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關於制定2007級師範生免費教育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採取這一重大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大學關於制定2007級師範生免費教育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 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 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
  • 指導思想: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
西南大學
關於制定2007級師範生免費教育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為進一步發揮我校教育學科和師範教育的優勢,深化我校師範教育教學改革,構建特色鮮明的師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教育部、財政部、中央編辦、人事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國辦發〔2007〕34號)精神,特提出制定2007級師範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遵循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教育的三個面向,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圍繞培養造就優秀教師和教育家的目標,大力推進師範教育改革,特別要根據基礎教育發展和課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訂教育培養方案,在全面推進學分制改革的總體思想指導下,按照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培養的基本要求,重新審視師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最佳化師範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積極探索綜合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人格健全、素養深厚、基礎紮實、理念先進、技能突出”的基礎教育優秀師資,進一步彰顯“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綜合培養、強化實踐訓練、服務基礎教育”的師範教育人才培養特色。
二、基本原則與要求
1.堅持學科專業教育與教師專業教育的有機整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化教師的專業化訓練,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執教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2.樹立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強化因材施教,實施學分制管理和分級、分類教學。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課程結構,構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發展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自主創新學習六類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並在培養方案中注意畢業後在職學習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的銜接工作。
3.全面更新和最佳化教學內容,充分反映和體現基礎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反映和體現各學科最新的發展趨勢和教學改革成果;實施課程的多樣化、精品化與專題化改革,實現學科內容的交叉與融合,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最佳化;加強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突出研究性課堂教學、創新性自主學習兩個重點,大力推進研究性教學,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
4.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四年一貫的師範教育實踐教學制度,構建由微格教學、教學觀摩、教學見習、教育教學實習組成的師範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到中國小為期半年的教育教學實習制度。
5.加強自主創新學習指導。大力推進師範生教學基本功提升計畫,並將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獲得的創新實踐學分納入培養方案。
6.利用學校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加強與農林教育的有機結合,積極探索免費師範生培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逐步形成學校獨特的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師範生免費培養教育特色。
三、課程設定及學分要求
課程類別
學分要求
通識教育課程
51
學科基礎課程
47—67
專業發展課程
教師教育課程
24
實踐教學環節
28(其中教育實踐環節18)
自主創新學習
1.通識教育課程(必修39學分+選修12學分)
按照素質教育的理念設定學校的通識教育課程,作為全校課程結構中的基礎部分。目的在於通過本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方法和能力,養成基本的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與表達能力。
通識教育課程分為政治理論類、德育類、美育(藝術)類、體育類、人文類、科學類、專項類(包括大學外語、大學計算機基礎、文獻檢索等)類和農林教育類,其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外語、體育、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語文、文獻檢索為所有專業必修課。其餘課程為選修課程,自然科學類專業限定選修人文與社會類、藝術與美育類課程4個學分,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限定選修科學與技術類課程4個學分,所有專業限定選修農林教育類課程4個學分。各專業可根據專業特點確定各類課程和選修課學分,但一定要為學生的自主選擇留下空間。
通識教育課程中外語、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行分級教學,大學語文、體育和文獻檢索實行分類教學。
通識教育必修課程設定一覽表
課程名稱
學分
周學時
考核
適用專業
備 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3
3
考試
所有專業
1學期或2學期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6
3
考試
所有專業
3學期和4學期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2
考試
所有專業
1學期或2學期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3
3
考試
所有專業
1學期或2學期
形勢與政策
1
考查
所有專業
1-6學期(每學期3學時)
軍訓和軍事理論
1
考查
所有專業
1學期
體育
4
2
考試
所有專業
1-4學期,分類教學
大學外語
12
3
考試
所有專業
1—4學期,分級教學
大學計算機基礎
4
4
考試
學院選擇
2學期,分級教學
大學語文
2
2
考試
學院選擇
3學期,分類教學
文獻檢索
1
2
考查
所有專業
1或2學期,分類教學
2.學科基礎課程
轉變以過窄的專業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為適應大類招生的需要,同時培養學生寬厚的綜合素質基礎,按照學科大類設定學科基礎課程,加強對學生學科基礎的訓練。考慮學科的知識體系、學生選課和選專業以及排課的需要,原則上學科大類所涵蓋的各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應該相同。
藝術類、體育類、外語類等一些比較特殊的專業設定學科基礎課程請學院根據專業特點和學院實際自行確定。
學科基礎課程中的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大學生物等課程實行分類分級教學。原則上每門課程最多分為I、II、III三個級別進行教學。
3.專業發展課程
根據精煉、精簡、嚴謹、創新的原則,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並結合我校專業實際設定專業核心課程(必修)和專業方向課程(選修)。該類課程設定必須反映本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重點加強專業核心課程的設定與建設,靈活設定專業方向課程。
4.教師教育課程(24學分)
建立由必修課程(12學分)、選修課程(10學分)、自主訓練(2學分)和教育實踐(納入實踐教學環節)四大模組構成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在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同時,強化師範生的教師專業化訓練,使師範生在畢業後能夠迅速適應教師的職業需要和專業化發展需要。
教師教育課程設定一覽表
課程類別
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學期
備 注
必修課程
教育概論
2
從2年級上學期開始開設,保證3年級上學期全部開完
心理發展與教育
3
××(學科)教育學
3
教學設計
2
教育技術套用
2
選修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2
每學期均面向師範生開設
在學校統一開設的8門選修課程中至少選修6個學分。
課堂教學技術
2
當代世界教育改革
2
班主任工作
2
心理健康教育
2
教育研究方法
2
西方教育理論
2
教育美學
2
(學院自設)
2
(學院自設)
2
自主訓練
國語訓練
1
每學期均面向全校開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
“三字一話”
達標
三筆字訓練
0.5
簡筆畫訓練
0.5
5.實踐教學環節(28學分)
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套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其中教育實踐環節有教學觀摩、教學見習、課堂教學能力訓練、教育教學實習,總計18學分。此外還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實踐等。
實踐教學環節設定(格式/範例)
課程名稱
學分
開課學期
××(學科)教學觀摩與見習
1
第1--4學期安排
××(學科)課堂教學能力訓練
1
第5或6學期安排18學時
××(學科)教育教學實習
16
第6或7學期
××(學科)學年論文
1
××(學科)社會實踐
1
××(學科)畢業論文
8
第7-8學期
6.自主創新學習
自主創新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個性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創新學習,設立創新實踐學分。
四、教學安排、學分計算與替代
1.教學安排
一門課程最低學時要求為18學時(含考核時間,下同),所有課程按9的倍數安排教學課時。
凡3個及其以下學分的課程可以在學期的某一時段(前9周或後9周)安排教學。
周學時安排一般控制在24學時之內,最多不超過28學時。
2.學分計算
學分按0.5或0.5的倍數計算,修滿9課時並考核合格者可獲得0.5學分。
不同專業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科特點設定畢業學分,最低不得低於150學分,最高不超過170學分。
集中安排的實踐性活動,如教學見習、教育實習、藝術實踐等,一般一周計1學分。
3.學分替代
修讀主修專業之外的其它專業的專業課程學分,或參加輔修專業學習而未能結業,其已修讀的學分可替代全校通識教育課程學分。
參加學校教務處認可的本科專業網路課程學習和修讀互認學分學校開設的本科專業課程獲得的學分,可替代相應課程學分。
創新實踐學分中的科研學分和技能學分可以替代全校選修課程和部分專業選修課程學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