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1月1日)
叢書名: 學術前沿研究
平裝: 20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3115907
條形碼: 9787303115907
尺寸: 23.4 x 15.2 x 1 cm
重量: 181 g
內容簡介
《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與相互制衡研究》內容簡介:公司治理問題是伴隨著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而產生的,但受到關注卻始於20世紀80年代。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對“誰是企業所有者”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股東主權至上”和“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是市場經濟的黃金定律,物質資本被認為是公司得以建立的基礎,股東自然而然地壟斷了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權力,擁有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股東至上”理論受到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強烈挑戰。隨著人力資本作用的日益增強以及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股東以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力量逐漸加強,他們不甘於繼續做外部的旁觀者,希望能夠參與到公司治理來。基於此,《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與相互制衡研究》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旨在突破傳統公司治理強調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局限,立足於科學合理的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界定和分類,探究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理論框架,提出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實現方式和實現途徑,構建我國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機制體系,進而提出多元利益主體共同治理的對策建議。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1 源自理論的挑戰
1.1.2 來自實踐的反思
1.1.3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研究思路及主要內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主要內容和研究架構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創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創新與不足之處
第2章 文獻回顧與內涵界定
2.1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緣起與發展
2.1.1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影響企業生存”階段
2.1.2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實施戰略管理”階段
2.1.3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參與所有權分配”階段
2.1.4 國內關於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觀點
2.2 利益相關者理論與主流企業理論的比較
2.2.1 主流企業理論的缺陷
2.2.2 主流企業理論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分歧
2.3 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界定與分類
2.3.1 利益相關者的界定
2.3.2 利益相關者的分類
第3章 利益相關者參與治理的理論基礎
3.1 公司治理
3.1.1 公司治理問題的提出及理論發展
3.1.2 公司治理釋義
3.2 從“股東至上”到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3.2.1 “股東至上”觀點形成的原因
3.2.2 從“股東至上”到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
3.2.3 利益相關者參與治理的動因分析
3.3 利益相關者參與治理的理論基礎
3.3.1 契約理論
3.3.2 產權理論
3.3.3 人力資本理論
3.3.4 公司社會責任理論
3.3.5 資源依賴理論
第4章 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與利益衝突
4.1 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
4.1.1 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根源
4.1.2 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內容
4.2 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衝突
4.2.1 股東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衝突
4.2.2 企業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衝突
4.3 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博弈
4.3.1 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4.3.2 股東與經營者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4.3.3 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4.3.4 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4.3.5 企業與供應商和顧客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4.3.6 企業與政府和社區的利益平衡和相互制衡
第5章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實現途徑
5.1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和意義
5.1.1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5.1.2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現實意義
5.2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實現方式
5.2.1 內部參與型治理:股東、經營者、員工和債權人
5.2.2 交易契約型治理:供應商和消費者
5.2.3 公共契約型治理:政府和社區
5.3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實現途徑
5.3.1 內部參與型治理的實現途徑
5.3.2 交易契約型治理的實現途徑
5.3.3 公共契約型治理的實現途徑
第6章 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機制的構建
6.1 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機制的構建原則
6.1.1 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分散對稱分布的原則
6.1.2 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有機結合的原則
6.1.3 公平與效率協調平衡的原則
6.1.4 公司治理安排動態調整的原則
6.1.5 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兼顧的原則
6.2 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構建
6.2.1 內部治理的決策機制
6.2.2 內部治理的激勵機制
6.2.3 內部治理的監督機制
6.3 市場治理機制的構建
6.3.1 資本市場的治理機制
6.3.2 公司控制權市場的治理機制
6.3.3 產品市場的治理機制
6.3.4 經理市場的治理機制
6.4 社會環境治理機制
6.4.1 法律法規治理機制
6.4.2 倫理道德和文化治理機制
第7章 我國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路徑選擇
7.1 我國公司治理之流弊
7.1.1 側重於公司治理結構的安排,忽視治理機制的設計
7.1.2 過分強調股東本位,忽視對利益相關者的保護
7.1.3 公司內部治理弱化,難以形成有效制衡
7.1.4 銀行的參與機制嚴重空缺
7.1.5 完善的市場體系還未形成
7.1.6 公司治理的法制環境和文化環境不健全
7.2 我國企業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對策
7.2.1 最佳化股權結構,培育機構投資者
7.2.2 維護中小股東利益,加強投資者關係管理
7.2.3 引入銀行董事和員工董事,完善董事會的結構和功能
7.2.4 構建和完善規範、競爭和有序的市場體系
7.2.5 保持監督的獨立性,形成多元主體的共同監督
7.2.6 培育公司治理文化,推進相關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