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58年,創建宇航工程系,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宇航院系之一。
1970年,哈爾濱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飛機自動駕駛儀專業、飛機電氣設備專業、空空飛彈專業併入。
1988年12月,在宇航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了航天工程學院。
2003年7月,更名為航天學院。
2016年10月,獲批2016年度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微小衛星技術及套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2020年7月,陝西省空天飛行器設計重點實驗室通過省科技廳驗收。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3月,學院開設4個本科專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教職工198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68人,專職科研及工程實驗技術人員5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含雙聘),國家級高層次人才8人,國家級青年人才7人,國家級專家20人次,陝西省教學名師1人,陝西省師德標兵1人,省部級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人,省部級以上創新團隊6個。
專職院士:樊會濤(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雙聘院士:侯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興治(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工程院院士)等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何國強
國家萬人領軍:岳曉奎、周軍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黃攀峰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岳曉奎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獎勵計畫 :黃攀峰、岳曉奎、周軍
陝西省教學名師:周軍
教學建設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建設了7門國家級和省級一流課程,1個陝西省高等學校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陝西省航天特色人才培養實驗區,獲批陝西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學院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陝西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1項,學生獲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冠軍等多個國家級獎項。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工程博士專業類別3個,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工程專業碩士類別3個。2017年,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獲評A+。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學院建有3個國家級實驗室,4個省部級科研平台,參與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建設,參與孵化空天動力仿真超算中心。
國家級實驗室:燃燒、熱結構與內流場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航天飛行動力學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微小衛星技術及套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陝西省工程實驗室:陝西省微小衛星工程實驗室、陝西省空天飛行器設計實驗室、 陝西省電動伺服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其他研究所:空天飛行技術研究所、空天動力技術研究所、飛行控制研究所、精確制導與控制研究所、空間操作技術研究所、航天結構技術研究所、無人系統制導與控制研究所、前沿交叉學科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學院近十年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30餘項。成功發射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歐盟QB50計畫“翱翔一號”等多顆立方星,作為中國內地唯一參與高校聯合研製“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完成了高機動靶標產學研合作型號;“十三五”以來,獲批各類千萬級重大項目及標誌性項目23項,累計科研經費到款9億元。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學院參與學校寧波研究院、長三角研究院等異地創新研究院建設,與莫斯科航空航天大學、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多倫多大學、曼徹斯特大學、都靈理工大學、薩馬拉大學等10餘所大學開展人才培養合作或交流,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等國際組織合作建設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每年邀請近10位中國國外專家學者來校交流,舉辦2-3場國際學術會議,開設“探空火箭國際暑期學校”。設有陝西省111引智基地1個、校級國際聯合實驗室2個,在中烏雙方航天局支持下成立了“中烏空間科學聯合實驗室”。
文化傳統
根據2021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航天學院第一屆“啟航杯”小班足球賽,組織學生參加西北工業大學第四屆兵棋推演大賽,開設Fly your own rocket | 2021探空火箭國際暑期學校。
所獲榮譽
2022年1月30日,入選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擬認定公示名單。
2022年3月30日,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