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天主教會運動
- 外文名:Liberal Catholic Movement
- 別名:天主教解放運動
- 相關運動:獨立天主教會運動
解放天主教會運動(英語:Liberal Catholic Movement),是20世紀初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後續運動,政治上屬天主教,基於革除羅馬天主教會封建殘餘的起因展開。背景介紹解放天主教會運動是基督教的西方基督教改革...
狹義的解放神學則特指20世紀60—80年代拉丁美洲的神學運動和理論,其主要代表人物為古鐵雷斯(Custavo Gutierrez)。由於這一神學運動及理論孕育、產生和發展歷時久遠、內容豐富,並首次將教會關懷與革命行動結合起來,因而引起世界範圍內的關注和討論。背景介紹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主張基督教應以爭取被壓迫、被剝削而...
獨立天主教會運動 獨立天主教會運動(英語:Independent Catholic Movement),是基於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干涉基督教的宗教事務,而從第一次大公會議後陸續脫離羅馬教廷、羅馬天主教會的長期運動。包括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在內的天主教會,以及安立甘宗、部分路德宗等主張繼承天主教會的新教團體。
胡斯運動(Hussites Movement),15世紀早期捷克宗教改革運動,因其發動者胡斯得名。15世紀初,胡斯提出改革教會,反對教會斂財腐化,主張用捷克語舉行儀式,教徒可領餅酒等,1415年被處以火刑。改革的擁護者把反天主教與爭取民族解放結合在一起,掀起了胡斯戰爭。胡斯運動主要有兩大派,以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為...
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國教會擺脫帝國主義勢力控制,實行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創造了條件。但是建國初期,外國在華各修會、差會繼續控制和掌握中國教會大權,並在教徒中進行反對共產黨和新中國的活動。於是黨和政府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外國反動勢力控制和利用教會的政策; 宗教界愛國人士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擺脫了帝國主義對...
伴隨文藝復興運動,科學革命,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宗教改革運動改變了西方世界的認知。宗教改革運動最明顯的後果是導致西方基督宗教的分裂以及各分裂教派間長期的誤解和敵意。從積極方面來看,宗教改革對教會生活進行了必要的淨化,對教義給予了必要的澄清。宗教信仰變得更加個人化,也更私人化。天主教和新教兩者都進行了...
「大公」(ecumenical)二字天主教習慣用來稱呼歷屆的全教會的會議,即所謂的「大公會議」。尼西亞大公會議(325)是第一屆,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是第廿一屆。概念說明 本世紀以來,大公二字用來稱謂基督信徒謀求合一的各種努力,而普遍地有大公運動ecumenical movement (簡稱EM)的說法。也有人將此運動擴展到跟猶太...
胡司運動(胡斯運動)15世紀早期捷克宗教改革運動,因其發動者胡司得名。15世紀初,胡司提出改革教會,反對教會斂財腐化,主張用捷克語舉行儀式,教徒可領餅酒等,1415年被處以火刑。改革的擁護者把反天主教與爭取民族解放結合在一起,掀起了胡司戰爭 。胡司運動主要有兩大派,以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為主的激進...
但隨著新中國形勢的發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執行、黨和政府對天主教工作的開展,各地天主教徒中相繼湧現出了一批敢於衝破教會的禁令、靠攏黨和政府、走愛國愛教相一致的道路的那時被譽為“愛國教徒”的先進分子。在他們的倡議和推動下,自1950年冬起,中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開展了起來。數年間,這一正義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天主教徒開展了中國天主教反帝愛國運動,使中國教會擺脫了外國勢力的控制,割斷了同羅馬教廷的政治、經濟關係,實行天主教在中國的自治、自養、自傳,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解放幾十年來,中國天主教已發生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半殖民地性質,成為我國天主教...
真耶穌教會早期幾位重要工人,張靈生和張巴拿巴,曾是五旬節系統教會的信徒,魏保羅也曾在該教會受過洗,又得聖靈。所以,五旬節運動是真耶穌教會發起的背景。教會教義 真耶穌教會有自己的教義和禮儀形式。真教會信奉獨一的真神,反對“三位一體”的說法,不可稱上帝或天主,稱神或真神,主張全身浸入水(野外流動的...
另一場運動由 Cloyes (位於今厄爾-羅亞爾省)的牧民艾蒂安(Étienne)領導。他在六月份宣稱有一封耶穌寫給法國國王的書信。有三萬人追隨他來到聖但尼(今巴黎北郊),見證他行奇蹟。據巴黎大學的建議,法王腓力二世下令將人群遣散。當時的記載未曾提及有意出發前往耶路撒冷。
(1)對專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壘——天主教會展開猛烈抨擊;(2)對未來的社會藍圖進行展望和描繪;(3)這場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思想解放運動,開啟了民智,為歐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4)這場運動傳播到世界成為強大社會思潮,為民族解放鬥爭做了貢獻。思想精髓 啟蒙運動的倡導者將自己視為大無畏的文化先鋒...
英國天主教的教會組織。源自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期間拒絕接受改革運動的人士。馬利都鐸(Mary Tudor)掌權時,天主教徒曾經嘗試鎮壓英國國教。由於天主教徒把神學院遷往歐洲大陸,其神職人員的訓練也就必須依賴歐洲大陸;因此,種種條件使天主教會無法設定任何一正式的教會行政機關。內容解讀 詹姆斯二世(1685一1688)在位...
70年代,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逐步把工作重心轉到城市,同工人運動建立了聯繫,並得到了學生和天主教徒的支持。簡介 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西班牙文:Frente Sandin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以下簡稱“桑解陣”)在早期是尼加拉瓜一個反政府組織,後來發展為一個社會主義政黨。桑解陣領導了1979年推翻安納斯塔西奧·...
1812年5月詹金遜任首相,他任命皮爾為愛爾蘭部長。皮爾開始終止愛爾蘭政府內的腐敗。他試圖終止出賣公共職務和因為政見解僱部門職員的做法。皮爾也是第一個試圖打散優惠新教徒、歧視天主教徒的做法。但是他的政策並不成功。最後他甚至被看作是早期“天主教解放”運動的主要反對者。1814年皮爾決定解散丹尼爾·釉康乃爾建立...
不過,法案通過後,格雷卻日漸保守,對進一步的改革運動顯得小心和抗拒,不少人對政府沒有對教會和國家許可權作進一步改革,而感到失望。除了改革爭議外,格雷任內亦受到了郊區農民騷亂所困擾。當時曾有不少貧困的農民在地方發動零星騷亂,除了燒毀糧草和殺死家畜外,甚而對地主作出恐嚇。格雷為此成立了特別委員會專責調查,...
它是卓越的,第一,由Gregory vii 大膽的攻擊在1075 年以後對傳統實踐藉以皇帝控制了任命對更高的教會辦公室,產生了被延長的民用和傳教士衝突在德國和義大利以授職爭論著名的攻擊。它是卓越的,第二,在1095 年由Urban II's 發射運動中,為解放聖地從回教控制權,被安排在羅馬教皇的領導之下歐洲貴族的進取的能量...
1950年11月,四川廣元縣500多名天主教徒發表了“天主教自立革新運動宣言”,主張割斷與帝國主義者各方面的關係,建立自治、自傳、自養的新教會。這一宣言得到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的回響。儘管梵蒂岡一再採取敵視新中國的政治行動,中國天主教仍在1957年、1958年先後將選出的一名代理主教和兩名主教報梵蒂岡。然而,...
他們否定天主教會權威,以聖經為唯一的信仰準則,主張廢除等級特權,建立信徒財物公有制度,提倡人人平等,以兄弟姊妹互稱,強調自我修養,反對暴動鬥爭。屢遭迫害後流亡至波蘭、德、英、美等地。16世紀中葉,改以摩拉維亞為中心,遂被稱做摩拉維亞弟兄會,後形成與天主教會全面分裂的摩拉維亞教會(見胡斯運動)。
這場運動在天主教會勢力的積極參與下,打出“宗教萬歲!”、“復辟萬歲!”、“殺死異教徒!”等口號,煽動大批暴徒上街鬧事,公開辱罵省長巴爾卡塞及其部長們,稱羅薩斯是“執行上帝意志的人”、“恢復法律的人”,先後逼使持溫和立場的聯邦派人士巴爾卡塞和維亞蒙特辭去省長職務,為羅薩斯專權廓清道路。1835年4月...
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提出建立本色教會的口號,其中日本、朝鮮和印度等國還建立了自立教會的組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自立教會運動在第三世界國家更加深入、廣泛地展開。及至40年代,在各國教會的領導機構中,西方傳教士的人數日漸減少,而本國人的比重越來越大。今天,自立教會運動在一些國家中又常與民族解放運動結合在...
不過,法案通過後,格雷卻日漸保守,對進一步的改革運動顯得小心和抗拒,不少人對政府沒有對教會和國家許可權作進一步改革,而感到失望。除了改革爭議外,格雷任內亦受到了郊區農民騷亂所困擾。當時曾有不少貧困的農民在地方發動零星騷亂,除了燒毀糧草和殺死家畜外,甚而對地主作出恐嚇。格雷為此成立了特別委員會專責調查,...
聖杯派聯繫市民階級、部分貴族和有產知識分子,他們只提出改革教會的要求。塔博爾派(因塔博爾城而得名,是胡斯黨人民主陣營的中心)由農民、城市貧民、小手工業者、下層僧侶、小貴族和部分中等貴族組成,他們要求剷除封建制度。戰爭性質 截至1419年,胡斯黨人的民族解放運動已帶有反對歐洲反動勢力的武裝鬥爭性質。歐洲...
(3)思想領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運動所宣傳的人本主義思想,挑戰天主教。 2、直接原因:天主教會的腐敗和搜刮。 3、政治因素:民族國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會“一統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文藝復興促進思想解放。 5、導火線:教皇兜售贖罪券。 原因 播報 編輯 1、根本原因:15~16世紀,德意志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四、污衊共產黨、人民政府和人民領袖,在教會學校中,打擊共產黨員、青年團和進步學生。五、積極地幫助文貴賓等帝國主義分子破壞天主教三自革新運動,例如散布《學習參考》等破壞三自運動的反動檔案,阻止教徒在革新宣言上籤名,向進步教徒進行欺騙、威嚇等。六、用恐怖手段,如寫匿名信、暗殺等反革命行為來破壞社會...
主張建立獨立於天主教的民族教會,發動反抗德國封建主的民族解放運動,1415年,康斯坦茨教長會議在他拒絕放棄新教教義後處以火刑。簡介 改革家,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學校長。胡斯以獻身教會改革和捷克民族主義的大義而殉道留名於世,他的追隨者被稱為胡斯信徒。羅馬天主教視其為異教徒,於1411年革除其教籍。1414年,...
與此同時,歐美國家的教會意識到“對話”和“普世教會運動”的重要性,他們尋求通過對話,消解基督教各教派間的分歧,爭取教會的再合一。他們也希望通過對話,尋求與其他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等)的溝通,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羅馬天主教在1962—1965年召開第二屆梵蒂岡公會議,確立了“開放”、“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