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

許振

許振,又名許朕,字鵬舉,號青龍山童,著名畫家,一級美術師,“水韻青花”開創者、新黃山畫派代表性畫家。1962年生於安徽。1986年畢業於阜陽師大美術系。1994年畢業於北京畫院高研班。現為獨立藝術家。曾於中國美術館舉辦“許振繪畫藝術展”,並參加國內外大型美術專業展覽數十餘次,被國家權威部門授予“文化交流大使”等榮譽稱號。作品被中央電視台、中央軍委、日本板井博美術館、新加坡神州畫社、加拿大清龍華人美術館、德懋堂等眾多國內外機構和個人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振
  • 別名:許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
  • 出生日期:1962年10月
  • 職業:專業畫家、一級美術師
  • 畢業院校:阜陽師大美術系、北京畫院高研班 
  • 主要成就:新黃山畫派的倡導者
    “水韻青花”開創者 
簡介,事件,收藏,出版,評價,

簡介

實踐者, 代表性畫家;水韻青花畫派的開創者。在創作《水墨精神——黃帝之山大韻圖百米卷》水韻青花系列作品的創作。水韻青花山水作品,以“水”和“青花”為主要創作元素,通過“水”與“青花”的碰撞、交融、排斥、裂變等創作出無限可能的景致、意境。其講究以虛寫實,以實寫虛,以水為魂,以色為象,強調水對青花的驅馭,青花對水的暈染,從而創造出亦真亦幻、水氣氤氳、空靈寧靜、不染纖塵的獨特藝術境界。其既不同於傳統水墨,也不同於青花瓷。無論是繪畫語言,還是繪畫樣式,都是一種全新的探索和突破。同時也有別於用筆和用墨,其更多地從用水和用色兩方面有力地拓展、補充和豐富了中國畫論對氣韻的闡釋。這些無疑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事件

199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許振繪畫藝術展”
1994年在新加坡神州畫社舉辦“許振畫展”
1995年作品入選“中日佛教書畫展”
1996年在國際貿易中心(北京)舉辦許振畫展
2003年入選水墨狀態邀請展(北京)
2004年入選中國名家邀請展(北京)
2005年參加“中國60年代畫展”
2007年參加盛世宣和北京當代書畫研究會展
2008年入選上上國際美術邀請展
2009年被評為《世界人文畫報》封面人物
2010年入選宋莊國際美術邀請展
2011年接受《財富圈》《愛麗》專訪
2011年作品赴巴黎參加中法文化交流年美術交流活動
2011年受邀中央電視台參與九集黃帝之山專題片的拍攝同時出任藝術顧問
2012年接受海峽兩岸書畫報專版介紹
2013年在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舉辦許振水韻青花山水畫展
2013年 以特邀嘉賓身份出席黃山中國畫國際論壇;
2014年 水韻青花-許振中國畫山水作品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4年 水韻青花—許振中國畫山水作品展在北戴河中國書畫雜誌藝術交流中心舉行;
2015年 水韻青花—許振水墨畫展在北京798感嘆號美術館舉行;
2016年 被中韓書畫聯誼會授予“中韓文化交流大使”稱號。

收藏

作品收藏於中央電視台、中央軍委、煙臺美術博物館、新加坡神州畫社、日本板井博美術館,環鐵時代美術館,日本PAOS株式會社、加拿大清龍華人美術館及個別投資機構等。

出版

其人及作品分別為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美術》雜誌、《世界人文》、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安徽日報、中國日報、《藝術狀態》、《美術大觀》、《中國書畫》、《中國書畫博覽》、《愛麗》、《財富圈》 《許振山水》等媒體報導或發表。出版有《許振畫冊》《當代美術家全集---許振卷》《名家墨韻》《許振黃山畫稿》等。

評價

薛永年(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許振的水韻青花很有意思。他抓住水韻來發展青花這一類的畫,這還是抓到要害。我們剛才說學有淵源,說他這個有來頭,不是瞎畫,即使是創造,這種創造也有歷史的積澱,不管他認真研究過還是感悟到都是有的,有發展空間。也確實有特殊的特色。再進一步我們剛才實際講了兩點,一點我們在顏色上還可以再開發。按照我對書寫性的理解,我覺得像這張畫,這個筆跡的形態是氣脈貫穿的,前面的山跟後面的山,從山脈上它也是有連貫的,用筆也是有連貫的。整個這個氣就比較貫穿,書寫性很足。雖然是筆跟墨在一起,有痕跡的和痕跡暈散開的,這沒關係,筆中有墨,墨中有筆,這個就比較好。他這個畫走的是比較微妙的,看起來非常單純、明快,細看耐看。所以豐富的筆跡形態,漲出的水韻的控制,以及能夠豐富進去的肌理感。
趙力忠(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著名美術理論家):許振先生作畫特別講究,在他的畫面上體現了水,特彆強調水。其實在中國畫水這方面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何海霞生前談到了怎么用筆和怎么用墨,他說我以後談談怎么用水,後來我問到了他,他說水是不好說的,話說大了,不談了。可見用水在中國畫裡面是一個大難題。許振先生把主攻方向放在這兒,這也體現了他有點知難而進的心態。
尚輝(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主編):你們能發掘這樣一位畫家很了不起的,我對許振先生不是十分了解,從現場展出的一些作品,水墨的作品我認為還是非常好。我們今天看的很多的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尤其是在美術館展覽的那些大的山水畫,缺少筆墨的意趣和靈動,做的成分比較多,因為畫特別大,你必須思考成熟,經營以後才能畫得那么大。創作的激情山水畫表現靈性的東西實際上已經消失殆盡。從許振先生的幾幅作品,小的橫幅,靈巧構圖,尤其是長橫幅,應該說還是比較完整,氣韻比較生動,用水比較多,用筆的地方也有,我覺得許先生在這方面和其他畫家不一樣的。他比較好的地方大部分還是靠用筆和水去完成,還是有中國畫的韻味,這點應該充分肯定。
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著名美術理論家):當代很多水墨,把水的問題單拿出來,這是一種衝擊和超越。特別是在水和墨相互生髮過程中,我講的是客體和主體化的過程,這是很明顯的,尤其在當下。傳統水墨和現代水墨都在許振畫中體現出來了。在青花系列上,我覺得不妨再往前走。我覺得這種試驗他的思路和意向還是很明確的。就是逐步脫離比較大眾化的局面,從傳統中慢慢遠離,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一種藝術表現的途徑。答案是當然可以,可能形成各種各樣的風格,甚至個人的一種表現形式。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美術理論家):許振至少像他自己陳述的那樣,在黃山他能發現這種雨後黃山的灰色調,他覺得這種灰色調正好跟他自己的心境吻合,他為什麼要創作水韻青花系列呢?正好是跟他的這種心境吻合,所以他就放棄了傳統的筆墨,完全用青墨。比青花瓷器還要清澈透明,給人一種清涼、寧靜、單純的感覺。這也是畫家心態的一種表現。這就是要表現黃山內里的畫家內心世界,追求是的寧靜的、純淨。許振的水韻青花可以說是山水畫在當下的一個創新,很凸顯。
劉龍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著名美術理論家):跟許振是初次相會,相見恨晚一見如故。當年蘇東坡畫竹子,有人說怎么是紅色的,竹子應該是綠色的?蘇東坡說還有人用毛筆畫是黑色的,您見過黑色的竹子嗎?他用這個說法駁了他。所以用青花畫山水,一定是一個很新穎的形式,所以總會給人一份空靈、清淡、靜謐,很乾淨,告別城市的浮躁,在許振的畫中還是體會到的這種精神,因為畫本身就給人這樣一種體會和感悟。他這種畫給我感覺也有點禪意,讓人看了以後感覺進入了一種境界。總之許振的水韻青花是多樣化的,在新的形式下,提倡探索、提倡創新、提倡試驗水墨,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義。
朱虹子(中國藝術報副社長、著名美術評論家):他求變革,他根本的動力還是源於他的生活,源於他對黃山的研究,源於他的觀察,也源於整個時代對水墨創造的大勢,他在這裡面的變革就顯的非常自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種文化自覺的體現。從我個人看到他這一塊的東西,我覺得他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還有一個尋求突破的勇氣,這兩點應該說他做的還是很有根基,做的還是很紮實。其實他裡面用心很多,很多的橫構圖,他用橫構圖表現高遠,我能夠感覺到他有意地去做一些嘗試,還是很成功的。他用了現代人區別於古人可以俯視的條件。
趙賾(中國人民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水韻青花是一種新的繪畫形式,在判斷上如果僅僅用傳統的山水畫標準是不能對其作出公平準確判斷的。許振在創作水韻青花時的當下一念,這種心法大於技法的狀態是我們在討論其作品時不該忽視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在今天畫壇多是有情無畫或有畫無情,許振能放下炫技直指精神這是我非常佩服的。他以“靜”求“淨”我認為是做到了。我剛才很認真地看了他的作品,其細節很微妙,如果不仔細的觀察是體會不到的。我曾看到92歲的明學長老在焚香淨手觀看許振的水韻青花作品的圖片,明學長老那可是淨土宗一代高僧,大德能如此禮遇水韻青花作品我想那也不是偶然的。水韻青花會有跟隨者也會有爭議,但我相信在未來的百花園裡一定會有水韻青花的一席之地。
王進玉(知名青年學者、藝術評論家、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他的水韻青花山水作品尤其強調用水和用色,強調水對色的驅馭,色對水的暈染,水色相互交融反應,並達到以水顯色之韻,以色顯水之妙,水為色之魂,色為水之象,以水蓄氣,以色寫形,氣行則形活的自家繪畫語言和風貌特徵。這一點顯然與當今眾多山水繪畫作品拉開了距離,同時也有力地補充和豐富了除古人所說的用筆用墨之外,用水和用色也同樣會對作品的氣韻產生著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同樣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探索與現實意義。我想這也是許振先生的水韻青花作品在當今山水畫壇能夠占有一席之地的最主要,也最根本原因。
王平(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信息中心主任、美術評論家):他的畫有鮮明的個人面貌,另外給我的感覺是有文人氣的一種南方的畫家畫的畫的感覺。這是我的第一印象。另外他自己目前的繪畫中體現出來的有兩個藝術語言上的特點。一個是他還是強調的書寫性,雖然他的畫很清淡,但是可以看到還是很強調書法的用筆,書寫性的因素。另一個,他有大量的用水,這個水法跟他的潑墨方法相結合。所以畫面中那種自然的墨韻的成分,雖然是青花,但是有墨韻的韻味。許老師的畫還是很鮮活、和一些詩雅和詩意的東西,作為畫家來說有這樣的一個鮮明的面貌和自己這樣的一個探索的根據地,把前期的東西更多地融合進來,朝著獨立的語言去完善,應該會形成自己一個非常獨特的面貌。
王志純(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著名美術理論家):我感覺許振的作品挺好的,他是位很有功底、很有靈氣的畫家。他那種筆墨結構轉化成了青花的單一色的畫作,傳統的筆墨結構,中國畫傳統的平面結構變成了一種空間結構,這都是非常具體的變化,弱化了中國畫筆墨特有的結構,強化了水韻,空間。有很多新的東西加了進來,新的觀念,新的手法加進來,值得關注和肯定。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孫克評價說:“許振能甘於寂寞,沉下心來,尊重內心的體悟和表達。他將黃山的風雲變幻表現得相當澄澈透明。 ”
許振的畫沒有傳統的山水、花鳥、人物的程式,其表現也與傳統的筆墨形式相左,顯然這就避開了因商品化則衍生的“習氣”。他的畫引入了較多的現代藝術中的抽象藝術語彙,同時又在傳統藝術語彙的結合中表現自己。——陳履生《寫在許振畫展之前》
縱觀許振的山水畫,不獨對“理”與“法”的繪畫完善,他能夠嫻熟地調動筆墨因素以達到“興意”的目的。許振的可貴在於他向來不以別人的眼睛代替自己的眼睛,不以別人的思考取代自己的思想。許振山水畫藝術取向的合理性使得許振山水畫作品漸入佳境,呈現出根深葉茂之勢。——袁俊華《發於理 興於意——對許振山水畫藝術的考察》
從形式語言上看來,他具有較強的把握能力,而且敏感而準確,筆觸收放得當,張馳有度,他將色彩、線條、筆觸、肌理效果與構圖作為單純的形式語彙來統一運用,所以他的許多作品都能給人一個清晰而堅強有力的精神指向。——張朝暉《許振的“邊緣繪畫”》
許振這一舉措是讓自己能靜下來好好體會老祖宗的一筆一墨,進而營造心中丘壑。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許振在十幾年前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現代水墨創作,其作品的混沌與靚麗令大家記憶猶新,仍有一種撲面的神韻。——王非《許振的心象》
起初見到許振就覺得他非常意氣風發,作畫的狀態很帥意,由心而出不拘一法。許振每每有得意之作也常常邀我賞鑒,那強烈的繪畫語言中無不涵孕著濃郁的傳統文化的清靈、虛靜之風撲面而來……靜心思量當今畫壇,十多年前就已嶄露頭角的許振竟能自隱鉛華,潛心繪事,不張不燥,實為難得,我想這才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狀態吧!(子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