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即位初期
元德六年(1124年)九月,李仁孝出生,生母為漢人
曹氏。出世時“異光滿室”,
李乾順的妃子遼
成安公主見後非常喜愛,請求命名為“仁孝”,經常令保姆抱至自己的宮中。
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李乾順駕崩,李仁孝時年16歲,繼立為帝,尊生母曹氏和庶母任氏並立為太后。次年改元大慶,二月,立
党項大族之女罔氏為皇后。
李仁孝初立,夏國發生了蕭合達叛亂事件。蕭合達本是
遼朝將領,扈從成安公主來到夏國,因武勇善騎射,李乾順留之,從征多有戰功,賜國姓,提升為
夏州都統。李乾順背遼附金後,成安公主及世子
李仁愛相繼卒,蕭合達遣人赴西域尋訪
耶律大石未成,遂憤而據夏州城叛。他聯絡
陰山和
河東的
契丹部族,圖謀擁立遼朝的皇室後裔,恢復遼朝。大慶元年(1140年)六、七月間,蕭合達叛軍進圍
西平府,攻克
鹽州(今寧夏
鹽池境),直逼
賀蘭山,
興州大震。八月,李仁孝命
靜州都統
任得敬平叛,任得敬出師順利,於十月間迅速平定
夏州,進攻
鹽州,蕭合達叛軍敗逃,北奔至黃河口不得渡,被任得敬軍捕殺。因平叛有功,任得敬又提升為翔慶軍都統軍,晉封西平公。大慶二年(1141年)六月,李仁孝又誅殺了圖謀叛投金朝的慕洧、慕溶兄弟。同年八月,群臣為李仁孝上尊號“
制義去邪”。
大慶三年(1142年)九月,夏國發生嚴重的饑荒,糧價飛漲,一升米竟賣到百錢。大慶四年(1143年)三月,都城
興慶府又發生強烈地震,餘震“逾月不止,壞官私廬舍,城壁,人畜死者萬數”。四月,夏州發生地裂,黑沙湧出,高達數丈。樹木,民居被陷沒。由於地震、饑荒造成的災難,使党項部民難以生存,只有鋌而走險,舉行武裝起義,反抗朝廷。在這一年的七月間,
韋州的
大斌,
靜州的埋慶,
定州的竾浪、
富兒等部族人民紛紛起義,多者萬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們攻劫州城,州縣連連告急。李仁孝對面臨的災難和危機採取了有效的措施。他採納御史大夫蘇執義的建議,對遭受地震、地裂災害嚴重的
興慶府、夏州地區人民,凡因災而死亡二人者免租稅三年;死一人免租稅二年;受傷者免租稅一年。房舍塌毀者令官府幫助修復。同年八月,李仁孝採納樞密承旨蘇執禮的建議,實行賑法,對饑荒嚴重的地區,下令諸州官吏視察,按災荒輕重程度,使賑濟撫恤達於井裡。對起義的蕃部,李仁孝依靠西平都統軍任得敬,採取武裝鎮壓和收買瓦解相結合的辦法,逐漸平息了韋州、
靜州等地起義,唯定州竾浪、
富兒二族部民,據險扼守,頑強抵抗達兩個月之久。任得敬對蕃部寨民乘夜偷襲,終因寡不敵眾,蕃部起義失敗,首領哆訛被擒後慘遭殺害。
以儒治國
3.8萬次播放
03:48
紀錄片中國學歷最高的皇帝,狀元出身,超級學霸!
李仁孝仰慕
漢文化,他繼位之後,除著意維持與金朝的友好關係外,仍不忘懷與
宋朝的交往。
人慶元年(1144年)五月,李仁孝遣使赴宋朝賀
天申節,向宋朝貢獻珠玉、金帶、綾羅、紗布、馬匹等物,恢復了同宋朝中斷了近二十年的聘使往來。同年十二月,又遣使到宋朝賀正旦,貢獻金酒器、綾羅、
紗縠等物,意在進一步密切同南宋的交往。宋朝的
儒家文化對李仁孝具有吸引力。早在這一年的六月,李仁孝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學校,進學的子弟增至3000人,比崇宗朝的“國學”人數增加了十倍。李仁孝又於皇宮中設立“國小”,置教授,凡夏宗室子孫自7歲至15歲皆得入學。李仁孝與皇后罔氏也經常親臨訓導。人慶二年(1145年)七月,李仁孝更模仿宋朝制度,建立“
太學”,他親自主持“
釋奠”大禮,又給予師生賞賜。同年,李仁孝下令樂官李元儒,參照漢族樂書,結合西夏現行制度,重新修訂國家
樂律,至人慶五年(1148年)五月,歷時三年始成,賜名《
新律》。人慶三年(1146年)三月,李仁孝尊孔子為文宣帝,下令州郡建立
孔廟,祭祖
孔子。人慶四年(1147年)八月,仿宋朝制度,實行科舉,正式策試舉人,立唱名法。又設立“童子科”,逐步完善了通過科舉選拔官吏的制度。次年三月,又建“
內學”,李仁孝親自選派
名儒主持講學。天盛三年(1151年)十二月,李仁孝委任家學深厚,漢文和
西夏文字著作豐富的學者
斡道沖擔任蕃漢學教授。天盛六年(1154年)九月,借與金朝聘使之便,遣使向金朝購置儒、佛經典。天盛十三年(1161年)正月,李仁孝於
中央機構中設立翰林學士院,以
王僉、焦景顏等人為學士。五月,命王僉等掌管國史,纂修李氏實錄。天盛十六年(1164年)八月,李仁孝追封西夏文字的創製人
野利仁榮為廣惠王,以表彰他對
西夏文化的功績。李仁孝時期是西夏文化的鼎盛時期,大量的文化與學術著作問世,印刷與出版事業十分發達。已發現的李仁孝時期的雕版印刷書籍,有詩歌集《月月娛詩》、諺語集《新集錦合辭》、《
聖立義海》,西夏文和漢文對照雙解辭典《蕃漢合時掌中珠》,韻書《文海寶韻》等。
李仁孝崇信佛教。天盛十一年(1159年),派遣使者到西藏,奉迎迦瑪迦舉教派的始祖
都松欽巴。都松欽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瑣布齎經像到
涼州,李仁孝奉其為上師,並組織人力大規模翻譯他帶來的佛經。李仁孝還向西藏粗布寺敬獻金纓絡、金幢蓋等佛塔飾物。李仁孝時期佛教發展到大規模的校經時期,現存的西夏時期佛經中屬仁孝時期校經的有《
悲華經》、《佛說寶雨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寶積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等數十部。
乾祐二十年(1189年),李仁孝派人請來宗律、淨戒、玄密國師等,在大度民寺舉行盛大法會,一次施散西夏文和漢文佛經達15萬卷。
修訂法典
李仁孝提倡以儒治國的同時,十分注意加強法律制度的建設。天盛年間(1149年—1169年)李仁孝專門組織人員編纂
法典,在修訂舊有法律的基礎上,新修法典定名《
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共20卷,用西夏文刻印頒布通行。這是一部參照唐、宋律令,結合西夏實情,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經濟法、軍事法等內容的綜合性法典。李仁孝在位時期,為適應經濟和文化飛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朝廷和地方的官制機構和吏治建設。人慶二年(1145年)六月,李仁孝“下詔求直言”。天盛十年(1158年)五月,設立鑄錢機構,名“
通濟監”,李仁孝命監察御史梁惟忠掌監務,所鑄有“天盛永寶”錢等。天盛十四(1158年)年十月,李仁孝為便於議事和顧問,將朝廷行政和軍事的首腦機關,移置於宮廷中。次年五月,又頒髮禁止奢侈的詔令。李仁孝重視吏治建設,前朝重臣晉王
察哥,常倚戰功,作威作福,其年七十,猶妻妾成群,任意搶奪民間宅園。生前李仁孝奈何不得,察哥死,李仁孝立即下令將其宅園歸還原主。當時擔任國相的任得敬之弟殿前太尉任得聰,興慶府尹任得恭二人,倚仗其兄之勢弄權、受賄。李仁孝得到舉報即罷其官。李仁孝對鯁直廉介的官吏多重用、保護,翰林學士焦景顏,剛直不阿,他在朝中當面怒斥和揭露權相之弟副都承旨任純忠的奸行,得到李仁孝的支持,並提升焦景顏官兼樞密都承旨。御史中丞熱辣公濟,見任得敬自恃國丈的身份擅權日甚,上疏請仁孝罷斥其官。任得敬知此欲藉故殺害熱辣公濟,李仁孝恐其遭害,即令熱辣公濟致仕歸鄉。
懲辦佞臣
任得敬原為宋
西安州通判,夏兵破西安州時降夏。他把女兒進獻給李仁孝的父親崇宗李乾順為妃,又以財貨賄賂朝廷顯貴及宗室掌權者,設法把他的女兒立為皇后。第二年崇宗死,李仁孝繼位,任氏被封為太后。任得敬軍事才能突出,在李仁孝即位不久,他先後平叛了
夏州統軍蕭合達的叛變和定州(今寧夏平羅)兩部人民起義。但任得敬在政治上是個野心家,他企圖以軍事上的勝利撈取政治上的資本,妄圖入朝參與國政。李仁孝對任得敬還是有所警惕的,曾打算解除他的兵權,但考慮到任得敬兵權在握,現天下剛剛太平,解除他的兵權恐怕他嫉恨造反。於是,李仁孝為了維護國家內部的穩定,沒有讓他入朝,對任得敬採取了加官晉爵的辦法,封他為都統軍、西平公,以安其心。
但是,野心家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其後任得敬政治資本越撈越大,終於躍居相位,控制了朝廷。任得敬任人唯親,濫用職權,引起群臣不滿。李仁孝還是忍耐著,為了籠絡他,又於天盛十二年(1160年)封他為楚王。楚王出入儀從,幾乎和李仁孝一樣,任得敬還不滿足。這年十月,任得敬請李仁孝廢學校企圖廢棄科舉取士,以便任意擢用親信。李仁孝此時對任得敬的企圖看的很清楚,沒有採納他的意見。任得敬陰謀進一步篡國,企圖讓李仁孝居住瓜州(今甘肅
安西縣)、
沙州(今甘肅敦煌縣),自己霸據
靈州、夏州等中心地帶。天盛十九年(1167年),任得敬生病,李仁孝得知後,不念前嫌,十二月還派遣使臣到金朝,請求金主派名醫赴夏,給任得敬治病。任得敬病癒後,不但不謝恩圖報,反而變本加厲,以兵權要脅歷主李仁孝在乾祐元年(1170年)五月將西夏國的西南路及靈州給任得敬自為一國。同時還脅迫李仁孝派使臣到金國請求冊封。
金世宗拒絕了冊封的要求。八月,任得敬遭到金國的反對,便與南宋秘密聯絡,謀約合攻金朝,推翻李仁孝。宋四川宣撫使虞允文派人密書回報,被夏兵俘獲。李仁孝得知密報後,認為對任得敬仁至義盡,再姑息養奸,必為大患,於是斷然決定誅殺任得敬 。在金朝的支持和幫助下,消滅了任得敬及其族黨,一舉粉碎了任得敬篡權
分國的陰謀,把西夏政權從分裂的危機中挽救了過來。
附金和宋
李仁孝在位時期,正是遼亡金興,宋室南渡,夏國處於金朝的包圍之中,李仁孝採取附金和宋之策。這個時期夏國與金朝聘使往來十分頻繁,李仁孝既要依附於金朝,又要顯示自己乃一國之主的身份。如大慶二年(1141年)六月,夏國樞密使慕濬與慕洧兄弟謀叛,欲附金國,被李仁孝得知後捕殺。事後仁孝上表金熙宗告知此事,金熙宗責同李仁孝專擅之罪,李仁孝作例行的告謝。又如天盛元年(1149年),金海陵王弒熙宗自立,金遣告哀使到夏國,李仁孝不予接見,並責問金使:“聖德皇帝何為見廢?”金世宗時,金朝先後關閉了同夏國的保全、蘭州、綏德等榷場,李仁孝為恢復夏金邊市貿易,千方百計討好金朝,選派工匠織造“百頭帳”獻給金世宗。夏國繼崇宗之後,李仁孝也向金朝請求割地。人慶三年(1146年)正月,李仁孝又從金朝割讓得到德威城(今甘肅靖遠西)、
定邊軍等沿邊土地。夏國的疆域包括了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全部,甘肅省的大部,陝西省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南部,青海省的東北部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部分地區。李仁孝時期是夏國疆域最為廣闊的時期。
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李仁孝去世。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七十歲,他在西夏皇帝中在位最久,壽命最長。謚聖德皇帝,廟號仁宗。
為政舉措
政治
天盛七年(1155年)九月,李仁孝騎馬去賀蘭山打獵,因為道路不平,跌傷了馬足。李仁孝十分惱火,下令要殺修路的官吏。尚食官阿華正好在旁,他對李仁孝說:“為了一匹馬而殺人,是貴畜賤人,在法律上也沒有明文規定,道義上也不合適,豈能讓國人服你?”他聽後只好作罷。李仁孝制定了,《天盛年改定新律令》。共分二十章,計一千四百六十條,其內容包括刑法、訴訟、民事、婚姻、經濟、行政等。這是西夏一代最完整的法典,被國外學者稱為“中世紀獨一無二的法律文獻”。
天盛十四年(1162年)十月,李仁孝為了使“上無勿知之隱,下無不達之情”,將中書省、樞密院移到內門外,以便隨時查問情況。而且還對勸他不殺修路官的尚食官阿華賞賜大量銀幣,用以鼓勵大臣們直言勸諫。夏乾祐二年(1171年)五月,李仁孝重用剛介直言的斡道沖為
中書令,以後又讓他擔任
國相。因此,在李仁孝執政時期,群臣敢於直言,敢於對時政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對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人慶三年(1147年)以後,李仁孝又設科取士,正式接受了中原的科舉制度,進一步把西夏的儒學教育推向一個空前昌盛的時期。翌年三月,建立內學,李仁孝親自選拔名儒主持講授。天盛十三年(1161年)正月,立翰林學士院,以大學者王僉、焦景顏等學士。翰林學士院的設立,表明西夏已經有了儲備高級知識人才的場所。
文化
李仁宗仁孝酷愛漢文化。他繼位的第二年就立罔氏為皇后,罔氏聰慧知書,愛行漢禮,李仁孝在儒學上的建樹,得到她不少幫助。人慶元年(1144年),李仁孝下令在各州、縣設立學校。同年,李仁孝又在皇宮內建立國小(皇家學校)。凡宗室子孫七歲至十五歲都可以入學,仁宗和罔氏也常前往調教訓導。人慶二年(1145年),西夏摹仿中原制度,設立太學,李仁孝皇帝臨太學“釋典禮”(向先聖先師舉行隆重的祭祀),對教師學生分別給予賞賜。在建立太學的第二年,李仁孝又尊孔子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廟。孔廟建得宏偉高大,如同皇宮一般。由於李仁孝提倡文治,使西夏國內人才輩出,湧現了一批卓越的學者,像大學者斡道沖、王仁忠,編纂《夏國譜》的羅世昌,抗命不去金朝為叛臣任得敬請封的焦景顏,等等。
李仁孝之所以大力推行“文治”——接受漢族先進的封建文化,是在一個中心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即“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可長久。”就是說,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處於異族的包圍之中,如果不吸收先進的漢族文化和比較完善的封建國家制度作為養料,加速自身社會發展的進程,要想在北方長期割據是不可能的。李仁孝作為西夏的統治者,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並付諸實施,大力推廣,這樣的見識和魄力比當時北方其它民族的統治者要略勝一籌。
經濟
党項貴族地主多世祿之家,經常以奢侈相互攀比。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天盛十五年(1163年)五月,李仁孝下令禁止奢侈,以節約國家財政支出。晉王
察哥死後,仁孝把察哥霸占的土地分給百姓耕種。這說明仁孝的禁奢侈令不僅對下層官吏是個約束,連朝廷中的大臣也包括在內。
除此之外,李仁孝還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及時變革上層建築中與經濟狀況不相適應的部分,以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比如:鞏固
封建土地所有制關係,減免地租和賦稅,等等。這都對西夏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外交
就在李仁孝剛出生的第二年,興起於我國東北的金滅掉了遼;第三年,金兵攻破了
宋國首都汴京,擄徽、欽二帝北去,北宋政權潰滅,
趙構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偏安東南的南宋政權。中國大地上這一政治形勢的急劇變化,給予西夏王朝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 在此之前,西夏和宋、遼相鼎立,西夏在遼、宋兩邊左右逢源,時而與宋交好,時而依附遼國。而現,宋室南遷,遼朝滅亡,西夏完全處在新興發展起來的金國的包圍之中。國家如何發展,西夏的內政、外交都受到嚴峻的考驗。正是在這樣嚴峻的時刻,李仁孝登上了西夏的政治舞台。
面對這種局勢,李仁孝審勢度時,決定與金通好,承認其宗主國地位。為了和金搞好關係,以求得自身的獨立發展,仁孝每年都要派許多使者去金國朝貢。在李仁孝一代,西夏派往金國的使者約有一百四十多次,差不多每年都有兩次之多。如此頻繁的外交活動,正是為了和金搞好關係,求得和平共處,求得金的諒解和支持,給本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較安定的環境。
金世宗時,金髮覺在金夏雙邊貿易中,西夏人總是用珠寶換取絲棉,他們認為,這是拿無用的東西換了他們有用的東西。於是立即關閉了保全、蘭州
榷場,給夏國的貿易帶來了困難。李仁孝知道後,馬上命使者向全國獻本國方物“百頭帳”,以表示對金的誠心,藉此要求恢復關閉的榷場。經再三交涉,終於取得了金的同意。從這件事中表現出了仁孝靈活的外交策略。縱觀李仁孝一世,雖然乘金侵宋之際,曾派兵到金和宋境掠地,但都是一些小的磨擦,大部分都是和金友好相處,這也給本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安定的環境。
人物評價
李仁孝一代,由於他在內政外交諸方面的不懈努力,促進了西夏國的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連西域各國都很羨慕。天盛五年(1153年)五月,西域回鶻第一次派遣使臣到夏國貢獻方物。而且西夏這時的疆域包括了今寧夏、甘肅的大部、陝西的北部、內蒙古的西南部、青海的東北部、新疆的一部分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地區。疆土的遼闊為其建國以後所未有。仁孝作為中興之王是當之無愧的。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
嫡母
任皇后,漢人。元德八年立為皇后,仁孝即位後尊她為皇太后,乾祐元年(1170年)病死。
生母
曹賢妃,漢人。仁孝即位後尊她為“
國母”。按制度死後應謚為皇后,因史料缺乏而失其諡號。
兄弟
兄長
弟弟
妻兒
妻
兒子
相關爭議
《
宋史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記載:“仁孝,崇宗長子也。”其實李仁孝絕對不是崇宗的長子。李仁孝生於元德六年(1124年),而早在17年以前,崇宗的第一任皇后(遼國的
成安公主)
耶律南仙就已經於1108年生下兒子
李仁愛,立為世子(就是皇太子,因當時西夏對遼稱臣,所以西夏皇帝的繼承人在遼國看來,只能稱世子)。《
遼史卷一百十五 二國外紀第四十五》對此有非常明確的記載“大安八年,乾順以成安公主生子,遣使來告。”
元德七年(1125年)九月,李仁愛因為遼國滅亡而憂憤早逝,年17歲。皇后耶律南仙也在當月絕食而死。《
西夏書事》卷33記載:“宣和元年、夏元德元年(此處傳抄有誤,應為元德七年)......九月,世子仁愛卒......遼成安公主傷遼亡,又痛世子,不食卒。”可見李仁孝絕對不是長子。《
宋史》之所以記載他是長子有以下兩個可能:
《宋史》本來的記載無誤,只是在此後的1000多年間出現了傳抄的錯誤;
西夏在被元朝滅亡後,史籍散失,有些甚至流落民間。李仁孝恰好出生於李仁愛死去的前一年,在哥哥死後,年僅1歲的他被立為太子。而李仁孝是西夏在位最長和壽命最長的皇帝,執政54年,活了70歲,他早逝的太子哥哥李仁愛遂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不被人所注意了。
史籍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