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論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論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是2008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立君。

基本介紹

  • 書名:論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 作者張立君
  •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08-7-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版 次:1
頁 數:194
字 數:169000
印刷時間:2008-7-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6420146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企業治理結構是近些年來引起爭論的一個熱門話題。爭論的焦點是,企業應該實行“資本僱傭勞動”式單邊治理,還是應該實行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突破了“股東至上”的邏輯,認為企業的人力資本所有者和物質資本所有者一樣,都應該擁有企業所有權。理論界也從不同的角度對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理論基礎進行了研究。
本書認為,不完全契約和資產專用性產生了敲竹槓問題,為了提防敲竹槓行為,交易者將減少專用性投資,從而帶來生產效率的損失、生產成本的提高。由於人力資本的產權特徵,企業內敲竹槓問題依然存在,因而企業所有權的分布直接影響企業內敲竹槓問題的成本,最優的企業所有權安排必然是使得企業內敲竹槓問題成本最小化的結構。通常,將企業所有權賦予資產專有性程度較高的一方,從而最大限度地激勵其專用性投資,將使得企業內敲竹槓問題成本最小化。當前,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專有性程度大體相當,因而實行利益相關

作者簡介

張立君,男,1975年10月出生於浙江溫嶺。1997年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研究生部,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迄今共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合著出版著作1部,參與部委基金課題3項。現任職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辦公廳,同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圖書目錄

總序
內容提要
導論
一、選題的意義
二、本書的結構
三、幾點說明
第一章 企業治理結構:納人利益相關者的分析
一、企業治理結構的含義
二、進一步認識企業治理結構
(一)企業治理問題的產生
(二)企業治理結構的實質
三、企業治理問題的興起
四、企業治理結構的模式及其轉化
(一)單邊治理模式與委託代理理論
(二)共同治理模式與利益相關者理論
(三)兩種企業治理模式的比較
(四)企業治理結構的轉化
五、豐富多彩的企業所有權世界
(一)雇員所有權企業
(二)顧客所有權企業
(三)無所有人企業
(四)享利·漢斯曼的結論
第二章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理論概述
一、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發展
二、利益相關者的界定
(一)米切爾等人的歸納
(二)識別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三、利益相關者的具體分析
(一)債權人及其治理權利
(二)雇員及其治理權利
(三)消費者、供應商及其治理權利
(四)社區、政府及其治理權利
四、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理論基礎:已有研究問題
(一)新制度經濟學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
(三)人力資本理論
(四)經濟民主理論
(五)公司社會責任理論
五、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運用:OECD有關規定
第三章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機理分析——資產專用性、專有性與最優企業所有權安排
一、引言
二、不完全契約、資產專用性與企業所有權的分布
(一)契約的不完全性
(二)資產專用性
(三)敲竹槓問題
(四)人力資本產權特徵與企業內敲竹槓問題
(五)企業所有權的分布與敲竹槓問題的成本
三、資產專有性、談判能力與最優企業所有權安排
(一)資產專有性
(二)最優企業所有權安排
(三)談判能力與輪流叫價談判模型
四、人力資本的專有性與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一)資產專有性是決定最優企業所有權安排的依據
(二)人力資本的專有性與最優企業所有權安排
第四章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實踐反思——比較公司治理研究與歷史比較制度分析
一、比較公司治理新的視角
(一)比較公司治理已有的研究
(二)基於利益相關者的比較
二、引入歷史比較制度分析
三、美、日等國企業治理結構的變遷
(一)美國企業治理結構的變遷
(二)日本企業治理結構的變遷
四、各國公司治理結構實踐比較
(一)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結構
(二)德日模式的公司治理結構
(三)各國公司治理結構的趨同
五、公司治理結構實踐的理論反思
第五章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機制設計
一、已有研究的簡要回顧
二、國外人力資本所有者分享企業所有權的實踐
(一)員工參與決策制
(二)員工持股制度
(三)股票期權制度
三、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機制設計的基本原則
四、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機制的基本內容
(一)將人力資本所有者進入董事會和監事會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
(二)構建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受託人模式
(三)組建董事會和監事會
(四)處理好各權力機構的關係
(五)企業剩餘分享機制設計
(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實施機制
第六章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與中國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
一、企業治理結構創新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下一個突破點
(一)從國有企業改革的階段性看
(二)從國有企業的特殊性看
二、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與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率
(一)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分析
(二)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原因
(三)提高國有企業效率: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創新
三、路徑依賴、國有企業解決代理問題的實踐與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一)國有企業雙層委託一代理關係再分析
(二)國有企業解決代理問題的實踐
(三)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理論
(四)路徑依賴與國有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四、國有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嘗試
(一)深圳金地模式
(二)上海期股模式
(三)涪陵泛股制模式
(四)襄樊動態股權制模式
五、向國有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過渡
(一)以法律形式確立職工進入國有企業董事會和監事會
(二)國有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形式
(三)標準的員工持股制度再回顧
(四)構建新型的國有企業員工持股制度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