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學,漢語辭彙。
拼音:shì xué
釋義:1. 周 制,天子親臨國學行春秋祭奠及養老之禮,稱“視學”。2. 天子親往或派有司到國學對學子進行考試。3. 學官名。
古代學校教育的一種制度。如漢代皇帝常往太學省視,召集博士講論經義,或考察學生學業。亦或官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視學
- 外文名:educational inspector
- 拼音:shì xué
- 注音:ㄕㄧˋ ㄒㄩㄝˊ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著作,
詞目
視學
拼音
shì xué
基本解釋
1、古代學校教育的一種制度。如漢代皇帝常往太學省視,召集博士講論經義,或考察學生學業。
2、官名。清末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教育部及各省、縣教育行政機關分別設定,掌握視察學務。國民黨統治時期改稱督學。
引證解釋
1. 周 制,天子親臨國學行春秋祭奠及養老之禮,稱“視學”。
《禮記·文王世子》:“天子視學。” 孔穎達 疏:“天子視學,必遂養老之法則,養老既畢,乃命諸侯羣吏令養老之事。天子視學者,謂仲春合舞,季春合樂,仲秋合聲。於此之時,天子親往視學也。”
2. 天子親往或派有司到國學對學子進行考試。
《新唐書·禮樂志四》:“天子有時而行之者,曰封禪、巡狩、視學、耕籍、拜陵。”後泛指官員考察學政。
清 喬崇修 《挽方石川》詩:“迨君入 西川 ,視學三歲周;自茲音塵隔,合併嗟無由。”
3. 學官名。
1906年( 清 光緒 三十二年)學部奏定各省提學使司設省視學六人,承提學使之命,巡視各府、廳、州、縣學務。各級勸學所亦各設視學一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仍設視學。國民黨統治時期改為督學。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一篇一:“我們起初以為怕是甚么省視學或者委員來了。”
沙汀 《在其香居茶館裡》:“因為他形容得太惡俗了, 俞視學 插嘴道:‘少造點口孽呵!有道理講得清的。’”
著作
中國清代宮廷畫師年希堯(?~1738)從青年時代起就對數學和製圖技術有興趣。他在北京時認識了一名義大利畫家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年希堯向他學習了透視知識,並且從他那裡得到一本講透視法的書,愛不釋手。經過深入鑽研,他不僅洞悉原著,還產生了一些自己的創見。於是他以原著為基礎,加入自己的見解,並補充了大量的圖形,寫成了《視學》一書,於1729年出版。
《視學》出版之後,年希堯覺得“終不免於膚淺”,於是繼續研究。他一邊和郎世寧“往復再四,究其源流”,一邊從中國古籍中尋找相關資料。經“苦思力索,補縷五十餘圖,並附圖說”,於1735年出了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