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悟(漢語詞語)

覺悟(漢語詞語)

覺悟亦作“覺寤”,既覺醒之義。就是對事物及其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一個人覺悟的高低決定了其能動地參與自身及社會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最終決定其社會活動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覺悟就是態度、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覺悟
  • 外文名:consciousness
  • 拼音:juéwù
  • 解釋:由迷惑而明白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信息

條目:覺悟
拼音:jué wù
注音:ㄐㄩㄝˊ ㄨˋ

基本解釋

覺悟juéwù
[consciousness]醒悟明白
覺悟juéwù
(1)[come to understand]∶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認清,也指對道理的認識
(2)[wake up]∶進入到一種清醒的或有知覺的新的狀態

引證解釋

亦作“ 覺寤 ”。
1.覺醒。
荀子·成相》:“不覺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向若二書不出,學者為古所惑,則代成聾瞽,無由覺悟也。”
金·王若虛《題》詩:“ 靖節 迷途尚爾賒,苦將覺悟向人夸。”
巴金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個勇敢的戰士那樣堅定地演說,解釋在時局變亂中勞動者應有的覺悟。”
2. 引申為覺察。
宋·司馬光《論橫山疏》:“安有虜中獨不覺寤,寂然無事,曾無誅討之意乎?”
沙汀《醫生》:“老醫生顯得害羞地笑起來,因為他忽然覺悟出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對,實在不該使他為難。”
3. 比喻通情達理。
柳青銅牆鐵壁》第七章:“今兒我和 銀鳳 一路從四鄉回來,我看這個女子很覺悟,很正派。”
4.自覺悔悟。
史記·韓長孺列傳》:“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終不覺寤。”
宋書·范曄傳》:“禍敗已成,猶不覺悟,退加尋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復補。”
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聞之,天之所廢不驟也。逞其得志,肆其寵樂,使忘其覺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罰也。”
郭沫若《豕蹄·楚霸王自殺》:“一個人最怕是不覺悟,覺悟了是有辦法補救的。”
5.啟發;開導。
國語·吳語》:“王若不得志於 齊 ,而以覺寤王心,而吳國猶世。”
漢·王充論衡·刺孟》:“謂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輩,教授後生,覺悟頑愚乎?”
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 “今麤論事勢,以相覺悟。”
宋·曾鞏《謝中書舍人表》:“方當覺悟邇遐,使遍知於上意;訓齊內外,用丕變於羣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