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1896年,中國人創辦的第二座高等教育機構——
南洋公學在中國上海誕生,該校是西安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的前身。
1926年,時值南洋大學30周年校慶,學校舉辦了當時中國國內首次的工業展覽會,並創辦了工業研究所。南洋大學發出通告,公開徵集校徽圖樣,以弘揚大學精神。
確立歷程
1926年,南洋大學徵集到的多個校徽圖案經校務會討論,決定採納在校學生徐震池和剛畢業離校的楊恆(1925屆機械系)兩人的設計稿合二為一,並請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兼監理工程師楊培琒、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杜光祖加以修改完善。
1926年1月23日,時任南洋大學
淩鴻勛校長簽發《通告》,正式公布校徽圖案並作出說明:“校徽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示工程教育工讀並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示學校創辦之年份。用世界公曆者,取其便也。砧外為齒輪,外框為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框與輪之間,上半題篆體南洋大學四字,下半題NANYANGUNIVERSITY英文字。全徽取義深遠,含意顯豁,允稱佳構。”
1926年1月26日,南洋大學將校徽樣式呈送給隸屬上級當時的交通部總長、次長請示。
1926年2月24日,交通部時任總長龍心湛簽署《交通部指令第四三九號》文,檔案中寫到“校徽圖樣均悉,應準”。歷史上南洋大學校徽第一次被正式確定下來,並得到官方認可。
1930年5月2日,鐵道部交通大學校訓專案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一枚新校徽方案,該校徽仍為正圓形,圓心中篆刻陰文自右至左排列“精勤、敦篤、果毅、忠恕”八個字,其外圈環繞著一個充盈著滾珠的齒輪與軸承,其上刻有滾珠63粒、齒輪51齒;軸承的外圈則環繞著中英文校名,中文“交通大學”在上方自右至左、以篆體陰文刻制,英文為“CHIAO-TUNG UNIVERSITY”,在下方自左至右、也為陰文;校名的外面則有兩條纖細的圓線環繞。
1933年4月9日,交通大學三日刊社出版《國立交通大學工業鐵道展覽會特刊》(第11號),校訓:"精勤,敦篤,果毅,忠恕。"寫成篆書,鑄造在圓形校徽的中央。後隨著校訓的變更,該校徽中止使用。
20世紀40年代,交通大學又恢復了20世紀20年代原有傳統校徽圖案,雖有細小差異,但圖案中的書籍、鐵砧、榔頭等均未變動。中英文校名分別為“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RERSITY”,均以陰文刻制。該圖案成為交通大學校徽的固定圖案,隨後在學校的變遷和發展中未再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後,交通大學有多年採用
毛澤東字型的校徽。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學於百年校慶前夕,專門發布西安交通大學《視覺形象識別標準手冊(試行)》,對校徽圖案進行了統一規範和美工處理。規範後的校徽分為18齒和24齒兩種圖形標準;在校徽圖形直徑60厘米以上的大型校徽中,還使用60齒的圖形標準。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學再次調整校徽圖案,正式形成規範的西安交通大學校徽。
設計要素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為圓形,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鐵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背景環盾是一圈齒輪(Gear),共24齒;外框像車輪。外框內環繞著中英文校名,中文校名“交通大學”在上方自右至左、英文校名在下方為“XI’AN JIAOTONG UNIVERSITY”自左至右。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主色調為紅色,一般情況下使用標誌正形,在深底色等特殊情況下使用標誌正形影響視覺效果時,使用標誌負形。套用中與標誌標準色搭配的視覺效果不佳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設定的負形組合色彩。具體色彩標準值見下表: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色彩標準正負形: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圓形的最小套用直徑不小於15毫米。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文字橫排版最小套用寬度不小於20毫米。
設計理念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中心為鐵砧、鐵錘,鐵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表示工程教育工讀並用之意;鐵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表示交通大學前身創辦年份,用世界公曆者,取其便也;鐵砧外為齒輪,共24齒,寓意一年24節氣、一日24小時,象徵繼往開來、與日俱進;校徽圓形外框像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
使用原則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圖案的格線定位是字型標準的製作規範,主要用於放大技術中的需要。在套用中如需對細小的筆畫形象作更細化的定位,可在每一單位的格線中再設定標準定位。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的可識別性,保證在傳播過程中不與其他設計元素混淆,需對校徽做空間隔離處理,規定其四周的安全空間。在安全空間劃定的範圍內禁止其他圖形、文字或符號等設計元素的侵入,規定需要的情況除外。
以1/5校徽高度或寬度作為安全空間的範圍,灰色部分為校徽的安全空間範圍。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相關圖案採用的標準字型:
校徽中文毛澤東書法字型彩色稿;
校徽橫排中文毛澤東書法字型格線定位;
校徽橫版英文校名字型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一般情況下使用標準色,三種標準色根據不同的氣氛要求選用。
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標準色彩影響視覺效果時,可使用輔助色。
校徽組合規範是根據不同套用所建立的各種規定排列形式,各要素的尺寸、組合間距、圖案和色調按圖所示同比例縮放。在套用中應根據需要從中選擇適當的形式。
根據學校《視覺形象識別標準手冊》,校徽組合規範共分為橫排、豎排、圓弧、上下排列等多種形式。
一般情況下使用標準色,三種標準色根據不同的氣氛要求選用。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標準色影像視覺效果時,請使用輔助色。使用時應根據《視覺形象識別標準手冊》設定的具體變化標準套用。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的輔助圖形規範,校訓圖形。
西安交通大學校旗由學校校徽和標準色組成,設計簡潔、大方;校徽形象鮮明、識別度高。校旗主體的藍色象徵科學知識如海洋;校徽與校旗上的白色代表知識殿堂,象徵著百年交通大學傳承中華文明之光、開創現代科技之光;藍色與白色的搭配也象徵著百年交通大學創造卓越、永遠年青。
文化特色
1933年,交通大學在校園內建造了“飲水思源”碑,以大理石貼面,正面刻“飲水思源”四字,碑頂上豎有一立體校徽圖案。該碑後毀壞。
1986年,為紀念交通大學建校90周年,西安交通大學重建“飲水思源”碑。碑座正面“飲水思源”四字,為書法家
舒同所題寫。“飲水思源”碑之背面碑文,簡述了交通大學創校後的重大曆程。
1986年,為慶祝交通大學建校90周年,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的西安交通大學校徽實體造型。
1996年,為慶祝交通大學建校100周年,設計的交通大學校徽實體造型。校徽正下方“
百年樹人”四字,是交通大學校友
陸定一為母校建校百年所題。
1996年,設計的西安交通大學校
錢學森圖書館的交通大學校徽實體造型。
2016年4月8日,中國國家郵政局正式發行面值1.2元的《交通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郵票。郵票採用影寫版印製,在版張邊飾中設計了中國大陸四所交通大學校徽圖案環繞版票四角。
社會影響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已成為該校無形資產的物質載體。1998年10月,在中國國內率先以西安交通大學中英文及西安交通大學校徽圖案等能代表學校顯著特徵的校名、校徽,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註冊登記。
2000年5至6月,西安交通大學申請登記的校名和校徽陸續正式註冊生效。《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教育報》、《
科學時報》等新聞媒體都刊登了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