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誌(1986~2000)

《西峽縣誌(1986~2000)》是西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西峽縣誌(1986~2000)
  • 作者:西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才臘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再檔辯拔觀為統領,全面準確地反映西峽縣在新的歷史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努力發揮資治、存史、教化作用,為現實服務。 二、本志時限上為1986年,下至2000年,是1990年出版的首屆《西峽縣誌》的續志。個別地方為記述事物的完整性可追溯超過上限。彩色圖版照片收錄至2008年。

作品目錄

封面
西峽縣誌
凡例
序一
序二
《西峽縣誌》(1986~2000)編纂委員會成員
《西峽縣誌》(1986~2000)編輯人員
圖片
西峽縣政區圖
西峽縣城區圖
老界嶺雲海
鶴鳥戲水
龍潭溝
石門湖春光
哪吒祖殿
耍孩關
老君洞善水廣場
五道(石童)
伏牛杜鵑群落
伏牛第一峰——雞角尖雄姿
雲華蝙蝠洞
鶴河漂流
伏牛地下河
燃燈寺
中國西峽恐龍遺蹟園
西峽出土的楊氏恐龍蛋
恐龍蛋博物館
八棱楸樹
娑羅樹
連香樹
銀杏
白皮松
鐵木
菇農分撿香菇
白靈菇
香菇
西峽雙龍香菇市場
雞腿菇
西峽標準化香菇基地
獼猴桃喜獲豐收
板粟
西峽獼猴桃在歐洲麥德龍超市
遊客在田關孫溝果園採摘凱特杏
英灣千畝標準獼猴桃基地
豐收樂
金銀花
五味子
木靈芝
野生血參
農民喜摘山茱萸果
時代廣場一角
鴻運花園小區
明靜寬敞的街道
廣場夜景
西峽縣城
宛藥公司
西保集團
龍成集團
西峽民營生態工業園
桑坪一中學生公寓
山區國小教學樓
西峽一高
雙龍集鎮
米坪集鎮小遊園
丹水集鎮
雙龍鎮化山村新景
上海至武威高速公路
南京至西安鐵路西峽寺山隧道出口
老界嶺東線旅遊公路
石門湖攔水壩
西峽一高學生進行成人集體宣誓
縣職專機電實驗室
國際旅遊小姐大賽比基尼決賽在西峽舉行
醫療專家為兒童義診
廣場文化演出
竹影搖風(樊戒判籃松波)
遠瞻山河壯(李建會)
根雕[龍](王新泉)
書法(陳默)
書法(劉光欣)
伏牛神韻(封銀生)
2007年8月16日,《西峽縣誌》(1986~2000)省級評審會議召開,河南省史志辦公室主任許還平(前右五)等蒞臨
2006年5月中國地方志工作指導小組秘書長秦其明(右二)在河南省史志辦主任許還平(左二)等陪同下到西峽指導續志工作
《西峽縣誌》編輯人員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建置 區劃
第一節 區域位置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環境與保護
第一節 地質與地震
第二節 地貌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水文
第五節 土壤
第六節 環境質量
第七節 環境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三章 資源與墊譽漏糊寶藏
第一節 礦藏
第二節 植物
第三節 野生坑茅凝動物
第四節 微生物
第五節 自然保護區
第六節 恐龍蛋(骨骼)化石群
第四章 自然景觀
第一節 山景
第二節 水景
第三節 林景
第四節 溶洞
第五章 人文景觀
第一節 古蹟
第二節 革命遺蹟
第三節 建築
第六章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狀況
第三節 人口構成
第四節 人口政策教育
第五節 生育政策
第六節 生育服務
第七節 人口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七章 國土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土地調查
第三節 土地開發與保護
第四節 土地管理
第五節 土地糾紛處理
第六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七節 機構
第八章 民情民俗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三節 姓氏
第四節 人民生活
第五節 生活習俗
第六節 傳統習俗
第七節 禮儀習俗
第八節 節日習俗
第九節 美德弘揚
第十節 休閒時尚
第九章 改革開放
第一節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第四節 開放
第十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縣城規劃
第二節 縣城建設
第三節 市政管理
第四節 環境衛生
第五節 鄉村建設
第六節 建築業
第七節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十一章 交通 郵電
第一節 公路建設
第二節 運輸
第三節 公路管理
第四節 郵政
第五節 通信
第六節 機構
第十二章 電業
第一節 電網建設
第二節 用電
第三節 電力府籃宙管理
第四節 機構
第十三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管理
第二節 水利工程
第三節 防汛抗旱
第四節 移民
第五節 機構
第十四章 經濟綜述
第一節 經濟概況
第二節 經濟結構
第十五章 種植業與農村經濟
第一節 耕地
第三節 農作物
第四節 農技推廣
第五節 檢疫檢測
第六節 扶貧開發
第七節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十六章 畜牧養殖業
第一節 畜禽飼養
第二節 水產養殖
第三節 良種繁育
第四節 禽畜防疫
第五節 飼源飼料
第六節 機構
第十七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業管理
第二節 林業生產
第三節 林業技術推廣
第四節 林場
第五節 機構
第十八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機推廣
第二節 農機技術培訓
第三節全催 農機管理
第四節 農機供應與服務
第五節 機構
第十九章 特色農業
第一節 食用菌生產
第二節 獼猴桃生產
第三節 中藥材生產
第二十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企業規模
第二節 企業結構
第三節 管理與改革
第四節 工貿園區建設
第五節 重點鄉鎮企業
第二十一章 工業
第一節 規模與效益
第二節 所有製成分
第三節 工業門類
第四節 工業產品
第五節 工業管理
第六節 機構
第二十二章 宛西製藥
第一節 規模效益
第二節 基本建設
第三節 管理與改革
第四節 中藥產品
第五節 市場開發
第二十三章 重點工業企業
第一節 輕工業
第二節 重工業
第二十四章 商貿流通
第一節 商業成分
第二節 商貿市場
第三節 國有商業系統
第四節 供銷合作社
第五節 糧油購銷
第六節 物資
第七節 外貿
第八節 鹽業
第九節 石油
第十節 菸草
第十一節 醫藥
第十二節 機構
第二十五章 金融 保險
第一節 信貸現金計畫的編制與執行
第二節 存款
第三節 貸款
第四節 結算
第五節 金融業務代理
第六節 金融管理
第七節 金融機構
第八節 保險
第二十六章 旅遊服務業
第一節 旅遊
第二節 飲食服務
第二十七章 共產黨
第一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中共西峽縣委員會
第三節 重大決策
第四節 日常黨務
第五節 紀檢監察
第六節 組織建設
第七節 理論宣傳
第八節 政法
第九節 統一戰線
第十節 信訪
第二十八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大代表
第二節 縣人大代表會議
第三節 組織機構
第四節 職能履行
第二十九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西峽縣人民政府
第二節 施政方式
第三節 政府工作
第四節 日常政務
第三十章 人民政協
第一節 政協委員
第二節 縣政協委員會議
第三節 組織機構
第四節 職能履行
第三十一章 社會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第五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六節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八節 紅十字會
第三十二章 公安
第一節 刑事案件偵破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內部保衛
第四節 交通管理
第五節 監所管理
第六節 預審
第七節 機構
第三十三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經濟檢察
第三節 法紀檢察
第四節 監所檢察
第五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六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七節 機構
第三十四章 審判
第一節 案件審判
第二節 判決執行與告申
第三節 機構
第三十五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普法教育
第二節 民事調解與幫教安置
第三節 律師事務
第四節 法律服務
第五節 機構
第三十六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人武部建設
第二節 兵役
第三節 民兵
第四節 國防動員與國防教育
第五節 武警中隊
第六節 消防大隊
第三十七章 人事勞動
第一節 幹部人事
第二節 工人
第三節 人才與勞動力
第四節 勞動安全監察
第五節 編制管理
第六節 機構
第三十八章 民政
第一節 社會事務管理
第三節 優撫安置
第四節 救災濟貧
第五節 “五保”供養
第六節 機構
第三十九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收支
第二節 財務管理與監督
第三節 財政事務
第四節 “農四稅”征管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章 稅務
第一節 稅源
第二節 稅種
第三節 稅率
第四節 稅收征管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一章 計畫 統計 審計
第一節 計畫
第二節 統計
第三節 審計
第四節 機構
第四十二章 工商 物價 質監
第一節 工商行政
第二節 物價
第三節 質量技術監督
第四節 機構
第四十三章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節 公民思想教育
第二節 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節 軍(警)民共建活動
第四節 文明風尚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四章 教育 體育
第一節 學制與校歷
第二節 學前教育
第三節 九年制義務教育
第四節 高中教育
第五節 職業教育
第六節 成人教育
第七節 特殊教育
第八節 教師
第九節 教育投入
第十節 教育設施
第十一節 教育研究
第十二節 重點學校
第十三節 體育
第十四節 機構
第四十五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學技術普及
第二節 科技人才管理
第三節 科技活動
第四節 科技項目和科技成果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六章 文化
第一節 文藝創作
第二節 文藝組織
第三節 文化活動
第四節 電影
第五節 文物
第六節 文化市場
第七節 廣播電視
第八節 圖書
第九節 檔案
第十節 史志編纂
第十一節 黨史征編
第十二節 機構
第四十七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醫療
第二節 醫(藥)政管理
第三節 疾病預防與控制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六節 衛生監督監測
第七節 重點衛生醫療單位
第八節 機構
第四十八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
孫欽鶴(補)
昝申全
喬典運
袁愔
封太運
史越
第二節 人物簡介
高揚
唐紀
王善甫
王錦春
申文杰
徐桐岡
吳德堂
李鈞玉
張敏
劉道秉
趙鳳羽
靳九成
封銀生
符新成
黃自立
李雲樓
別戰忠
朱鴻雲
劉西琳
張定山
鄭菊英
孫耀志
李書成
陳繼會
張忠義
王俊義
廖華歌
趙同浩
張榮
韓群英
朱書成
第三節 人物表
第四十九章 鄉鎮概況
第一節 鎮
第二節 鄉
附錄
一、限外大事紀要(2001~2005)
二、2001~2005年西峽縣領導任職情況
三、重要檔案輯存
四、前志勘誤
五、《西峽縣誌》(1986~2000)供稿人員
六、《西峽縣誌》(1986~2000)分章編輯人員
索引
後記
著作權頁
山區國小教學樓
西峽一高
雙龍集鎮
米坪集鎮小遊園
丹水集鎮
雙龍鎮化山村新景
上海至武威高速公路
南京至西安鐵路西峽寺山隧道出口
老界嶺東線旅遊公路
石門湖攔水壩
西峽一高學生進行成人集體宣誓
縣職專機電實驗室
國際旅遊小姐大賽比基尼決賽在西峽舉行
醫療專家為兒童義診
廣場文化演出
竹影搖風(樊松波)
遠瞻山河壯(李建會)
根雕[龍](王新泉)
書法(陳默)
書法(劉光欣)
伏牛神韻(封銀生)
2007年8月16日,《西峽縣誌》(1986~2000)省級評審會議召開,河南省史志辦公室主任許還平(前右五)等蒞臨
2006年5月中國地方志工作指導小組秘書長秦其明(右二)在河南省史志辦主任許還平(左二)等陪同下到西峽指導續志工作
《西峽縣誌》編輯人員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建置 區劃
第一節 區域位置
第二節 建置沿革
第三節 行政區劃
第二章 環境與保護
第一節 地質與地震
第二節 地貌
第三節 氣候
第四節 水文
第五節 土壤
第六節 環境質量
第七節 環境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三章 資源與寶藏
第一節 礦藏
第二節 植物
第三節 野生動物
第四節 微生物
第五節 自然保護區
第六節 恐龍蛋(骨骼)化石群
第四章 自然景觀
第一節 山景
第二節 水景
第三節 林景
第四節 溶洞
第五章 人文景觀
第一節 古蹟
第二節 革命遺蹟
第三節 建築
第六章 人口與計畫生育
第一節 人口數量
第二節 人口狀況
第三節 人口構成
第四節 人口政策教育
第五節 生育政策
第六節 生育服務
第七節 人口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七章 國土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土地調查
第三節 土地開發與保護
第四節 土地管理
第五節 土地糾紛處理
第六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七節 機構
第八章 民情民俗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三節 姓氏
第四節 人民生活
第五節 生活習俗
第六節 傳統習俗
第七節 禮儀習俗
第八節 節日習俗
第九節 美德弘揚
第十節 休閒時尚
第九章 改革開放
第一節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第四節 開放
第十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縣城規劃
第二節 縣城建設
第三節 市政管理
第四節 環境衛生
第五節 鄉村建設
第六節 建築業
第七節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十一章 交通 郵電
第一節 公路建設
第二節 運輸
第三節 公路管理
第四節 郵政
第五節 通信
第六節 機構
第十二章 電業
第一節 電網建設
第二節 用電
第三節 電力管理
第四節 機構
第十三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管理
第二節 水利工程
第三節 防汛抗旱
第四節 移民
第五節 機構
第十四章 經濟綜述
第一節 經濟概況
第二節 經濟結構
第十五章 種植業與農村經濟
第一節 耕地
第三節 農作物
第四節 農技推廣
第五節 檢疫檢測
第六節 扶貧開發
第七節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第八節 機構
第十六章 畜牧養殖業
第一節 畜禽飼養
第二節 水產養殖
第三節 良種繁育
第四節 禽畜防疫
第五節 飼源飼料
第六節 機構
第十七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業管理
第二節 林業生產
第三節 林業技術推廣
第四節 林場
第五節 機構
第十八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農機推廣
第二節 農機技術培訓
第三節 農機管理
第四節 農機供應與服務
第五節 機構
第十九章 特色農業
第一節 食用菌生產
第二節 獼猴桃生產
第三節 中藥材生產
第二十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企業規模
第二節 企業結構
第三節 管理與改革
第四節 工貿園區建設
第五節 重點鄉鎮企業
第二十一章 工業
第一節 規模與效益
第二節 所有製成分
第三節 工業門類
第四節 工業產品
第五節 工業管理
第六節 機構
第二十二章 宛西製藥
第一節 規模效益
第二節 基本建設
第三節 管理與改革
第四節 中藥產品
第五節 市場開發
第二十三章 重點工業企業
第一節 輕工業
第二節 重工業
第二十四章 商貿流通
第一節 商業成分
第二節 商貿市場
第三節 國有商業系統
第四節 供銷合作社
第五節 糧油購銷
第六節 物資
第七節 外貿
第八節 鹽業
第九節 石油
第十節 菸草
第十一節 醫藥
第十二節 機構
第二十五章 金融 保險
第一節 信貸現金計畫的編制與執行
第二節 存款
第三節 貸款
第四節 結算
第五節 金融業務代理
第六節 金融管理
第七節 金融機構
第八節 保險
第二十六章 旅遊服務業
第一節 旅遊
第二節 飲食服務
第二十七章 共產黨
第一節 黨員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中共西峽縣委員會
第三節 重大決策
第四節 日常黨務
第五節 紀檢監察
第六節 組織建設
第七節 理論宣傳
第八節 政法
第九節 統一戰線
第十節 信訪
第二十八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大代表
第二節 縣人大代表會議
第三節 組織機構
第四節 職能履行
第二十九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西峽縣人民政府
第二節 施政方式
第三節 政府工作
第四節 日常政務
第三十章 人民政協
第一節 政協委員
第二節 縣政協委員會議
第三節 組織機構
第四節 職能履行
第三十一章 社會團體
第一節 工會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第五節 工商業聯合會
第六節 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第八節 紅十字會
第三十二章 公安
第一節 刑事案件偵破
第二節 治安管理
第三節 內部保衛
第四節 交通管理
第五節 監所管理
第六節 預審
第七節 機構
第三十三章 檢察
第一節 刑事檢察
第二節 經濟檢察
第三節 法紀檢察
第四節 監所檢察
第五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六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七節 機構
第三十四章 審判
第一節 案件審判
第二節 判決執行與告申
第三節 機構
第三十五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普法教育
第二節 民事調解與幫教安置
第三節 律師事務
第四節 法律服務
第五節 機構
第三十六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人武部建設
第二節 兵役
第三節 民兵
第四節 國防動員與國防教育
第五節 武警中隊
第六節 消防大隊
第三十七章 人事勞動
第一節 幹部人事
第二節 工人
第三節 人才與勞動力
第四節 勞動安全監察
第五節 編制管理
第六節 機構
第三十八章 民政
第一節 社會事務管理
第三節 優撫安置
第四節 救災濟貧
第五節 “五保”供養
第六節 機構
第三十九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收支
第二節 財務管理與監督
第三節 財政事務
第四節 “農四稅”征管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章 稅務
第一節 稅源
第二節 稅種
第三節 稅率
第四節 稅收征管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一章 計畫 統計 審計
第一節 計畫
第二節 統計
第三節 審計
第四節 機構
第四十二章 工商 物價 質監
第一節 工商行政
第二節 物價
第三節 質量技術監督
第四節 機構
第四十三章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一節 公民思想教育
第二節 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節 軍(警)民共建活動
第四節 文明風尚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四章 教育 體育
第一節 學制與校歷
第二節 學前教育
第三節 九年制義務教育
第四節 高中教育
第五節 職業教育
第六節 成人教育
第七節 特殊教育
第八節 教師
第九節 教育投入
第十節 教育設施
第十一節 教育研究
第十二節 重點學校
第十三節 體育
第十四節 機構
第四十五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學技術普及
第二節 科技人才管理
第三節 科技活動
第四節 科技項目和科技成果
第五節 機構
第四十六章 文化
第一節 文藝創作
第二節 文藝組織
第三節 文化活動
第四節 電影
第五節 文物
第六節 文化市場
第七節 廣播電視
第八節 圖書
第九節 檔案
第十節 史志編纂
第十一節 黨史征編
第十二節 機構
第四十七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醫療
第二節 醫(藥)政管理
第三節 疾病預防與控制
第四節 婦幼保健
第六節 衛生監督監測
第七節 重點衛生醫療單位
第八節 機構
第四十八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
孫欽鶴(補)
昝申全
喬典運
袁愔
封太運
史越
第二節 人物簡介
高揚
唐紀
王善甫
王錦春
申文杰
徐桐岡
吳德堂
李鈞玉
張敏
劉道秉
趙鳳羽
靳九成
封銀生
符新成
黃自立
李雲樓
別戰忠
朱鴻雲
劉西琳
張定山
鄭菊英
孫耀志
李書成
陳繼會
張忠義
王俊義
廖華歌
趙同浩
張榮
韓群英
朱書成
第三節 人物表
第四十九章 鄉鎮概況
第一節 鎮
第二節 鄉
附錄
一、限外大事紀要(2001~2005)
二、2001~2005年西峽縣領導任職情況
三、重要檔案輯存
四、前志勘誤
五、《西峽縣誌》(1986~2000)供稿人員
六、《西峽縣誌》(1986~2000)分章編輯人員
索引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