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西美鷗是大型海鷗,體長66厘米,翼展132-142厘米,體重800-1250克。它們的外觀像大黑脊鷗。曾經被認為與加利福尼亞灣的黃腳鷗是同一物種。喙端具鉤,尾常為圓形。常浮於水面,但不能潛水。
成年西美鷗有深灰色的背部和翅膀,雙翼灰色,黑色翼尖融合到翅膀的其餘部分。下擺白色,帶有一條灰色的窄帶。頭部大部分是白色,全身羽毛有少許棕色條紋,特別是在非繁殖期。鳥喙黃色,近端有一個紅點,虹膜深黃色。
亞成鳥有斑駁的棕色羽毛,鳥喙黑色,眼睛黑色,粉灰色腿。這羽毛每一年都會有所變化,並更多的接近成年的羽毛特徵。像華盛頓的其他大海鷗一樣,西美鷗是四年的海鷗,意味著要實現成年羽毛需要四年時間。
在華盛頓北部的繁殖區域,西美鷗經常與灰翅鷗雜交,形成雜交地帶。並且經常顯示出中間羽毛特徵,導致這些與這裡發現的其他大型海鷗之間的混淆。
棲息環境
西美鷗主要發現在海岸附近,並且也定期在海上找到。它們通常不進入較遠的內陸。適應許多類型的棲息地,包括河口、海灘、田野、垃圾場和城市的水面。鳥巢通常位於島嶼或大陸懸崖無法接近的岩石、沙質或礫石的地方。
生活習性
西美鷗主要在近海生活,很少會出現在內陸上。它們在離岸或河口的島築巢,在舊金山灣的惡魔島亦可見它們的蹤跡。它們會主動地保護自己的領地,而領地的邊界每年會不斷改變。它們的壽命一般長達15年,最老的可以達25歲以上。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善飛行,喜游泳,在陸上行走亦很靈活。飛行時常呈直線飛行,兩翅頻繁地輕微煽動。飛行顯得較慢。但當它去搶奪其他鳥類的食物時,飛行卻極快而敏捷,飛行技巧極為高超。能不斷的轉彎和上下翻飛。
西美鷗主要在遠洋區及潮間帶覓食。在海中,它們會吃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如磷蝦、魷魚及水母。它們不能潛水,只在海面上覓食。在陸上它們會吃海豹及海獅的屍體,與及海扇、帽貝及蝸牛。它們亦會在垃圾堆填區尋找食物,或是吃人餵飼的食物。西美鷗有時會充滿掠食性的,會吃其他種的雛鳥,甚至成鳥。
分布範圍
分布於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
西美鷗在華盛頓海岸的所有季節都很常見。純西美鷗一般的繁殖範圍在華盛頓的北部邊緣的Tatoosh島和格雷斯港以南。格雷斯港繁殖的許多鳥類都是雜交種。混合區向北延伸,但不擴展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在格雷斯港,威拉帕灣和哥倫比亞河口都可以找到西美鷗的大片居住區。西美鷗已被記錄在喀斯特以東,但主要在海岸上。
繁殖方式
西美鷗在領地內的島上、離岸岩石和廢棄碼頭以植物築巢。巢穴經常位於築巢的海鳥或育仔的海獅附近。成鳥在4歲時第一次繁殖。巢穴建在地上,每對經常建三個巢穴,然後選擇一個完功和使用。巢通常位於岩石或其他物體旁邊,提供防風和來自鄰居的視覺屏障。巢是由附近的植被和碎片建造的大土堆。雌鳥通常產3枚卵。(具有3隻以上卵的巢穴是多個雌鳥產卵的結果)。雙親孵卵約1個月。孵化後的最初幾天,幼鳥可能離開巢,但不會走遠,往往隱藏在附近的植被叢中。 6-7周齡,幼鳥開始飛行,但不離開父母。雛鳥會留在領地內直至換羽。若雛鳥誤入其他西美鷗的領地,有可能會遭殺害。雛鳥的死亡率很高,平均只有1隻雛鳥能生存到換羽。有時走失的雛鳥會被其他西美鷗所收養。直到10周齡以上才會離開繁殖地。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西美鷗指名亞種 | Larus occidentalis occidentalis | Audubon, 1839 |
2 | 西美鷗威曼亞種 | Larus occidentalis wymani | Dickey & van Rossem, 1925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不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西美鷗雖然並非受到威脅。不過它們的分布地很有限。於19世紀在舊金山因採集鳥蛋的緣故,其數量大幅下降。西美鷗的領地亦因開發為燈塔,或如惡魔島般成為監獄而受到破壞。不過隨著燈塔的自動化,與及該監獄的棄置,令它們重獲一些棲息地。它們現時最受厄爾尼諾現象及油污等問題所影響。西美鷗在保護自己的領地時是很主動的,故被反指是一種威脅。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