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鄉

西邑鄉

西邑鄉,位於隆陽區東南部,距城區33公里,與昌寧、施甸交界。國土面積227.55平方千米,屬於典型的丘陵山區,最高海拔2335米,最低海拔1542米, 屬立體型氣候。

西邑鄉有二座小一型水庫,九座小二型水庫,45個塘壩,25條溝渠,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2008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8億,財政總收入876萬元,人均純收入311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邑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
  • 面積:227.55平方千米 
  • 人口:54890人(2017年) 
  • 耕地面積:56860畝
人口民族,基層組織,農村經濟,歷史沿革,風景古蹟,宗教信仰,民俗風情,著名人物,

人口民族

轄24個村民委員會,227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滿、彝等20種民族,常住人口54890人(2017年) 。

基層組織

西邑鄉黨委下設黨總支部55個,其中:農村黨支部 49個, 機關黨支部 6 個,下設142 個黨小組 ,有黨員1792名 。其中:男黨員 1583 名,女黨員 209 名;預備黨員53名,少數民簇黨員77名,按年齡分:35歲以下黨員324名,36歲至45歲黨員377名,36歲至45歲黨員377名,46歲至54歲黨員262名,55歲至59歲黨員165名,60歲以上黨員644名;按學歷分:大專學歷黨員 120 名,中專(高中)學歷黨員178名,國中及其以下文化黨員1494 名,按職業分,農牧漁民1503 名,其他黨員 289名。西邑鄉下設團委1個,團總支部14個,其中:團總支2個,團支部12個,共有團員259名。

農村經濟

2008年,鄉黨委、政府堅持“打牢糧食生產基礎,鞏固烤菸支柱產業,穩步提升蠶桑產業,壯大畜牧、林果產業,加快發展新型工業,繁榮各項社會事業,構建和諧西邑”的發展思路, 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564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3538萬元 ,農村經濟總收入3334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470萬元,經作收入4106萬元,畜牧業收入7960萬元,林業收入493萬元外出務工收入345.4萬元,實現本級財政收入853萬元,糧食總產2674.5萬公斤,人均占糧46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3110元。
“十一五”期間,鄉黨委政府堅持“打牢糧食生產基礎,鞏固烤菸支柱產業,穩步提升蠶桑產業,壯大畜牧、林果產業,加快發展新型工業,繁榮各項社會事業,構建和諧西邑”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5 億元,財政總收入773.8 萬元,人均純收入1462元,社會各項事業迅速健康發展,西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歷史沿革

明朝時西邑屬信義鄉,清朝時為崇信邑,遵義邑伙頭地,民國15年為八區崇信鎮、遵義鄉,民國29年崇信鎮與遵義鄉合併,稱信義鄉。1950年西邑、羊邑屬保山縣第八區。1953年改為第十區,1956年與第十一區合併屬丙麻區,同年12月,丙麻區劃分為西邑、丙麻兩個區。1966年10月,撤銷西邑區,改稱為西邑、大莊、下壩3個人民公社。1970年12月調整為西邑、大莊兩個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銷大莊人民公社,所轄8個村劃並西邑區。1988年1月西邑區改稱西邑鄉。

風景古蹟

羊邑煤礦區發現的古人猿化石,距今約300—600萬年,古人猿化石的出土,轟動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填補了人類起源演化科研中的空白。
千佛洞以其多層深邃、色彩斑斕、景觀詭譎取勝。《永昌府志》曾記載:“千佛洞在城南60里普麻山頭,下臨東沙,洞內怪石參差,俱有佛形。地極幽僻,人跡罕至,真奇觀也。”同時以“千佛洞”為題:“詭譎迷離九洞天,彩雲宮闕阿誰開?玲瓏艷麗壁如錦,嵯峨斑斕崖作瑰。攀入主虛游幻境,神馳閬苑上瑤台。蟠桃盛會群仙醉,放蕩顛狂下海來。”之稱。
大灣魚洞寺,屬保山城外八景之一。橫貫保山壩的東河至此循沒,穿石穴,伏流約500米,至西岩有一洞,臨落水洞上,俗稱“石樓”。有狹,空1人走入,樓外峭壁摩天,屹立萬仞,奇花異木環繞其間,游觀者;從烏道攀援而上,有一小竇,膝行2米餘,即登石樓,寬大宏敞,樓可容納百餘人,洞中有石鼓、石鐘、石床等自然景物,有仙居樓上,異境也。
油榨房水庫建於1958年,於蓄水達391.5萬立方米,是西邑鄉生產生活用水的最大的水庫之一。該水庫位於真峰村南沿,距政府所在地16千米,毗鄰昌寧縣卡斯鎮廣益村。水庫風景優雅,氣候宜人,四周群峰壁立,西端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水庫清水碧綠、輕柔、波光漣漪,晴天早晨,輕紗覆蓋;雨天濃雲迷霧,是人們休閒、旅遊觀光的勝地。

宗教信仰

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如今信仰宗教的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的自由,以信仰佛教較多。相傳佛教是由靜海、性源和尚的弟子到西邑建寺傳播佛教。人多信佛,供奉菩薩,祈求平安發財。明清時期建起真峰寺、觀音寺(又名火燒寺)、靈泉寺、爾尼寺、雲棲寺普化寺雲岩寺、漁洞寺、羅漢觀音寺、盤龍寺、山王寺、家祖廟、傅國公寺、瑤樓千佛洞寺供虔男信女焚香祭祀,求佛祖保佑。時至今日,因歷史原因,寺廟已被全部拆除。位於王寨村的雲棲庵,改為王寨國小,現在學校搬遷,於2004年重新修建雲棲寺,是我鄉保留最完好的寺廟,每年農曆9月29日為遷廟會的時間,祈求平安。

民俗風情

西邑民風淳樸,男以耕商為主,女以紡織料理家務。鄉風以禮樂陶冶文藝,孝敬和睦相鄰。主要的民風民俗有:纏足留髻,在建國後徹底廢除:結婚的習俗,主張婚姻自由,文明結婚,但多數遵守古禮,“婚姻論門第,喪葬隨富貧”,婚娶仍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禮儀如下:說媒,拿八字,遞押金,過禮(下聘禮),送酒肉(遞豬酒),迎親(結婚),謝紅(又稱吃團圓飯),回門認親,十朝;喪葬風俗主要有:報喪,入鹼,弔唁,相地,開弔,出殯,六七祭,守孝。共設有做滿歲,做高壽,開財門等民俗民俗。
主要的民間藝術有:1.燈會又稱玩燈;2.彈洞經(或黃經);3.花燈:4.山歌,主要有論山親(情歌),認訪親(談友情),論鼓勁,扣字眼(猜字),甩使兒(逗趣)等。

著名人物

趙德裕(1890—1952年),保山市西邑鄉趙家寨人民。祖輩遷居昌寧縣卡斯鎮王寨村,宦遊歸來,住保山明強街。1942年保山被炸遷回熊洞村蘆子箐。幼年入私塾,受業於城南門外孫大先生奏勛之門下,天資卓越,有博大的胸懷,非凡的膽識。學成畢業後分發到原清陸軍十九鎮三十七協統領蔡鍔領導的雲南陸軍部隊任參謀。1911年10月10日參加“重九起義”,雲南光復宣告獨立,在改編擴軍起間任營職務。1915年12月參加護國討袁入粵作戰,任滇軍第二軍第二十五團團長。1917年參加入滇聯軍護法作戰,擔任旅長職務,北伐期間,曾擔任住粵滇軍陸軍副司令,兼聯軍前敵指揮官,北伐成功後,調任紹州道印,卸職回雲南,被聘任雲南省政府顧問。
楊廷相,1945年出生於真峰村小新寨。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因患脈管炎,截除半條右腿,1970年妻子難產離開人世。1981年左腿脈管炎惡化,整條截除。由於病情的折磨,由一個五尺高的男子漢變成了一個特技殘疾人。但厄運並沒有擊垮他,從1969年起,在家發展養豬、養雞、養蜂蜜、編織竹器、學修小五金、嫁接果樹,同時成為了集體山林的“守護神”。率先承包了35畝山林和10畝耕地,走殘疾山自強致富的道路。連續5年被中共保山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榮獲雲南省殘疾人先進個人稱號,1991年5月榮獲“全國自強模範個人”的稱號,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且受到了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王定春,農民企業家。1985年時任羊邑自然村主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多方籌資65萬元,建立了西邑鄉第一座紅磚廠。1993年在民眾的支持下,投資1250萬元創辦了羊邑水泥廠(現為正興建材有限公司),在企業自身的創辦中,一心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教育事業,每年給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100元過年費;本村小學生免交雜費;凡考入中師、中專的學生每人獎400元;考入大專院校的獎600元,同時報銷學生寒暑假差旅費;每年上交國家稅金近百萬元,由於貢獻突出,1987年—1993年連續5年被保山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5年被雲南省政府評為“優秀鄉鎮企業”;同年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