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起源於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和1909年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1921年,北洋政府將交通部所屬三所學校聯合組建交通大學,下設上海學校、唐山學校、北京學校。隨著近百年來中國政治、社會的急湍巨變,交通大學最終分衍成為兩岸五所著名的高等學府: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陽明交通大學

1930年5月2日,鐵道部交通大學校訓專案審查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交通大學統一校訓“精勤,敦篤,果毅,忠恕”和統一校徽。該校徽為正圓形,圓心中篆刻陰文自右至左排列“精勤、敦篤、果毅、忠恕”八字校訓,其外圈環繞著一個充盈著滾珠的齒輪與軸承,其上刻有滾珠63粒、齒輪51齒;軸承的外圈則環繞著中英文校名,中文“交通大學”在上方自右至左、以篆體陰文刻制,英文為“CHIAO-TUNG UNIVERSITY”,在下方自左至右、也為陰文;校名的外面則有兩條纖細的圓線環繞;頂部“交通大學”四字為今四所交大所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通大學校徽
  • 外文名:the Emblem of Jiaotong University
  • 所屬行業:高等教育
  • 所屬高校:兩岸五所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校徽簡介,西安交通大學校徽,上海交通大學校徽,西南交通大學校徽,北京交通大學校徽,陽明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簡介

一枚靈動洋溢、滲透著匠心、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交大校徽,能讓在校師生、校友為之自豪而團結友愛。就是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只要一看到那熟悉的圖案,也會湧起濃濃的母校情結,一種發自肺腑的親切感和認同感油然而生。
交通大學校徽極富特色,且歷史悠長。雖幾經演變,但“鐵砧、鐵錘、書籍”這一核心形象圖案幾乎未曾變動。
交通大學校徽演變
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1911年)
交通大學校徽
南洋大學校徽(1926年)
交通大學校徽
1926年確定的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最早的校徽出現於1911年,為“醒獅起搏大地”圖案。(未經校方確認)
1926年,交通部南洋大學將“鐵砧、鐵錘、書籍”樣校徽呈送時交通部並獲批准使用。至此,歷史上校徽第一次被正式確定下來,並得到官方認可。
1926年確定的交通大學校徽手工繪製圖及曬圖。(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歷史檔案 1589卷,1926年)
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1930年)
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20世紀30年代)
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20世紀40年代)
1930年,交通大學啟用“精勤、敦篤、果毅、忠恕”新校徽。該校徽套用未久,但校徽頂部篆書“交通大學”四字為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所沿用。
20世紀30年代,交通大學回歸“鐵砧、鐵錘、書籍”樣校徽,其後以此為定製。
從20世紀40年代起,交通大學數次在1926年版的校徽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美化修飾,並持續將“鐵砧、鐵錘、書籍”圖案形象予以固化。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

新中國成立初期,遷校到西安的交大依舊鐘情於自己的“代表著工人階級(鐵砧、鐵錘)、城市小資產階級(鐵砧上的中文書籍)還有資產階級(鐵砧上的外文書籍)”的校徽,在一些重大場合下也會將校徽格外引人矚目地展現。隨之進入六十年代,為適應時局,西安交通大學同當時大多數高等院校一樣,基本上停用了校徽、校旗,甚至“飲水思源”亦似“無水無源”。直到改革開放後不久,大家日益鐘情傳統校徽,開始在校內外廣泛套用,大至會場、講堂,小到信封、名片,老校徽又成為了交大的重要標誌。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演變
交通大學校徽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1959年)
交通大學校徽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1990年代—2000年代)
交通大學校徽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2010年)
1959年,國慶十周年時,西安交通大學繪製的校徽,注意到圖案元素的組合頗為隨意。
改革開放後不久,西安交通大學依照老校徽重新製作交大校徽;同時立“飲水思源”碑,綻放交大活力。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學校徽。西安交通大學始與上海交通大學達成一致:共享“交通大學”篆書四字,“鐵砧、鐵錘、書籍” 圖案稍作區別,英文名稱為各自全稱。
交通大學校徽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2011年)
交通大學校徽
1934年交通大學執信西齋前噴水池中央矗立的“飲水思源碑”
交通大學校徽
西安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碑
西安交通大學現行標準校徽。
原“飲水思源”碑,落成於1933年,後毀。1979年,上海交通大學在原址重建此碑,但在細節和尺寸上作了大幅度的調整。2015年,為交通大學120周年校慶獻賀禮,又對該碑進行了修復。
西安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碑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

同西安交通大學一樣,上海交通大學校徽也經歷了一系列波折變化:從校徽的紛繁到統一標準,再到多次發布並最終確認形象識別系統。經過和西安交通大學的長期角力,位於祖國東西部天各一方的兩所交大“愛恨纏綿、患難真情”,兩校終於在2010年達成了共享“交通大學”校徽的共識。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演變
交通大學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早期)
交通大學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2005年)
交通大學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2007年)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決心統一校徽式樣,以解決和西安交通大學同樣的校徽問題。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校徽。注意校徽僅由“鐵砧、鐵錘、書籍”組成,不包括“上海交通大學”中英文及環圈圖形。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
[2010]133號-上海交通大學法律事務工作專題會議紀要
交通大學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2011年)
交通大學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碑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進行關於校名、校徽的商標註冊及反惡意註冊專題討論。
上海交通大學現行標準校徽。
飲水思源碑(執信西齋)

西南交通大學校徽

西南交通大學並未採用南洋公學“鐵砧、鐵錘、書籍”圖案的校徽。而是在上世紀80年代,在李汶教授設計的校友廳徽章基礎上稍加修改,確定為現行校徽。
西南交通大學校徽呈盾牌狀,左上角為地質錘;右上角乃“唐山”篆書字樣、“1896”年份及鐵軌;左下角是兩棵相依的常青樹;右下角為水準儀。正下方為“交大”篆書字樣;中間寫有“西南交通大學”。整個標誌設計反映了西南交大的歷史沿革、學科特色和文化傳承。
西南交通大學校徽樣式
交通大學校徽
西南交通大學校徽
西南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
思源碑
現行標準校徽版本一
現行標準校徽版本二
西南交通大學思源碑

北京交通大學校徽

北京交通大學校徽與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保持一致,亦採取“鐵砧、鐵錘、書籍”圖案作為校徽,並且也有了“飲水思源”碑。
北京交通大學校徽樣式
交通大學校徽
北京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
北京交通大學飲水思源碑
北京交通大學標準校徽
飲水思源碑(北京交通大學)

陽明交通大學校徽

1958年,在台灣新竹成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1967年,電子研究所改制為工學院。1979年,恢復校名為交通大學。為便於交流,相應稱之為台灣交通大學。校徽由校友吳伯楨學長(唐山交大礦冶系45級)與盧善棟學長(唐山交大礦冶系43級)設計。新竹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根同源,“若雲大陸交大是挺拔的老乾,則台灣交大無疑是茂發的新枝。”
2021年2月1日,台灣陽明交通大學正式合併成立——原台灣陽明大學、原台灣交通大學則成為歷史。
台灣交通大學校徽演變
交通大學校徽
台灣交通大學校徽(1958年)
交通大學校徽
台灣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校徽
交通大學校徽
飲水思源碑(新竹)
1958年,台灣交通大學校徽
台灣交通大學時期校徽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現行校徽
飲水思源碑(新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