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洛陽

西周洛陽

公元前11世紀後期,商王朝為周王朝所取代,到公元前8世紀周幽王被殺以前的二百多年中,周朝的都城在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史稱西周。周繼承了商的傳統體制,是一個有著廣大統治區域的統一王朝。由於周都鎬京遠處西土,而中原是經濟、文化的發達地區,因此周武王建都鎬京後,仍以洛邑為其統治中心之一,以鎮服東方部落小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洛陽
  • 別名:洛邑
  •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 地理位置:古澗水東至瀍水兩岸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半濕潤)
古洛陽簡介,規模和地位,考古發掘,西周墓葬與車馬坑,西周大型祭祀遺址,墓葬內發現珍貴漆器,

古洛陽簡介

洛陽,被稱為13朝古都。自中國進入階級社會後,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就在洛陽建立。之後,商朝、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洛陽的建都歷史長達1529年。西周時期的東都成周(通稱為洛邑)是西周王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陽營建洛邑,這在出土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和《尚書》等文獻材料中均有記載。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洛陽發掘出10餘座古城遺址,其中的二里頭夏朝都城、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東都城,集歷代都城建設之精華,代表營國制度的發展進程,被譽為“五都薈洛”。
西周時期的東都成周(通稱為洛邑)是西周王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陽營建洛邑,這在出土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和《尚書》等文獻材料中均有記載。

規模和地位

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載:成周城(即洛邑)“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北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大都會),制郊甸六百里,國田土為方千里,乃設丘兆於南郊,乃建大社於國中”。城中的建築有“太廟、宗宮(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明堂是國王宣明政教的地方,也是國王召集群臣,舉行隆重的祭祀慶賞的地方。還有周王寢居的宮殿和祭祀祖先的宗廟。從這裡可以看出,作為當時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成周城規模和布局應該和陝西的都城宗周城基本一致。

考古發掘

西周墓葬與車馬坑

洛邑成周作為西周王朝的國都和陪都,居住著大批周人奴隸主貴族和從殷都安陽遷來的殷遺民,他們定居於此,葬於此。
洛陽西周墓的分布範圍,西到澗河以西王灣,東到瀍河以東白馬寺,北到邙山南坡,南到洛河以南的關林,以瀍河兩岸的塔灣、馬坡、老城東關和老城以北的北窯最為集中。近五十年來發掘的西周墓葬總數量大約有800餘座,分為周人墓和殷遺民墓兩類。
周人墓集中分布在洛陽老城以北的北窯村西邊的瀍河西岸。1963年以來,在這裡共發掘周人墓葬349座,西周車馬坑7座。這批墓葬有兩座是帶有南北墓道的特大型墓,其餘都是大、中、小型的長方豎穴墓。兩座特大型墓,位於墓地的中部靠東,南北縱列,均有巨大的墓室和兩條長長的斜坡墓道,平面呈中字形。以其中的一座為例,南北方向,墓室和墓道填土經夯打,只在墓道的夯土中出土了完整的車衡一組,衡為木質已朽,長1.8米,兩端有銅衡末飾,上有木輪亦朽,軛首上插有銅鑾鈴。還出有銅車馬器軎、轄、轂飾、棺踏、泡飾和瓷豆、瓷瓮等。由於此墓五次被盜,墓室隨葬晶均被盜竊一空。
大型豎穴墓共41座,墓室寬大,建造規矩講究,墓壁平整光滑,槨室附近墓壁塗漆。有一座時代為西周早期墓,形制為口小底大的正斗形。此墓多次被盜,只在距墓底1.30米深處的填土中,出上有隨葬的銅兵器、銅車器和原始瓷器。
中型豎穴墓數量最多,有300多座。墓室規模略小於大型豎穴墓,長3至5米,寬2至3米,深5至7米,口、底大小一致,為豎井形。葬具有棺有槨,隨葬品種類與大型墓基本相同,只是數量略少。1號墓為西周早期墓。此墓兩次被盜,但在距墓底1.50米的填土中,發現一組未被盜走的青銅禮器,有鼎、簋、頗、觶等四件。410號墓為西周中期墓。墓壁上部直下,深至6米處開始內收。墓室底中部有槨跡痕,墓室被盜,在距墓底1.70米的東北角出土有銅禮器鼎、鬲、簋、壺等6件,還出有漆座原始瓷豆1件、柄形玉器1件。
小型豎穴墓10餘座,墓室長3米,寬2米以下,深不超過4米。有棺無槨,隨葬品只有陶器、裝飾品和少量兵器。93號墓為西周早期的小型墓,未被盜掘,墓內殘存有棺灰痕,棺下有長方形腰坑,內殉狗骨架一具。棺內人骨完整,面向上, 口內含海貝7枚,足骨處和腰坑內亦有海貝數枚。在墓室北端有生土二層台,台上放有陶鬲3件、陶罐2件。
多年來,在洛陽發掘的殷遺民墓有300座以上。殷遺民墓的形制,可劃分為有墓道的大型墓和不帶墓道的中、小型豎穴墓,以及小墓道的洞室墓三大類。
有墓道的殷遺民墓共發現10餘座。墓道作長方豎穴,墓底斜坡狀。如鑄銅遺址內的第14號墓,南北向,墓室長方形,南北兩端有斜坡墓道,北墓道在長8米處向東拐折。槨的頂板置於二層台上,頂板上朱繪雲雷紋,東西兩側放置石璋、蚌魚等。因遭盜掘,未見隨葬晶。在距地表3.8米深的墓室,發現有蚌魚和陶器鬲、簋、罐各2件,壺、盆各1件。此墓墓道的拐彎處附近,還有與該墓層位相同的三個圓形祭祀坑。

西周大型祭祀遺址

2009年2月以來,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配合河科大林學院實訓樓基本建設的過程中,發現了大規模的西周祭祀遺址,該遺址不僅是目前發現規模最大、保存完好、規格較高的西周早期的祭祀場所,同時該發掘將為尋找洛邑城增添新的線索,西周洛邑城城址也將得到初步確定。
西周大型祭祀遺址西距瀍河約1000米,西北距北窯西周墓地及西周鑄銅遺址約4000米。
從2009年2月至今,考古人員發掘總面積為1440平方米,發現西周灰坑90座(其中37座祭祀坑)、溝1條、墓葬20座和唐代灰坑73座。
發掘的主要遺蹟有:西周灰坑90座、溝1條、墓葬20座。37座西周祭祀坑中29座內均有較完整的獸骨,3座內有疑似非正常死亡的人骨,另有5座內有成堆擺放的碎獸骨。
按獸骨種類的不同,這些灰坑可分為以下幾種組合方式:馬坑、狗坑、牛坑、豬坑、人馬組合坑、人豬組合坑、豬牛組合坑、馬豬組合坑、車馬坑等。我們在現場看到,這些祭祀坑多為橢圓形,長徑多在2米左右,短徑多在1米左右,深0.5米左右,多數祭祀坑的大小僅能容下祭祀所用的犧牲品。
發掘的西周墓葬共有20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的隨葬品主要為陶器,此外還有銅、石、骨和蚌器,主要器形有陶鬲、陶簋、陶罐、陶盆、陶甑、陶削、石斧、骨錐和骨簪等,另出土1片卜甲碎片。在發掘的墓室中,最大的長4.1米、寬2.2米、深9.1米;最小的長1.4米、寬0.4米、深0.18米。這些墓葬中大多數有人骨架,墓坑較小,僅能容身。有些墓坑內人骨不全,部分墓坑內除一副完整人骨外還有另外一個體的部分零散骨骼,經鑑定分屬不同個體,推測這部分墓葬的墓主人應為非正常死亡。​
考古發掘考古發掘

墓葬內發現珍貴漆器

2012年12月7日,洛陽市考古工作者近期在該市一小區建設工地內發現了一座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其中出土了少量珍貴漆器。
這座墓葬位於洛陽市瀍河區,為豎穴土壙墓,墓室長約7米,寬約5米;內有棺有槨,均為木質。槨的高度在1.8米左右,由於曾被盜掘,棺只剩下輪廓,尺寸難以判斷。
經過3個月的發掘,墓葬的形制和建築方式可基本推斷為:先是在外圍用木條搭建了槨,而後在槨的底部呈東西方向鋪了4根長木條做底部支架,又在這些木條上,按南北方向平鋪了木板,然後在槨的內側偏西方向放置棺。
這座墓葬大小同洛陽市此前發現的幾座“中”字形和“甲”字形的墓葬比較接近。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看,這兩種形制的墓葬都是級別較高的貴族墓葬。
墓室中間偏西的地方有一個圓形的痕跡。據考古人員介紹,這是民國時期盜墓賊挖盜洞之處。經過考古人員認真、細緻清理,發現了一些被盜墓賊遺漏的隨葬品。其中,少量漆器的發現讓考古人員眼前一亮。
西周漆器和現在所說的漆器有所不同。據考古人員介紹,當時漆器的製作方式是:在事先做好的胎體上纏繞紗布,然後在紗布上刷油漆,待油漆乾後,再將裡面的胎體去掉,類似於現在雕塑製作中的翻模。當時的漆器非常薄,保存到現在非常不容易,這座墓葬里發現的漆器現在還在泥土裡若隱若現,表面由紅綠兩色紋飾組成。
墓葬里發現最多的是青銅車馬器,主要有車軛、車轡、車轄、車轂等,還包括鑾鈴等飾品。考古人員從數量上推斷這些車馬器至少歸3輛車所有。
饕餮紋獸面玉飾、銅魚、石磬等隨葬品,玉器的發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墓主人的地位。雖然墓主人身份不好判斷,但其形制、規模以及出土的一些器物,對研究西周時期的墓葬制度起到了很大的補充作用。
考古人員還在這座墓的周圍發現了4座西周時期規模相對較小的普通墓葬,其中,出土了玉璧、蚌飾、獸面玉墜、牛頭銅飾等。考古人員推斷,5座同一時期的墓葬位置非常接近,有家族墓的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