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人套用試錯法的特點明顯地表現在人與黑箱的信息聯繫方面:
①人能按照對黑箱內部結構的預想給黑箱輸入信息;
②人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選擇信息最大的搜尋方式,加速
試錯行為;
③人能用概念把握從黑箱輸出的信息。通過對這些反饋信息的分析和綜合,人們逐漸獲得了對黑箱功能的認識,從而形成了對待黑箱的行為準則。
在科學研究中套用試錯法,對於人類認識黑箱系統的功能,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典型特徵
運用
試錯法即猜想-反駁法。因而,它的運作分兩步進行,即猜想和反駁。
猜測
猜測是試錯法的第一步,沒有猜測,就不會發現錯誤,也就不會有反駁和更正。猜測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懷疑,這種懷疑不是為了懷疑而懷疑,而是為了發現問題、更正問題,是科學的審慎的態度。我們的認識一方面來自於觀察、實踐,另一方面來自於大腦中已有的知識儲存。然而,大腦中的知識儲存並不是原封不動地被吸引、利用,而只能是有選擇地、批判地吸引、利用。這就需要猜測、懷疑,對已往知識進行修正,修正過的知識方可融進新的認識、理論之中。?
猜測之所以被運用,還在於我們對事物的認識,雖然已掌握了部分事實材料,但還是不能清晰的、完整地把握事物。此時,我們不能等到事物的本質全部自動呈現之時,而是要積極地創造條件,使之儘快暴露出來,並積極地進行猜測、審察,以期從已有事實中發現新東西。猜測離不開直覺和想像。從這方面講,猜測同創造性思維緊密相聯,可歸入創造性思維之列。?
但是,猜測不是胡亂地想像,隨意地編造。它除了要尊重已有的事實外,還須符合:
①簡單性要求
即經猜測而得的構想必須簡單明了,必須讓人一看就明白新構想“新”在何處,它與舊認識的關聯何在等;
②可以獨立地檢驗性要求
即新構想除了可以解釋預定要解釋的東西之外,它還必須具有一些可以接受檢驗的新推論。否則,它仍然停留在原有認識水平上。例如,我們在寫一份分析報告時,先陳述已有的某方面成就及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新主張,然後還必須從自己的新主張中推論出幾種建設性意見或幾條重要結論。這是寫報告的基本要求;
③儘可能獲得成功和較長久地不被替代、推翻。之所以進行猜測、懷疑原有認識,就是為了確立新認識和理論。如果新理論不追求成功、長時間有效,猜測就毫無必要了。
上述三個要求符合試錯法的基本精神。?
反駁
反駁是試錯法的第二步。沒有反駁,猜測就是一廂情願、且可能錯誤重重的構想。反駁就是批判,就是在初步結論中尋找毛病,發現錯誤,通過檢驗確定錯誤,最 後排除錯誤的思維過程。排除錯誤是試錯法的目的,也是它的本質。因為不能排除錯誤,認識就不能得到提高,就不可能從錯誤叢生中走出來。所以,人類高明於動物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能夠排錯誤,以免干擾新的認識。而動物能夠發現錯誤,但不能排除,從而導致它以後的重犯,並最終導致滅亡。比如人,如果發現前進的路上布滿地雷,並發現了地雷的位置而不能排除的話,人們就很難通過此路,即使通過了,卻給後來人留下了死亡陷阱。所以,通過批判和排除錯誤,反駁也就可以確保理論的錯誤減少或不增加,確保理論的被接受和運用。?
從上述可以推出,反駁就是一種“從錯誤中學習”的方法。沒有錯誤,人類就無法前進科學也無法發展。生活中的每項方針、政策都是在吸取以前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科學的重大發現也是在無數次錯誤、排除錯誤,再錯誤、再排除的無限交替中實現的。如“六六六”藥粉的發現,就得名於它是在經歷了666次試驗之後才獲成功這一事實。永遠正確的只能是上帝(其實,上帝也犯過錯誤,如沒有警惕蛇的狡猾和善惡果會被人吃),永遠犯錯誤只能是百分之百的傻瓜。我們既非上帝也非傻瓜,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常人,因而我們會犯錯誤,但是,我們能夠從錯誤中學習。
試錯法就是猜測與反駁的結合。這種方法同假設-演繹法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假說方法是先根據事實,確立一個假說,然後尋求證據,支持它、證實它;而試錯法卻似乎正相反,它是對已有認識的
試錯,即不是找正面論據,而是尋求推翻它、駁倒它的例子,並排除這些反例,從而使認識更加精確、科學。所以,這兩種方法在方向上是相對立的,但在動機和目的上是相同的:證實某一理論並賦予它更多的科學性。如果說假說方法是正面的,那么試錯法就是反面的。這兩種方法的交叉使用,定會使我們的行動獲得成功。?
有一點須交待,即試錯法的試錯不是目的,不是為試錯而試錯。生活中,大多數人,包括一些領導並不喜歡別人給他找錯誤、挑毛病,認為這是對他的不恭或故意刁難。這種想法應該拋棄。油燈底下總是黑的。一個人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別人的幫助正是求之不得。當然,也必須杜絕另一種情況,即以
試錯為名,主觀、任意地挑毛病,或為了挑毛病而挑毛病,把試錯當成一切,當成打擊、報復、阻礙他人的一種手段和方法。這是對試錯法的極大歪曲。
套用
贖回收益率可通過下面的公式用是試錯法獲得:
n C M
P=∑———————— + ————————
式中: P—發行價格;
M—贖回價格;
n—直到第一個贖回日的年數;
C—每年利息收益;
t—第t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