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平衡理論

認知平衡理論亦稱“認知一致性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後隨認知社會心理學的興起與發展而出現的理論。格式塔傳統的心理學家海德創立。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海德的認知平衡理論、卡特賴特和哈拉利的結構平衡理論、紐科姆的交往行動理論、奧斯古德等的認知一致性理論、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理論等。

基本思想:人總是力圖保持其內部認知系統的平衡與和諧,其中的認知因素包括信念、思想、感情、態度、行動等。不平衡的認知狀態具有動機性質,促使人改變其認知系統的某些因素,以恢復認知系統的平衡。該理論具有現象學特徵,對社會心理學中的人際知覺、行為歸因、態度與態度改變以及人際關係等研究領域產生影響,並構成當代社會心理學的主要取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