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認知方式
- 外文名:cognitive style
- 又稱:認知風格
- 套用學科:心理學
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是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理解問題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反省性認知方式(reflective cognitive style),與“衝動性認知方式”相對。一種個人思維或認知的風格。卡根採用匹配類似圖形實驗時發現。具有該風格的人,當處於不明...
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套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
衝動性認知方式(impulsive cognitive style),與“反省性認知方式”相對的一種個人思維或認知的風格。具有這種風格的個體傾向於用自己想到的第一個答案來回答問題。...
認知理論(theories of cognition)是關於有機體學習的內部加工過程,如信息、知識及經驗的獲得和記憶、達到頓悟、使觀念和概念相互聯繫以及問題解決的各種心理學理論。持...
社會認知,主要是指對他人表情的認知,對他人性格的認知,對人與人關係的認知,對人的行為原因的認知。社會認知是個人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意向等作出推測與...
社會認知,是個體如何理解與思考他人,根據環境中的社會信息形成對他人或事物的推論。社會認知是個人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意向等作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社會認知...
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也稱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習慣化的行為模式。認知風格與智力無相關或相關不顯著(Riding & Pearson,1994;Riding & ...
在馬斯洛人本哲學中出現。通過沉思得到的清晰的認知,尤其是指人或者事物的超越性,以及頓悟性認知。 自我實現的人在超越性體驗的狀態中經常產生這種認知,從而感到存在...
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於20世紀60~70年代在美國產生,是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並...
認知行為策略是指認知行為治療方法。用於改變患者態度、觀點、信念和行為方式。包括三個部分:(1)識別負性自動想法。首先是識別不愉快情緒,因為這是負性自動想法出現...
認知社會化(cognitive socialization)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獲得認知方式和認知能力的過程。內容包括怎樣認識自我、他人、自我與他人的關係、自我與社會...
《認知過程的評估》是1999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J.P.戴斯。...... (Kagen)、伍沃(W0o)和威廉斯(Willians)合著的《學習問題:認知方式》(199...
認知治療,是以糾正和改變患者適應不良性認知為重點的一類心理治療的總稱。它以改變不良認知為主要目標,繼而也產生患者情感及行為的變化,以促進心理障礙的好轉。認知...
認知發展學派幼兒教育理論(cognifive-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 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和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認知發展學派的幼兒教育理論的...
輻合思維輻合型認知方式 編輯 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常表現出輻合思維的特徵,表現為蒐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律,縮小解答範圍,直至找到最適當的唯一正確的...
認識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繫、並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思維活動。從廣義上講,認識包含人的所有認知活動,即為感知、記憶、思維、想像、語言的理解和...
曹立人,男,杭州大學工程心理學博士,韓國延世大學博士後,英國劍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現為浙江大學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省...
李力紅,女。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認知方式等認知的個體差異領域;.人格培養...
2005.04.23 〈朱子的認知方式析論〉,「東亞傳統思維方式與學術語言的基本特性圓桌型學術會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5.4.22-23)。...
學習風格是指人們在學習時所具有的或偏愛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者在研究和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人特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