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教程(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計算機網路教程(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計算機網路教程》(第二版)是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群。

本書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及套用。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數據通信技術、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網路互聯和接入設備、區域網路技術、廣域網技術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網路教程
  • 作者:王群
  • ISBN:978-7-302-19760-7
  • 類別:計算機網路、教材、高等學校
  • 頁數:412
  • 定價:32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
  • 裝幀:平裝
  • 開本:185×260
簡介,目錄,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第3章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第4章 結構化布線與網路傳輸介質,第5章 網路互聯和接入設備,第6章 區域網路技術,第7章 廣域網技術,第8章 Internet和TCP/IP體系結構,第9章 網路管理與安全,

簡介

本書採用大量的圖例,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及套用。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術、OSI參考模型網路傳輸介質網路互聯設備計算機區域網路、廣域網技術及套用、Internet和TCP/IP體系、計算機網路管理和安全。
本書在內容上參照了《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一書中擬定的“網路及其計算(NC)”的知識要點,以OSI參考模型為基本框架,並結合TCP/IP體系結構。在內容安排上力求體系結構合理,符合教學要求;在寫作中力求概念清晰、原理闡述清楚,既強調讀者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掌握,又突出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內容新穎、翔實,可讀性強。
本書可以作為大學計算機專業、通信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教材,也可供從事計算機網路設計、建設、管理和套用的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和發展
1.1.1 面向終端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1.1.2 分組交換的出現和套用
1.1.3 網路互聯標準的制定及影響
1.1.4 計算機網路的高速化和綜合化
1.2 計算機網路的概念
1.2.1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1.2.2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3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1.3.1 按連線範圍分類
1.3.2 按使用範圍分類
1.3.3 按網路傳輸方式分類
1.4 計算機網路結構
1.4.1網路拓撲的概念
1.4.2 區域網路的結構
1.4.3 廣域網的結構
1.4.4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5 計算機網路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1.5.1 Web技術促進Internet套用快速發展
1.5.2 有線和無線技術的發展促進網路頻寬快速提升
1.5.3 全光網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1.5.4 格線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1.6 我國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1.6.1 我國計算機網路的建設過程
1.6.2 金字工程
1.6.3 我國的主要網際網路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數據通信技術

2.1 數據及其表現形式
2.1.1 信息、數據、信號和信道
2.1.2 數位訊號和模擬信號
2.2 數據通信模型
2.2.1 數據通信的過程
2.2.2 數據通信的特點
2.2.3 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模型
2.2.4 數據電路連線方式
2.3 傅立葉級數與信道特性
2.3.1 傅立葉級數
2.3.2 頻寬
2.3.3 誤碼率
2.3.4 信道延遲
2.3.5 失真
2.4 信號傳輸方式
2.4.1 基帶傳輸
2.4.2 頻帶傳輸
2.4.3 寬頻傳輸
2.5 數據編碼技術
2.5.1 數位訊號的基本表示方式
2.5.2 數位訊號的特點
2.5.3 數位訊號的編碼
2.5.4 數位訊號的調製
2.5.5 模擬信號的解調
2.6 數據傳輸方式
2.6.1 並行傳輸和串列傳輸
2.6.2 同步傳輸與異步傳輸
2.6.3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通信
2.7 信道復用技術
2.7.1 頻分復用
2.7.2 時分復用
2.7.3 波分復用
2.8 數據交換技術
2.8.4 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及分組交換的比較
2.9 介質訪問控制技術
2.9.1 隨機訪問
2.9.2 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2.9.3 載波監聽多路訪問/衝突檢測
2.9.4 令牌傳遞
2.10 差錯控制方法
2.10.1 熱噪聲與差錯的產生
2.10.2 差錯控制方法
2.10.3 奇偶校驗碼
2.10.4 海明碼
2.10.5 循環冗餘校驗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3.1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概述
3.1.1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層次模型
3.1.2 協定、實體、接口與服務的概念
3.2 數據的封裝和解封裝
3.2.1 OSI參考模型的分層特點
3.2.2 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
3.3 數據單元
3.3.1 數據單元的概念
3.3.2 協定數據單元
3.3.3 接口數據單元和服務數據單元
3.4 物理層
3.4.1 物理層的概念
3.4.2 物理層的功能
3.4.3 物理層的特徵和標準
3.5 數據鏈路層
3.5.1 數據鏈路層的概念
3.5.2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3.5.3 通信控制規程(面向字元型和面向比特型)
3.5.4 面向比特型的通信控制規程HDLC
3.5.5 面向字元型的協定BSC
3.5.6 停止等待協定
3.5.7 連續ARQ協定和滑動視窗
3.5.8 選擇重傳ARQ協定
3.6 網路層
3.6.1 網路層的概念
3.6.2 網路層提供的服務——數據報與虛電路服務
3.6.3 路由選擇
3.6.4 流量控制
3.6.5 網路層協定
3.7 傳輸層
3.7.1 傳輸層的概念
3.7.2 傳輸層提供的服務
3.7.3 服務質量
3.7.4 傳輸層協定等級
3.7.5 傳輸服務原語
3.8 會話層
3.8.1 會話層的概念
3.8.2 會話層管理
3.8.3 OSI會話服務
3.9 表示層
3.9.1 表示層的概念
3.9.2 表示層的功能
3.9.3 抽象語法標記1
3.10 套用層
3.10.1 套用層的概念
3.10.2 套用層功能和模型
3.10.3 套用層服務舉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結構化布線與網路傳輸介質

4.1 結構化布線
4.1.1 結構化布線的概念及特點
4.1.2 結構化布線的組成
4.2 雙絞線
4.2.1 雙絞線的組成和結構
4.2.2 禁止雙絞線和非禁止雙絞線的區別
4.2.3 雙絞線的類別和套用
4.3 同軸電纜
4.3.1 同軸電纜的結構
4.3.2 基帶同軸電纜
4.3.3 寬頻同軸電纜
4.4 光纖
4.4.1 光纖的通信原理
4.4.2 光纖的分類和特點
4.4.3 光纖通信的特點
4.5 無線傳輸介質
4.5.1 電磁波的頻譜及其在通信中的套用
4.5.2 無線電傳輸
4.5.3 微波傳輸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網路互聯和接入設備

5.1 網卡
5.1.1 網卡的組成
5.1.2 網卡的作用及分類
5.2 中繼器與集線器
5.2.1 中繼器的功能和特點
5.2.2 集線器的功能和特點
5.3 網橋與交換機
5.3.1 網橋的功能和特點
5.3.2 從802.x到802.y的網橋
5.3.3 乙太網橋
5.3.4 乙太網交換機
5.3.5 多層交換技術
5.4 路由器和網關
5.4.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5.4.2 路由協定的功能和分類
5.4.3 距離向量路由協定和鏈路狀態路由協定
5.4.4 路由器的套用特點
5.4.5 網關
5.5 數據機
5.5.1 數據機的工作原理
5.5.2 56kb/s數據機技術
5.5.3 撥號接入方式
5.6 ADSL Modem
5.6.1 ADSL技術概述
5.6.2 ADSL的技術標準
5.6.3 ADSL的接入方式
5.7 Cable Modem
5.7.1 Cable Modem技術概述
5.7.2 Cable Modem的通信特點
5.7.3 Cable Modem的接入方式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區域網路技術

6.1 區域網路概述
6.1.1 決定區域網路性能的主要因素
6.1.2 共享式區域網路與交換式區域網路
6.2 區域網路體系結構
6.2.1 IEEE 802參考模型
6.2.2 IEEE 802標準的內容
6.2.3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6.2.4 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6.3 IEEE 802.3標準系列和乙太網
6.3.1 IEEE 802.3標準與10Mb/s乙太網
6.3.2 IEEE 802.3u和IEEE 802.12標準與100Mb/s乙太網
6.3.3 IEEE 802.3z和IEEE 802.3ab標準與1000Mb/s乙太網
6.3.4 IEEE 802.3ae和IEEE 802.3an標準與10Gb/s乙太網
6.4 令牌網
6.4.1 IEEE 802.4標準令牌匯流排網
6.4.2 IEEE 802.5標準令牌環網
6.4.3 乙太網、令牌匯流排網與令牌環網的比較
6.5 光纖分散式數據接口
6.5.1 FDDI環網的工作特點
6.5.2 FDDI的幀結構
6.5.3 FDDI的物理層規範
6.6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
6.6.1 無線區域網路概述
6.6.2 無線區域網路的拓撲結構
6.6.3 無線區域網路的協定結構
6.6.4 無線區域網路的MAC子層協定
6.6.5 無線區域網路的幀結構
6.6.6 無線區域網路的物理層
6.7 虛擬區域網路
6.7.1 VLAN的概念
6.7.2 VLAN的套用特點
6.7.3 VLAN的實現方式
6.7.4 VLAN的工作原理
6.7.5 VIAN套用實例分析
6.8 區域網路作業系統
6.8.1 網路作業系統概述
6.8.2 網路作業系統的特點
6.8.3 網路作業系統的工作模式
6.8.4 主流區域網路作業系統功能簡介
6.8.5 多重網路環境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廣域網技術

7.1 廣域網概述
7.1.1 廣域網與區域網路的區別
7.1.2 廣域網的組成及工作特點
7.1.3 廣域網中網路層所提供的服務類型
7.2 廣域網中的路由選擇
7.2.1 廣域網交換機中的路由表
7.2.2 廣域網路由的表示方法
7.2.3 廣域網中的默認路由
7.2.4 廣域網中的路由選擇與流量控制
7.3 公共交換電話網
7.3.1 公共交換電話網的基本組成
7.3.2 本地迴路
7.3.3 信令系統
7.4 X.25公用數據網
7.4.1 X.25概述
7.4.2 X.25的接口規範
7.4.3 X.25網路提供的虛電路服務
7.4.4 X.25網路提供的字元方式終端連線
7.5 幀中繼
7.5.1 幀中繼與X.25的異同
7.5.2 幀中繼的體系結構和虛電路服務
7.5.3 幀中繼的幀格式
7.5.4 幀中繼的套用
7.6 綜合業務數字網和異步傳輸模式
7.6.1 ISDN的定義及特性
7.6.2 窄帶ISDN的接口及配置
7.6.3 寬頻ISDN及其信息傳送方式
7.6.4 ATM的基本概念
7.6.5 ATM的協定模型
7.6.6 ATM的物理層
7.6.7 ATM層
7.6.8 ATM適配層
7.6.9 ATM的高層
7.7 同步數字型系/同步光纖網路
7.7.1 傳統數字傳輸技術的不足
7.7.2 SDH/SONET的概念
7.7.3 SDH的幀結構
7.7.4 SDH的復用
7.7.5 SDH/SONET的特點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Internet和TCP/IP體系結構

8.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8.1.1 什麼是Internet
8.1.2 Internet的產生和發展
8.1.3 Internet的組織與管理
8.1.4 Internet 2
8.2 Internet的體系結構與組成
8.2.1 Internet的結構
8.2.2 Internet的組成
8.2.3 Internet的通信協定
8.3 TCP/IP體系與OSI參考模型
8.3.1 TCP/IP體系
8.3.2 TCP/IP與OSI之間的關係
8.3.3 TCP/IP網路中分組的傳輸示例
8.4 TCP/IP體系結構的網路接口層及其協定
8.4.1 網路接口層的特點
8.4.2 點對點協定PPP
8.5 TCP/IP體系結構的網際層及其協定
8.5.1 網際協定
8.5.2 Internet控制報文協定
8.5.3 地址解析協定
8.5.4 反向地址解析協定
8.6 TCP/IP體系結構的傳輸層及其協定
8.6.1 傳輸層的功能及協定
8.6.2 連線埠的概念和作用
8.6.3 套接字的概念和作用
8.6.4 用戶數據報協定
8.6.5 傳輸控制協定
8.7 TCP/IP體系結構的套用層及其協定
8.7.1 動態主機配置協定
8.7.2 全球資訊網
8.7.3 檔案傳輸協定
8.7.4 簡單檔案傳輸協定
8.7.5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
8.7.6 域名系統
8.7.7 遠程登錄
8.8 IP位址的分配和管理
8.8.1 網路地址與主機地址
8.8.2 IP位址的分類
8.8.3 掩碼的概念和作用
8.8.4 子網掩碼的概念、作用和確定方法
8.8.5 IP位址的幾種特殊情況
8.8.6 子網劃分實例介紹
8.8.7 可變長度子網掩碼VLSM
8.8.8 無類別域間路由CIDR
8.9 下一代網際協定IPv6
8.9.1 IPv6的特點
8.9.2 IPv6數據報的格式
8.9.3 IPv6的編址方式
8.9.4 從IPv4到IPv6時兼容問題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網路管理與安全

9.1 網路管理概述
9.1.1 網路管理的基本內容
9.1.2 網路管理服務的層次劃分
9.1.3 網路管理系統的模型
9.2 網路管理的功能
9.2.1 故障管理
9.2.2 配置管理
9.2.3 性能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