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南宋朱熹所作的七言絕句,出自《社倉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觀書有感
- 外文名稱:Reading has feeling
- 作品別名:觀書有感二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社倉記》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朱熹
- 類別:哲理詩
《觀書有感》南宋朱熹所作的七言絕句,出自《社倉記》。
《觀書有感二首》是宋代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詩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
《觀書有感》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兩首七言絕句。兩首詩寫的是描繪其“觀書”的生動感受。其中第一首尤為膾炙人口。...
《觀書有感》南宋朱熹所作的七言絕句,出自《社倉記》。...... 觀書有感。編輯 鎖定 《觀書有感》南宋朱熹所作的七言絕句,出自《社倉記》。...
朱熹《觀書有感》 館藏地點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所屬年代 近現代 尺寸 長145厘米,寬60厘米 所屬博物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 所...
還在該村寫下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著名詩句。朱熹離村後,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曾設活水鄉(今屬上塘鎮)以...
《觀書》是明朝宰相於謙的作品,該詩盛讚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生性剛直,博學多聞。這首詩寫出了詩人讀書的自我親身體會,...
觀書,為讀書、看書之意。古來觀書典例頗多,有主動觀書的,如宋朝理學家朱熹修學觀書;有被動觀書的,如現代中國張學良‘西安事變’後被幽禁,蔣介石美其名曰“觀...
半畝方塘一鑒開,為南宋朱熹所作,其出處為《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 吳功正.文詞峻潔 文意多變——讀朱熹《送郭拱辰序》[J].文史知識,1994,(1):29-32. 4. 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 .邵陽市第一中學[引用日期2016-05...
又有小朋友喜歡閱讀的智慧故事、神話故事和發明故事;既有身邊科學,又有安全常識...觀書有感76江村晚眺78夜書所見80元日82飲湖上初晴後雨84贈劉景文86鄂洲南...
閱讀要常讀常新——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創作要積累知識——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憂憤深廣的牆頭詩——林升《題臨安邸》 陶醉在歌喉簫管...
“半畝方塘”是朱熹《觀書有感》中提到的小時候讀書的地方,至於這個地方位於今天的哪裡,說法不一。。...
3.這么些,那么些。 出處:魯迅《故鄉》4、國小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十七課《...宋 朱熹 《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
(宋 朱熹《觀書有感》) [1] 六、樂趣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
朱熹《觀書有感》 范理銘 - 相關評論 老戰友鄭德榮曾這樣說:“理銘不是個隨波逐流的人。他的快樂簡單熱切,憂傷卻很少有人讀懂。他熱忱、寬厚里有著常人不...
書香/宋·朱熹《觀書有感》七言絕句 姊妹/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言絕句 且訂重陽之約/唐·孟浩然《過故人莊》五言律詩 輕輕走過/唐·孟浩然《...
其詞結有《晦庵詞》。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朱熹是劉子翬學生,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許由於父、師的影響,他在...
著名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琴詩》,朱熹的《觀書有感》等。此外,有些詩雖不是哲理詩,但其中有的詩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孟北楷書朱熹《觀書有感》 絕句:四聯四句。(區別於律詩:四聯八句。)七絕格律分兩大類,合四種句式:平起式兩種:1、平起平收,首句押韻,2、平起仄收,首句不...
《月讀》是為幫助廣大領導幹部在有限的時間裡閱讀到更多、更有價值的優秀經典,...觀書有感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壯士心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節選)...
讓讀者在一本書里品讀從西周至清代,從《詩經》至納蘭詞,在詩詞的海洋里領略...觀書有感 200 鄉村四月 201 題臨安邸 202 遊園不值 203 約客203 過零丁洋 ...
《古代勸學佳句集錦:任永和書》內容簡介:在我國古代,知名學者都重視讀書學習,不...(宋)朱熹《觀書有感》之一 (宋)朱熹《觀書有感》之二 (宋)范成大《寄...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8.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9.百川...
《盧定山古詩冊頁》主要內容包括:蘇軾詩題西林壁、朱熹詩觀書有感、王安石詩登飛來峰、楊萬里詩小池、岳飛詩池州翠微亭、雷震詩村晚、張拭詩立春偶成、王冕詩墨梅...
《觀書有感》【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
018/1.題西林壁([宋]蘇軾) 019/2.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020/3.游山西村([宋]陸游) 021/4.觀書有感(其一)([宋]朱熹) 029/5. 遊園不值(【宋]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