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體系結構,內容影響,比較,
體系結構
當前的計算系統技術是遵循圖靈機模型的軟體工程,突出表現為基於軟體模組的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與程式設計。而語用網支持的語用計算系統則在軟體模組之上,遵循Petri網論構造語用單元典(Pragmatic Unit Dictionary),所有計算機套用都表現為基於語用單元典的語用文章,就像我們閱讀漢語文章時需要字典詞典一樣。
如同建築領域有建築科學、工民建工程技術和建築實體,計算領域也有系統理論、體系結構與系統工程技術和技術套用(如圖)。所有的計算系統模型都包括輸入(I)、輸出(O)、加工處理程式(P)和存儲狀態數據(D)。圖靈機就是在先明確套用需求—即輸入和輸出的情況下,後研究程式與數據的算法實現問題,即Turing’s machine =(I,O;P,D);而Petri網則在已知—即先有程式和數據的條件下,後研究由輸入輸出所構造成的網路系統問題,即Petri nets =(P,D;I,O)。從模型定義可知,圖靈機與Petri網兩者精確對偶。語用網系統是用軟體的協作來仿真人類社會的實踐過程,因此被我稱為“虛擬社會(Virtual Society)”。
1939年圖靈機模型出現,1946年馮·諾依曼設計出了支持圖靈計算的機器系統,從此開創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產業。1962年Petri在研究自動通信(Communication with Automata)系統時認為“異步並發現象”是其基本計算特徵,從而提出了並在隨後幾十年里研究成熟了Petri網理論。整個90年代,Petri網的研究與套用主要集中在由專家Alast領銜的工作流(workflow)領域。
事實上業界領袖的IBM和微軟早已認識到了工作流(workflow)的重要性,並且他們合作推出了工作流語言(BPEL4WS,Web Services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基於SOA的業務處理執行語言)。在微軟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里不僅支持了、而且還說以後所有的套用系統都將基於工作流之上。因此,Petri網論正在成為網路計算、特別是基於SOA之上的業務處理流程領域的研究熱點。
根據通用Petri網論揭示的虛擬社會計算理論,我設計了語用語言。語用語言類似於漢語的“字詞句”的語法結構,即由字典(Dictionary)定義的廣義無限(實則有限)的語用“字”、“組字為詞”、“譴詞造句”,Petri叫它們為語用單元(Pragmatic Unit)。其中語用字就是從軟體模組抽象而來的—叫原子語用單元(Atom Pragmatic Unit);語用詞抽象的是聯繫軟體模組的訊息(Message,現代並發作業系統正是根據訊息、而不是別的什麼,來調度軟體模組運行的,並且某些模組還可以訪問確定的或者不確定的數據檔案);語用句抽象一個具有獨立功能的軟體模組組合,其間用訊息相互聯繫而成為一個基本Petri網系統。
所有的計算機套用都表現為一篇基於語用單元典表達的語用文章,語用文章被語用網系統按語用單元典“編譯”為BPEL執行語言,再轉化為作業系統用訊息來調度的軟體模組的並發執行。語用計算是比軟體計算更加抽象更加高級的又一層計算系統,這是否又暗示了漢語確實比英語更加抽象更加高級的內在原因了呢?
語用網仿真人類社會,在數字空間裡建立“虛擬社會”。其技術基礎是當前炙手可熱的P2P網路技術,如Jxta項目。所謂P2P網路,從計算技術上可以理解為Peer-to-Peer系統,從系統結構上可以理解為People-to-People的人類社會。計算機用訊息在算法之間的流動來仿真現實社會行為,大致有3個功能模組的抽象級別:
3、網路模組,接口描述里的幾個功能定義位置分布在網路中的不同機器里的若干程式DLL里,仿真現實世界的一個社會機構,就是格線界著名的Ian Foster所謂的虛擬組織。此時訊息被網路設備傳遞到網際網路里的不同計算機上。
內容影響
語用網系統構建虛擬社會,主要的工作是確定虛擬社會模型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如人類社會就有崇尚自由民主的西方資本主義和我們中央集權的社會主義模式之分。不同的社會模型會導致不同的基礎設施,如西方就採用三權分立的基礎政權模式,而我們就不是。模型與設施是由人們根據計算套用需求和系統目標決定的,如在計算系統內部可能採用高度集中的社會模型,而在系統之間又可以採用臨時協商的民主機制。
比如計算安全,軟體安全里主要關注的是硬體系統安全和軟體系統的數據一致性,以及通信安全等。而語用安全里則主要關注的計算資源在全網範圍內的共享與協作的社會和諧與平衡問題,大體上相當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物質與精神文明範疇。
計算機套用系統分析與設計,將被分離為算法分析與程式設計部分,和知識分析與語用設計部分。前者屬於軟體工程,後者屬於知識工程。計算機設計人員將被分為算法分析與包括數據結構設計在內的程式設計,和知識分析與包括構造語用單元在內的語用套用設計兩類。前者主要由當前的軟體程式設計師群落發展而來,知識分析主要由各行業的領域專家發展而來,語用設計將是一個新興的計算機工程技術類別,也叫Petri網系統仿真。具體套用設計將弱化為任何社會成員,即一切有社會需求的人員都可以通過特別的計算機套用系統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語用計算就是“殺死”軟體工程里“怪獸”的那顆“銀彈”(Brooks,1986),能夠充分實現軟體模組的共享,能夠讓計算機工程過程像建築工程一樣精確地規劃和預測。語用工程能夠百倍地簡化計算機工程過程,千倍地擴大其套用領域和範圍,萬倍地倍增社會財富,就像當年的工業革命對人類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樣。
比較
語用網與其它格線項目的比較
在迅速冷卻的 “格線計算(Grid Computing)”和取而代之的“語義格線(Semantic Grid)”領域里,人們並沒有從計算系統理論里去認識“什麼才是格線計算的系統模型”,也沒有從符號語法學裡去理解“什麼才是語義格線的語義學模型”。不首先搞清楚這兩個關鍵問題,整個領域都將是“空中樓閣”。前者相當於藍圖,後者相當於施工方法,既沒有藍圖,又不懂施工,如何造得出高樓大廈來?
我認識到這個基於計算機網路(特別是網際網路Internet)環境的、基本特徵是“異步並發現象”的、由眾多軟體系統通過數據通信而相互聯繫成的“複雜巨系統”,正是Petri網計算系統理論所揭示的虛擬社會。但是搞Petri網論的理論家們沒有認識到要實現Petri在20年前就指出來的Petri網工程—“語用設計語言”,導致當前的計算機工程界的技術實踐與Petri網理論界的系統仿真相脫節。
語用網的實現技術已然成熟,是計算系統結構自身發展的必然。計算滿足社會需求,我們需要聯合起來,方可完成語用計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