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設立三個互相垂直的平面,叫做三投影面。這三個平面將空間分為八個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個分角,分別稱為 Ⅰ 分角、 Ⅱ 分角…… Ⅷ 分角,如圖所示。我們把這個體系叫三投影面體系 ,世界上有些國家規定將形體放在第一分角內進行投影。也有一些國家規定將形體放在第三分角內進行投影 , 我國國家標準《機械製圖》 (GB4458.1–84) 規定“採用第一角投影法”。如圖是第一分角的三投影面體系。我們對體系採用以下的名稱和標記:正對著我們的正立投影面稱為正面,用 V 標記 ( 也稱 V 面 )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稱為水平面,用 H 標記 ( 也稱 H 面 ) ;右邊的側立投影面稱為側面,用 W 標記 ( 也稱 W 面 ) 。投影面與投影面的交線稱為投影軸,分別以 OX 、OY 、OZ 標記。三根投影軸的交點 O 叫原點。
形成
如圖所示,首先將形體放置在我們前面建立的 V 、 H 、 W 三投影面體系中,然後分別向三個投影面作正投影。形體在三投影面體系中的擺放位置應注意以下兩點:1) 應使形體的多數表面 ( 或主要表面 ) 平行或垂直於投影面 ( 即形體正放 )2) 形體在三投影面體系中的位置一經選定,在投影過程中是不能移動或變更,直到所有投影都進行完畢。這樣規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繪圖讀圖方便和研究問題的方便。在三個投影面上作出形體的投影后,為了作圖和表示的方便,將空間三個投影面展開攤平在一個平面上。其規定展開方法是,如下圖所示:V 面保持不動,將 H 面和 W 面按圖中箭頭所指 , 方向分別繞 OX 和 OZ軸旋轉,使 H 面和 W 面均與 V 面處於同一平面內,即得如圖所示的形體的三面投影圖。從上述三面投影圖的形成過程可知,各面投影圖的形狀和大小均與投影面的大小無關。另
外,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形體上、下、前、後、左、右平行移動,該形體的三面投影圖僅在投影面上的位置有所變化,而其形狀和大小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即三面投影圖的形狀和大小與形體和投影面的距離也即與投影軸的距離無關。因此,在畫三面投影圖時,一般不畫出投影面的大小 ( 即不畫出投影面的框線線 ) ,也不畫出投影軸。如圖所示,工程上,習慣將投影圖稱為視圖,國家標準規定: V 面投影圖稱為主視圖; H 面投影圖稱為俯視圖; W 面投影圖稱為左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