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獲獎者的文本解讀》是2023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貝爾文學獲獎者的文本解讀
- 作者:張冬梅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24 頁
- ISBN:9787522814711
- 定價:89 元
- 裝幀:平裝
《諾貝爾文學獲獎者的文本解讀》是2023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諾貝爾文學獲獎者的文本解讀》是2023年3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1內容簡介《諾貝爾文學文本的文化解讀》,源自於作者教學需要的思考。多年的教學過程中,作者發現學生們對距離我們時代最近的文學潮流,20世紀以來的現...
講授課程有《文學概論》《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專題》《文學文本解讀》《諾貝爾文學獎研究》等。曾獲武漢市優秀教師、武漢市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稱號。出版專著(獨著)2部,參編教材1部,主編《武漢作家論叢》共兩輯,發表學術論文68篇。其中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被人大複印資料《文藝...
本書以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設立直至2012年以來的100多位獲獎作家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的文學成就、創作風格、文學影響乃至人生道路的軌跡。以歷史的、美學的眼光,深入作家的時代與環境,對其文本與風格做了非常精闢的分析,如董衡巽論海明威、李文俊論福克納、柳鳴九論羅曼·羅蘭、郭宏安論加繆、楊武能論托馬斯·曼……...
然而,一位作家的“作品”,不僅僅是一整套文本而已,還包含了閱讀這些文本的心理前提。因此,一旦獲獎,一些東西也就無可否認地改變了。俄羅斯流亡作家伊凡·蒲寧1933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他曾在日記中描述,接到來自斯德哥爾摩的著名電話以後,他如何被一種心理反作用所困擾,本能地感到懷疑。他步行走回普羅旺斯的格拉斯...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恥》為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庫切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南非的社會矛盾和往日的種族衝突,觸及了當代對浪漫激情與倫理道德的態度。“在人類反對野蠻愚昧的歷史中,他通過寫作表達了對脆弱個人鬥爭經驗的堅定支持。”庫切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者簡介 作者:(南非)J.M.庫切 譯者:張沖 J.M....
聖殿》。1930年4月,福克納最著名的短篇小說《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發表在《論壇》雜誌,引起極大反響。同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辛克萊·劉易斯在其演說中提到了福克納,稱他“把南方從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淚中解放了出來”。編劇生涯 1932年,福克納與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簽約,開始撰寫電影劇本。1933年1月,他...
獲獎記錄 人物評價 秘魯國會圖書館代理館長大衛·S·毛(David S.Mao)說:“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通過翻譯成世界許多語言的令人難忘的文學,讓歷史和拉丁美洲人民的人物活起來了。”2010年略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
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1911年9月19日~1993年6月19日),是一位英國小說家,詩人,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的小說富含寓意,廣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學,神話,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徵主義。其作品主題一般是與黑暗邪惡有關,但他的小說中也表達一種昏暗的樂觀主義。他的第一本小說《蠅王》(1954年)突出了他...
《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是2014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怡。內容簡介 《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是一本關於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作品的評論類圖書。《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結合門羅的真實人生經歷與作品進行分析解讀,旨在讓讀者欣賞並且深入了解...
2.《< 告別馬焦拉>:文本內外的解讀》,《俄國語言文學學報》第十期(2007年6月),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主辦 3.《儒學具有巨大的很大機遇》 [俄]亞·馬爾蒂諾夫/劉亞丁,《跨文化對話》第22輯"海內外儒學專號"(2007年9月)4.《蘇聯文學的斷裂與延續》 《俄羅斯文藝》 2007年4期 2006年 1. 《還一個真正的...
《走下毗斯迦山:百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回顧與沉思》《詩學與詩:西方現代主義詩歌運動評析》《騎士文化與》《傳統敘事與文學治療——以中國文革小說與美國猶太裔作家大屠殺後意識小說為中心》《文本的結構與聖經作為文學的闡釋——以〈約伯記〉為例》《影響與超越——希伯來神話的文化品格與民族特質》《神話與歷史的對應...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 1913—1960),法國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
它以傳統小說的歷史性敘述方式結構建立了文本主要的情節脈絡,作者採用第三人稱外視角,講述了離異帶著孩子的安娜的生活,並在其敘述中又包含莫莉的故事。這是兩個有著相同背景、相同經歷的女人,她們標榜自己是“自由女性”,卻在生活、家庭、事業等一系列問題上矛盾、掙扎、探索。作者通過自由女性的敘述,探討了女性...
獲獎記錄 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以直截了當的方式描述了在環境十分複雜的情況下個人和社會的關係,戈迪默的文學作品深入地考察了歷史的過程,同時又有助於歷史的進程。”“她的獲獎是因其壯麗史詩般的作品使人類獲益匪淺。”(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評)“戈迪默是一位愛國者,一位著名作家,一位爭取平等和自由的振臂疾呼...
2020年9月20日,弗蘭茨·卡夫卡協會主席弗拉迪米爾·澤萊茲尼(Vladmír elezny) 宣布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獲得今年的弗蘭茨·卡夫卡國際文學獎。昆德拉在電話中為獲獎表示感謝,他稱對此感到非常榮幸,尤其是因為這是卡夫卡獎——一個以他感到非常親近的作家名字命名的文學獎項。2023年7月11日,米蘭·昆德拉去世,終年94歲...
獲獎記錄 參考資料 人物影響 由於歷史原因,蒲寧的作品曾一度被冷落,然而從20個世紀50年代蒲寧去世後,蘇聯國內逐漸對蒲寧解禁,到80年代完全解禁。蒲寧在文學創作上的功績及其對俄羅斯文學的影響也受到了肯定,1999年在莫斯科大學舉辦的“俄羅斯文學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上,俄羅斯學術界提出了21世紀最具研究價值的...
《耶穌的童年》是南非作家庫切的於2013出版的作品,《耶穌的童年》是一個相當宏大的書名,可以看出庫切的視角越發寬廣。沒讀文本之前猜測他要對宗教進行批判性思維,但是讀到了文本之後,感覺庫切在用此書指涉所有的世間凡人。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內容梗概 《耶穌的童年》講述的是一個...
《晚熟的人》是中國當代作家莫言創作的中短篇小說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8月。《晚熟的人》是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莫言用十二個故事,講述了獲獎後八年的里里外外。在該書中,莫言改變了他一貫的講故事的方式,既延續了以往的創作風格,又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靜直白,夢幻傳奇里...
《基督教與中世紀西歐文學》《論以色列君主制發展的三個階段》《論古代以色列民族的歷史觀:從資料構成、史書編集到觀念的形成》《特質、文本與主題:希伯來神話研究三題》《略論天津近現代史上的猶太人與猶太社區》《走下毗斯迦山:百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回顧與沉思》《詩學與詩:西方現代主義詩歌運動評析》《騎士文化與...
6.《感受經典:中外紀錄片文本賞析》,四川大學課程中心優秀課程 (2013)7.《視聽媒介與國家形象塑造》, 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7)8.編輯圖書獲獎 A.“獲諾貝爾文學獎詩人叢書”(第1輯5本),獲四川省優秀圖書獎、第二屆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三等獎,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1992年 B.“20世紀外國...
1987年11月獲得北京市高校中青年優秀論文獎,獲獎論文:中國譯界五十年之爭(1898- 1948),獨著,發表於《中國翻譯》1986年第1期,第1篇文章。1998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和2004年北京市優秀教師。2006年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 第五屆中國譯協理事會理事 中國譯協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委員 2010年國家級“...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2023年3月3日),出生於日本南部四國島愛媛縣喜多郡大瀨村,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41年進入當時的國民學校,1945年,大江健三郎10歲時,日本投降,美軍對日本的軍事占領、新憲法的實施及民主思想教育,對他日後反對侵略戰爭、關注社會問題及人類命運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V.S.奈保爾 日本文學巨匠 太宰治 美國文學巨擎 喬納森·弗蘭岑 美國漢學大家 比爾·波特 非洲文學之父 欽努阿·阿契貝 英國當代詩人 大衛·康斯坦丁 作者介紹 V. S. 奈保爾(V. S. Naipaul) 英國作家,生於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諾貝爾文學獎和兩次布克獎的獲獎者。代表作有小說《河灣》《畢司沃斯...
”歐美出版商也聞風而動,幾個月內便簽訂了近二十個翻譯出版契約,包括英、法、德、意、俄、保、波、捷、匈、羅等許多個語種,並接連獲獎:1969年,義大利譯本獲“齊安恰諾”獎,同年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第二年,格雷戈里·拉巴薩的譯本被評為美國當年十二部優秀作品之一。《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
文本中很少觸及描繪人類的暴行,更多的是融進了一種在災難下生存中體現出的人性中的本來特質,小說結尾將這種最為體現人性本來特質的集中營歲月描繪為“集中營里的幸福”。在某種意義上,那裡的生活更簡單也更單純。無論是來自檸檬邦迪的鼓勵還是在醫務所的醫治,或是在對集中營里父子三人形象的描繪,都滲透進作者...
作品獲獎 出版圖書 人物評價 帕慕克是第一個為左翼作家拉·什迪大聲抗議的作家,是替遭壓迫的其他土耳其作家講話的作家,是一個真正的小說家。——馬悅然(斯德哥爾摩大學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漢學教授,瑞典文學院院士、歐洲漢學協會會長,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審之一。)土耳其民族分子把帕慕克看成是文學界...
獲獎爭議 2000年10月12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高行健。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起廣泛爭議。爭議第一是因為高行健知名度不高,代表性作品不多,書籍的文學價值普遍認為不足以代表中國文學,許多學者、評論家認為這是出於政治目的。爭議第二是指評審馬悅然舞弊,高行健作品的瑞典文翻譯者正是諾貝爾文學...
另編選有《中國當代實驗詩選》(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與王家新合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二十世紀外國抒情詩精華》(作家出版社,1990,與王家新合編)、《在黎明的銅鏡中——朦朧詩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燈芯絨幸福的舞蹈——後朦朧詩選》(北京師範大學...
《大地》(The Good Earth)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賽珍珠的諾貝爾獎獲獎著作。在小說出版的20世紀上半葉,作品跨越了東西文化間當時存在的巨大鴻溝,有力地改變了不少西方讀者眼中中國那種“歷史悠久而又軟弱落後的神秘國度”印象,客觀地促進了東西文化的溝通。小說1931年一問世,就在處於大蕭條時期的美國人...
1907年,出版政治諷刺小說《老虎!老虎!》;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41歲)。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吉卜林站在大英帝國立場發表了不少詩歌和特寫,鼓動青年參軍為大英帝國獻身。1915年,因其兒子在比利時的羅斯戰場上中彈身亡影響了其文學創作,詩文開始表達他對世界性災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