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農產業

歐洲的主要農業活動一直是耕作、林業以及與之相關的手工藝和產業。農民要履行許多不同的職能,比如食物和纖維製品的生產、鄉村管理、自然保護以及旅遊等。因此,農業可以說是“多功能”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農產業
  • 模式:耕作林業和相關的手工藝和產業
  • 領域:歐盟已作為單一實體,即單一市場
  • 運作時間:幾十年
西方農產業,西方農產業歐洲的農業模式,歐盟農業市場,農業產業化,歐洲農業產業化借鑑,

西方農產業

農業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
歐洲像中國一樣主要是農村。農村地區占歐洲總面積的80%,有25%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隨著不同烹調工藝的形成,這些農村地區形成了歐洲民族和地區的文化特性與傳統的一部分。

西方農產業歐洲的農業模式


☆歐盟的農業現代化程度高,競爭力強,在世界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能夠保障國內生產者的生活標準和收入。
☆歐盟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性強,效率高,生產方式衛生環保,能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
☆歐盟的農業為農村社區服務,反映了他們豐富多彩的傳統與多樣性。其功能不僅在於生產食物,而且在於保證鄉村作為人們工作生活的地方而存在,保證鄉村作為環境本身而存在。
☆歐盟的農業政策是由歐盟共同制訂,由各成員國執行的。農業政策中有多種制度支持農民們增加收入,鼓勵他們生產市場上存在需求的優質產品,並尋求其它渠道促進農民經營,改善農村地區的狀況。
●歐洲有幾乎所有的農作物
歐盟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氣候使其能生產幾乎所有的農產品。有數種農產品,比如橄欖油、肉類、葡萄酒、威士忌及其它烈酒等,歐盟被認為是世界領先的。但是,歐盟也是許多產品的主要進口商之一。

歐盟農業市場

在農業領域,歐盟已作為單一實體,即單一市場,運作了幾十年,這意味著:
☆一國農民生產的任何農產品,都可在歐盟任何其它成員國內自由地貿易與出售。
☆歐盟區內各國邊境不收取關稅及其它稅金。
☆農民、食品生產商和商人有生產自己所選產品的自由,有在歐盟境內及海外尋求最好的市場出售自己的產品的自由。
☆因此,在農產品方面,歐盟有著繁忙的境內貿易。
歐盟單一市場的存在對於世界上欲與之貿易的其它國家而言有著巨大好處,因為:
☆單一市場上商品自由流通,一旦進口到歐盟任何一國,該產品可在整個歐盟自由流動。
☆歐盟實行統一的進出口規則。不論是向哪一個歐盟國家出口商品,進口規則並無二致。
☆整個歐盟使用的是相同的檔案,進口貨品的任何入關關稅在所有歐盟國家都一樣。
☆歐盟確立的標準,不論是用於動物健康,食品安全還是食品的標籤,在整個歐盟都適用。這意味著出口到歐盟的商品在各成員國無需面對不同的產品規範。
不論購貨商來自哪一個歐盟國家,單一市場的統一規則都能確保產品的安全可靠性。

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最佳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是: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實行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它的基本類型主要有:市場連線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科教結合型、專業協會帶動型。
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主要有面向國內外大市場,立足本地優勢,依靠科技的進步,形成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分工,貿工農、產供銷密切配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配套服務功能的作用,並且採取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
它的目的之一是使農民真正得利。實行產加銷一體化,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利潤,從而使農民富裕起來。實行農業產業化還會使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轉化為商品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與市場流通有效地結合起來,以“龍頭”企業來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兩個市場,從而引導、帶動、輻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並且建設一批主導產品、“龍頭企業”、服務組織、商品基地。
農業產業化是怎么提出來的
山東省濰坊市是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一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誕生在我國從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1992至1993年間,並不是偶然的。它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多種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是農村廣大幹部民眾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新路子的必然結果。從濰坊的情況看,當時市場取向的農村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階段性成果,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在前進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農民單家獨戶的分散經營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業生產多了砍、少了趕、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貴大賤、大起大落的情況多次反覆出現;農民生產規模小,農產品批量小,質量差,履約率底,很難進入大市場、大流通。
二是,城鄉關係、工農關係不協調,農業比較效益低,與其他產業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更加尖銳。農民務農積極性不高,投入嚴重不足,農民收入增長減緩,農業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三是,農業領域市場法規不配套、不完善,農村經濟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日趨明顯。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農產品加工經營者或者搶收搶購,或者拒收拒購,農民或者待價而沽,或者有貨難售,各方之間缺少利益連線機制,經濟行為隨意性很大,影響了農業穩定發展。
這些矛盾和問題,說明農業這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還比較脆弱,缺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原有的農業運行機制和生產經營方式顯然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高速發展的要求,需要探索一種更高層次、更加適應生產力水平的運行機制和經營方式。黨的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決策,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子的要求就顯得更加迫切。
根據上述情況,濰坊市認真總結了諸城市貿工農一體化、壽光市依靠市場帶動發展農村經濟、寒亭區“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高密市實行區域種養等做法和經驗,組織力量出國考察學習了日本農協、法國農業聯合體、美國垂直一體化農業公司等管理現代化農業的先進經驗。通過總結、對比、借鑑,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識:要克服和解決農村改革與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擺脫農業困境,就必須按照產業化的要求來組織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儘快形成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國內外市場的產業化、系列化生產經營體系。市委、市政府在反覆討論、統一思想的基礎上,於1992年明確提出了“農業產業化”,1993年初正式做出決定,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其基本內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圍繞主導產業,最佳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農科教於一體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基本思路是:確立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依靠龍頭帶動,發展規模經營。確立主導產業,就是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按照市場需求,選擇那些市場容量大、單位產出高、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和產品作為開發重點,把生產、加工、儲運、銷售融為一體,形成產業優勢。實行區域布局,就是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產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發展多種專業生產區和各類專業鄉鎮、專業村、戶,建立各具特色的商品生產基地。依靠龍頭帶動,就是組建和扶持外聯市場,內聯千家萬戶,集信息、科研、加工、運銷、服務於一體的龍頭企業和龍頭企業集團,帶動廣大農民將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發展規模經營,就是圍繞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最佳化組合生產要素,充分挖掘生產潛力,大規模、大批量地組織生產和經營,形成規模優勢,實現最佳效益。十幾年來,濰坊市按照這一思路,堅持不懈地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西方農產業
西方農產業西方農產業

歐洲農業產業化借鑑

2001年7月2日至6日,我參加了由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組織的赴歐洲農業產業化經營考察團,對德國,法國,荷蘭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合作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訪問考察,獲益匪淺.對我國和本省供銷合作社深化改革,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德國,法國,荷蘭都是農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也是合作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以法國為例,全國共有農用可耕地面積3100萬公頃,占歐共體12國的23%.目前農產品產量占世界第4位,而農副產品出口總值占世界第2位.隨著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產品生產率成倍提高.特別是近25年來,農業產量增加了一倍多,而農業人口減少了一半.農業生產力發展比其他經濟部門高二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小麥的平均產量只有5公擔/公頃,60年代為25公擔,90年代則達到68.5公擔.長期以來,法國農業基本處於家庭經營方式.目前法國農業的84.1%仍是家庭式農莊,每個經營單位擁有的土地面積為42公頃.為了適應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法國政府採取許多政策措施促進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使土地在農莊不斷集中.這些政策包括財政補貼,優惠貸款,減免稅收等,促使小規模家庭農莊放棄土地,大農場通過收購擴大土地規模,實現土地相對集中.歐洲的效益農業發展較快,食品加工業迅猛發展.如法國居民消費農產品中,10%為純農產品,90%來自加工後的農產品,1公頃葡萄園所產的葡萄,釀成酒後的價值超過150公頃小麥的產值.德,法,荷合作經濟對推動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發揮重要作用.合作經濟已形成相當大的規模,幾乎滲透到整個經濟生活的每個角落.如德國目前已有各類合作社8000餘個,比1950年增加67%,其中使用者合作社(住房合作社)2000個,銀行合作社2000個,職業合作社(從事農業,手工業,採購,銷售行業)4000家.各類合作社2000年產值(營業額)750億馬克,比1950年增加0倍,目前共有13.78萬名雇員.據統計,德國成年人中,40%的人是合作社的社員.法國的合作經濟組織也十分發達,涉及門類有住房,消費,交通,手工業,貿易,農業,漁業,農村信貸,人民銀行,教育等十餘個門類,尤其是農業合作社對農民影響較大,主要承擔農村流通領域的合作,為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85%的農業生產任務由合作社承擔,年營業額達600億美元.幾十年來,法國的農業信用社,由小到大,目前已發展為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年儲蓄額達600億美元,成為法國第二大銀行.合作經濟組織已成為法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載體,已滲透到法國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和領域,有什麼樣的生產環節和經營項目,就有什麼樣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為其提供服務.歐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產生髮展的基礎都是市場經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合作組織已成為歐洲已開發國家農村中其他經濟組織無法取代或不能完全取代的經濟力量.在法國73萬個農場中,絕大多數農場主參加了產前,產中,產後流通領域的合作社,德國幾乎所有農戶都是合作社社員,絕大多數荷蘭農民至少是3—4個合作社社員.合作經濟在歐洲已經是無處不在,影響極大.但是,據有關人士介紹,經典的合作組織近年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各國農業政策與歐盟農業政策的實施和調整,動搖了經典合作的基礎.比事效率,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三是承認個人能力和貢獻的差別,並由此決定其在組織中的地位.有的合作社直接將投票權按交易額的大小確定.一人一票的公開原則由承認差別的原則所取代.四是實行社員資格自願與開放的原則,合作社向能利用其服務並承擔社員責任的所有人開放,不允許有任何性別,社會,種族等種種限制.歐洲諸國都是已開發國家,不但工業發達,而且農業也十分發達,已真正走向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業現代化.其根本原因,在於農業組織化程度高,實現土地規模經營,農田集約化生產,農村專業分工十分發達,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定位準確,立足為農戶提供各類服務堅定不移,在農業產業化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歐洲國家和我國國情,社情不如最初農戶採取合作和聯合行動,期望獲得價格保護的基本功能,已由歐盟實施的價格保護和市場配額的穩定政策所取代,農戶已不再為避免價格波動而尋求合作社的幫助.二是經典合作的封閉性,限制了合作組織自身的壯大,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氛圍下,已無法通過銷售,加工等服務取得更多的農產品增值的收入,利潤返還能力減弱,甚至導致欠帳現象,合作社給農民的好處已今不如昔.三是銀行合作社一直對社員採用的"低息貸款,高息存款"的辦法,難以維持,存貸利率已基本趨於市場化.從這次綜合考察了解的情況看,經濟已開發國家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總的發展變化趨勢是:大型化(合併),企業化(公司化),廣域化及國際化.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對外企業化經營,追求盈利,對內強調服務,仍然堅持合作社的基本原則,實行民主管理,職工和經理多是合作社的雇員.二是合作制與股份制的交融與滲透,合作社辦股份制企業,漸成擴張之勢.隨著經營規模擴大,一些合作社紛紛成立董事委員會,經營管理權一般交由董事委員會討論決定,以利於提高辦同,不可能照搬照套國外的做法,但他們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做法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鑑.'首先,合作經濟是市場農業的重要經營形式,是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國外經驗表明,農業上始終存在雙重風險,即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通過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把市場風險降到最低限度,把一部分加工和流通利潤返還給農戶,實現農業增產,農戶增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