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見聞之知
“德性之知”的對稱。 人們通過感官接觸外界事物而獲得的知識。 北宋張載《正蒙·大心》:“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它只是“小知”,不如脫離見聞的“德性之...
- 見聞之知與德性所知
見聞之知與德性所知是中國北宋哲學家張載關於認識論的重要概念。...... 見聞之知起於感官與外物的交接,是"耳目內外之合",即通過感官達到的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德...
- 德性之知
德性之知是指關於人們以道德修養或理性為基礎而獲得超經驗知識的認識。北宋張載《正蒙·大心》:“德性之知,不萌於見聞。”《神化》:“窮神知化,與天為一,...
- 麗物之知
黃宗羲認為人的知識有兩種:“麗物之知” 和 “湛然之知”,也即是北宋哲學家張載所提出的“見聞之知”和“德性之知”。“湛然之知”(德性之知)的意思是:在...
- 十大哲學家
三、兩與一四、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五、為學之方與精神境界六、歷史地位與影響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一、生平、時代與著作二、理在氣先三、物無無對...
- 張子全書
在認識論方面,他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的區別,見聞之知是由感覺經驗得來的,德性之知是由修養獲得的精神境界,進入這種境界的人就能“大其心則能體...
- 熟讀精思
《朱子語類》卷十:“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在認識來源問題上,朱熹既講人生而有知的先驗論,也不否認見聞之知。他強調窮理...
- 哲學知識全知道
“德性之知”與“見聞之知”60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60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61 【儒學人物】 周公--儒學的奠基人和先驅61 孔子--千古聖人62 儒--恢復周禮的哲...
- 宋元明清哲學
他沒有直接談到知行問題,而是強調認識與道德的聯繫;強調“德性所知”來自道德修養,否定德性所知與見聞之知的聯繫,陷入神秘的直覺主義。程頤也區別“聞見之知”與...
- 理學範疇系統
第十八章 德性之知見聞之知第十九章 涵養省察第二十章 敬靜第四篇 天人部分概論 理學範疇體系的完成第二十一章 天人合一第二十二章 心理合一第二十三章 誠...
- 儒家學派
又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等區分之觀點。有《張子全書》。15、程顥、程頤,世稱二程,理學奠基人。程顥有《明道文集》,中以《定性書》、...
- 答歐陽崇一
”竊意良知雖不由見聞而有,然學者之知,未常不由見聞而發:滯於見聞固非,而見聞亦良知之用也;今曰“落在第二義”,恐為專以見聞為學者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