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救亡之策》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中國救亡之策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論中國救亡之策》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論中國救亡之策》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今日之政府,已處於無可依賴之地位;今日之國民,即處於無望生存之地位。前者,政府聞日俄有宣戰之意,即布告中外,謂中國當守中立之例。論者或...
救亡圖存,漢語成語,拼音是jiù wáng tú cún,意思是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出自《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成語出處 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夫救亡圖存,非僅恃一二才士所能為也;必使愛國思想,普及於最大多數之國民而後可。”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挽救國家。示...
幼時隨父親移居馬來西亞,1936年加入馬來亞共產黨,1940年由馬來亞共產黨派遣到新加坡從事工運,擔任抗日救亡運動的總指揮,被英國殖民當局監禁,1941年服刑期滿,被馬來亞英國殖民當局驅逐出境,旋即回國,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參加海南島瓊崖民眾抗日自衛團獨立總隊。抗日戰爭時期,任瓊崖民眾抗日自衛團獨立第一總隊...
防不勝防,中華民國之不倒翁官場如電影等評判性內容。《今日之中國》是一份時事政治刊物,文章關注國內和國際動態,視野廣闊,對於研究當時國人時局觀、社會意識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該刊還載有大量有關於救亡理論與實踐,分析國際情勢文章,對於了解和研究民國初年國內社會精英對國家前景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李章達(1890年—1953年12月9日),廣東東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後又參加討袁運動,歷任孫中山警衛團團長、大元帥府參軍等。1924年中國國民黨改組後,隨廖仲愷辦理黨務。1933年參加福建事變,盧溝橋事變前參加民族革命大同盟,組織全國各界救國會華南區總部,從事抗日救亡...
《中國自強策(中)》是汪康年所著作品,出自於《汪康年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中國自古獨立於亞洲之中,而其外皆蠻夷視之。素以君權為主,務以保世滋大為宗旨,故其治多禁防遏抑之制,而少開拓擴充之意。君恐臣之侵其權,故不使之有纖毫之權;恐臣下之結黨,故務散其黨,牽掣之使不得行...
1937年金門淪陷於日軍,她毅然參加由中共廈門工委領導的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的第九工作隊(“第九工作隊”對外稱為“廈門兒童救亡劇團”,簡稱“廈兒團”),擔任主要演員之一。1938年在廣州,中共中央南方局婦女委員會書記鄧穎超接見了即將赴南洋一帶的“廈兒團”的全體孩子們和帶隊老師,鼓勵他們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
《中國近代社會思潮(1840-1949第4卷)》編著者吳雁南等。 《中國近代社會思潮(1840-1949第4卷)》內容提要: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由於西學的東漸,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文化挑戰。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改造中國,走近代化道路,成為中國歷史的中心問題。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上半葉,...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這次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並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歷史背景 國際背景 經濟 19世紀下半葉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階段。這個時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
1934年後,曾任中國民族武裝自衛會上海分會主席、總會宣傳部副部長。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運動後,全國掀起了抗日救國高潮。1936年2月,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後擔任過上海職業界救國會黨團書記,職員支部書記,江蘇省職委宣傳部長、書記、江蘇省委副書記。從1936年冬開始,全國人民抗日救亡的...
1936年10月,薄一波受閻錫山之邀並經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回到山西。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組成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薄一波任書記,到山西開展上層統一戰線和抗日救亡工作。1949年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正式宣告成立。主要職責 根據《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山西省委員會通過召開全會的方式履行以下職責...
《君憲救國論》分上、中、下三篇,以對話形式闡述“非立憲不足以救中國,非君主不足以成立憲。立憲則有一定法制,君主則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謂定於一也”的觀點。他稱其為“救亡之策,富強之本”,而將民國以來的政局混亂,統統歸結為共和的弊端。他認為人民的程度還不知道共和為何物?更不知法律、自由、平等...
論中國救亡之策(1904年1月19日至20日)書本報所紀法國禁約教會事後(1904年1月21日)論國家近日不次用人事(1904年1月24日至25日)論中國必革政始能維新(1904年1月31日至2月1日)時事感言(1904年2月5日至6日)論中國今年無可賀之理(1904年2月18日)祝黃種之將興(1904年2月19日)論中立並不足以...
切用,讀音是qiè yòng。意思是謂切實可用。解釋 謂切實可用。出處 嚴復 《救亡決論》:“凡此皆富強而後物阜民康,以爲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貧之切用也。”朱自清 《中國語的特徵在那裡》:“這是謹慎而切用的態度,關係也很大。”郭沫若 《整理國故的評價》:“他以為科學切用於現在的 中國 。”
維新變法思想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種政治思想,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1、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總體上符合歷史發展趨勢。2、它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希望通過變法使...
清代末期,國家面臨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其時中國因與世界發展潮流的脫節而國勢貧弱、落伍,淪落到被外強侵略的不堪地步。一些志士仁人為挽救民族與國家淪亡的局勢,奮起探求改變國家命運的良策,了解世界之大勢,參與早期的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梅州亦有一批倡導經世致用的英傑之士投身這一救亡洪流,在這些具進步眼光...
教育救國是中國近代具有普遍社會影響的教育主張。貫穿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盛行於二三十年代,持其說者身份各異。基本主張是通過發展教育使人民由愚變智,使國家轉貧為富、轉弱為強,實現救亡圖存。維新派最早提出,認為當時世界的競爭是“智爭學戰”,強國之道全在“開民智”,興學校。20世紀初清末新政中...
在他的精心指導下,《西北》周刊對指導民眾開展救亡運動,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破壞統一戰線的罪惡行徑,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西北地區宣傳抗日救亡運動的主要陣地,發行量高達6000餘份,是當時西北地區發行量最大的刊物。1940年8月,中共中央對陝西省委發出指示,強調“陝西黨必須嚴格執行黨的隱蔽精幹政策,加強黨與社會及...
帝國主義的猖狂的殖民掠奪,激起廣大人民愛國救亡的義憤,資產階級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以發展本國資本主義工商業,以抵制帝國主義侵略、掠奪相號召的實業救國論,成了一個反映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願望,又具有廣泛影響的議論。實業救國興起的原因:①甲午戰爭後,一部分開明官僚、...
《清史稿·選舉志三》此刻要他寫一張借據,那可就比新貢士殿試寫一本策還難點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至於成貢士,入詞林,則其號愈榮,而自視也亦愈大。嚴復《救亡決論》沿革 唐朝 唐朝屬於京師或州縣學館的士子叫“生徒”,每年由學館選送一批參加尚書省的“省試”;其他士子,要先經過縣...
《給王以哲的信》是毛澤東於一九三六年寫的。內容 鼎方軍長勛鑒:日寇侵略益厲,兄我雙方救亡之準備大宜加緊,庶於救亡陣線有最大之裨益。我兄高瞻遠矚,對此諒有同心。目前國際與中國形勢日益緊張,一方面侵略主義者動員其侵略陣線,一方面反侵略主義者大規模動員廣大民眾,組成和平與救國的陣線。中國之漢奸勢力雖日益...
該報是當時維新派所創辦報刊中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為旬刊,辟有論著、諭折、域外報譯、京外近事等欄目,集中了一批著名的辦報人才,如麥孟華、章太炎等,撰寫了大量宣傳變法維新、救亡圖存的政論文章,汪康年除主持報務外,也在報上發表了一些提倡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呼籲民權的文章,...
在中國近代史上,作為“醒目之前驅”的秋瑾的內心最早吹進了西方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思想和以拜倫為象徵的西方近代的浪漫主義。在這些歐風美雨與中國封建傳統文化的碰撞中,她的內心便激起了婦女解放、愛國救亡的英雄豪情。這英雄豪情交織著爽朗豪邁的詞風,便迸發出令人血沸魂銷的審美張力。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30、《熊希齡與湖南時務學堂的創辦》,載《維新、濟世、救亡--紀念熊希齡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31、《早年毛澤東及其思想研究綜述》,《湖南師大學報》1991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毛澤東思想研究》1991年第3期全文轉載。32、《趙爾豐在川活動簡論》,《歷史教學》1991...
張嘯林(1877年6月14日一1940年8月14日),原名張小林。出生浙江慈谿,上海青幫頭目。販賣鴉片,逼良為娼,與黃金榮、杜月笙並稱“上海三大亨”。大肆鎮壓抗日救亡活動,為侵華日軍收購糧食、棉花、煤炭、藥品等戰略物資,大發國難財,並籌建日偽浙江省政府,擬出任偽政府省長。蔣介石指示軍統局長戴笠對張嘯林執行制裁。
。這篇序言中,嚴復針對當時的頑固派對西學的偏見,舉例說明西方“名數質力”之學與中國經學有相互發明之處;《天演論》所論“與吾古人有甚合者”。這是不得不藉助於牽強附會的方法,來說明西學的價值,提醒人們注意從西學中獲得“自強保種”,即救亡圖存的理論。實際上作者並不認為西方學說“皆吾中土所前有”...
同年,遵照上級黨組織指示,彭沖等同志恢復建立中共漳州工委,他任工委組織部部長,發起組織了民眾救國服務團,參與領導漳州地區抗日救亡運動。不到兩個月,民眾救國服務團就發展成為有著30多個分團、幾十個分隊、3000多人的抗日救亡組織。1937年10月,彭沖同志參加新四軍,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政治部宣傳隊副隊長。他領導...
73、七七事變前中間派知識分子抗日救亡主張的異同與變化,《抗日戰爭研究》1992年第2 期。74、關於蘇聯、共產國際與中國大革命關係的幾個問題,《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2期。75、1937年至1946年的國共兩黨談判,《抗戰時期國共合作紀實》(下卷),重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76、論四十年代中共與蘇美關係及其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