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線路站點,設計參數,車站列表,線路走向,運營情況,運營管理,運營時刻,客運流量,設備設施,車輛設施,運行系統,站名變更,主要工程,機場城際段,一期工程,文化特色,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西安捷運14號線線路圖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的前身為“西安北至機場城際鐵路”,於2020年12月31日更名為“
西安捷運機場線 ”,於2021年6月29日併入西安捷運14號線。
2014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批覆陝西省《關中城市群城際鐵路規劃(2015-2020年)》,西安北客站至機場城際軌道項目獲批。7月,機場西站主體工程開工建設。9月,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准批覆西安北至機場城際項目。11月,西安北客站到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城際鐵路宣布動工。
2015年9月,北客站(北廣場)站開始主體施工。
2017年1月2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首座車站(機場西站)實現主體結構封頂。5月26日,
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批覆《西安北至機場城際軌道項目調整可行性研究方案》。8月1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進入架梁施工階段。11月16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組立起首根接觸網支柱,標誌著西安機場城際鐵路供電系統設備安裝工程進入上部施工階段。12月29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首條盾構隧道(北客站(北廣場)站至渭河南站區間左線)貫通。
2018年5月,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進入供電線路聯調聯試階段。6月10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實現“橋通”。7月3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首列車下線儀式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舉行。7月16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首列車在藝術中心綜合維修基地交付。10月20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全線所有車站實現主體結構封頂。11月30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全線實現單洞“洞通”。12月15日,空港新城站至終點調整段8.49千米的地下線施工完成,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全線實現“洞通”。
2019年3月25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全線實現“軌通”。4月10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全線實現“電通”。5月19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全線完成綜合聯調。5月22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開始試運行。8月20日,陝西省西鹹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發布《西安北至機場站城際軌道控制保護區(西鹹新區段)公示》。8月31日,陝西城際鐵路有限公司召開“西安北至機場城際軌道項目竣工驗收會”,西安機場城際鐵路通過竣工驗收。9月29日,西安機場城際鐵路(北客站(北廣場)站至機場西站)開通運營。
2021年6月29日,西安捷運機場線併入西安捷運14號線。
2019年6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8-2024年)》,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在列。7月8日起,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進行第一次環評公示。7月22日起,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進行第二次環評公示。8月14日起,《西安市捷運十四號線工程(北客站~賀韶村) 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全本公示。10月30日,
西安市生態環境局 批覆《西安市捷運十四號線(北客站~賀韶村)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12月20日,文景山公園站封頂。12月26日,港務大道站、賀韶站封頂。12月30日,
西安工大·武德路站 封頂。
西安捷運14號線列車運抵車輛段
2020年1月17日,雙寨站封頂。2月22日,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公布初步經過初步論證後的站名,徵求民意4月21日,新寺站封頂,標誌著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全線車站全部實現封頂。5月27日,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全線實現“洞通”7月30日,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全線實現軌通。9月18日,西安捷運14號線實現全線“電通”。9月28日,西安捷運14號線專用通信傳輸系統接入機場線控制中心,標誌著西安捷運14號線專用通信系統實現“三通”。10月23日,西安捷運14號線完成列車首次“熱滑”試驗。11月1日,西安捷運14號線首列電客車1401入庫。
2021年2月25日至5月25日,西安捷運14號線進入空載試運行。5月26日,在完成相關法定程式後,西安捷運14號線車站和停車場命名方案面向社會公告。5月26日,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6月3日,西安捷運14號線完成初期運營評估工作。6月29日,西安捷運14號線全線開通運營。
2022年9月20日,經西安市政府批准同意,按照《
地名管理條例 》有關要求,14號線“北客站(北廣場)站”更名為“西安北站”。
線路站點 設計參數 西安捷運14號線設計參數 車站站台宜設在直線上,困難條件下曲線半徑不應小於1000米
車站列表 截至2021年6月29日,西安捷運14號線段共設18座車站(其中1座暫緩開通)。
序號
車站名稱
工程名
換乘線路
建設方式
所在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注
線路走向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起自西安北站北廣場,折向北沿明光路、大唐電廠管橋跨越渭河、西安機場高速公路後轉向西,沿西安鐵路北環線經
西鹹新區 秦漢新城 、
空港新城 核心區,向北以地下敷設方式經
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規劃T5航站樓後,至終點機場西(T1,T2,T3)站。線路全長29.3千米,其中西鹹新區內約24.9千米,涉及空港新城約9.6千米,秦漢新城約15.3千米。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線路起於北客站東端預留工程,沿開發大道向東敷設,之後線路即向南轉,下穿徐蘭大西疏解線、
大西高速鐵路 、
徐蘭高速鐵路 以及西銅高速公路,平面避開龍記國會山小區地下室之後向東轉向進入學府中路敷設,避開第五污水處理既有建構築物之後,東北向斜穿灞河進入港務區範圍內,沿向東路敷設至港務中路東側設賀韶站,站前站後均設單渡線折返,同時預留遠期向東延伸條件。線路全長13.65千米。
西安捷運14號線線路走向示意圖
運營情況 運營管理 運營時刻 據2022年9月25日西安捷運官網顯示,西安捷運14號線各站點的首末班車如下表所示(最新時刻信息請以車站公示或官方信息發布渠道為準)。
西安捷運14號線首末班車時刻表(自2022年9月25日起)
客運流量 2019年國慶期間,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累積運送旅客17.37萬餘人次,平均日客流24818人次。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配車15列,均為B2型列車(四動二拖編組),列車總長119米,由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018年9月起陸續交付。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列車採用B2型車,4動2拖6輛編組。每節車長約19.5米,寬約2.8米,高約3.8米,整列車額定載員1392人,最大載員為1762人,座席276人;列車最高運行速度100千米/小時,平均速度大於50千米/小時,車輛使用壽命為30年。車體材料為不鏽鋼,採用架空接觸網供電受電方式。該車型開門方式為塞拉門。
車輛調動:
2020年10月18日,為配合捷運14號線綜合聯調工作,調至捷運14號線一列電客車(JC07),停放於14號線尚賢路站存車線,配車數減至14列。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列車由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一期工程計畫投入13列電客車。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電客車為B型車,4動2拖六節編組列車。電客車每節車長19米,寬2.8米,高3.8米,整列車額定載員1404人,最大載員為1792人;電客車最高設計運行時速每小時100千米,車輛設計壽命30年,車體材料為不鏽鋼材料,採用直流1500伏架空接觸網受電方式。
其中“JC01~JC15”為原機場城際所使用列車,“1401~1413”為西安捷運增購列車。
兩種列車車頭外觀有較大區別。
線路亮點
14號線與3號線的換乘站——雙寨站,是西安首個高架站與地下站的換乘站,兩線站台高度差超過20米。鋪軌長度左右線各496米,工程量是一般捷運車站的兩倍多,中間還有許多地上地下的連線線路。項目團隊採用預鋪裝技術,提前把材料運輸到現場進行拼裝,等測量圖紙到位,立即進行起道、精調、澆築道床,大大縮短了工期。未來,這裡也將發展成集商業、居住、休閒等為一體的城市TOD。
14號線要經過渭河、灞河河漫灘,這裡地層以大厚度砂土、碎石土夾薄層黏性土為主,土質硬、水位高,地質條件複雜。施工單位只能在2個長大區間首次採用“長隧短打、分段施工”的建設模式,先後在6個盾構區間累計投入14台盾構機,有效緩解了關鍵區間的工期壓力,極大提高了14號線工程的建設速度,克服最大風險源。這也是在捷運修建中首次實現不截流、600米長距離下穿灞河。北辰至奧體中心隧道區間長距離下穿灞河河道,與港興二路奧體隧道存在577米並行段,是繼9號線之後第二條下穿灞河的捷運線路。
14號線成功地下穿鄭西高鐵、大西高鐵、西銅快速路,包茂高速,創造了西安捷運全線區間隧道開工至“洞通”的新紀錄。
14號線車輛和原機場城際的不同配置車輛將共同運營14號線。
奧體中心站裝修以“西安奧體中心主場館”形態為基調,立柱融入火炬、祥雲元素,站廳穹頂搭配LED感受“浩瀚星河”,禁止門首次嵌入信息顯示屏,最佳化站台空間;賀韶站為唯一一個“裸裝工業風”,內部主體不精裝,徹底還原本體空間,僅對設備管線進行灰黑色噴塗。
首次實現兩條線路貫通運營並統一命名。
運行系統 截至2019年9月,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車輛段、運營中心均設於藝術中心站附近;控制中心設定在渭河南站東側
截至2019年9月,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共有2座主變電所。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設1處停車場,為陸港停車場(位於港務區向東路以南、西禹高速以西地塊內),設主變電所1座(位於太華北路與學府中路交叉口),車輛段為機場段的藝術中心車輛段。
站名變更 2022年9月20日,北客站(北廣場)更名為西安北站。
主要工程 機場城際段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橫跨西鹹新區,穿越秦宮漢塬,全線施工現場地下有古墓葬300餘座、古井70餘眼、古窯址30餘處、房址20處、夯土遺蹟10處、古道路3條。為了避讓秦制陶作坊遺址、
秦鹹陽城遺址 、
五陵原 等多處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區,規劃前期就曾幾次更改線路。在建設時,西安捷運機場線採取架橋方式穿越建設控制地帶,科學、合理布設橋樁位置,並採用新型軌道減震技術減少對沿線遺蹟的損傷。
渭河特大橋全長4252米,是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重點控制性工程,大橋跨越渭河及兩側河堤路、蘭池大道和西安機場高速公路。渭河特大橋跨渭河主河槽連續梁是建設時中國國內軌道體系轉換最多的連續梁之一。
2014年11月,渭河特大橋開始試樁施工。2018年4月24日,渭河特大橋貫通。
列車駛過渭河特大橋
空港特大橋93和94號墩之間上跨
鹹銅鐵路 ,建設時為減少對鹹銅鐵路運營的影響而轉體施工。
2017年11月30日,空港特大橋93~94號橋樑完成轉體施工。
該區間隧道左線全長1843米,穿越灃涇大道、西安機場高速公路、
唐順陵 古墓群、中航油順陵加油站、鹹宋公路及濕陷性黃土地層等高風險源。
該區間隧道全長2.85千米,地下穿越西安鹹陽國際機場T1航站樓、T2航站樓,並2次穿越停機坪、3次穿越滑行道、4次穿越航油輸油管線。為了保障起飛時速達300千米航班的安全起降,施工人員建立施工數據云台和遠程監控系統等智慧型化技術,確保了重350多噸、刀盤直徑6.27米的盾構機在下穿停機坪掘進時,前進方向上下左右糾偏量不大於5毫米,累計沉降量不超過1.1毫米,累計地表隆起量不超過2.2毫米,遠低於控制標準值,為每2分鐘一班航班的起降奠定了基礎。
2018年6月17日,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雙線下穿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停機坪。
一期工程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首次採用“市區共建”與“大標段”結合的建設模式,指導參建單位採取同步工程建設組織模式,確保了全線跨工區調配、資源共享、人員管理和創新工法等關鍵環節的統一調度和管理。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地處
渭河 、
灞河 河漫灘,地層以大厚度砂土、碎石土夾薄層黏性土為主,土質硬、水位高,地質條件複雜。面對地質環境難題,施工單位首次在2個長大區間採用“長隧短打、分段施工”的建設模式,先後在6個盾構區間累計投入14台盾構機,有效緩解了關鍵區間工期“卡脖子”的問題。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成功下穿徐蘭高速鐵路、大西高速鐵路、西銅高速公路等重大風險源。採用的創新冷凍法施工工藝有效降低了灞河河床下方施工聯絡通道的工程風險。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克服了長距離下穿砂層對盾構刀盤刀具的磨損及換刀難題,克服最大風險源——首次實現不截流、600米長距離下穿灞河,而盾構機的“頭頂”距離河床僅有16~18厘米。
文化特色 西安捷運14號線每個車站都擁有自己獨立、獨特的標識,美觀且易於辨識。
西安捷運14號線車站站徽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列車採用大流線型車體,腰線採用線路標識色“松石藍”,內部車輛座椅上裝飾有暖色的蜂窩狀花紋。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確定了高架車站外裝以秦漢“武士鎧甲”為元素的設計方案,按照“一線一景”的設計原則,屋面採用甲片編織造型。車站內裝以“城市之窗”作為概念主題,採用打孔鋁板的組合,確保與外裝形式和風格上達到協調統一。
秦宮站
西安捷運14號線一期工程整體裝修以“傳承歷史文化、追憶紅色經典、弘揚時代精神”為主題,彰顯地域特色。全線標準站以現代簡約風格呈現,吊頂運用三角單元組合形成張開的羽翼形態,凸顯體育元素和生命力,也預示著西安城市的飛速發展,展翅騰飛;整體車站色彩以白色為主,局部吊頂色彩在不同的標準站以黃、綠、藍、紫、紅為點綴色調,與全運會會徽色彩一致,呈現出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城市活力;呼應“盛世之光,希冀未來”的裝修理念。
西安北站:以西安北站為創作基礎,加入飛鳥元素,營造出自然曠達的空間意象。
空港新城站站內導引設施
渭河南站:渭河是陝西關中的母親河,將渭河與軌道橋結合設計,體現站域特徵。
秦宮站:以秦鹹陽宮復原建築為基礎,加入祥雲及飛鳥元素,營造出莊嚴宏偉的空間意象。
秦漢新城站:選取秦漢新城規劃展覽中心建築外觀元素,以大廈剪影體現未來的新城藍圖。
長陵站:以劉邦的陵墓長陵為基礎,彰顯站域文化遺產特徵。
擺旗寨站:以秦國大將軍
白起 在此擺旗點將而得名的村寨為設計元素,彰顯站域歷史風貌和古村意象。
藝術中心站:採用上古神獸原型為設計基礎,結合秦漢瓦當的形態,彰顯該站作為藝術中心的站域特徵。
空港新城站:以航空港為設計主題,彰顯空港新城站域功能特徵。
機場(T5)站:以飛機躍飛姿態為設計主題,既彰顯了陝西騰飛發展態勢,又體現了站域功能特徵。
機場西(T1,T2,T3)站:以飛機和航站樓剪影為設計元素,體現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綜合交通樞紐的發展定位。
西安捷運14號線奧體中心站
價值意義 西安捷運14號線機場城際段連線了西安北站與西安鹹陽國際機場陸空兩大綜合交通樞紐。有效實現機場客流的快速疏散,方便高鐵、捷運、城際之間旅客的出行需求,同時為加快西鹹新區建設、促進西鹹經濟一體化提供支撐,進一步提升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影響力。
(《 西安日報 》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