詁經精舍

詁經精舍

詁經精舍,書院名,原址位於杭州。嘉慶二年(1797),浙江學政阮元於西湖孤山上構屋五十間,集全省通經之士纂輯《經籍籑詁》。阮升任浙江巡撫後,於五年(一說為六年正月)將其闢為精舍,謂:“精舍者,漢學生徒所居之名;詁經者,不忘舊業,且勖新知也”(阮元《西湖詁經精舍記》)。崇漢學,輕理學,精舍祀漢許慎、鄭玄,不祀宋程顥、程頤、朱熹,使學者知為學之要,在乎研求經義,而不在乎明心見性之空談。擇浙江經學修明、通於一藝者肄業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詁經精舍
  • 朝代清代
  • 時期嘉慶時期
  • 類別:著名書院
概況,詁經精舍文集,教學和研究內容,影響,

概況

詁經精舍為阮元所創建。阮元(1764—1849),江蘇揚州人,占籍儀征,字伯元,號雲台,別號雷塘庵主,諡文達,是乾嘉大學者,清代名臣。他歷任山東、浙江學政,兵、禮、戶、工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撫,漕運、湖廣、兩廣、雲貴總督,晚年拜體仁閣大學士,晉太傅銜。阮元著述甚豐,曾組織編纂《經籍詁》106 卷,編刻《十三經註疏》416 卷、《皇清經解》1400 余卷,這些都是清代的重要典籍,其個人文集《揅經室集》也是比較重要的清人別集。阮元比較重視科學技術(尤其是天文學和數學),主持編撰了歷代天算家傳記《疇人》,這是第一部關於中國天文學史、數學史的巨著,為中外科學史家所矚目。此外,他還有許多個人著述與編刻、輯錄之作。阮元不滿於士人只顧埋頭八股時藝,畢生倡導實學。他提倡的實學不僅包括經史、政事、詩賦等,還包括天文、算學、地理等科學內容,甚至還有一些西方的科技知識。他自己在這些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詣。
乾隆六十年(1795),阮元調任浙江學政,從此開始了他倡導實學的教育改革。除經生常業外,他常以“近代兵制”等內容來課士,還“以天文算學別為一科”選拔人才,讓那些“拙於時藝”,但在天算方面頗有造詣的讀書人有機會入學深造。嘉慶二年(1797),阮元在杭州孤山南麓構建房舍50 間,“選兩浙經古之士,分修《經籍詁》”,次年書成;嘉慶五年(1800),阮元出任浙江巡撫,第二年,阮元將昔日修《經籍詁》之房舍闢為書院,名之為“詁經精舍”,“選督學時所知文行兼長之士讀書其中”。王昶、孫星衍等著名學者被聘為主講,教學方式以學生自學研討為主、教師講解指導為輔。舍中奉祀許慎、鄭玄。考課為月課,“ 問以《十三經》、《三史》疑義,旁及國小、天部、地理、算法、詞章”,“不用八比文,八韻詩”。這與當時的官學及大多數書院專習八股時文的做法迥然不同。阮元督學浙江時就注意到的在天算方面頗有造詣的洪頤煊、洪震煊和周治平等人 ,都被選入精舍學習。對於學業突出、考課優秀的學生,不僅給予獎勵,還將其詩文佳作結集出版。
嘉慶六年(1801),阮元親自主持選刻了《詁經精舍文集》,此後,選刻學生佳作便成為一項固定的制度。精舍的文集是其教學、研究水平與導向的重要體現。嘉慶十四年(1809),劉鳳誥科場舞弊案發,阮元被問以失察之過,革去浙江巡撫之職,因官聲較好,賞給編修,阮元從此離浙。此後,精舍無人主持,又無經費,遂停廢。道光四年(1824),原精舍肄業生、嘉慶十年會元、曾任侍講學士的胡敬呈請當時的浙江巡撫、布政使等修繕精舍。
道光十年(1830),巡撫富呢揚阿復加修葺,並定生徒員額,分內、外課親加課試,精舍始漸中興。鹹豐年間,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及太平軍兩次攻占杭州,精舍再次停辦。同治五年(1866),布政使蔣益澧捐資重建精舍。不久,經學名家俞樾主精舍講席,此後掌教三十餘年。此時精舍肄業生徒,有從浙江其他三所書院(敷文、崇文、紫陽)選送者,可謂當時全省最高學府。
光緒二十三年(1897),浙江巡撫廖壽豐奏將杭州敷文、崇文、紫陽、詁經、學海、東城等六所書院酌籌改並,另設專課中西實學的求是書院。詁經精舍雖有掌教俞樾勉力支撐,未遽罷講,但經費已大受影響。一年後,俞樾辭聘而去。此後,黃體芳、譚獻、汪鳴鑾等先後為掌教。光緒三十年(1904),精舍正式停辦。

詁經精舍文集

天文曆法(共9 篇):《〈夏小正〉昏旦星說》、《莊十八年三月日食說》、《古人用推步之法說》、《禮長至日非冬至解》、《〈夏小正〉鞠則見解》、《春秋閏月在歲終解》、《〈史記〉太初元年歲名辨》(3 篇)
數學及其套用(共3 篇):《磬折說》、《量說》、《算法借徵論》
地理(共14 篇):《北過洚水至於大陸說》(王昶程作)、《〈禹貢〉北過降水至於大陸考》(5 篇)、《禹鑿龍門考》、《禹都陽城考》、《浙江即岷江非漸江考》(5 篇,其中阮元程作1 篇)、《禹都考》
器物考訂和動植物名稱考訂(共9 篇):《三侯見鵠說》、《〈爾雅〉釋畜脫簡考》、《炮考》(3 篇)、《釋葵》(4 篇,其中阮元程作1篇)
農業(共2 篇):《牛耕說》、《〈禹貢〉蠶桑說》

教學和研究內容

詁經精舍的教學、研究內容以經史為主,“旁及國小、天部、地理、算法、詞章”。天文、算學、地理等長期居於傳統學術視野邊緣的科技內容,在這裡得到了少有的重視,其中甚至還有一些西學內容。《詁經精舍文集》共收文218 篇(不計策問和詩集),經筆者辨別,其中論及科學技術① 的有37 篇(見表1),超過總數的1 / 6;卷四所載策問共16 條,其中主要涉及科技內容的有5 條(涉及天文曆法的4 條,涉及地理的1 條),接近總數的1 / 3。由此足可見詁經精舍對天文、算術、地理等科技內容的重視。這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是罕見的,在當時大多數書院熱衷於八股時藝的環境下顯得尤為難得。
倡導天文歷算等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學研究的需要。從漢代開始,經學在中國古代一直居於獨尊地位。雖然經學討論的主要是政治、倫理等方面的問題,但它實際上是一門未分化的學問,是包括天文、算術、地理、醫學、農學、物候等各種科學知識在內的一個綜合的知識體系。清代許多學者研究天算、地理,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研經治史的需要
詁經精舍的教學還有一點值得特別重視:教師常會就某一題目先作一篇範文(程作),學生研讀後,可就同一題目撰文作補充,或換一個角度闡發不同見解。學生的觀點可以與老師不同,只要說理清楚,言之有據,一樣可以被評為佳作選入文集中。學生的文章或言程作未盡之意,或從另一角度發表意見,有的地方甚至與老師的觀點相反。如王昶作《北過洚水至於大陸說》一文,學生就此題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程作題目中的“洚水”在學生的文章中改成了“降水”,雖僅為一字之差,卻表現了精舍中倡導的在學術研究中不畏權威、實事求是的精神。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在某些領域(如天算、地理等科技領域)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學術上的獨立精神,這對在科學研究中取得創新性成果至關重要。

影響

張崟認為:“阮文達公振興文教其影響於我浙以至於中國學術界之深遠者,尤推西湖詁經精舍之創設課藝梓行者八集,至今猶為世珍,生徒著籍,可考者千數百人。學問名家,作述不朽者,比比而是精舍不但影響於浙省者至大,抑且澤溉全國,堪謂為我國教育史上極光榮之一頁矣。”“阮元創立了詁經精舍、學海堂後,使得東南各省學風為之大改乃至清末,猶有繼詁經之傳統而辦的書院出現這些書院培養真才實學之士,講求徵實致用之學,不習時文帖括的辦學宗旨則導源於阮元。”“詁經精舍之所以作為清代書院發展史上的轉折點和里程碑不僅僅在於它所作出的一些學術成果和培養出的一些人才,最重要的是它開啟了清代書院培養真才實學之士,講求徵實致用之學的風氣。”
清末許多書院都受到了詁經精舍的影響,其中不少書院的教學有科技方面的內容。由詁經精舍等杭州六所書院改並而成、專課中西實學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的前身),講授的內容中有化學、算學、測繪、輿圖、天文及其他各種西學內容;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張之洞甚為推崇阮元的興學育才之功,他效仿創立了多書院,如武漢的兩湖書院、經心書院,成都的尊經書院,太原的令德書院,以及廣州的廣雅書院等,這些書院的教學中也有一些科技內容,如:廣雅書院的教學中有輿地之學,兩湖書院的科目中設有算學等科技內容。
詁經精舍在辦學期間,培養了大批著名學者,如黃以周朱一新章炳麟陳澧等都是詁經精捨出來的佼佼者。李元度《阮文達公事略》說:“不十年,上舍士致身通顯及撰述成一家言,不可殫述。東南人才,稱極盛焉。”清鹹豐年間,詁經精舍毀於戰亂。直到清同治五年(1866),才由布政使蔣益澧發起重建,山長俞樾撰有重建精舍記。光緒十二年(1886)十月,第一樓遭火災焚毀,次年改建許鄭祠,並於舊址增建式古堂,作為諸生講習之所。
光緒二十三年(1897)七月,巡撫廖壽豐奏將杭州的敷文、崇文、紫陽、詁經、學海、東城等六書院,改為專課中西實學之“求是書院”。當時詁經精舍辦學經費短缺,又因掌教俞樾辭聘而去。後來由譚獻、汪鳴鑾相繼主講,延至光緒三十年(1904)正式停辦。1901年所有書院分別改為大、中、國小堂,但書院形式並未廢止,又有中、西各式書院,近似近代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