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發地震

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發生的地震,或引起的地震活動水平增強,稱觸發地震。也稱誘發地震。現已發現,水庫蓄水、向地下注水、礦山爆破或核爆炸都可引起觸發地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觸發地震
  • 概念:人類活動而導致發生的地震
  • 別稱誘發地震
  • 引發情況:水庫蓄水、向地下注水
概念,全球變暖誘發地震,氣候變化,冰河融化,火山與氣候,熱資源開發熱誘發地震,水庫誘發地震,

概念

由於人類活動而導致發生的地震,或引起的地震活動水平增強,稱觸發地震。也稱誘發地震。現已發現,水庫蓄水、向地下注水礦山爆破或核爆炸都可引起觸發地震。
觸發地震觸發地震

全球變暖誘發地震

氣候變化

全球的氣候變化可能是地震和火山爆發的誘因之一。
至今,科學家還沒有找到2004年印尼海嘯的發生與海平面升高之間有聯繫的直接證據。但此次災難使科學家開始對氣候與地質學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濃厚興趣。一些地質學家擔心,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冰河融化會釋放地殼裡被壓抑的能量,從而引發劇烈的地質變化,導致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地質災難發生。
一立方米的冰重量接近於一噸,而一些冰河的厚度可以達到1000米,當冰河融化,壓在地表上的這些重量被去除,其下面的岩石長期承受的壓力和張力將會釋放出來,從而引發地質變化。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地質學家派屈克?吳將這種影響很形象地比喻成用大拇指擠壓足球,當拇指對足球的壓力去除後,足球將回彈而恢復其本來的形狀。地球的組成結構非常黏稠,所以它的回彈速度很緩慢。

冰河融化

派屈克-吳認為,厚厚的冰河的重量給地球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冰河的重量對地震起到了抑制作用,而一旦冰河融化,地震就將因此被引發。現在經常困擾加拿大東部的地震就是源於10000多年前的冰河時代產生的回彈。南極洲和格林蘭島表面所覆蓋的冰層的融化也將產生類似影響,而且其過程由於人類活動誘發的溫室氣體效應將被加快。
南極凍的融化已經引發了地震和地下土石流,雖然這些現象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派屈克?吳預計,氣候變暖將為地球帶來許多地震。當冰河融化,產生的水引起海平面升高,同時將增加海底所承受的壓力。海底承受的壓力增加,將影響其下面的地質構造運動。地殼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敏感。已經有許多事例證明當水庫里盛滿水後,水的重量對地殼的壓力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地震。當地震發生在水下,將會引起海嘯。

火山與氣候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火山專家阿蘭?格拉澤當初發現美國加利福尼亞附近海域的火山與氣候之間存在聯繫時,也半信半疑。但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後,他發現:世界上許多地方,特別是地中海海域的氣候變化與火山活動之間存在關聯關係。他認為,當幾百米至一千米厚的冰河融化後,地殼上原來承受的壓力減小,這樣也使壓制火山噴發的壓力減小了,就會導致地殼裂縫,岩漿隨即到達地表,造成火山爆發。
格拉則表示,冰河融化對地質產生的影響主要是由於發生融化處承受的壓力減小,而海平面升高對地質所產生的影響居其次。這是因為冰河融化產生的水會流向整個大洋,僅僅只使海平面產生微米級升高。而融化當地的冰河會失去1000米的厚度,這種重量減少所產生的、對當地地質的影響,會遠遠大于海平面升高對海底地質的影響。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地質學家比爾-麥克戈伊爾教授表示,將世界上所發生許多現象綜合起來分析,可以發現全球氣候確實對地震的頻率、火山爆發、海床崩塌等有直接的影響。這些影響以前就發生過,而且現在還在繼續發生中。

熱資源開發熱誘發地震

近年來,地熱水、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倍受開發商和許多地方政府的青睞,也受到生活用戶的盲目歡迎。
地熱水,俗稱(誤稱)“溫泉水”。開採地熱水部分地滿足了一些地區的取暖和生活用水。一些地熱水被用做礦泉醫療用水和地熱發電用水。然而開採地熱資源帶來的嚴重惡果卻被忽視了。
存在於岩石層下的高溫水體資源明顯區別於普通淺表地下水。一般地下水距地表僅1.200米,而地熱水體則位於深數十米、數百米甚至數千米的地殼岩石層中或岩石下。只有很少的天然地熱水自發湧出地表,這就是溫泉。
地熱水含有硫磺等各種礦物成分,不適於人類飲用,其溫度一般在25攝氏度以上,最高可達280攝氏度。地熱水體的存在位置說明地熱水是地球殼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地理常識判斷,地熱水具有緩衝地基岩石板塊應力的作用,並承受和分散地表壓力。在山脈地區和城市高層建築密集區域,地表壓力尤為巨大,因此該區域的地下熱水資源受破壞程度,將直接威脅到此類地帶的地理穩定性。
地熱水體與淺表地下水體不同,對後者的採集和利用造成淺表地下水體水位下降,可在用水後的水排放和蒸發、以天空自然降水(下雨下雪冰雹霜露)和江河的河床滲水形式加以循環補充。而地下熱水在被人類強行鑽透深部岩層採集抽吸後,因自然降水難以進入地下熱水庫存,不能被循環補充,依人類之力決無可能恰如其分地使其得到補充和更新。當地熱水體被過分開採後,不可避免地產生岩層內及岩層下的水體空缺,導致大地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這將直接造成地震。因此,開發和利用地熱資源的熱潮將誘發地震,這等於自掘墳墓。
在網站搜尋引擎上鍵入“地熱水”字樣,可檢索到1300多個網址,其中絕大多數為中文網址,紛紛表達出有資源可利用的狂喜和躁動,獨缺對開發地熱水後果的清醒認識和科學評估。可見對地熱水資源的窮盡耗竭式開採利用已到了祖國大地難以承受的嚴重程度。
呼籲地理學界和環境保護部門認真研究大地環境保護問題,並制訂具體措施加以保護,除非地表自動流出的地熱水可利用外,嚴格禁止其他類型的地熱水開採,確保高樓密集的城市出現人為性的大地震。對地下熱水或礦泉水醫療效用進行嚴格的醫學試驗,以驗證地下熱水或礦泉水有無醫療效用,如有則該效應是否為獨特的及可替代的。

水庫誘發地震

人類工程活動如注水和修建水庫等均可誘發地震。構造型誘發地震的內因是岩體貯存了構造能,水庫蓄水後可能導致構造應力提前釋放,從而誘發了地震。還有一類是水庫蓄水後庫水壓入溶洞引起塌陷和氣爆,對水體較集中的水庫還可能引起區域荷載重新調整導致岩石滑移而誘發的地震。上述幾類地震均稱為水庫誘發地震,大橋水庫是否會誘發水庫地震一直是工程界和地震界關注的問題。
前人研究指出,水庫誘發地震有兩種重要的類型:快速回響型和滯後回響型。快速回響型水庫誘發地震與水庫水位變化密切相關。有的水庫蓄水後,很快發生地震,即屬快速回響型。快速回響型地震的成因之一是岩溶塌陷或氣爆,多發生於溶洞發育的石灰岩庫段。水庫荷載引發的地震也屬快速回響範疇。另一類型地震則要在開始蓄水相當長一段時間後才發生。其滯後時間長短各不相同,一般為數月到數年不等。滯後回響型水庫地震釋放構造能,它的發生與庫水沿斷層滲透、斷層面摩擦係數降低和岩石抗剪強度降低有關。因此,這一類型地震的強度與水庫水位的變化的關係不明顯。構造型誘發地震的強度主要取決於發生地震的構造貯能,與蓄水時間的長短無關。破壞性大的水庫誘發地震多為滯後型地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