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然

論自然

《論自然》,內容有“論萬物”、“論政治”和“論神靈”三部分。可惜這部書沒有保存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130多個殘篇,它們是從不同時期的著作中摘錄出來的。殘篇的語言多形象比喻,內容是深奧的辯證法,讀起來十分困難,赫拉克利特因此得到“晦澀哲人”的稱號。赫拉克利特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獨到深刻,但不易理解。他認為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按一定的規律進行的,並把這種規律稱為“邏各斯”;他還提出對立面統一的思想,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兩個相互鬥爭,相互依存的對立面,對立面的鬥爭是事物發展的根源。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自然
  • 作者:赫拉克利特
  • 類別:哲學論著
  • 內容論萬物、論政治和論神靈
赫拉克利特著作,簡介,寫作背景,作者,章節節選及點評,愛默生著作,巴門尼德著作,

赫拉克利特著作

簡介

《論自然》記述了他關於哲學,自然科學和政治等方面的觀點。以乾淨簡練的語言,清晰深刻的結論,表述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及倫理道德思想觀點,並成為西方辯證哲學的開端。

寫作背景

赫拉克利特生於小亞細亞愛菲斯城,他的家族世襲祀奉農業女神的祭司職位,屬於王室貴族家庭。關於他的生平事跡,流傳下來的非常少,我們所知的僅有波斯國王大流士曾邀請赫拉克利特到他那裡去,讓他分享希臘的智慧。由此可見赫拉克利特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聲名遠播。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論自然》,迄今所存的他的格言都出自這篇作品。由於思想的獨特和深刻,以及語言論述的艱深,他被後世稱為“晦澀哲人”。

作者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公元前540年——前480年),古希臘哲學家、愛非斯派的創始人。古希臘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哲學家,愛非斯學派的創始人。生於小亞細亞西岸愛非斯城。認為“火”是萬物的本原,火產生一切,一切又都復歸於火。提出“一切皆流,無物常住”的觀點,認為世界萬物都處在永恆的運動變化之中,斷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我們存在而又不存在”。認為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按一定的規律進行的,並把這種規律稱為“邏各斯”。提出對立面統一和鬥爭的思想,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兩個對立面。指出對立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重視對立面的鬥爭,把它看成是萬物生成變化的根源,認為“一切都是通過鬥爭和必然性而產生的”。但他的辯證法是樸素的、自發的,並帶有循環論的色彩。
列寧評價這個思想“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的說明”。赫拉克利特還提出了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的變動觀,強調了事物發展變化的絕對性和永恆性。他對辯證法的最大貢獻是提出矛盾的雙方相互依賴、相互鬥爭和相互轉化的思想,即對立統一思想。他強調矛盾的鬥爭性,認為鬥爭是普遍的、絕對的。赫拉克利特還提出一切都遵循著邏各斯的思想,即一切都遵循著規律。他認為邏各斯是人人所共有的,它不僅是客觀世界的規律,也支配著人的主觀世界。因此智慧在於駕馭邏各斯,即認識把握事物的規律。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在哲學史上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是後世所有辯證法思想的源泉

章節節選及點評

專家點評
人不可能兩次涉足同一條河流,流向你的永遠是不同的水。幾千年前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過的話至今為我們所引用。他是赫拉克利特———西方最早的唯物主義哲學伊奧尼亞學派中的最著名的哲學家,是古希臘早期樸素唯物主義與自發辯證法相結合的傑出代表。
古希臘哲學中,人們常常爭論的一個命題就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將其歸諸火,他認為世界既非神也非人創造,它是一團永恆的火,他所說的“火”是指燃燒著的火焰。由於火的變化,產生了世界萬物。這是個不斷“燃燒,熄滅,再燃燒,再熄滅”的永恆流逝轉化的過程。整個宇宙就處於不斷流逝、不斷運動的過程中,總有著新的世界在產生,舊的世界在滅亡。赫拉克利特這一思想,不用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物質去尋求世界萬物的本原,用一種形態的物質來說明千變萬化、五彩繽紛的世界,也體現了他試圖從多樣性中尋求統一性的思想,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大飛躍,以樸素的方式道出了“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其物質性”這一深刻的哲學道理。將“世界本原”歸結為火,這雖然在今天看來是謬誤,但是其中所包含的辯證及其唯物思想卻影響了整個世界歷史。
從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出發,他深刻地闡明了辯證法思想。在他看來,萬物都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中,用我們今天的力學思想來說,就是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事物的運動變化按照一定規律進行,無論是火的燃燒、熄滅,還是萬物的生成與相互轉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邏各斯”(即邏輯)進行的。“邏各斯”思想的提出,是古希臘哲學自發辯證法達到新高峰的表現。
赫拉克利特辯證法的核心,就是對立統一的思想。他論證了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就在於內部對立統一的矛盾。這個觀點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具有啟發性的。他提出矛盾的雙方是相互依賴、相互鬥爭和相互轉化的。他說:“相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其次,他提出凡事都有兩重性的思想,因此對事物應當做具體的分析,對一事物的評定就應當以它和其他事物的關係為轉移。例如,他說:“海水最乾淨,又最髒;魚能喝,有營養;人不能喝,有毒。”再次,他提出了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思想,認為對方不僅是互為前提,而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他說:“冷的變熱,熱的變冷,濕的變乾,乾的變濕。”最後,他基於對當時奴隸社會激烈的階級鬥爭的觀察,論述了對立面鬥爭的作用。他說:“戰爭是萬物之父,也是萬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為神,使一些人成為人,使一些人成為奴隸,使一些人成為自由人。”所有的論證都強調了事物發展變化的絕對性和永恆性。赫拉克利特還提出一切都遵循著邏各斯的思想,即一切都遵循著規律。他認為邏各斯是人人所共有的,它不僅是客觀世界的規律,也支配著人的主觀世界。因此智慧在於駕馭邏各斯,即認識把握事物的規律。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是後世所有辯證法思想的源泉。列寧曾稱讚《論自然》的思想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說明”,稱他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

愛默生著作

《論自然》是愛默生的第一部重要哲學著作,最初發表於1836年。它雖非作者成熟之作,但卻集超驗主義思想之大成,有新英格蘭超驗主義宣言的美稱。全書由《前言》和《自然》等8章組成。在表達自然神秘的統一性時,愛默生提出了“超靈”的概念。

巴門尼德著作

古希臘巴門尼德(Parmenides,約前6世紀末~約前5世紀)著。它以哲理詩的形式闡述了作者的哲學思想。該書已經失傳,僅在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著作中保留了一些殘篇。該書主要討論“存在”和“非存在”。在“存在論”中,作者認為人們沿著理性指引的真理之路去認識存在,便發現存在是唯一的、不可分的、保持自身同一的;存在是永恆的、不生不滅、無始無終的;存在不動不變、完滿自足;存在有如圓的球體。思維以存在為對象,作為思維和作為存在是一回事,思想和被思想的對象是同一的,不能被思想的東西也不能存在,沒有思想表達於其中的存在,便不會找到思想。在“非存在論”中,他討論了萬物生成和統一的本原這個自然哲學的中心問題,認為明和暗、熱和冷、火和土是兩種性質相反的萬物的對立本原。在自然現象界充滿著生滅動變,它是感官的對象,從這裡只能得到意見,得不到真理。該書是巴門尼德唯一的哲學著作。書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質和現象、感性和理性、思維和存在的對立,在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該書的部分殘篇收入北京大學哲學系編譯,三聯書店1957年出版的《古希臘羅馬哲學》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