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塵圓通跋陀婆羅

觸塵圓通跋陀婆羅

觸塵圓通跋陀婆羅:圓通菩薩之第五位。有一次,跋陀婆羅與十六個同伴在和尚們洗澡時進入浴室。他接觸到水後,忽有感觸:“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人們身上所沾染的污垢並未因洗幾次澡而“清淨”,六根並未淨。跋陀婆羅是因觸悟道的,故為“觸塵圓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觸塵圓通跋陀婆羅
  • 又稱賢護菩薩
  • 類別:圓通菩薩之第五位
  • 身份:其父是王舍城的巨富豪商
簡介,詳解,

簡介

五、觸因,觸塵圓通跋陀婆羅

跋陀婆羅意為“善守”、“賢護”,即賢護菩薩,他是王舍城釋迦牟尼傳教中心之一)的在家菩薩。其父是王舍城的巨富豪商。相傳王舍城等地有三位著名美女相會,十分淫蕩,有三個男人十分嚮往,但又不能接近,於是在夢中與美女相會,交歡。過後心想,美女並未來,我也未去,可也“享受”淫樂了。世上的一切事情是不是都如此呢?於是他們去見賢護,向他請教。賢護說,沒錯。世上的事情都不過如此。遂向三人巧說其法之空,三人即得大悟。這個傳說載於《智度論》卷七。
有一次,跋陀婆羅與十六個同伴在和尚們洗澡時進入浴室。他接觸到水後,忽有感觸:“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人們身上所沾染的污垢並未因洗幾次澡而“清淨”,六根並未淨。跋陀婆羅是因觸悟道的,故為“觸塵圓通”。
過去禪定浴室還有安放跋陀婆婆羅像的規定,就是根據他以水證得圓通之故。《僧堂清規》載:“九日,浴主,於浴室鳴鐘集眾,於賢護大士諷經,於《心經》消災等回向。

詳解

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跋陀婆羅,此雲賢守,以賢德自守,此自利也;又雲賢護,以賢德普護眾生,此利他也;又名賢首,位居等覺,是眾賢之首。並其同行道伴,十六開士,開士即菩薩異稱,謂自能開悟,復能開悟眾生之大士。同時起座,禮佛自陳圓通。

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
我等等其同伴。先於過去,威音王佛之時。佛稱威音王者,《法華》云:神智無量,將導一切。要解云:以大音聲,普徧世界,為大法王,說法無畏也。準《法華經》,有二萬億威音王佛,相繼出世,跋陀當在初佛像法之中,以與常不輕菩薩同時也。跋陀等初為慢眾,常輕慢誹(fěi 捏造事實,說別人壞話。本義:背地議論,指責他人。)罵常不輕菩薩,後見不輕神力,自悔前非,又覆信從,故得聞佛遺傳教法,發心出世俗家也。文中直言,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此從略也。《法華》云:爾時常不輕菩薩者,則我身是;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今此會中,跋陀婆羅菩薩等是。
於浴僧時,隨例入室者:佛制七眾淨浴律儀,半月僧眾用浴一次,隨例入於浴室,正浴之時,以水觸身,覺有冷暖澀滑之觸,由是窮究此水,還是因洗塵,而現觸耶?還是因洗體,而現觸耶?若謂洗塵而現,塵本無知,何能成觸;若謂洗體而現,四大假合之體,本屬無情,何能覺觸?故忽悟水因,水為導悟之因,既不洗塵,又不洗體,根塵悉泯,能所雙亡,中間安然,得無所有,欲覓觸塵之相,了不可得,相盡性顯,觀行成就。

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
宿習:即指過去觀行薰習成種,在八識中,歷劫無忘。按跋陀先於威音王佛,像法出家,因瞋恚(huì怨恨,憤怒)意,輕賤不輕,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猶能宿習無忘,守護善根,乃至今時,從佛出家。此佛是本師,昔緣復遇,承教斷惑,出三界之家,令得無學之道,此非小乘無學,乃是證於深位。彼佛命我之名,名曰跋陀婆羅。妙觸宣明者:妙觸對妄觸而言,妄觸有能觸之根,與所觸之塵,發生知覺,是名為觸;今既不洗塵,亦不洗體,妄觸既盡,妙觸宣明,微妙觸塵,非有非空,惟一藏性,隨心應量,循業發現而已,宣明即發現也。成佛子住者:即證菩薩位,位居等覺,是佛真子,堪紹佛位也。(堪kān 能,可以,足以。忍受,能支持。勉強承受〖困難、痛苦或遭遇〗。本義:地面高起。)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此結答圓通。佛問我圓通,如我所證,乃以觸塵為導悟之因,昔以觸塵觀行薰習,後得妙觸宣明,故以觸因為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