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歷程
1909年,交通大學進行了校旗的制定,旗上繡以一頭雄獅腳踏地球,該校旗表達了南洋學人的理想與志向:要為國家與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要勇於向現代科學技術挑戰。
20世紀20年代,交通大學校旗為黃藍兩色,中間為校徽,兩側為三道水平橫條,代表滬、平、唐三校,上方文字為“國立交通大學”。
1950年7月7日,交通大學在頒布的由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有訓、副主任委員陳石英聯合署名的809號行文中稱“茲經本校校務委員會第52次會議通過本校校旗式樣”。該校旗以正紅色為底色,橫置長方形,正面左上方為一顆金黃色五角星,五角星右側斜下方置交大校徽圖樣;在正面的右下方則綴正方體的“交大”二字,具有學校的特色。
1952年9月29日,據教育部《關於各級學校校旗、證章式樣的原則規定》,改用紅色底面加校名的校旗,其文字為毛體的“交通大學”,1959年後為毛體的“西安交通大學”。
1996年,西安交通大學制訂了中、英文校旗樣式。校旗中部為乳白色,象徵知識殿堂的聖潔;學校名稱及校旗上部、下部為藍色,象徵科學知識如浩瀚深邃的海洋,寓意學校創建於東海之濱——上海;校徽為代表金屬色澤的黃色,象徵百年交大傳承中華文明之光和現代科技之光,並寓意學校遷校至黃土高原之川古都西安。
2011年11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發布了在原有方案的基礎上修訂的校旗樣式,並在隨後公布的《西安交通大學視覺形象識別標準手冊》中對於校旗的基本格式加以標準化。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學章程》獲教育部核准,第九章第八十四條規定:校旗為藍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白色的校徽和中英文校名,上下端印有白色條槓。
設計要素
西安交通大學校旗由白色校徽、白色中英文校名和白色條槓組成,旗面主體為藍色,校徽為白色。西安交通大學校旗長寬比例為1.5:1,持旗和掛旗旗號標準為:一號旗(288厘米*192厘米)、二號旗(240厘米*160厘米)、三號旗(192厘米*128厘米)、四號旗(144厘米*96厘米)、五號旗(96厘米*64厘米)、六號旗(60厘米*40厘米)。
象徵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校旗主體的藍色象徵科學知識如浩瀚深邃的海洋;校徽與校旗上的白色代表知識殿堂的聖潔,象徵著百年交大傳承中華文明之光、開創現代科技之光;藍色與白色的搭配也象徵著百年交大創造卓越、永遠年青。
西安交通大學校旗中使用的校徽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表示工程教育工讀並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表示該校創辦年份;砧外為齒輪,共24齒,寓意一年24節氣、一日24小時,象徵繼往開來、與日俱進;外框像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
使用原則
2011年3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信息中心發布《關於申請使用〈西安交通大學視覺形象識別標準手冊〉的說明》,規定:
為了配合《西安交通大學視覺形象識別標準手冊》(以下簡稱VI)的發布和使用,西安交通大學信息中心在2011年3月28日發布了西安交通大學VI申請工作流程。學校用戶登錄OA系統,在“稿件創建嚮導”中選擇“VI申請”並進行創建,即可申請VI矢量圖進行使用。申請單位收到信息中心返回的確認信息後,即可通過OA系統下載使用。
文化活動
2015年9月11日,重跑交大西遷路“上海——西安”馬拉松接力在交通大學原址、現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紅太陽廣場正式開跑,現場所有西安交通大學校友將身上佩戴的交大徽章別在了西安交通大學校旗上,以此來表達對西遷前輩的崇高敬意。
2019年5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學校友范波成功登頂珠峰,在約40公里/小時的大風下,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中,西安交通大學的校旗第一次展示在珠穆朗瑪峰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