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政不可隨意用人

《論新政不可隨意用人》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新政不可隨意用人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當今之世,人有恆言曰某某“學通中外”,此為今日譽人之常語矣。斯言也,言之若甚輕易,而求其實則無有邊際。就其淺而言之,則略解外國一國之語言文字,口能道寒暄之語,筆能作存問之札,即可謂之通外;讀本國書,能舉漢唐、宋明之名,能順之乎也者之理,即可謂之通中。以此為通中外,則於一人之身,未始無少益,而於社會則無影響也。然此等之人,求之吾國,亦即不多。如就其深而言之,外人數國並列,欲通數大國之語言文字,即已不易,況其學分途競進,日出不窮,更無能以一人並包之理,則通外難;中國於今日西洋之科學,雖瞠乎其後,然古人之宗教、哲學、政治、文章,其韞藏亦甚宏富,非數十年之力,不足以窺其堂奧,則通中難。以此為通中外,則非惟求之吾國今日,戛戛乎其難之,即期之後來,吾亦知其難矣。夫謀國者,使必待此不可必得之人材,而後從事於新政,則其事必不可待。故不得已而思其次,則僅就略通外國語言文字而又能稍讀本國〈書〉者用之。數十年來,洋務人材程度,大都若此矣。
雖然,推原朝廷用意,並非樂用第二流人以自足也,為第一流人之尚虛其選也。若當世竟有第一流人,當無舍而不用之理。且以中國國勢論之,數年之前,尚可用第二流人,然已不免為其所誤,使國家至此。數年以來,則斷非用第一流人不可,形求夢卜,猶將為之,不能視為不急之務也。奚以知其然也?前數十年,國家所采之西法,皆一部分之事,如輪船、電線、鐵路、開礦等事。此等之事,必有待於他事而後能良,其所待者既不副,則其事亦必歸於無效。此數十年中之洋務,天下所共見也。然其事不舉,不過至廢此事而止,影響所及,不及於國家之全體,故用第二等之害,其病亦不彰。若夫今日國家所行之新政,則與前事大異,如刑律、徵兵、文部、學堂、憲法等等,此皆國家次第舉行之事。此等之事,則為他事之所待,而非有待於他事者。故此事行之而當,則通國之事皆將行之而當;此事行之而不當,則通國之事皆將行之而不當:其利害所及,舉全種族之命脈以聽之。若其貿然嘗試,一試不效,則惡果之來,有欲求其如向之輪、電、路、礦等事,止於無效而不可得者,此斷非用第二流所能充數者矣。本報譾陋,斷不敢妄為月旦今日西學之人材,以為某人及此程度,某人不及此程度,然中國之大,學人之中,亦豈無稍近之者,此甚望當軸者之留意矣。【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