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簡介
觀音堂,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南中環街與新晉祠路西南口萬科國雅城
吳家堡村中,毗鄰風景秀麗的
汾河岸邊,坐落在煙波浩渺的晉陽湖風景區內,是太原市五好宗教場所,同時也是
晉源區佛教協會所在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寶殿正對面中心廣場9米高的漢白玉
送子觀音雕像目前是華北地區最高最大的露天送子觀音雕像,現已成為觀音堂的一個象徵。
歷史
觀音堂始建於宋朝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據寺碑記載,明萬曆、清朝雍正年間,寺院香火極盛,占地百餘畝,是寺院的鼎盛時期。後因戰亂,觀音雕像、大雄寶殿、
圓通寶殿及地藏寶殿、藏經樓、舍利塔,幾經損壞,幾經修復。民國期間曾重修三次,文革中又遭破壞。萬幸的是,寺內還較完整地保存了歷代石刻、碑碣、石雕等文物,現在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修繕和恢復
2001年,釋仁空法師慈悲,見寺院年久失修,破損不堪,發宏願
重修寺院,
恢復原貌。在晉源區政府,吳家堡村支委,十方檀越,護法大德的大力支持下,對觀音堂作了一期修復與重建。2002年農曆九月十八,整修的圓通寶殿落成,寶殿正對面中心廣場9米高的漢白玉送子觀音雕像及羅列東西兩側的108尊羅漢也同日落成,該雕像目前是華北地區最高最大的露天送子觀音雕像,現已成為觀音堂的一個象徵。
落成的圓通寶殿供奉木雕三大士。左側為騎青獅大智
文殊菩薩,中間為騎朝天吼
觀世音菩薩,右側為騎六牙象大行
普賢菩薩,東西兩側為
十八羅漢。東殿為
藥師佛,日光、月光菩薩。西殿為
西方三聖。
觀音堂是太原市
城中村整村改造重點,而觀音堂由於寺院保留完整,所以根據政策予以保留並按照歷史規模恢復建設。
規劃中的觀音堂將恢復山門、大殿、齋堂、居士樓等建築,寺院整體恢復修繕需3000餘萬元,為了加快恢復寺院規模,由李鋒和馮曉霆兩位善士發心供養寺院,現寺院的往生堂、延生堂已整體恢復
修葺一新。
佛氏之道,以慈悲為懷,以利他為本,此時,古廟重建亟待社會各界慈善人士鼎力支持。即便錙銖,都是對佛教的極大支持。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誠望社會各界人士及所有關心支持弘揚正法的單位團體、文人達士、慷慨解囊、踴躍捐資、以成德善、以就千秋。
住持
仁空法師,太原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太原市晉源區佛教協會會長、觀音堂
監院,1964年出生,幼時即對佛法有很深的感應;1990年禮太原市崇善寺住持
上圓
下相法師座下剃度出家,並依止法師修學。1993年在五台山塔院寺禮
上寂
下度大和尚處受具足戒。十方參學期間曾擔任太原市白雲寺知客。後受觀世音菩薩指引,發菩提心到晉源區吳家堡觀音堂住持弘揚佛法、度化眾生。法師尊崇印光祖師之“
老實念佛,莫換題目。”以《
印光大師文鈔》、《
淨土十要》、《彌陀疏鈔》等諸祖法語作棲生淨域之圭臬,自行化他,旨在識得“自行彌陀,唯心淨土”;倡弘一大師之“教宗華嚴,行於毗尼,歸宿淨土”;密宗寧瑪、格魯本尊教法,溶禪教律密淨義理於一體。10餘年來,依“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眾生即本覺,娑婆即淨土”之旨,興慈運悲,奉行四攝六度,將布施法落實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