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英國人最初把諾魯命名為可愛的島(Pleasant Island)。“諾魯”一詞可能源自諾魯語Anáoero,意即“我去海灘”;德國殖民者把諾魯稱為Nawodo或Onawero。
諾魯的原住民是密克羅尼西亞人和玻里尼西亞人,在19世紀末被德意志帝國吞併,成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諾魯成為國際聯盟託管地,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國共同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戰諾魯被日本占領,作為入侵太平洋的跳板。戰後諾魯再被託管[7],直至1968年才獲得獨立。
縱觀20世紀上半葉,諾魯是一個食利國(執政者掌握主要經濟資本),由於諾魯是一個磷石島,沉積接近地面,能夠進行簡單的露天採礦,1907年起太平洋磷酸鹽公司開始在島上進行採礦,1919年組成英國磷酸鹽委員會,獨立後由國營的諾魯磷酸鹽公司持續採礦,直至1980年代沉積耗盡前,諾魯都是磷酸鹽的主要出口國。由此,諾魯政府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間曾自誇其人均收入是所有主權國家之中最高的。
隨著磷酸鹽儲量的枯竭和採礦帶來的環境惡化,另外再加上管理全島財富基金的減值,諾魯政府求助於一些不尋常的方法來獲得收入。在1990年代,諾魯成為一個避稅天堂和洗錢中心。自2005年起,諾魯接受澳大利亞政府的援助,諾魯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那些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作為回報。
諾魯只有一個機場-諾魯國際機場。在2006年1月至9月期間,由於服務島上諾魯航空的唯一飛機,被澳大利亞墨爾本法庭扣押,使諾魯的對外交通中斷,在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援助後,諾魯航空在同年10月恢復營運,並易名為奧爾航空。
歷史
約3000年前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人已在諾魯定居,共有12個部落,國旗的十二角星是代表這十二個部落。在
18世紀,後期,一位紐西蘭船長在海上航行時發現了諾魯,當時只看到島上有很多土著和茅屋,但這船長並未登入或加以重視。1798年,
英國船長約翰·費因率領“獵手”號抵達諾魯,命名為“Pleasant Island”(“可愛的島”),開啟西方世界與諾魯交流的歷史。第一個成功到島上定居的白人,是英國的威廉·哈利斯(Willam Harris),1842年,29歲的他來到島上為當地姑娘而著迷,流連忘返,定居下來,前任諾魯總統勒內·哈里斯(René Harris)便是他的後代。
19世紀末,德國向南太平洋擴張,諾魯自1888年起便成為德國的殖民地。當時德國對諾魯並不重視,因為島上除了椰子外,就一無所有。1900年英國磷礦公司的職員在諾島上的一塊石頭上,意外發現了全島都有磷礦,便改變了此島的命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諾魯被
澳大利亞占領,並自1919年起由英國、澳大利亞和
紐西蘭共管,其中澳大利亞代表三國行使職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為了報復,擊沉了該島附近的四艘船隻,並炮轟島上的磷礦設施。1942年日軍轟炸諾魯,居民逃往澳大利亞以免遭日軍的屠殺,於在8月26日被
日本占領,成為日軍在南太平洋上的戰術支援基地,派2,000人駐守,並帶來大批日本人和韓國人,在島上部署重防和建築兩個小型飛機場,但被盟軍發現及轟炸島上15架飛機,日軍於是槍決島上5名未撤走的歐洲人。此外日軍亦把島上1,200名諾魯人放逐到
楚克島工作。
二戰之後,諾魯由
聯合國委託澳大利亞、英國及紐西蘭共同管理,每年須向聯合國報告,但他們實際上更著重於如何開採島上的磷礦,對於諾魯人的教化並不重視。聯合國多次要求澳大利亞政府公布每年開採的磷礦數量、成本和售價,以期使諾魯人在輸出的同時得到合理的回報,但澳大利亞政府卻不於理會。諾魯人隨著民智漸開,對澳大利亞人的統治深感不滿,尤其是磷礦的開採,於是全力爭取獨立,收回採礦權。澳大利亞政府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無可奈可地結束對諾魯的管治,於1968年1月31日,諾魯共和國宣布正式
獨立,由漢姆·戴羅伯(Hammer DeRoburt)出任總統,並於同年11月成為
大英國協特別成員國。1989年,諾魯向
國際法院對澳大利亞作出法律行動,指控澳大利亞政府管治期間未能盡力保護環境,減低採礦帶來的環境破壞。1999年,諾魯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政治
諾魯是一個
議會制的
共和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亦是政府首腦。國會採用
一院制,由18人組成,每3年由選舉產生。總統是由國會選舉產生,候選人必須是議員,內閣由5至6人組成,由總統直接任命。諾魯並沒有一個正式結構的政黨,候選人通常是代表個人或公司,目前國會中有15人均是獨立身份,他們在政府的聯盟內,是形成大家庭關係的基礎。諾魯有三個間中在政壇活躍的政黨,分別是民主黨、諾魯第一黨和中央黨。
自1992年起,政府負責諾魯島嶼議會(NIC)。議會的權力很少,其功用就像顧問向國家政府提供地方事務的意見,其角色是專注在與諾魯人相關的活動。民選的議會議員不能同時兼任國會議員。議會在1999年自行解散,其財產及職責轉歸國家政府。諾魯的土地所有權比較特別,國民對由個人或團體所擁有的土地,擁有某些權利。政府或公司並沒有土地,他們必須與地主達成租借協定才能使用。非諾魯國民不能擁有土地。
在1989年至2003年間,諾魯的行政區劃共有17次變更。1999至2003年間,一系列的不信任票及選舉在此兩人出現:勒內·哈里斯和
伯納德·多維約戈,使國家進入交替時期。多維約戈於2003年任內逝世,
路德維格·斯考蒂當選為總統,他於2004年10月重新參選,以取得完整的3年任期。2007年國會對他投下不信任票,總統一職由馬庫斯·史蒂芬接替。
諾魯的法律系統十分複雜,最高法院由首席法官統領,主要處理憲法問題;而其它案件能夠抗訴至抗訴法庭。國會不能推翻法院的裁決,但抗訴法院的裁決能夠抗訴至澳大利亞高等法院,這種情況很少出現。下級法院由地方法院和家事法院組成,由居民縣長統轄,他亦是最高法院的司法常務官。此外亦有2個準法院:公共服務抗訴委員會和警察抗訴委員會,均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主持。
諾魯並沒有自己的軍隊,但在非正式的協定之下,諾魯國防由澳大利亞負責,而民間亦有自己管轄的警察部隊。
行政區劃
諾魯行政區共分為14個區:
地理
諾魯位在西太平洋赤道以南約42公里,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為一個
橢圓形的
珊瑚島,
海岸陡峭。沿岸有寬150-300
米、海拔30米的
海岸帶,是全國唯一的
農業區。中部為
台地,最高點為
海拔71米(司令嶺)。全島60%被
磷酸鹽所覆蓋,無
河流,西南部僅有一個
鹹水湖(部亞達礁湖)。
諾魯曾是太平洋上三大磷礦石的生產地(另外是在吉里巴斯和
法屬玻里尼西亞),但島上所有礦產均已耗盡,使中部台地留下貧瘠地形,例如高達15米的鋸齒狀石灰岩尖頂。近一個世紀的採礦不但破壞了約80%土地,亦使
專屬經濟區受到影響,約40%海洋生物因泥沙和磷礦的徑流而死亡。
諾魯缺乏天然淡水資源,雖然屋頂的雨水箱能收集雨水,但居民大多依靠在諾魯公共事業中心的3個
海水淡化廠。諾魯由於遍米皆磷,因此井水鹽質太高,不能飲用或灌溉。
天氣與氣候
諾魯接近赤道和海洋,因此全年濕熱,屬
熱帶雨林氣候,在每年11月至2月期間均受到
季風雨影響。受到聖嬰-南方振盪現象影響,年降雨量的變化甚大,甚至錄得幾次重要的乾旱。由於是島國的關係,因此較易受到
氣候變化和
海平面上升影響,但變化卻難以預測。諾魯的白天氣溫介乎在 攝氏26度(華氏79度)至35度(華氏95度)之間;晚上氣溫介乎攝氏22度(華氏72度)至34度(華氏93度)之間。
諾魯亞倫區氣候平均數據 | | | | | | | | | | | | | |
---|
極端高溫℃(℉) | 34 (93) | 37 (99) | 35 (95) | 35 (95) | 32 (90) | 32 (90) | 35 (95) | 33 (91) | 35 (95) | 34 (93) | 36 (97) | 35 (95) | 37 (99) |
---|
平均高溫℃(℉) | 30 (86) | 30 (86) | 30 (86) | 30 (86) | 30 (86) | 30 (86) | 30 (86) | 30 (86) | 30 (86) | 31 (88) | 31 (88) | 31 (88) | 30.3 (86.5) |
---|
平均低溫℃(℉)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25 (77) |
---|
極端低溫℃(℉) | 21 (70) | 21 (70) | 21 (70) | 21 (70) | 20 (68) | 21 (70) | 20 (68) | 21 (70) | 20 (68) | 21 (70) | 21 (70) | 21 (70) | 20 (68) |
---|
降水量mm(英寸) | 280 (11.02) | 250 (9.84) | 190 (7.48) | 190 (7.48) | 120 (4.72) | 110 (4.33) | 150 (5.91) | 130 (5.12) | 120 (4.72) | 100 (3.94) | 120 (4.72) | 280 (11.02) | 2,040 (80.31) |
---|
平均降水日數 | 16 | 14 | 13 | 11 | 9 | 9 | 12 | 14 | 11 | 10 | 13 | 15 | 147 |
---|
來源:2011年12月 |
外交關係
1968年獨立後,諾魯以特別會員身份加入了
大英國協,於2000年成為正式會員。此外亦在1991年加入
亞洲開發銀行和1999年加入聯合國。諾魯是
太平洋島國論壇、南太平洋地區環境計畫、南太平洋委員會和南太平洋套用地球科學委員會的成員。美國的大氣軸射測量計畫在諾魯設有一台氣候監察儀。
諾魯與澳大利亞的外交關係密切,以澳元作為官方貨幣。除了正規的防禦安排外,在2005年9月更籤訂諒解備忘錄,澳大利亞向諾魯提供財政及技術支援,包括提供一名財政部長為諾魯準備財政預算,衛生和教育顧問,而諾魯政府建立一個拘留所處理那些非法進入澳大利亞的難民作為回報。
諾魯不斷以金錢外交的方式,透過承認某些國家的主權,來獲得他們的資金援助。例如:一、1980年8月,諾魯與
阿爾及利亞建交後,宣布承認西撒國,阿爾及利亞此後每年給予諾魯1000萬美元經援,直至其2000年撤銷承認西撒國。
二、早在1980年,諾魯與在台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建交。但2002年,諾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協定,宣布在當年7月21日建立外交關係,同時獲得北京方面的1.3億美元獲助。兩天后“中華民國”宣布與諾魯斷交,但在2005年5月14日又與“中華民國”方面恢復關係,5月31日諾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但北京方面保留在諾魯的辦事處。
三、2008年諾魯在繼續得到歐盟、美國、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財政支持後,承認
科索沃獨立。
四、諾魯2009年承認
阿布哈茲和
南奧塞梯,是承認該地區的主權的第四個國家,而
俄羅斯以5000萬美元的資金作為人道主義援助的回報。同年7月15日,諾魯宣布翻波多諾伏口,並在2011年初完成,這筆900萬美元的資金是來自俄羅斯的,但官方聲稱此援助與南奧塞梯戰爭無關。
基礎建設
交通
諾魯國際機場是諾魯的唯一
機場,位於西南方亞倫區的海岸上,擁有一條雙向跑道長2,150米(7,050英尺),目前僅有奧爾航空每周兩班航班起降。
諾魯的道路網路總長41千米(25英里),全部鋪設完善,環島沿海公路長19千米(12英里),其餘22千米(14英里)申入中部台地。另有5千米(3.1英里)窄軌鐵路,連線磷礦礦區與加工工廠。
環島
巴士是路上的主要公共運輸,途經愛和區、諾魯國際機場、湄濘酒店、當地醫院和學校,另有出租汽車提供載客服務。海路交通每月有一船班往返諾魯與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通訊
2009年以前,電話網路是由諾魯政府架設與提供服務,但由於財政困難,2003年底起,政府便再不能負擔維修費用,2004年更關閉部份非收費
衛星通訊服務,通訊崩潰問題一直至2009年獲得解決,該年年中由Digicel公司取得許可執照,在島上架設無線通訊網路,
GSM與
WiMAX系統,先後於
2009年9月、
2010年10月開始提供服務。
能源
諾魯早期是使用
柴油發電機提供採礦所需要的電力,後來諾魯磷酸鹽公司安裝了一座能提供15
兆瓦(2006年效能減至11.1兆瓦MW)電力的發電設施,其中約43%電力為採礦使用,其餘供應民生所需,島上另備有獨立發電機組供必要時使用。
經濟
諾魯在
第三世界中屬於較富裕的國家,國家經濟以磷酸鹽開採和國外房地產為主要支柱,在80年代初達到顛峰。
磷酸鹽礦分布占全島面積的70%以上,是世界主要磷酸鹽生產和出口國之一,是國家主要的收入來源,磷礦乃繼承自億萬年所累積的海中有機物和鳥糞。採礦公司的礦場和工廠都是聘請外國人操作,大部份是
吉里巴斯和中國人。磷礦主要銷往
澳大利亞、
英國、
日本、
紐西蘭等地;以往磷酸鹽外銷所得曾占政府收入的半數,然而在長期密集開採之下,該項礦藏已面臨耗竭。
除了礦業外,地上還有許多
椰子、
甘蔗、
香蕉和蔬菜等農作物,一般農產品和魚獲勉強可以自給自足,但是主要的糧食、食水和日用品都要依賴進口,其中米和麵粉多由英國、澳大利和和紐西蘭輸入,肉類由澳大利亞供應,日用品多來自台灣、日本和
香港。
諾魯居民並不需要交稅,甚至免除進口關稅,國家全部醫療和都是由政府負擔,住屋也是由政府修建和保養,如果政府在人民的土地蓋房子,還需要向地主支付租金。
自90年代起,諾魯成為了一個
避稅天堂,外國人能向政府購買諾魯護照。國際洗錢防制指出諾魯是在他們黑名單中15個國家的一個。而且,只需要25,000美元便能在諾魯成立一家持牌銀行。在國際洗錢防制壓力之下,及
熱錢的流出,終於在2003年立反避稅法。2005年10月,由於立法後成效滿意,國際洗錢防制把諾魯從黑名單中除名。
人口
2006年諾魯居民為9,265人。以往的諾魯人口數比現今更多,但在2006年約1500名移民工人遣返至吉里巴斯和
吐瓦魯,原因是大規模減少的磷礦開採工業。
諾魯語是諾魯的官方語言,是一個特別的太平洋島國語言,約96%諾魯人在家中使用。由於諾魯語只套用在國內,所以英語亦廣泛地使用,尤其是在政府和商業上。諾魯的
族群包括
諾魯人(58%)、太平洋島國人(26%)、歐洲人(8%)及華人(8%)。諾魯本土的歐洲人原本全由英國人組成,他們大多在獨立後離開。諾魯人的主要宗教信仰是
基督教(2/3是
新教,1/3是
天主教),另有約10%人是
巴哈伊信仰,所占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另有9%人信奉
佛教及2.2%是
穆斯林。憲法清楚寫明人民享有
宗教自由,但有某些情況下政府會限制此權利,如限制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活動和耶和華見證人會員,他們主要都是外勞,受僱於政府的諾魯磷酸鹽公司。
諾魯
識字率是96%,為6至15歲兒童提供義務強制教育,以及2年自願性教育(第11及12年)。
南太平洋大學在諾魯設有分校,在此校建成之前,學生須赴澳紐等地就讀大學。
諾魯人是世界上最
肥胖的人,逾90%的居民
身高體重指數高出世界平均,約97%男性和93%女性過重。諾魯人亦是世上最多上患上
2型糖尿病之一,約40%人受影響,而
美屬薩摩亞有47%,
托克勞有44%。其它相關的重要疾病如
心臟病和
腎病。2009年諾魯男性的平均壽命為60.6歲,女性為68歲。
文化
諾魯人是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海員的後裔,其祖先信奉名為Eijebong的女神,並以一個名為Buitani的島嶼作為精神聖地。諾魯的12個原住民部落中有2個已在20世紀滅絕。每年的10月26日是返鄉日(Angam Day),用以慶祝兩次世界大戰後諾魯的土著人口從不足1500人的情況下恢復。諾魯的土著文化受到了殖民地和當代西方文化的顯著影響,舊的習俗多數被取代,只有部分傳統音樂、藝術、工藝和捕魚等技藝得以保留並仍在被使用。
諾魯並沒有每日出刊的新聞,但有兩周出版一次的“Mwinen Ko”,意即“來談論吧”。諾魯電視台由國家經營,播放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電視節目。另有非盈利的國有諾魯電台,播放
BBC和
ABC節目。
澳式足球是諾魯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有一個由7支隊伍組成的聯賽。諾魯共有兩個球場,所有澳式足球比賽僅在Linkbelt Oval舉行。其它體育項目如排球、籃網球、舉重、網球和捕魚,均是受歡迎的體育運動。諾魯有參與
大英國協運動會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在舉重項目取得成績。
馬庫斯·史蒂芬便是其中一位獎牌得主,在2003年進入國會,並在2007年當選為總統。
諾魯其中一個傳統活動是捕捉從海上覓食回來的
玄燕鷗。在日落時份,男士在海灘上向玄燕鷗投擲套索。諾魯的套索是柔繩,在繩的尾部負載。當鳥飛過來時,便投擲套索,被擊中的鳥便倒地,經過採摘、清洗和煮熟後便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