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辨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辨
- 類別:儒家學派著作
《論語辨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論語辨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輯錄了崔述、柳宗元、袁牧、趙翼、康有為、崔適、梁啓超、錢穆、錢玄同等人考辨《論語》真偽的著述多篇並加標點。全書共3編:上編為:《論語余說》、《論語源流考》和《論語篇章辨疑》;中編為:...
論語辯 上篇 或問曰:“儒者稱《論語》,孔子弟子所記。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參最少,少孔子四十六歲,曾子老而死,是書記曾子之死,則去孔子也遠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無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為之也。何...
《論語辨證》是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志奎 內容簡介 作者沈潛於我國名理思想之研究數十年,深覺論語一書實為考察孔子思想最可信之資料,然於上、下論之間所記孔子之言論,似若有不相合者,因而陸續發表了許多探討論語上、...
《論語辨訟(二冊)》是商務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素存 內容簡介 作者編著本書,費時二十餘年,以為論語流行本中,章有錯簡,句有訛字,字有兼義,句與字有衍落誤分;為求能解語旨,必先理順錯簡、訂正訛字、辨明兼義、去衍補落、章句...
東漢劉熙《釋名·釋典藝》:“《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論,倫也,有倫理也。語,敘也,敘己所欲說也。”西晉傅玄《傅子》:“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南梁蕭統 《文選·辨命論注》...
《辨正與英譯》是2023年3月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論語》作為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對它註疏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但對章句的理解,不少地方一直眾說紛紜。《辨正與英譯》一書,結構上分原文、注釋、白話文翻譯、英文翻譯...
歧解的考辨有兩種情況,一是從諸解中考究出最佳答案,一是諸解均有問題,在考證的基礎上給出最佳答案。《論語校釋辨正》由周遠斌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前言 《論語》釋名 學而篇 一、“學而”章 1.章義 2.學 3.時習...
《中華國學經典:論語(少年版)》內容簡介:《論語》歷來被譽為一切炎黃子孫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書。《論語》全書20篇500章,內容非常豐富。《論語》的形式極為靈活,隻言片語式的對話、語錄,少有“體系”“序列”的約束,便於讀者隨意...
《論語全集》是2007年海潮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者是孔子。本書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編輯推薦 《論語全集》是由孔子原著,孔子的...
作者自認為正確的,亦即最符合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解。對“誤解”,不僅指出“誤”在哪裡,還分析導致這誤解的原因;對“正解”,不僅辨孵“正”的理由,還交代獲得它的思路。故《論語名家注讀辯誤》同時帶有了《論語》章句導讀的性質。
最後,本書試圖就新時期《論語》註疏的現代之路略陳管見。圖書目錄 自 序 導論:跨進近代門檻的《論語》註疏 引 言 西學:“騎在炮彈上飛過來”的入侵者?一 從夷夏之辨到中西之辨(1870年前後至1895年前後)二 三種“體”、...
〖論語孔注辨偽〗二卷,清沈濤撰。濤原名爾政,,。嘉慶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廣西武緣知縣。治學尚考訂,嗜金石。著有《易音補遺淵說文古本考》及筆記、詩文集、詩話等多種。是書自序署時“道光辛已仲春”,知其書成約在...
儒家主張義重於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朱熹曾經說過:“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而在為學之方上與朱熹有嚴重分歧的陸九淵也說:“學無深淺,首在辨義利”,可見,義利問題和義利關係在人類倫理...
《中華經典解讀:論語》是2014年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孔子,東籬子。內容簡介 傳承千年不可逾越的中國聖賢第一書,《中華經典解讀:論語》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智慧寶典,又是品悟人生修身養性的至理名言,有中國人的“...
八佾,出自《論語》的內容,八佾篇屬於第三個篇章,包括26章節。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
“三人行,必有我師”,出自於儒客聖師孔子的《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
其辨白偽字甚明。楊倞注亦曰:偽,為也。凡非天性而人作為之者,皆謂之偽。故偽字人旁加為,亦會意字也。其說亦合卿本意。後人昧於訓詁,誤以為真偽之偽,遂譁然掊擊,謂卿蔑視禮義,如老、莊之所言。是非惟未睹其全書,即...
《古人談讀書》是二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從《論語》、《訓學齋規》兩部文獻中總結古人讀書的方法。原文 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儒家對王道政治和霸道政治的看法。亦稱王霸之辨。崇王道黜霸道 春秋時期,周天子宗主地位喪失,諸侯稱霸,被孔子視為天下無道。《論語·季氏》載:“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