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南宋朱熹所作的七言絕句,出自《社倉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觀書有感
  • 外文名稱:Reading has feeling
  • 作品別名:觀書有感二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社倉記》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朱熹
  • 類別:哲理詩
詩文,譯文與點評,書法方幅,春潮行舟,朱熹,朱熹書法,賞析與引申,讀後感受,

詩文

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其二)
朝代:南宋 詩人: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文中,“艨艟”也可作“蒙沖”)

譯文與點評

【注釋】 1.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後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鏡。 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
②.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③.清如許:這樣清澈。
④.為:因為。2.這句是說天的光和雲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代詞,這裡指方塘。:這樣。 5.4.哪得:怎么會。如許艨艟:一種大型戰船。一毛輕: 輕如一根羽毛。
⑤鑒:鏡子
這兩首詩人們歷來皆認為博學的朱熹在表達讀書學習的道理,真可謂是千古誤解誤讀的典範。很簡單,所謂‘書’乃是指‘書法’而不是‘書本’。而‘觀書’其意思就是‘觀閱書法’。朱熹很愛好書法,且頗有造詣,《觀書有感》兩首詩寫的正是描繪其觀摩品味書法作品的生動感受。
《觀書有感》(其一)詩句譯文:

書法方幅

解釋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被打開(:比喻一方書法作品展開),
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比喻紙上的留白與書法線條相映成趣,飛揚生動)。
問那方塘的水怎么會這樣清澈(:這文學作品何以如此清新雋永呢)?
因為有水從源頭不斷流來,從而成了活水(:那是在於書寫者內心源源不斷的藝術靈感注入啊)!
【點評】: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觀書有感》(其二)詩句譯文:

春潮行舟

昨天夜裡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
巨艦大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
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氣力,
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順漂。
【點評】:從以‘巨艦大船’作比喻,可能是朱熹所品評的是榜書大字的創作。此詩的寓意也很深,以水漲船高則能夠行駛自在,形象地比喻書法藝術創作一旦靈感勃發,則能夠使書寫一下子變得流暢自如,這不僅僅是書法藝術的一個本質過程,也是一般藝術創作的重要本質。當然,該詩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即朱熹看見書法作品的技藝精煉且生動流暢,品味出熟能生巧的藝術道理。
附:朱熹書法作品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讚美他:“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乾道三年(1167),偕學生林用中、范念德從福建趕赴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三月,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然後同游南嶽。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最,史稱湖湘學派自此之後,才去短集長,臻於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還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的方針,使書院教育走上正軌。在石鼓書院復興後,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撰寫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由張栻親書,後人鐫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使“石鼓有聲於天下”。他一生三次監南嶽廟,但都只是遙領食俸,並未親臨南嶽。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張栻、黃乾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以上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朱熹書法

賞析與引申

(其一)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其二)這也是一首藉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書法藝術有關的道理。詩中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一夜春水的重要,意在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
《觀書有感》二詩所蘊含的道理屬於美學原理範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我們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等等。

讀後感受

我是個業餘研習書法的,也喜歡作古詩。
偶爾一次看見超市有兒童啟蒙讀物,無聊之中翻來一看,其中就有此詩,而且介紹說這是教育人讀書學習的道理云云,不禁大吃一驚:這哪裡是‘書本’啊,分明是‘書法’!後來有心思專門調查一下,發現朱熹的這兩首詩居然一直被人普遍地誤解誤讀,真不知道他老人家若是地下知道如此情形,該作何感想。
朱熹書法造詣深厚,作品工妙,通過這兩首詩則反映出作者不僅善於書寫創作,而且擅長欣賞品評,書法理論境界很高。這充分說明,一個好的藝術家,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審美功底,是很難做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所以,有時候,小小的錯誤,可以眾人皆錯,百代莫糾。而諸如此類的錯誤,當今社會何止一二!而人們居然自得其是地把錯誤的東西繼續傳授給下一代的孩子,想起來,真多少有些可悲的情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