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院條件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是2000年末,在原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醫科大學、
陝西財經學院三校合併及學科交叉融合的基礎上建立的。擁有75人的師資隊伍,其中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人員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名,校騰飛人才特聘教授1名,有16名全職教授和17名全職副教授。
該院下設兩個系(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科學與工程系)、六個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研究所、生物醫學分析技術與儀器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線粒體生物醫學研究所)、二個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康復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依託學校的整體實力,學院還建有三個重點實驗室(現代醫學電子技術及儀器國家專業實驗室、生物醫學信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一個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醫療保健器具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分部)。
專業設施
該院設有二個本科生招生專業(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工程)、一個本碩連讀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六年制本碩連讀)、二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專業(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四個博士學位授予專業(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二個博士後流動站(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和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其中生物醫學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
醫學信息與儀器、生物醫學超聲、計算生物信息學與套用技術、生物醫學技術與儀器、分子遺傳學、統計遺傳學、腫瘤生物學與腫瘤免疫、線粒體生物醫學、生物物理學、康復工程與技術等。
該院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863、973以及省部級、企事業單位科研契約等項目的研究工作。每年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了多本有影響的教科書和學術專著。曾獲得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共4項、省部級獎近20項。生命科學與技術是二十一世紀重要發展學科領域,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正在穩步向前發展。
學科建設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創立於1978年,是國內第一批成立該專業的學校,同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獲批為博士點學科。1988年獲批為“生物醫學儀器及工程”專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並建立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又獲批為國家重點學科。1989年建立現代醫學電子技術及儀器國家專業實驗室。1999年建立生物醫學工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2000年建立生物醫學信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首批設崗學科,與國外7所大學和研究中心建立有實質性的合作關係。
本學科已形成一支由40餘名 教授、副教授與青年博士為主體的結構合理、高水平的學術團隊,其中博士生導師1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自1988年以來,共承擔國家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60多項,獲國家發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1996年以來,完成和承擔科研項目近百項,科研經費二千多萬元,其中包括國家基金、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863項目等。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撰寫和出版專著兩本。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獲準專利12項。
生物化學與生物分子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核心學科之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學科點建立於1996年,2000年建立博士學科點,該點有碩士生導師10人,博士生導師5人。現已形成蛋白質及其基因工程、微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分子腫瘤學、生物化學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細胞培養工程等具有一定特色的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省級基金12項和各類橫向課題,獲專利4項,發表英文學術論文16篇。
該專業的主要學位課程包括:高等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細胞分子生物學 、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原理和生物安全等。本學科培養的研究生能夠掌握堅實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理論聯繫實際,具有運用本專業知識解決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等方面問題的能力,能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科學研究和高等院校的教學工作。該專業幾年來已招收碩士研究生43人,其中15人已獲得碩士學位,招收博士研究生45名,期中在讀博士研究生37人。
生物物理學
生物物理是生命學科的主幹學科之一。西安交通大學生物物理學科點於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它主要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五個研究所(包括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分離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所、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研究所、生物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為依託,同時也隸屬於現代醫學電子技術與儀器國家專業實驗室、生物醫學信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另外,它還藉助於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分部這一平台進行研究、交流和合作。
生物物理學科的發展目標是緊密結合生命學科的發展,以生命科學前沿和核心領域的科學研究為龍頭,以分子光子學、生物學、生物信息學三大學科的建設為主線,發揮各學科綜合優勢,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建設具有交大特色的生物物理學科點。
康復科學與理療學
2003 年,經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學建立了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是全國率先建立該學科博士點的重點高校之一。並於2004年正式向全國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西安交通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學科將以國際著名大學康復科學與技術學科發展為參照系,以神經與組織功能康復、臨床康復醫學(含骨科和臨床康復)、康復機械電子工程和殘疾心理與社會問題研究 (含殘疾人心理學、殘疾人法學和社會保障體系)等四個研究方向為支撐點,形成以強調多學科交叉,強調醫工結合,強調康復科學與技術對康復醫學發展的作用為核心的學科體系。
近些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分布在生物醫學工程、骨科與臨床康復、機械工程、心理學、法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各課題組圍繞康復這個主題,開展了大量科研和教學工作。如:承擔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有44項,合計科研經費1072萬元;成果轉讓1項,成果轉讓費30萬元;擁有發明專利3項。各課題組發表論文313篇,其中55篇被SCI/EI/ISTP收錄。
在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出版教材12部;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這些業績與成果為西安交通大學康復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安交通大學建立了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學科由36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4% 。在學科帶頭人中,有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專家;有在中國康復工程、臨床康復、骨科與脊柱康復、康復機械電子工程等領域做出優異成績並擔任著重要學術職務的學者教授、後起之秀;還有被美國知名大學康復科學與技術學院聘任的兼職教授。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學科與國外許多知名大學有著廣泛的合作。國際健康與康復領域的三位著名活動家、教授、學者已被我校聘為客座教授。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病理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1年被授予基礎醫學博士後流動站。
主要研究方向是腫瘤免疫、免疫病理、腫瘤分子遺傳。
生物因素與腫瘤是本學科研究的重點, 鑒於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該癌的主要始動因素,而陝西略陽地區是宮頸癌高發區,我們開展了HPV預防性疫苗的研究,HPV16預防性疫苗的研製已成為我室研究的主線之一,VLP疫苗、植物疫苗,乃至重組痢疾桿菌-HPV減毒活疫苗的研究已達國內領先及國際先進水平。
腫瘤生物治療已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模式之一。在生物反應調節劑、細胞因子、腫瘤過繼性免疫治療、自體瘤細胞疫苗的試驗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其中用放療、化療減除淋巴細胞行免疫重建及瘤苗注射的動物實驗已達國際水平,正準備向臨床轉化。
腫瘤逃逸機制是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對腫瘤局部免疫微環境曾進行過長期深入研究,認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不活化是腫瘤免疫不能排斥腫瘤的根本原因。正在用蛋白組學技術分析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缺乏活化的分子機制。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1項,國家863課題1項,美國CMB課題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
近幾年來,我們已與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腫瘤研究中心Earle A. Chiles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放射腫瘤學研究室,英國帝國理工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系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上述學術機構的學術帶頭人Bernard A. Fox教授,Jun Yu高級研究員,Yuxin Yin教授,Hongming Hu高級研究員被聘為我校兼職教授,定期來我室講學,進行學術交流。我們與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腫瘤研究中心Earle A. Chiles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放射腫瘤學研究室合作培養博士生,已有三名博士生接受聯合培養,一人已經完成學業回國報效母校。
實驗室建設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醫學信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在原世行貸款建設項目——現代醫學電子技術及儀器國家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實驗室依託於西安交通大學,現任實驗室主任為萬明習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俞夢孫院士。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1)醫學信息工程與儀器;(2)生物醫學超聲;(3)心臟電生理與心臟起搏;(4)計算生物信息學及套用技術。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4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7人。
實驗室現有面積近5000平方米,相對集中。現有設備800多台套,價值4800多萬元,其中3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33台套,總價值2605萬元。
2000年以來,實驗室完成和承擔科研項目114項,其中,“973”、“863”和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7項。獲得省部級獎4項,發明專利9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52篇,SCI、EI收錄160餘篇。驗室平均每年招收博士後2名,博士研究生25名,碩士研究生50名。並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和外國留學生來實驗!
科研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1
| 納米微粒靶向診斷與治療
| 國家 863 項目
|
2
| 血管內納米包膜智慧型微球、運載與藥物釋放及集成微系統
|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
|
3
| 複合包裹靶向 UCA 、微血管灌注成像與間接分子成像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4
| 相控陣高強聚焦超聲( HIFU )治療系統
| 珠海寶萊特電子有限公司
|
5
| 基於發聲系統補償調節機制的實時多模式嗓音源再生方法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6
| 有限衍射陣列波束高幀率超聲成像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7
| 超聲基因細胞內傳遞與控制問題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8
| 麻醉深度特徵參量提取及定征監測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9
| 基於 ALA 脂類衍生物的光動力療法對白血病細胞的影響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10
| 生物醫學光子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平台建設
| 教育部
|
11
| 基於三維造型和模糊技術的遠程康復系統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12
| 人體軟組織生物力學實時分析系統的研究
| 留學回國基金項目
|
13
| 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診斷和程度分級的無創電生理方法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14
| 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的研製
| 國家 863 項目
|
15
| 預防性重組 HPV58- 減毒志賀氏桿菌載體活疫苗的研製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16
| 體外模擬的腫瘤局部微環境中差異蛋白的質譜分析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17
| 生物晶片及 HPV
| 西安聯爾生物技術公司
|
18
| HPV16 預防性可食用植物疫苗的實驗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19
| 電泳晶片的微流體力學和最佳化控制基礎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
20
| 腎陽虛異病同症的蛋白質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計畫項目
|
21
| 微流控電泳晶片的整體多段最佳化控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22
| 生物分子分離過程的整體最優控制
|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
|
23
| 秦巴山區藥材的活性成分及指紋圖譜認證
| 陝西漢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24
| 基於ALA脂類衍生物的光動力療法對白血病細胞的影響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25
| 心臟電活動高分辨光學標測技術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26
| 基於雷射技術的微粒輔助基因轉染新方法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27
| 新型納米金-ALA結合體對白血病細胞的滅活效率及機理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28
| 基因轉染新方法研究-雷射照射金納米顆粒誘導細胞的選擇性吸收
| 中德合作科研項目
|
科研成果
心電腦電定征檢測技術及套用基礎研究
獲得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
本項目是套用現代信號處理技術,檢測心、腦電信號特徵信息,提取敏感的特徵參量,對心電腦電特異性實現定征檢測,並研究其套用基礎的關鍵技術,為心、腦血管疾病早期確診提供科學依據。主要內容和特點:
1.心電信號特徵檢測及定征分析:最早將小波變換技術用於 ECG (心電)特徵點的檢測,通過特徵尺度選擇、模極大值檢測、奇異度計算、孤立和冗餘模極大值線的消除等方法,套用小波良好的局部時頻特性,剔除偽差干擾的影響,達到在較強幹擾信號下,不僅對 QRS 波正確檢測率可達99.8 %,而且能正確檢測包括微弱 P 波在內的重要的特徵點,大大提高心電定征分析的精度和科學性。論文在國際雜誌發表後,影響大,國際多次引用, 2000 年獲國際經典引文獎,是我國學者在測量和信號檢測領域唯一獲此獎的論文。在心肌缺血定征、心率變異分析等方面,提出一些新方法,如提出矢量心電二維譜重構和分析技術,以檢測心肌缺血程度等。
2.心電數據實時壓縮、最佳化編碼技術:先後提出多種適用於不同情況的無損、微損、高壓縮比、高保真的高效心電數據壓縮編碼方法,可實現高精度的心電信號分析;還提出了對起搏心電採用精確觸發的起搏脈衝和心電信號同步記錄技術,從而使起搏心電動態記錄分析達到實用化,套用效果好。已申報三項發明專利。
3.腦電定征檢測:套用非線性分析、時頻分析、尤其是解析度高的三次遞歸雙譜估計方法等技術對局灶性缺血腦電特徵信息和參量進行檢測提取,可敏感定征腦缺血區域和程度。採用多分辨 Tsallis 熵改進的Wigner 分布、非線性動力學分析方法等技術檢測癲癇特徵波,並對癲癇腦電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
4.誘發電位快速提取:採用小波變換,奇異性檢測去噪等方法,根據誘發電位信號、自發腦電與噪聲之間奇異性的區別及模極大值沿尺度傳遞的不同特點,消除信號中的自發腦電和噪聲,重構出消噪後的誘發電位,實現誘發電位快速提取,已用於腦科學的基礎研究。
發表論文 70 多篇,國際重要學術刊物 5 篇 , SCI 收錄 5 篇, EI 收錄 15 篇, ISTP 收錄 7 篇,被 SCI 的論文他引 53 次。
發明專利: Holter 系統的無損數據壓縮方法及其裝置
長時間數字連續記錄式 Holter 系統中用於記錄體表心電信號的記錄器由病人隨身攜帶,由於記錄器體積要儘可能小,所採用處理器( CPU )的處理能力和存儲器的容量都受到嚴格限制。由於受存儲器容量的限制,大多數數字式 Holter 系統均採用不同的數據壓縮方法,由於一般處理器( CPU )的性能較弱,為保證數據壓縮的實時性,壓縮算法一般為可快速實現的時域直接壓縮法。數據重構得到的波形生硬,嚴重影響了其臨床套用價值。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出一種採用可完全重構整──整濾波器組對心電信號實現高效無損數據壓縮並用統計分析技術對心電信號和起搏信號同時編碼存儲的方法,並用該方法開發具有高性能的 Holter 產品。
發明專利: Holter 系統的雙採樣方法
心電信號的頻帶一般為 0—40Hz ,即使考慮其高頻成分的心室晚電位信息,頻帶也不超過 300Hz ,所以採樣率為 1000Hz 以下。而起搏信號是寬度不大於 1ms 的脈衝信號,為記錄其波形採樣率應在 30KHz 以上。由於這兩個採樣率相差甚遠,用單一的採樣率難以同時記錄心電信號波形和起搏信號波形。絕大部分 Holter 產品僅記錄心電信號波形,而有少數產品可同時記錄心電信號波形和起搏信號位置,這些產品均沒有同時記錄心電信號波形和起搏信號波形的功能。本發明採用雙採樣率的方法同時記錄心電信號波形和起搏信號波形,並用該方法開發具有起搏心電分析功能的 Holter 產品。
發明專利: Holter 系統的數據壓縮方法及其裝置
在長時間數字連續記錄式 Holter 系統中,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難在有效降低算法複雜度的同時保證高的數據壓縮率和高的信息保真度。另外不具有保留心室晚電位這樣的高頻低幅信息的能力,且對高頻干擾十分敏感。本發明提出一種採用整──整小波變換對心電信號實現高效數據壓縮的方法,並用該方法開發具有更高性能的 Holter 產品。
項目名稱: “ KF — 2000 動態心電圖記錄分析系統”
以上述發明專利為核心開發的“ KF — 2000 動態心電圖記錄分析系統”於 2003 年通過了的由陝西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系統具有功能強、性價比高、一機多用等顯著特點。系統設計思想先進合理,功能完善,操作簡便,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成果 2004 年獲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並得到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科技創新基金的資助,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KF-2000 型動態心電圖監測與分析系統
本系統是綜合套用現代信號處理技術、模式識別技術、計算機等技術,以高性能的數位訊號處理器為基礎研製出的高技術醫學儀器。動態心電監測與分析系統又簡稱 Holter ,它可以對病人的 24/48 小時 3 導或 12 導心電圖進行連續記錄和分析,適用於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偶發病症的捕捉、複雜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心率變異分析、高頻心電分析和起搏器功能評價等。
本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心電記錄器和分析工作站。在記錄器中,採用先進的高性能低功耗的數位訊號處理器 TMS5410 為硬體核心組成雙 CPU 系統,實現多導高頻高精度心電數據採集,並採用新型大容量 FLASH 存儲器作為記錄媒體,記錄器與主機的數據傳輸採用 USB 通訊。在軟體算法上採用自主專利整整小波變換及多分辨分析技術實現記錄高效、高保真數據壓縮。同時利用自主專利技術,使用不同的採樣率分別記錄起搏脈衝和起搏電圖。
在分析方法方面,基於小波變換的特徵點檢測技術,能有效剔除偽差干擾信號,對微弱 P 波有很好的效果,經標準心電資料庫( MIT )和臨床套用證明,該算法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平均正確檢測率大於 99.5% 。在軟體功能方面,不僅能完成心律失常分析, ST 段分析,還實現了心率變異分析、高頻心電分析和起搏器功能評價等。在軟體實現方面,採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實現有機組合的多視窗顯示編輯和多文檔管理,具有方便靈活的人機界面。
人乳頭瘤病毒預防性疫苗
HPV16 與人的子宮頸癌及其它多種癌瘤關係密切, HPV16 感染在人群中呈明顯上升趨勢。預防 HPV16 感染可能預防人子宮頸癌及其它多種腫瘤。但因 HPV16 不能在體外及動物體內生長,很難得到足夠病毒顆粒,因而無法進行疫苗研製。本實驗室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分離 HPV 16 L 1 基因,並將它重組入桿狀病毒載體,使之在昆蟲細胞中表達,已得到大量 HPV 16 L 1 蛋白,經體外動物實驗證明該病毒蛋白可引起動物的細胞性及體液性免疫。國外 HPV 16 L 1 預防性疫苗已進入 II 期臨床試驗,因而本產品會較容易獲準進入臨床試驗。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進行 HPV16 的預防性 DNA 疫苗的研究,我們已經獲得三種 DNA 疫苗,正在進行其免疫效果的比較,和免疫最佳途徑的研究。上述產品可望拿出純品,報請一期臨床試驗。該疫苗極可能成為人群普遍接種的法定性預防疫苗,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明顯,年產值估計可達數億元以上。尋求合作單位,共同開發。
靜止懸浮式雷射散射法血細胞分類計數系統
本項目的目標是在全面系統研究血細胞散射機理的基礎上,建立測量血細胞尺寸分布的光學計算理論與數據處理方法,提出適合及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的理論散射模型。通過其散射光強,繪製出細胞直徑與細胞數目的百分率,對標準顆粒和血液進行對比測量,驗證模型和算法的正確性及有效性。利用線陣 CCD 光電探測技術,研製出靜止懸浮式雷射散射法血細胞分類計數測定儀樣機,實現紅細胞、血小板的計數及白細胞的計數。其測量方法簡單,適合用於醫療診所等衛生部門使用。
口服長效胰島素軟膠囊
本項目是利用胰島素與高分子化合物結合形成的小於 100nm 的納米囊分散在某種含有添加劑的油相中而成的軟膠囊。初步動物實驗結果:在給空腹的糖尿病大鼠口服單一劑型的長效口服胰島素軟膠囊中的油溶液,對血糖濃度的控制與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效果類似。給藥後 2 小時血糖開始下降 12 小時出現血藥濃度峰值,持續達 3 天, 5 天內完成清除。這比常規的皮下注射胰島素起效慢,但作用持續時間較長。口服胰島素的劑量大概為皮下給藥的一倍。因此,口服長效胰島素軟膠囊有希望製成隔日服一次長效製劑。“口服胰島素納米材料的製備工藝”已經於 2004 年 12 月 29 日 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 ZL 02 1 45554.6 )。
可吸收性骨缺損修復填充顆粒
生物可吸收性骨組織缺損修復填充顆粒主要套用在牙科、頜面外科、整形外科、骨科和骨病科,用於手術修復填充因各種原因引起的骨組織缺損或強化萎縮的人體硬組織。當這種骨內植入材料填充於骨缺損後,它的作用類似於骨組織的臨時支架,它能夠與宿主骨產生骨性結合,在新生骨組織生長的同時被生物降解吸收,最終被新生長的骨組織替代,達到迅速恢復骨骼的解剖形態和生理功能的目的,再生性地修復骨組織缺損。它的使用將加速骨組織的再生及生長,促進人體受損骨骼的康復。
由於先天性的和創傷性的原因,以及骨腫瘤、骨囊腫和其它切除術造成的骨缺損,需要大量的骨填充替代材料。自體骨組織是最好的骨組織缺損修復填充材料,但供應十分有限;異體骨組織又可能存在免疫和病理上的問題,因此,對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和可可吸收性的骨組織填充修復材料的臨床需求不斷增加,套用前景廣闊。
人體硬組織中的無機礦物質是磷灰石,化學成分與合成的羥基磷灰石相似。可吸收性磷酸鈣生物陶瓷,在化學成分上與人體硬組織中無機礦物質相似,顯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這種可吸收性的骨組織缺損修復填充顆粒在植入體內以後,能夠迅速吸附各類生物活性細胞,激活骨組織的再生機制,在體液、細胞、酶等的共同作用下,迅速被降解吸收轉化為生物活性骨組織,是理想的骨組織填充修復材料。
水質 COD 、氨氮和 pH 線上監測儀
水質三項指標線上監測儀(同時監測 PH 、 NH3-N 、 COD 三項指標)是由我校生命科學分離科學研究所的 梁恆教授領導的課題組於 2001 年完成原理性樣機。
該儀器於 2001 年 9 月 29 日 通過鑑定,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技術成果屬於國內首創,在順序注射自動監測水質儀器研究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所測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該集成儀器具有良好的套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本儀器採用以注射泵和多通道選向閥為主要部件的順序注射分析方法,揚棄通常以蠕動泵為主的流動注射分析方法,這種結構具有增加參數但不改變流路的優點。本儀器運用了小波分析方法、現場匯流排技術、神經網路算法專家系統。具有自診斷能力、界面友好、自動報警、集成檢測、多通道數據採集及數據分析等功能。
二磷酸果糖的高效生物合成
二磷酸果糖( FDP )作為藥物研究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於 80 年代後期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西安等地 50 多家大型醫院進行了臨床試驗,證明 FDP 是急性心機梗塞、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缺血發作、休克等的急救良藥和重要治療手段。研究發現,通常 FDP 無法通過細胞膜,但可作用於細胞膜而激活細胞內的磷酸果糖激酶,進而聚增細胞內的高能磷酸池,提高細胞內 ATP 濃度,促進鉀離子內流,恢復細胞的極化狀態,從而有益於休克、缺血缺氧、損傷等狀態下細胞功能的恢復與改善。
國內外的傳統工藝都是採用啤酒酵母製備 FDP ,本項目採用傳統食品工業發酵微生物作為酶源合成 FDP ,具有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合成效率高(較啤酒酵母高 4 — 10 倍)等優點。
核苷酸類藥物生產技術
本項技術經過數十年系統研究,已發展成為以核酸為原料,通過酶解、分離、生物合成三磷酸胞苷( CTP )、三磷酸鳥苷( GTP )、三磷酸腺苷( ATP )、胞二磷膽鹼( CDP- 膽鹼)和混合核苷等系列產品的全套技術。當前這些產品在國內的生產量甚微,有些根本不生產,而與之相反的是國內市場需求量逐年增長。如胞二磷膽鹼和三磷酸腺苷原料藥國內完全沒有生產,每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都在數十噸,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並且潛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黃原膠生產技術
黃原膠是由野油菜黃單胞菌產生的胞外多糖,由於其具有許多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而在石油工業、食品工業和日用化工產品等 20 多個行業中獲得廣泛套用,是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且用途極為廣泛的微生物多糖。全世界年產黃原膠約 15 萬噸,我國在 20 世紀末年產約 2000 噸左右,由於種種原因生產廠的產量還未達到設計能力。而我國是套用黃原膠的大國,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據專家預測,隨著我國石油工業等方面的迅速發展,我國黃原膠產品的近期需要量將達到 1 萬噸以上。
本項技術擁有優良的生產菌種,先進的發酵工藝和簡易的產品提煉技術,年產 300 噸黃原膠投資在 800 萬元左右。
遠程醫療家庭監護網
遠程醫療是才發展起來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一個分支,它是採用計算機、通信技術組成一定的網路,將病區與病區、醫院與醫院,家庭與醫院以及地區與地區間聯網,實現遠程監護和遠程會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種設計合理,技術先進,經濟、實用、可靠,價格適宜的家庭監護儀將會受到社會的歡迎。為此,我們研究開發了遠程醫療家庭監護網。它由一個中心站和多個用戶機組成。用戶機採集、存儲病人的心電信號、測量血壓和體溫,並通過程控市話網將這些參數傳送到中心站。中心站同時接收多路用戶傳來的生理參數,並完成存儲、顯示、自動分析、列印等功能。醫生根據這些參數,結合用戶以往的病案,給用戶回復治療意見。
監護網由中心站和若干用戶機通過公共電話網構成。中心站由一台高檔計算機及通訊電路組成。本監護網同一時間可為 8 個用戶提供服務。中心站配備完整的病案管理系統,對於自己的用戶,中心站可儲存其詳細病史及健康狀況資料,當中心站收到用戶機傳來的信息後,將更新此用戶的病案資料。用戶機由心電、體溫、血壓模組構成。血壓作為可選件提供給用戶。在設計上,選用具有高可靠性的電子器件和部件,保證了系統和各模組的可靠性及準確性。心電圖、血壓、體溫數據以數字方式採用 QAM2400bps QAM 調製傳輸。數據傳輸採用成幀方式,設定校驗字,以保證數據的無失真傳輸。用戶機多為單人獨立使用,數據採集及通訊分時完成,以保證生理參數提取時儘量避免由於四肢的活動而帶來的干擾。
本系統採用普通電話線作為傳輸介質,集實時監測、診斷、保健、急救指導為一體的新型院外監護系統。監護中心站通過電話線可同時對 8 位院外患者的心電、血壓和體溫進行實時監測,因而本系統既可用作院內監護的延續,也可用來協助診斷不明原因的心悸、胸悶、胸痛和暈厥患者的病情,或用於手術後恢復期,急性心肌梗塞後,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壓病患者的監測和指導治療。目前我國城市醫院中套用的遠程監護系統多是進口設備,單參數,如以色列的 Card Guard 8000 TTM 遠程心電監護系統,美國的 PACEERT 遠程心電監護系統等。由於這些進口設備昂貴,難以普及推廣。我們研製的多參數監護儀,採用數字傳送,模組化結構,通過電話線傳輸,使用方便,價格適宜,是一種新型遠程醫療家庭監護系統,定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下屬機構
生物科學與工程系
建立於1979年。現有教授4名、副教授和講師9人、高工和工程師3名。系內設有一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1)生物醫學超聲、(2)生物微系統、功能成像與分子成像、(3)生物醫學信號獲取、處理與儀器、(4)遠程醫療及醫學信息系統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和傑出)、863、省部級課題和重大橫向契約等項目。獲國家發明獎2項和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
生物醫學工程系
成立於1995年, 現有全職教師17人,包括教授、副教授、講師等,是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生物學碩士點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點支撐單位。系內設有生物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癌症研究所。承擔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分子標記及其基因工程,微生物分子遺傳學與藥物生物化學,腫瘤的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尤其是HPV預防性疫苗的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863、省部級課題和橫向契約等項目。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成立於1987年,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4人,講師和工程師3人。是生物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生物醫學信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主要支撐單位,以套用基礎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為主要任務。主要研究方向:神經系統功能信息檢測與處理、神經性功能障礙及運動功能康復、佩帶式醫學儀器、醫學成像技術及醫療信息系統、醫學信息檢測的物理學方法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等項目。
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
成立於2001 年,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和講師8人、高工和工程師3人。是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和博士點支撐單位。下設1個蛋白質質譜分析公用平台和2個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生物信息學、分子與統計遺傳學、生物材料與納米生物技術、細胞與神經信息學、分離科學與技術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重點、重大計畫)、省部級課題和橫向契約等項目。
研究生培養
生物醫學工程
研究方向
本專業有下列研究方向:
1. 醫學信息處理及成像技術
2. 醫學智慧型化儀器儀表
3. 生物物理與生物信息
學習年限
本專業學習年限一般為 2~3 年半。
培養方式
1 .導師應根據本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每個碩士生具體情況出發,在碩士生入學後三個月內制定出碩士生的培養計畫。
2 .對碩士生的培養採取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並重的方式,兩者均不得少於一年。
3 .整個培養過程應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使碩士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知識和實驗技能。
4 .在指導上採取導師負責和系所(研究室)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
5 .碩士生學習應強調一自學為主,教師的作用在於啟發他們深入思考和正確判斷,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質的教育,碩士生應認真參加政治理論和時事政策的學習,積極參加公益勞動。
7 .碩士生不安排體育課,但應當安排適當的體育鍛鍊時間。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研究方向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專業設立下列研究方向:
1. 神經與組織功能康復;
2. 臨床康復醫學(含組織工程和臨床康復);
3. 康復機械電子工程;
4. 殘疾心理與社會問題研究(含殘疾人心理學、殘疾人法學和社會保障體系)
本專業除招收生物醫學工程學、醫學、機械製造工程、生物工程學、心理學、法學、社會保障學等有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外,也招收計算機、自動控制、動力等工科有關專業的畢業生。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學科也將與生物信息、生物物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有關專業教師聯合招收碩士生,促進本學科向生命科學的核心領域發展。
學習年限
本專業碩士生的年限一般為二年至三年半,其中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課程學習,教學實踐。碩士生的學習實行學分制。通過考試或考查,至少取得 28 學分。進行科學研究,撰寫學位論文的時間不得少於一年半。
培養模式
1 .指導教師應根據本培養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每個碩士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於碩士生入學後三個月內,制訂出具體的培養計畫。
2 .課程學習有聽課、自學、輔導、討論班等方式,貫徹以自學為主的原則。
3 .採取導師個別指導和研究室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
課程學習
A )課程設定的原則 :
1. 碩士生不僅具有本研究方向所必須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而且有比較寬廣的基礎知識面和廣泛的興趣,為此所修課程面不宜過窄。
2.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的特點:強調學科交叉,強調醫工結合,強調康復科學與技術對康復醫學發展的作用。故,碩士生的選課應注意覆蓋領域。
3. 碩士生所修課程教學時數不宜過多,以確保有較多的時間,自己鑽研和查閱有關文獻。
4. 課程內容注意與大學課程相銜接,注意避免重複,也不宜起點過高。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靈活選擇課程。對跨專業所招收的碩士生,應專門制訂教學計畫。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研究方向
(一) 蛋白質及其今基因工程
(二) 微生物生物化學工程
(三) 分子遺傳學
(四) 腫瘤生物化學與抗癌藥物研究
(五) 天然產品化學及其套用
(六) 生物化工
(七) 軟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隨著本專業的不斷發展和國民經濟的需要,將逐步增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其他研究方向。
學習年限
本專業碩士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兩年半左右,其中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進行科學研究及撰寫學位論文的時間約一年半。
培養方式
1. 指導教師應根據培養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每個碩士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與碩士生入學和三月內,制定出具體的培養計畫。
2. 課程學習有聽課、自學、輔導、討論班等方式,貫徹以自學為主的原則。
3. 採取導師負責制,以導師指導為主,教研室協助指導為輔。
生物物理專業
研究方向
本學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1、 生物物理及生物醫學光子信息學
2、 波動能量生物物理學及其套用
3、 感官與神經生物物理
隨著本專業的不斷發展和國民經濟的需要,將逐步增設生物物理學的其它研究方向。
學習年限
本學科實行彈性學制,學習年限在 3-6 年之間。
培養方式
1、 導師應根據本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各個博士生具體情況出發,在博士生入學後三周內制定出博士生的培養計畫。
2、 博士生的學位課程必須在入學後三個學期內完成。
3、 整個培養過程應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使博士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實驗技能。
4、 在指導上採取導師負責和系所(研究室)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
5、 博士生學習應強調以自學為主,教師的作用在於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和正確判斷,要培養博士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在完成學位課程學習和大量閱讀具體研究方向上的國內外學術論文並進行初步研究探索之後,博士生應當在入學後最遲兩年之內進行學位論文選題報告。
7、 博士生應當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學術報告會、講座會和其他學術活動。
8、 加強博士生的公共道德教育。博士生應認真參加和完成校院系所安排的公益性活動。
課程學習
博士學位核心課程
1、 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 必修
2、 第一外國語(其中基礎和專業部分各 1 學分) 必修
3、 生物物理學
4、 生物信息學
5、 生物物理學前沿
6、 醫學生物物理技術
7、 光生物物理學
8、 神經生物物理學
9、 波動理論
10 、細胞與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其功能
11 、電生理學
博士研究生學習實行學分制,至少修滿 12 學分,其中課程學習 10 學分,講座課 2 學分。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博士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培養效果的集中體現。論文選題應選擇學科前沿領域課題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的課題,學位論文要體現創新性和先進性。論文必須由博士生在導師指導、系所(研究室)的幫助下獨立完成,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的精神進行評審和答辯。
學院領導
院長:劉健康
崗位職責:全面負責學院工作;主持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分管學院隊伍建設與人事工作,學科建設、重點項目建設和外事工作等。
書記:趙軍武
崗位職責:全面負責學院分黨委工作,包括黨建工作,學院制度建設等。
副書記:龍躍
崗位職責:主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及研究生黨建工作,主管院紀委工作。
副院長:張建保
崗位職責:分管本科生教學和教學實驗室建設,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學生培養和建設工作等。
科研成果
發明專利: Holter 系統的無損數據壓縮方法及其裝置
發明專利: Holter 系統的雙採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