜上。
——夥友告假外出,必先赴帳房注帳而後走。不告而走,以犯規論。
——年中有聽官戲之例,尋常不準私自聽戲,更不準假借親朋,告假聽戲,違者以犯規論。
以上立訂條規,各宜遵守,有違必究,無徇情面,幸勿自誤,勉之勉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