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近代雲南
鴉片戰爭後,雲南省內反帝反封的鬥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雖然這些鬥爭都失敗了,但它卻顯示了雲南各族人民在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雙重壓迫剝削下的革命要求。進入20世紀後,雲南社會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更加尖銳,特別是屢受英、法的殖民侵略,使得雲南人民對嚴重民族危機的切身感受十分強烈,被認為是當時在帝國主義侵略下處境最危險的兩個地區之一(另一處為東北,日本和俄國為爭奪東北曾爆發歷時一年多的日俄戰爭),因此,儘管雲南的資本主義近代工業不發達,但這種特殊的環境使“雲南人民更感到`內鞏國基,外御強敵'的迫切,於是積極起來反抗”,從而使雲南的民族主義運動顯得格外高漲。
革命思潮
1906年,同盟會雲南支部正式成立,並創辦同盟會雲南支部的機關刊物——《雲南》雜誌,積極宣傳革命思想,對雲南民主革命的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李根源、唐繼堯、呂志伊、楊振宏等雲南革命者的積極推動下,許多雲南本地人紛紛加入了同盟會。從日本回到雲南的楊振宏等人,深入雲南併到滇緬組織發展同盟會,建立仰光總機關部。孫中山曾闡述雲南能革命的兩個因素:一是“官吏貪污”,一是“外侮日亟”,“滇省人民在官吏壓榨與外侮侵凌之下,易於鼓動奮起”。
1906年11月,孫中山同楊振鴻、李根源等人剖析國內各省形勢時指出:近期若在雲南發動起義是比較有利的。此後,楊振鴻等人便在心底不斷地勾畫著“以雲南的獨立為爭取中國獨立的基礎”這樣一幅實現理想的宏偉藍圖。遵循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1908年4月、12月,雲南陸續爆發了河口起義、永昌起義。這兩次過於倉促的起義雖然都以失敗而告終,卻為之後雲南在整個辛亥革命中的作為埋下了伏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了。11日晚和12日晨,駐
漢陽、漢口的新軍先後起義成功。首先回響武昌起義的是湖南和陝西兩省,10月22日,湖南革命黨人
焦達峰、
陳作新等發動會黨和新軍進攻長沙,起義軍建立了湖南軍政府。同時,陝西同盟會員景梅久等聯絡會黨和新軍起義,建立了陝西軍政府,
辛亥革命前,雲南革命者已經掌握了部分新軍武裝,培養了大批骨幹,為革命做了準備。
起義經過
武昌起義成功後,雲南革命派積極回響。早在1905年,
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會員中的雲南留日學生成立了雲南支部,推
呂志伊為負責人,並派人回雲南進行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前,雲南的革命黨人通過講武堂中的同盟會員發展革命力量。有史料記載,起義前夜在新軍中擔任重要職務的有:第37協統領蔡鍔、第74標第一營管帶唐繼堯、第74標第二營管帶劉存厚、第74標第三營管帶雷飆、第73標第三營管帶李鴻祥、炮兵第19標第二營管帶劉雲鋒、炮兵第19標第三營管帶謝汝翼、馬兵第19標教練官黃毓成、機關槍第19營管帶李風樓、工程兵第19營管帶韓風樓、陸軍講武堂代理監督沈汪度、講武堂教員張子貞、陸軍國小堂總辦羅佩金、參謀處總辦殷承獻等。
從10月16日到28日,昆明同盟會員唐繼堯、劉存厚、沈汪度、張子貞、蔡鍔、羅佩金、雷飊、李鴻祥、李根源、黃永社、謝汝翼、韓鳳樓等人,先後召開過五次秘密會議籌備起義。在10月28日舉行的最後一次秘密會議上,寫下了“協力同心、恢復漢室、有渝此盟、天人共殛”十六個大字,火燒後調入酒中,由與會眾人分飲以結同心。推舉新軍協統
(旅長)蔡鍔為起義軍總司令,決定於10月30日
(農曆九月九日)午夜起義。30日晚8時許,昆明北校場士兵準備槍彈時,計畫暴露,提前於下午9時發動起義。因10月30日是農曆九月初九,故稱重九起義。
李根源趕到北校場帶新軍73標中的起義者從北門攻城。李根源、李鴻祥率73標起義官兵率先從北面進攻昆明城,搶占五華山、軍械局。隨後,蔡鍔、唐繼堯率駐在城東巫家壩、乾海子的第74標官兵從東南方向進攻,搶占總督署等重要機關。顧品珍、沈汪度率講武堂師生做內應,接應東南方向的起義軍入城。攻占五華山和軍械局的戰鬥異常激烈。經過起義軍將士的英勇奮戰,總督署機關及五華山、軍械局等重要目標先後被攻克。到11月2日,昆明全城肅清,起義成功。
起義後續
11月3日,革命者在
五華山組成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蔡鍔為都督,宣布對內對外方針。數日後,各府、州、縣傳檄而定,全省光復,清朝在雲南的統治被推翻。1913年10月,蔡鍔離滇赴京,推薦
唐繼堯任雲南都督。打出中間寫白色“中”字的赤色旗幟。軍都督府下沒參議院、參謀部、軍政部、軍務部等機構。李根源任參議院議長兼軍政部部長,唐繼堯、謝汝翼分掌兵權。隨後,滇西大理、滇南臨安的駐軍先後回響起義,全省光復。雲南成為回響武昌起義首先取得勝利的省份之一。
“重九起義”勝利以後,雲南軍都督府對內發表了《討滿州檄》,重申了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規定起義軍要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外則照會英、法領事館,要求各國嚴守中立,不得支持清政府;必須承認雲南獨立,與清政府簽訂的條約繼續有效;聲明軍都督府保護在滇外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革命後,全省的社會秩序井然,未發生大的動亂。
雲南軍都督府成立後,在根據形勢需要派兵援川、援藏和到貴州的同時,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內政方面,主張維護國權,實現共和制的中央集權;在省內,更換各地方重要行政官員和省屬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撤換貪污腐敗官員;在財政上,實行開源節流減薪等措施;在教育方面,特設學政司管理全省教育,增辦學堂,派一百多人出國留學;在實業、交通等方面,制定了發展規劃。這些改革措施,為雲南落後面貌的改觀和後來的振興奠定了基礎。
歷史影響
雲南是武昌起義之後最早舉行起義宣布“獨立”的省份之一。起義的勝利聲援了武昌,推動了貴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獨立。雲南人民“重九”武裝起義,是辛亥革命的組成部分。雲南各族人民的鬥爭,結束了清王朝在雲南的統治,而且推動了全國革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