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方言語音研究》是2017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穎。
基本介紹
- 書名:許昌方言語音研究
- 作者:馮穎
- ISBN:9787564549145
- 頁數:100頁
- 定價:36元
-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許昌方言語音研究》是2017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穎。
《許昌方言語音研究》是2017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穎。內容簡介《卓越學術文庫:許昌方言語音研究》以許昌方言的語音為描寫、討論的對象,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運用描寫語言學、對比語言學、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方法,以...
2018年6月21日下午,85歲高齡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賀巍宣講了題為《漢語語音構造和字音配置》的學術論文。來自語言所、北京語言大學以及海外學界的數十名語言學研究者和學生聆聽了報告,並與賀巍研究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人物成就 專著論文 在語言所工作期間,三十多年來主要從事漢語方言的重點調查和漢語...
這種分歧既表現為不同方言之間的分歧,也體現為方言與國語之間。在語音、語彙及語法三方面的差異。河南方言與國語在語音、語義上的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由於這種差異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因而情況極為複雜。簡單來說河南話和國語之間的聲調差異可以用圖中的方法轉換,這也是外地人快速掌握河南話的途徑,只...
張建民,男,漢族,甘肅會寧人,文學博士。1992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現為蘭州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副教授。主講課程 《古代漢語》《音韻學》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音韻學和方言的教學和研究,也涉及漢藏語比較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音韻與方言;國語語音和現代白話詩音韻關係及現代韻書。學術成果 發表...
《中國語言資源集·河南(口頭文化卷)》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語言資源集·河南》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河南漢語方言調查”系列專項調查任務的標誌性成果之一,涵蓋了河南省境內中原官話和晉語兩大方言區的33個方言點的語音、辭彙、語法和口頭文化調查材料。本成果共分為四卷,...
2009,《動詞與賓語問題研究》(與姚雙雲合編),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漢語辭彙句法語音的相互關聯》(與鐘奇合編),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語言規劃與語言教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角》(編),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現代華語概論》,新加坡:...
下路越調以許昌、漯河、周口為中心,又稱小越調。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點。常用短桿墜子(經過特殊改造的墜胡)作為主奏樂器,有的劇團定F調。女演員較多。南邊越調以襄陽為中心,向十堰等地擴散,與南陽越調比較相似。人們也稱其為“湖北越調”,以區別於流行於河南境內的“河南越調”。傳承保護 傳承...
49.《顏師古中的漢語語音現象》,懷化師院學報,2002年第3期 50.《河南羅山縣朱堂話的“得”》,殷都學刊,2002年第2期 51.《成都廣告的文化內涵》,成都行政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 52.《“飛陸”考辨》,語文研究,2011年第4期 主持項目 1.《南北朝時期南北詞語差異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2.《...
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音及辭彙部分、現代漢語方言、語言規範化、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等等。主要貢獻 發表論文20多篇,論著1部,參編多部。參與完成國家項目3項,主持、參與完成省教育廳項目5項。著作 2002. 《國語 朗讀 演講》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1990. 《清豐縣誌》 山東大學出版社 撰寫方言志;1993. 《確山...
84.《漢語聽力損傷兒童語言康復中語音教學的幾個問題》(與李紹珠、周兢合寫)。見《南京師大學報》(南京)1990年第4期。85.《語法·語義·語用》。見《鹽城師專學報》(鹽城)1990年第4期。86.《新聞表達中的邏輯結構》。見《學語文》(蕪湖)1990年第6期。87.《論大陸與台港漢語在辭彙上的差異》。見《雙語...
河南墜子源於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藝道情、鶯歌柳、三弦書等結合形成的傳統曲藝形式。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流行於河南、山東、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樂器為“墜子弦”(今稱墜胡),且用河南語音演唱,故稱之為河南墜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棗木簡板,邊打邊唱。也有兩人對唱的,一人打簡板,...
道光十九年(1839),漢中二簧漢榮班(班主孔大方)來安康在河街江西會館與萬壽宮演出,當時,安康多有清中葉自鄂、豫、徽、贛、浙移民,對當地二簧不甚熟悉,漢榮班營業不振。同年臘月,該班在新城倉夫廟扎冬班,吸收當地民歌小調,改進語音唱腔,至翌年正月,赴城東張灘唱春戲,唱腔已變,人已聽熟,遂改舊...
侯興泉,北京大學文學博士,1979年5月生,廣東封開縣人,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方言學、現代語音學及音系學、社會語言學。致力於粵語現代化研究,對嶺南傳統文化情有獨鐘。教授現代漢語、音韻學、廣州方言研究、社會語言學、實驗語音學等課程。理事——何志軍博士 何志軍,1973年12月生,廣西灌陽人,...
方言 封丘縣其方言屬於北方方言中“中原官話”,即河南話的一個分支。封丘縣以城關話為代表,鄉鎮之間語音、音調差別最為明顯,辭彙方面的差別則比較細微。縣境東北趙崗鄉其語音與臨縣長垣基本相同。封丘話的聲母,包括零聲母在內,共有23個。聲母與國語相比,多舌尖音n和舌面音x,且封丘話屬非入聲地區調類,有...
藝人們用方言說唱,委婉動人、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具有寓教於樂,淳化民風的作用,到了元代,“蓮花落”演變成為一種長調。清朝時期 清嘉慶末年到光緒年間,落腔由寫景或敘事逐漸變成為“彩扮蓮花落”並分角色扮演人物演唱故事的形式,並且蓮花落的表演形式也有很大的突破,由原來一人飾演多個角色、採取跳進跳出的...
羅卷戲道白多使用當地方言土語和中州韻,唱腔旋律亦與當地民間語音節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代表劇目 截至2008年,羅卷戲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鍘美案》《南陽關》《李子精臨凡》《朱洪武弔孝》《龍抓熊氏女》《劉金定下南唐》《花打朝》《四聖歸天》為代表的劇目。分布地區 羅卷戲是流傳於...
少數劇目的唱詞念白用川、陝、蘇、山西等地方方言,但少數唱呔腔的戲,如《三元會》《三搜尋府》,講白中有些字要仿山東音和蘇州音,如“人”念“林”,“白”念“拜”等。角色行當 荊河戲的角色行當分生、小生、旦、老旦、花臉、醜六行。生分老生、雜生、正生、紅生四種,旦分正旦、閨門旦、花旦、武旦、...
懷梆(又名懷調,俗稱懷慶梆子、老懷梆、小梆戲、小班戲),河南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懷梆前身是由圍桌說唱祈雨演變而來的海神戲,形成於明洪武、永樂年間。原河內縣居民多由山西洪洞一帶遷來,故海神戲保持著山西戲劇的表演形式,與河內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方言土語相結合,逐步形成了與山西...
南劇,湖北省來鳳縣、鹹豐縣的傳統戲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南劇,又稱南戲、施南調,俗稱“高台戲”或“人大戲”,主要流行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起源於鄂西容美土司時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南劇唱詞多是七字、十字上下句,道白、唱腔多雜有鄂西土家方言土語,風趣幽默,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
川北燈戲,顧名思義,它所描寫的人、物、景都是著眼於川北的風俗、山川地形來構建的,因而帶著濃厚的川北鄉土氣息。其中特別是它的唱詞,基本上少用文學語言,而是使用地方方言、土語、歇後語,帶有濃郁的地方色彩。4.表演生活化 川北燈戲生活化的劇本、生活化的人物、生活化的表演都是其主要的基調。它的唱腔、唱...
他側重於鑽研以正旦、二旦應行的單編、對子、三小戲之演唱技藝,昏旦以求,寒暑易節,夜雨疏燈,潛心研磨,終成正果,形成了聲腔重於高腔、悲腔、圻水和小調,講究字正腔圓,以通順河流域的地方語言、語音為道白規範的花鼓戲演唱新風格。其行腔婉轉流暢,花梢多變,表演穩重秀麗、細膩真切,化漢調青衣之典雅入...
漢劇在湖北的發展史上曾依流行區域而劃分為襄河、荊河、府河、漢河四支流派,湖北方言叫作“路子”。 襄河路子以襄陽、樊城為中心,流行於光化、谷城、南漳、鐘祥等地,以洪興班最著名。襄樊又是“襄陽調”即西皮腔的興發之地;府河路子以安陸為中心,流行於隨縣、棗陽以南、黃陂、孝感以北各城鎮,以安陸桂林班...
桐柏皮影戲的唱腔音樂與桐柏縣當地的民間音樂關係密切。桐柏當地民眾音樂生活表明,山歌、淮源大鼓、花鼓戲與桐柏皮影戲的唱腔存在著“血緣”關係,且三者的方言聲調又接近湖廣韻,故形成了桐柏皮影唱腔明亮、秀麗、委婉動聽的藝術特點。桐柏皮影戲的唱腔音樂體制以板腔體為主,曲牌體為輔的綜合性音樂形式。板式多為一...
羅山皮影戲唱腔獨特,用地道的豫南方言作基調,把信陽民歌裡面的精華融合到皮影戲唱腔中,根據戲劇人物行當生、旦、淨、醜,分門別類地各有其相適應的唱腔。羅山皮影戲唱腔有東西調之分。東調高亢激烈,善於刻畫劇中人物個性,適於唱武場戲;西調起落平穩、輕巧,板式結構緩慢,悠揚婉轉,適於唱文場戲。羅山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