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台

地震預警台

地震預警台,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的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震預警台
  • 外文名: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tation
工作原理,主要功能,設備結構,最新訊息,

工作原理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小於電波傳播速度的特點,提前對地震波尚未到達的地方進行預警。一般來說,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每秒幾公里,而電波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因此,如果能夠利用實時監測台網獲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對地震可能的破壞範圍和程度的快速評估結果,就有利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的短暫時間發出預警。
地震預警系統的工作原理,就是與地震波打時間差。原理上,在距離震源50公里內的地區,會在地震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90-100公里內的地區,能提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根據數據準確估計震級、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計地震對預警目標的影響等。

主要功能

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里至數百公里的岩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而這些破裂和錯動釋放的能量又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輻射出去。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當地震發生後,要等相應的地震波傳播到人所在的位置。這個時間差給地震預警留下了空間。
地震發生時,首先出現的是上下震動的P波,震動幅度較小,要過大約10秒到1分鐘時間,水平運動的S波才會到來,造成嚴重破壞。地震預警就是利用地震發生後,P波與S波之間的時間差。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和60秒,則可使人員傷亡分別減少39%和95%。

設備結構

地震預警系統是指實現地震預警的配套設施。按照系統回響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台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回響,尤其是飛速回響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用分秒必爭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地震預警系統的工作原理就在於可以探測到地震發生最初時發射出來的無破壞性的地震波(縱波即P-波,primary wave),而破壞性的地震波(橫波即S-波,secondary wave)由於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則會延後10~30秒到達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測儀器檢測到縱波(P-波)後傳給計算機,即刻計算出震級、烈度、震源、震中位,於是預警系統搶先在橫波(S-波)到達地面前10~30秒通過電視和廣播發出警報。並且,由於電磁波比地震波傳播得更快,預警也可能趕在P波之前到達。
當地震發生後,離震中最近的幾個預警台站會陸續接收到地震信號,觸發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在收到信號的幾秒至十幾秒內,快速判測系統將估算出地震的發震時刻,發震位置,震源的類型和震級的大小;然後利用這些參數模擬出相關區域內地面運動的強烈程度;根據模擬的結果,搶在相應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區發出相應的預警信息。

最新訊息

2014年10月20日,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宣布,中國25個省市部分區域已建成5010個地震預警台站,面積近200萬平方公里,覆蓋約6.5億人,為世界最大預警網。據介紹,該預警網的核心技術是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