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救亡之策

《論中國救亡之策》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中國救亡之策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今日之政府,已處於無可依賴之地位;今日之國民,即處於無望生存之地位。前者,政府聞日俄有宣戰之意,即布告中外,謂中國當守中立之例。論者或譏之,以為俄日兩國若因東三省之事而宣戰,則中國萬無中立之理也。然而俄日兩國近日尚互相協定,並無開戰之訊息,則中國竟無所用其中立。而俄日協商一經成就,則就世界言之,為和平之基礎;而就中國言之,即為危亡之根苗。故俄日協商成就,實非中國之利,此可一言而決者也。無已,則惟有中國自與俄戰而已。以理言之,祖宗發祥之地橫被他人侵占,抗不交還,我不與之理論,何以自立於天壤之間?何以視息於臣民之上?則當戰者一。以勢言之,俄人占踞東三省之勢力一經堅定,則他國必援例以請,相逼而來,自余諸行省必將如東三省之例,相率而歸於他人,彼時豈得無戰禍?而與其戰之於日後,何如戰之於目前?則當戰者又一。以利害言之,今日我與俄戰固未必勝,亦未必竟不勝,特視其布置之何如耳。夫戰而勝則不亡,戰而敗則將亡,人所共知也。若夫戰敗固亡,不戰亦必亡,則人殆不知之矣。與其束手待斃,靜俟異日之必亡,何如背城借一,拼百死以圖存,則當戰者又一。顧今日當局諸公,其上焉者,方觀望於俄日之協商,希冀夫諸國之調停;其下焉者,則方且醉生夢死,挾妓飲酒之不暇,忘乎危亡之旦夕,豈能與之言軍國大事?於此而與之言圖存之策,是猶責跛者以疾行,望瞽者以見天日也。其何益之有?無已,則惟有望諸士民耳。
夫中國人民素以無國家思想見誚於世人。然竊謂中國自古以來,惟責百姓以安分度日,受治於君上,而不令其與聞國事,故為百姓者,除家事而外,亦並不知有國事,但一聽君上之命令而已,其於己身之與國家有無牽連之處,則更無從知之。至於今日,根蒂已固,痼習已深,此等素不與聞國事之人,實驟難責以國家思想,故惟有責諸士人而已。歷稽舊史,每值新王定鼎之時,其有悲思舊君感念故國,假名號以起義,據孤城而死守者,率為士大夫以上之人。至於倉皇授首,萬眾(倂)〔拼〕命,則率由激於義憤所致,非尋常無事之時,即能向不關痛癢之百姓責以捨身殉國之意氣也。載考近事,曩者台灣割畀日本後,台地紳士不願世屬中國之土地歸於外人,遂乃假設政府,自立總統,以與日本相抗拒。雖事卒無成,亦足見中國士紳固有此愛國之性質,特惜其見幾之已遲耳。今東三省地方,雖未聞有自起義兵力拒俄人之舉,然而內地諸行省,異日若猝遭刲割,逆料有血性之人,未必遽束手聽命,則其憑城據守,聚眾死拒,殆為必有之事。特為諸君思之,與其謀之於日後,而無所憑藉,孰若謀之於目前,而有所依傍。我朝順康之間,明社已屋,而故明遺老揭竿起事,以恢復明統為號召者如林而起,而卒於無成,則無所憑藉之害也;髮匪之亂,蹂躪半天下,而湘鄉相國翌戴皇靈,練鄉勇以御強寇,惟時與相應和者遍於東南,卒乃旋乾轉坤,易危而安,則有所依傍之效也。是則思古事,鑒來今,救亡之道,圖存之策,不能不望諸士大夫矣。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

編者簡介

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