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背景,成長環境,家庭環境,教育環境,信息環境,文化環境,價值觀念,愛情觀,友情觀,消費觀,家庭觀,就業觀,群體畫像,社交軟體,消費,工作學習,主要問題,群體特點,90後的“特長”與“特短”,性格特點,能力特點,情緒特點,動機特點,性格缺陷,價值認同,對待問題,價值取向,未來發展,社會評價,衍生詞語,知名代表,
社會背景
90後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但是有時候會跟
70後,
80後的人產生代溝。沒有經歷過歷史和政治上的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大部分的90後都是獨生子女。除近親屬外,親情觀相對淡薄,由於自身又是獨生子女,在這樣的生長環境裡,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
今日中國的信息發展迅速,同時由於“
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各國交流日益廣泛。而90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所以90後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
市場經濟的法則、競爭機制的強力、機會資源的有限,以及全球化的浪潮變得更加具體和真切,無疑將使“90後”變得不僅更加理性、務實,而且更加開放、坦然。例如,面對將在一定時期記憶體在的巨大就業壓力,他們的擇業觀念更加實際、更加靈活,面對異常激烈的職場競爭,他們的心態更加冷峻、更加淡定。在行動層面上更加重視規則,在機會面前更加注重實力。
中國向現代社會的轉型進程,尤其是現代化的成就在逐漸地彰顯人的價值。而21世紀之初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把以人為本作為了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成長在這種氛圍之下的“90後”,價值觀中的人本化取向將是極其鮮明和強烈的。例如,更加熱心公益事業,更加反感對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變態。
中國社會正在從同質社會向異質社會變遷,以僵化的、單一的形式傳遞文化的同質社會,所塑造的是從眾人格;而以彈性的、多樣的形式傳遞文化的異質社會,所塑造的則是自律人格。從眾人格的特徵是它的共性化,而自律人格的特徵則是它的個性化。“90後”將是大力張揚個性的一代,這種個性張揚將從衣著、髮型等個人生活領域向參與、表達等社會生活領域擴展。
當社會的理性化趨勢不斷擴張的時候,科技的力量、市場的強勢等所導致的緊張、忙碌,使得很多人沒有時間去回眸歷史、思考意義、接近自然,人更多地是存活於當下,較少知道何謂超越性的關懷和終極性的追求。在為了生存層面的生活中,多獲得一些
資格證書,比多讀一些哲學書,更加實用。
更加娛樂化的一代 隨著消費時代的來臨,似乎一切社會生活領域都被娛樂化機制所滲透,娛樂成為社會運行的拖拉機和潤滑劑,而娛樂本身也成了一個產業。娛樂社會的勃興,不僅表現在娛樂明星產生的周期縮短,而且表現在娛樂成為一種大眾共同的消費品。娛樂明星的收入常常是一般人收入的許多倍,就是娛樂價值的一種最好證明。處在這種背景下,娛樂從一開始便成為“90後”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不僅如此,他們還時常引領社會的娛樂潮流。
成長環境
家庭環境
90後的家庭突破了很多傳統,父母的生活態度有了很大改變,他們主張獨立與開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業與高質量的生活。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脫離不了奮鬥,不能從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勢必使他們產生叛逆的心理。同時,一些90後的很多家庭都有過拆散重組的現象,這樣無疑帶給他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磨練,使他們變得堅毅與自強,缺乏應有的溫暖感與親切感。
由於時代變遷,國家經濟轉型,“90後”的父母們當他們剛剛成家立業就遇到了與他們從小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大相逕庭的體制改革——多年沿襲的“
鐵飯碗”被打破了,一大批90後的父母成為下崗工人,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職業,需要靠自己奮鬥,許多人被捲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壓力使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孩子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已經喪失了很多本應該擁有的快樂。還被冠以問題少年,覺得十分委屈,以至於矛盾雙方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與父母之間有代溝。
教育環境
在教育方面,2001年開始實施的義務教育新課標,2003年開始實施的普通高中新課標,整個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90後正是第一批經歷此次教育改革的一代人,新課程標準邁向注重獨立思考的學習方法,90後與前一代人的學習方法大為不同,也影響90後的思維和思考方式與前一代人產生差別。
復旦大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90後是從容、理性、務實,是值得信任的、充滿正能量,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代。
信息環境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網路的迅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90後的生活。
1999年,中國只有四百多萬網際網路使用者。而到2010年的今天,有了四億人。根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7歲到15歲之間的
中國兒童中,超過70%至少上過一次網。如今超過一半的城鎮兒童家中有網際網路連線。
文化環境
對很多“90後”來說,動漫已經深深嵌入到他們的精神結構中。“80後”的成長歲月,國門打開,
米老鼠和唐老鴨來了,
一休來了,
藍精靈來了,螢屏上的動畫形象令人目不暇接;待到“90後”睜大眼睛時,已經遍地都是
高達、
灌籃高手……一個將“動畫”與“漫畫”合成起來的新詞“動漫”產生了,還催生出一個“動漫創意產業”。
“我們是‘90後’,我們和你們一樣,愛動漫,關心中國動漫的發展。”這段宣言來自“肯德基對話‘90後’”無錫現場,其中的“我們”,當然是“90後”,而“你們”,是目前動漫製作的主力軍——“70後”和“80後”,對話主題是“關注中國動漫”。
場面沒有想像得火爆,但在不溫不火中,仍然能夠感覺到“90後”對中國動漫的現狀不甚滿意:
“中國動漫里的人物、思想、場景等都挺幼稚的,比如像《
喜羊羊與灰太狼》裡面,灰太狼為什麼每次都吃不到羊?灰太狼為什麼一定是壞的?”“為什麼電視裡放的那些卡通片都蠻說教的?”
一番對話,在場的“90後”似乎明白了,中國的動漫產業起步晚,中國的動漫人還處在謀生存的階段;現在的動漫創作者因為教育的原因,想像力受到束縛。總而言之,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和政策的扶持。
價值觀念
愛情觀
1、曖昧靠邊站,劈腿”零"容忍
2、處女誠可貴,同志亦凡人
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友情觀
1、基於興趣交友,多數拒見網友
2、問題可以交流,抉擇還是由心
3、示錯不是示弱
消費觀
1、務實且理性著,對廣告無感
2、因為喜歡所以努力
3、強調個性,拒絕被複製,討厭撞衫
家庭觀
1、爹媽大過天,距離產生美
2、理解丁克一族,再見獨生子女
3、愛你在心口難開,不用時刻關注我
就業觀
1、鐵飯碗不是我的菜
2、認清自己,用能力說話
3、興趣至上,跟隨自己內心
以上觀點來自百度CBG(用戶消費事業群組)2014年9月發布的《90後洞察報告》。
群體畫像
中國90後人群約1.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1.7%(百度:90後洞察報告)。網際網路原住民,平均網齡:7.53年。
社交軟體
28.9%的90後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是為了休閒和娛樂,娛樂需求緊緊排在通訊需求之後。90後在進入社會後逐漸從QQ轉向微信,95後則不多用微信而多使用QQ,QQ社群中,10-29歲的用戶占比達到80%。微信的遊戲功能偏少,且基於熟人圈子。對於愛好遊戲,而又沒有龐大熟人圈子,尚未進入社會的95後,微信的吸引力比QQ要弱了好幾個層級。
消費
90後最願意使用淘寶和天貓網購。選擇傾向:自己喜歡>價格高低>朋友推薦>口碑質量>父母建議>最新潮流>商品品牌>廣告促銷>導購信息>明星同款。
90後的消費務實而理性,強調個性,會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買單,對廣告較無感,廣告促銷、導購信息等對他們的影響較小,男生比女生更愛在天貓上購買衣物。
工作學習
對職場充滿熱情的90後中,有83.5%的人表示不在乎加班,對工作時間關注度僅為1.4%,對社會地位的關注度僅為1.9%,最關注的三個因素依次是:薪資待遇、發展前景、興趣愛好。
90後是十分願意接受新鮮事物的一個群體,同時也比較強調個人喜好。90後追求的幸福感大多源於興趣,在QQ群中,有66.4%的社群為興趣社群。
90後標榜自己是獨立、奮鬥的一代,在崇拜人選中,商界、政界精英大受追捧,尤其是他們堅持夢想的執著精神。54.9%的90後崇拜商界精英,領袖偉人緊隨其後為31.2%,娛樂明星僅位列第四為24.4%。
主要問題
有關數據大致表明,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極的心理特徵,如心理問題、焦慮水平、抑鬱水平等逐漸增多或增高。例如,從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
焦慮得分增加了約8%,敵對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從1989年到2005年,
抑鬱得分增加了約7%。同時,部分積極的心理特徵,如自尊水平卻在逐漸下降,從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關於我國青少年的心理變遷,仍尚無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研究。
由於知識經驗的相對增多,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相對發展,他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不斷廣泛而深入。特別是對新的自我的發現,使他們的心理活動開始指向自己的內部世界,指向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此時他們逐漸出現了心理上的閉鎖性。這種閉鎖性,使他們不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較高,選擇條件也比較苛刻,此時,他們很難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產生心理共鳴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並由此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但由於社會化的要求,他們又強烈地想與人交往,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理的大門。但由於很難找到這種知音,他們常常感到煩悶不安。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很
迷茫。
群體特點
90後的“特長”與“特短”
90後與80後常常並提,其共通之處在於兩者都是獨生子女一代。但90後生長在發展更迅速、更富裕的社會階段,又是完全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一代,因此,他們整體受到的教育更多元。同時,他們接收信息的途徑和信息量也非以往可比,而是更“見多識廣”。因此,具有很多不同於其他年代人群的“特長”。
當然,90後作為一個群體,身上也有一些共性的缺點。比如,由於生活條件的普遍改善,他們受到的呵護和享受的資源很多,抗壓能力卻相對較弱,專注力也不夠,與人合作的能力亦有所不足。這是讓人關注的“特短”,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予以磨鍊和改善。
通常來講,80後是和長輩有碰撞的一代,叛逆就是碰撞的表現。80後早期代表人物如郭敬明和韓寒的作品,其實都和長輩們有所碰撞。兩人可謂80後的“一體兩面”。郭敬明是以“消費的快感”為中心的“青春的反叛”,其作品多數強調都市生活的消費影響所造成的青春痛苦焦慮、欲望和希望,如《小時代》系列和《悲傷逆流成河》等作品。而韓寒以一些有爭議的小說和當時流行的部落格文章,完成了以“青春的反叛”為中心所創造的“消費的快感”。兩人當然未必能夠代表80後的形象,但其影響力還是值得關注的。
90後則成長在市場經濟相對成熟的時期。他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我,開始與長輩處於“平行線”狀態,沒有劇烈的碰撞。他們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接受的事物如動漫、網路小說、網路視頻和遊戲等,與長輩完全是兩個世界。同時,90後也似乎並不願意與父輩們正面交流這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保持一種平行狀態,這是他們的特色。
90後生活在中國發展比較順暢的時候,溫飽有餘,受過較好的教育,沒有遭遇大喜大悲,過著相對豐裕而平常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失個戀可能就是大事。他們的體驗和前幾代人不同,但同樣面臨挑戰。與80後初出茅廬時渴望對話不同,90後在社會規則上相對偏於溫和,他們順應社會的主流要求,而又擁有一個比較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們發展出了一個獨到的世界,所以與他們相處時,會發現有時候“語言不通”。90後的盧思浩、張皓宸、沈煜倫、苑子文、苑子豪等年輕暢銷書作者的作品有相似性,卻與郭敬明、韓寒大有不同。他們的寫作很接近短小的段子,用一個小故事來表現溫情和感傷的複雜情緒。作品反叛性不足,人物也是不好不壞,有點小感傷、小同情,又有調侃機智,似乎對社會看透了,有種中等收入群體後備軍的特性。他們的寫作幾乎不為成年人所關注,形成了青少年寫、青少年讀的空間。這其實反映了90後世界的一部分——他們對社會已經確立的主流價值相當認同,同時也發展了另外的文化和生活的趣味、空間。
從這個角度看,90後在國家、民族認同方面沒問題,前不久的“帝吧出征”事件令很多人驚訝,其實是90後生活在中國大發展環境下的必然結果。他們眼界相對開闊,對國家的認同來源於現實的認知及跟其他國家的比較中,對西方的一些東西有“免疫力”。不過,他們的愛國常常有一套更為靈活的表達方式,也表現得相對成熟,更傾向於理性思考和辨析。這也形成了他們的“特長”。
但同時,90後集體意識確實不夠,在如何合作、如何與人相處等具體問題的處理上,能力還相對不足。他們對比較機械瑣碎、需要耐心專注的工作往往承受力不高,所以容易跳槽。這實際上與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90後的成長環境總體來說比較好,對他們來說,工作不是非乾不可的,且成長環境還賦予了他們一種天生不怕的心態。當然,90後更靈活、更敏感、更善於站在風口,尤其在網際網路創業方面。但作為年輕的一代,也應當注重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和持久力。畢竟,很多行業是需要通過專注、堅持才能達到一定成就的。這也暴露了他們的某些“特短”。
性格特點
1、平均智商超過了以前的同齡人,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
2、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長;
4、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
5、內心世界:從童年就開始變“老”,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
6、比較了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且價值觀更加現實;
7、市場消費觀念強烈,但名利作用被過分強化;
9、
網路時代的廣闊事業,信息和知識豐富,但內心有時較為空虛;
10、90後的內心比較孤獨,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
11、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能力和辦事準則,喜歡推陳出新。
能力特點
90後一般能力較高,也很聰明,學習能力較強,自我的評價普遍較高。
情緒特點
90後追求快樂,很有活力,遇到問題比較淡定,很多時候我們70後的行為在他們眼裡就是“很幼稚”。
興趣特點:
興趣愛好廣泛,放得開。有時候很“自我”,受環境的影響較小。
動機特點
很現實,事業和家庭並重,金錢和名譽齊飛。
性格缺陷
2、
自私且承受挫折能力弱:80後和90後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有些孩子會不自覺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對較弱,甚至遇到不大的事情也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採取過激的行為。
3、嫉妒心比較強:一些學生嫉妒心比較強,看不慣別人比他(她)強,我沒有的別人不能有,不允許別人比我“拽”,否則他們就會搞些小動作,甚至會想方設法讓你“拽不起來”。
4、有強烈的
反叛意識:許多“90後”學生有自己的觀點,敢於反抗,對父輩、學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說法和規定敢於質疑,語言的創新性更強。這是這一代人的顯著特點,但是有些時候他們的反叛意識也會出現偏差。一旦在學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說偶然的停水、停電,有些學生(包括平時比較老實的學生)便會通過起鬨、製造混亂來宣洩心中的情緒。
5、極力表現與眾不同:一部分學生在學業上無法做到出類拔萃時,會選擇其他各種方式獲得心理滿足。比如說,上課調皮搗蛋、起鬨,穿奇裝異服,試圖通過這樣的表現來獲得“與眾不同”的感覺,引起老師和同學關注,尋求
心理平衡。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經有少部分男生戴著耳環、打著耳釘、染了發,一些女生刻意模仿自己喜歡的日韓明星的穿著打扮。
6、對網路十分依賴:部分青少年上網現象被稱為“網路海洛因”,也是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因素。迷戀網路的孩子,也有求助心理諮詢的,他們往往都知道迷戀網路的害處,又無法控制自己,老想往外面跑。
價值認同
社會轉型時期,由於關注的利益邊界不同會產生隔閡與對抗,駁雜的社會思潮不斷分化,一部分上升為意識形態,一部分匯成社會普通心理,再有一部分就沉澱為社會潛意識。青年主要通過溝通、理解、調適、合作與摩擦來不斷地認識和選擇,他們的空間大,選擇多,由於自身發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性,一部分青年更注重內部世界的發現與價值;另一部分青年對外部世界洶湧的資本邏輯存在迷惘而造成人生觀的混亂。從我們所做的相關調查結果來看,大一統的主流社會思潮似乎並不存在。
當今對“90後”影響比較大的社會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全球化趨勢將地球壓縮成平面,各國間的依存度不斷增強。在這過程中,曾經流行於西方已開發國家的消費主義現象普遍蔓延開來,過於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以此為生活目標和人生價值。與消費主義相伴的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崇尚的是“有用即真理”,只考量行動能否帶來回報而不考問是否合乎原則;功利主義講究的是效益,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但在中國好像已望文生義地被篡改和歪曲;而非理性主義,把世界看作是無序、偶然、荒誕的安排,為理性所不能理解。
雖然部分“90後”未必能準確理解“意識形態”、“西方
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等概念和思潮,未必能清晰分辨“愛國主義”、“
民族主義”、“
民粹主義”,但他們對社會價值、人生價值的選擇的主體性成熟度在逐漸加強。
對待問題
“90後”關注改革中出現的政治腐敗、貧富分化、社會安全、民生保障等問題,尤其是對教育的投入、就業的前景,他們比較擔憂社會分配不公問題,希望社會治安得到進一步改善。比起吸毒販毒和賣淫嫖娼,他們更加痛恨官員腐敗和假冒偽劣產品;基於多元的社會價值評價體系,他們對社會道德失范問題會比成人社會更加寬容。
“90後”在主動思考未來的過程中,往往敏感伴著躁動,叛逆伴著迷惘。“校飄族”、“蟻族”的出現,一方面說明“知識改變命運”已近神話,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大學生生存空間被擠壓的現狀。這對大部分尚在求學階段的“90後”形成了一種不小的外部壓力。“90後”中存在著思想意識、政治觀念、道德準則和行為方式有時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或是分裂的情況。因此,需警惕社會變遷所帶來的異化,諸如:無力感、無意義感、無規範、自我疏離、社會孤立等,這些異化都容易直接導致政治被動、價值紊亂、精神抑鬱、逃學、自殺的現象。如果處理不當,這些現象都將不可避免地趨向上升,其傳導和共振效應都將是負面的。
90後對00後看法較為寬容,當00後已經早戀甚至懷孕生子時,90後更多的是調侃自己為“90後空巢老人”。由於動漫文化和網際網路文化的共同影響,90後的語言表達方式更傾向於幽默和調侃。
價值取向
傳統中國的價值論主要涉及義利之爭、理欲之辯,而現代的價值理論主要體現在西方的實用主義哲學中,強調經驗世界中對自己產生的有利效果,效果決定一切。存在主義作為一個哲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強調的是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調查顯示,“90後”的感性得以張揚,理性的反思略顯不足。應當指出,“90後”並不缺少社會責任意識,雖然基於社會環境和網路誠信度的問題,不少人會害怕受騙,但還是有接近一半的青年會回響網上號召去幫助別人。他們認為“吃喝玩樂” 並非一個貶義詞,而是生活的重要調劑和組成部分。口袋書、忽悠、惡搞都不過是娛樂,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90後”在婚戀、消費、娛樂等方面反映出來的行為特徵都是社會變遷的產物。社會思潮往往是以“異端”的姿態出現,其叛逆性、時代性非常明顯,“90後”需要更多地認識生活、理解社會。
總之,在一個社會思潮主流更加分散,派別更加多元,觀念更新更加迅速的時代,各社會思潮間相互聯繫又相互排斥,“90後”在其成長過程中必有自己的主動思考和分析,批判和選擇。
未來發展
30年的對外開放,一是使中國成功地從
計畫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使人的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
新中國成立後的30年以及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老百姓對世界的了解是很少的。改革開放30年後,幾乎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世界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有了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年齡越輕,接觸的新事物就越多,就越新潮,與世界的距離也更近。90後的孩子與世界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是同步的。
“5·12”四川
汶川大地震,“90後”新生代的沉著鎮定、堅強勇敢卻不得不讓抱有成見的人所刮目相看,一個個年幼孩子的英雄故事不由得人們不敬佩不已、感動不已。他們直面災難、毫不退縮,奮不顧身、捨己救人,敢於擔當、勇於負責,“90後”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改觀了人們以往的評價。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日子,參加本次閱兵的部隊的主體是“80後”、“90後”新一代官兵,他們的表現也是令人讚賞。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大量的“80後”、“90後”青少年充當了世博園區內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親臨一線投入了世博園區的服務和保障,他們的表現也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好評。其中,被俗稱為“小白菜”的志願者們還成為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90後”登上歷史舞台則是近幾年的事,它的出現也伴隨著一些負面新聞,“缺乏責任感”、“以自我為中心”、“炫富”等等都曾是他們的標籤,但作為在網路中浸泡長大的第一代,在汶川大地震中,“90後”同樣有出色的表現。去年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數十名學生組成人鏈,在冰冷的長江水中營救陌生落水少年,他們中大部分就是剛剛考上大學的“90後”。
不少專家發文說,作為個性更加彰顯的一代,“90後”將比“80後”視野更加開闊,創造力也將更強。
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
梁啓超揮毫寫下了大氣磅礴的《
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而這,也正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
愈挫愈勇,愈折愈強,走向偉大繁榮的希望。
社會評價
一項關於“90後”社會調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調查對象否認不關心社會。該調查結果所顯示的最鮮明的特點是“富於個性與創造力”,但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同時“90後”也是充滿自信的一代人。 四、社會評價 “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哈羅德·羅森堡《荒漠之死》 每個時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別的關注,因為他們身上打上了標誌這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對於新一代,似乎都有人來褒貶一番,或者憂心忡忡,或者讚揚嘉許。但是,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誤呢?
不同時代人們給予的定語都不同,我們可以記起的詞語有過去的“
迷惘的一代”、 “憤青”、“垮掉的一代”,到“新新人類”。但不論怎么說,每個人都是歷史長鏈中的一環,只是歷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都不同。 90後終將有一天成為中國的主人翁,同樣是獨生子女,但90後和70後、80後一代卻顯出非常的不同。關於90後,有的開始關注他們這個群體,有的可能還沒有注意到,他們已經開始展露出他們這一代人特有的行為方式。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個角度說,雖然90後還沒有真正登上社會的舞台,還處在被呵護、被教育的階段。但這一代孩子,由於整個變革中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普遍地早熟,他們從一開始,就樂意成為消費社會、技術時代的寵兒。 不論如何,“90後”所暴露出的問題絕非僅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這對於社會和家長的
溝通與引導方面同樣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作為“富有朝氣,勇於擔當的一代”的社會形象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衍生詞語
泛90後:80後末,88年以後生人。最早由誰提出已不可考證,但曾由此建立了一個同名網站。
95 後:顧名思義,95年後生人。95年以後生人因為完全進入免費義務教育階段,許多國家政策也更優於95年以前,所以這個群體被一些人認為應獨立於90後。
過渡期:指88年~92年生人,這個群體出生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從他們身上既可以看到85後的影子,也會存在90後的特點。
知名代表
娛樂圈
體育界
文學圈
商業圈
政治圈
模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