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

侯曉(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

侯曉,1963年11月出生於陝西省岐山縣。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航天四院副院長。2017年5月11日,在陝西省第十三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為陝西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岐山縣
  •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
  • 職業:設計師
  • 畢業院校西北工業大學
人物簡歷,主要成就,人物事跡,參選院士,

人物簡歷

1990年,作為中國第一位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的博士,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來到我國目前最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院——中國航天第四研究院。歷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長,從2000年至今任航天四院科技委常委、某型號副總設計師兼固體發動機設計師,現任航天四院副院長。

主要成就

侯曉先後獲國家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他1993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航天總公司跨世紀學術學科帶頭人;1997年被評為國家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同年被聘為西北工業大學教授;1998年被聘為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001年晉升為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00年被評為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國防科工委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2年和2003年被評為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優秀黨員;2003年被評為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同時被授予省青年突擊手標兵稱號;2003年被西北工業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學院聘為博士生導師,被國防科工委授予“國防科技工業百名優秀博士、碩士”榮譽稱號。
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侯曉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侯曉

人物事跡

誰持彩練當空舞,嘔心瀝血鑄堅盾
2003年的一天,某火箭發射基地。“1分鐘準備!”“10、9、8、7……”“發射!”頃刻間,一團耀眼的光芒從山腳下升騰而起,漆黑的夜空驟然亮如白晝,神劍噴出炫目的烈焰直衝蒼穹,如利劍出鞘,似蛟龍出海,扶搖直插茫茫雲霄,挾雷裹電般向千里之外大漠腹地的靶區飛去。“一級工作正常”,“飛行正常”,“遙測正常”……20多分鐘後,指揮大廳傳來訊息,神劍準確插入預定區域,發射圓滿成功!此時,掌聲和歡呼聲響徹大廳。
現場指揮大廳里,在歡呼勝利的人群中,該型號發動機總設計師——正值不惑之年的侯曉,更是激動地情不自禁,眼眶裡熱淚湧出。這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他為能把自己的人生與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緊緊地維繫在一起;為能把青春獻給強國威、壯軍威的神聖使命而感到無比幸福和豪邁!
嶄露頭角 施展才華
1990年,風華正茂的侯曉作為中國第一位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畢業的博士,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了。有“全國第一”的頭銜戴在頭上,他有很多的工作機會可選擇,那些職位中不乏都市的誘惑和高薪的吸引。但他毅然捨棄了繁華的都市,捨棄了令人稱羨的高薪,來到地處三線的航天四院,選擇了科技興國、以武禦侮的航天固體事業,一乾就是13個春秋。
四院41所是侯曉走入社會的人生第一站。他深知,社會實踐是人生最為豐富的課堂。在41所工作的近10年中,侯曉涉足了眾多領域:從重點實驗室的組建到民品市場的艱難摸索,從噴管設計研究到質量管理,信奉乾什麼就要像一回事的侯曉,憑著自身廣博的學識和善學肯鑽的作風,每到一崗位,都能精益求精地把工作做得紮實而又出色。
侯曉說話纖聲細語,舉止文質彬彬,眼鏡後面總是閃爍著智慧之光。就是這位文弱書生樣子的火箭專家,在科研上卻敢與外強爭高下,敢向世界先進水平奮起直追。在41所擔任研究室主任時,他在主持噴管設計的同時,自己分析、自己動手做實驗,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了主動,彌補了因新老交替而出現的斷層。他以求實創新的精神,結合型號研製,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噴管分離流動、斜切噴管流動計算等問題。對高空噴管地面試驗中的分離部位進行了預示並計算了出口參數,解決了研製的急需。作為某課題的負責人,侯曉始終將目光瞄準技術前沿,以趕超先進的勇氣,組織解決了可拋式延伸噴管、輕質小力矩柔性接頭、噴管設計規範等多個子項目的關鍵問題,為大幅度降低我國大型噴管的自身重量,提高我國固體發動機的研製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深厚的理論知識底蘊加之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侯曉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天地。1997年,侯曉被任命為41所副所長。他以前瞻性的目光和思路,在所內組織論證了某固體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制訂了三年攻關計畫,並加以組織實踐,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同樣,在超前思路引領下,他還組織開展了某型號預先研究工作。以後的實踐證明,該預研項目的開展為四院在該型號市場競爭中占居主動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身先士卒 志存高遠
1999年底,面對新型號的上馬,四院將侯曉調到院科技委任新型號副總設計師兼固體發動機總設計師。
侯曉是一個謙和、嚴謹、敏捷、睿智的青年專家。“人應當有遠大理想”,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走馬上任後,身為總師的侯曉立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忘我地工作著。他從設計源頭抓起,擬定、審核研製大綱,參與重大技術決策,夜以繼日地奔波在科研生產第一線和大型地面試驗的現場,解決研製、生產、試驗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組織產品驗收、複查、歸零,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
那是2000年冬日的一個夜晚,窗外寒風呼嘯,當侯曉得知固體推進劑當晚要澆鑄時,立即和科研生產部有關人員冒著刺骨的寒風驅車趕往現場。為了能隨時掌握情況、攻克難關,當晚他和工人們一起,一直堅守在充滿危險而又瀰漫著刺鼻藥味的澆鑄現場,堅守在發動機旁,直到凌晨兩點確認一切正常後才放心地離去。正是憑著這種視事業重於生命的精神,憑著嚴謹務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侯曉在重點新型號研製的路途上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險關隘口。
2002年,某新型發動機在總裝廠裝藥後,藥柱尾部出現氣孔缺陷,需進行人工挖藥,灌漿修復。懂行的人都知道,這項任務工藝操作複雜,危險性大,稍有不慎便會發生毀滅性的事故。因此,侯曉親自坐鎮現場,組織攻關。為了清楚了解發動機缺陷部位的情況,他鑽到狹窄的發動機燃燒室里仔細觀察、分析,隨後當機立斷採取了新工藝技術。經過反覆試驗,終於解決了燃燒室關鍵技術,消除了安全隱患。
還有一次,侯曉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某發動機殼體在總裝廠裝芯模時,因操作失誤把發動機內絕熱層砸傷了。為了查看傷情,確定對策,他鑽進狹小的仍揮發著刺鼻氣味的殼體內觀察,清楚掌握第一手材料,從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一次次科研實踐,不僅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航天產品,也造就了侯曉等一批科研人員迎難而上、遇挫彌堅的秉性。正是不斷的挑戰增強了侯曉對新型發動機研製的能力和信心。
敢攻難關 不斷跨越
創新是科研工作的靈魂。2001年4月的一天傍晚,某新型發動機與伺服系統聯合冷試。當時採用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噴管技術,難度較大。試驗時,擺動部件突然發生漏氣,試驗被迫中止。在試驗現場眾多來賓面前,這一失利使身為總師的侯曉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立即組織了一批設計、工藝和試驗技術人員進行攻關。整整兩個月時間,他查閱了大量資料,與大家一起探索多種方案,他大膽決定採用新型黏結劑、新成型工裝、新的成型工藝,經過幾十件產品疲勞擺動試驗,終於攻克了難題,產品質量穩定可靠,試製了20多件產品,進行了在最惡劣條件下的擺動試驗。忘我的付出和全身心的投入,使原本就清瘦的侯曉又掉了幾斤肉,但贏得了試驗的最後成功。
侯曉喜歡“新方向”和“新技術”,他說沒有“新”就沒有科學的生命力。新型發動機由於發射環境變化,對產品密封、載荷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且在國內屬首次研製,無技術經驗可借鑑。侯曉帶領設計師系統制定新的設計方案,並採取措施,一個方案不行就上另一個方案,為解決密封問題,他們在模擬殼體上反覆試驗了幾十台,終於突破了這項技術難題。
嚴格把關 創造一流
在侯曉身上,使命、責任、愛國心這些抽象深奧的字眼早已化成了具體而又實在的內容。在發射場,他經常說,每個設計師都要吃透技術,要自己放心,才能讓領導放心、組織放心,才能確保飛行成功。為了保證發動機在發射場進行分解再裝工作的質量和安全,他對從發動機上分解下來的零部件,每一項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與設計人員展開圖紙,進行對照產品複查、確認,一步一步、每一個細小環節都不放過。如發動機裝配的膩子用量和密封圈的壓縮量,設計工藝人員對此進行計算後,他還要進行核算,確保發動機再裝一次成功,確保產品的技術狀態與設計圖紙一致,確保發動機總裝接口尺寸正確,最終零缺陷交付飛行。
侯曉嚴謹的工作態度,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深受人們敬佩。在發射場進行“雙想”時,他發現在檔案與實物的對照中,發動機性能數據上有偏差。雖然偏差只有千分之幾,有的人認為這點問題對發動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他認定這會影響正常飛行,要求試驗隊和後方核對出準確的數據,並將核對後的數據與試驗隊進行交流,確保了發動機提供的數據沒有任何問題。
人生追求無止境,事業拼搏苦亦甜
十幾年的工作異常緊張而辛苦,除了繁重的技術和行政工作外,他承擔的碩士、博士的教學也是滿負荷。他培養出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已有五人。雙肩滿挑兩副重擔,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國家至上,爭創一流”的四院精神是他永恆的信念和力量的源泉。因此,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娛樂活動,把大部分休息時間都用在工作上,差不多總是凌晨一兩點後才休息。因而十多年來他始終是那么瘦削。但也有例外,去年8月,當首飛試驗成功之後,他緊繃的心才鬆弛了,輕鬆愉快地吃得香睡得好。不到一個月,他的體重竟然長了5斤,打破了十多年來體重未變的紀錄。
效率從另一個角度表現著一個人的才華。侯曉快人快語,步履匆匆,以忘我的工作節奏,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在設計、研製和試驗中出現的問題,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功。在侯曉為航天固體事業不懈追求、默默奉獻著青春和熱情的同時,榮譽和掌聲也悄然而至,1995年,侯曉被評為航天總公司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997年被評為國家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受聘為西北工業大學教授;2000年被評為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專家,國防科工委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3年被評為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被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授予“國防科技工業百名優秀博士、碩士”榮譽稱號。他先後獲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
與耀眼的光環和驕人的業績同時到來的,還有一些外省單位的高薪聘請,然而這些都被侯曉斂容婉拒了。
志存高遠,滿懷憧憬的他始終勉勵自己:爭分奪秒,再立新功。事業重如山,名利淡如水。他依然邁著那匆匆又匆匆的腳步,行走在科研生產的第一線。中國航天大軍奮勇向前、人才濟濟,侯曉無疑是這個群體中的閃光人物。
掉幾斤肉也值
一次聯合試驗失利,身為總師的侯曉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組織人員進行攻關,在惡劣條件下整整攻關了兩個月,原本就清瘦的侯曉又掉了幾斤肉,但最終贏得了試驗的成功!
無奈嫁個工作狂
視侯曉為“工作狂”的妻兒,很少能與他同享天倫之樂。一年365天,妻子難有一兩次與他上街。一次妻子生病,侯曉趕到病床前只坐了不到10分鐘,就將病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留給了年邁的岳父岳母,又去忙工作了。
差點漏掉的生日
2003年的一天,他在基地全身心投入型號飛行試驗工作。發射成功舉杯相慶時,家裡人打來電話告知,今天是他40歲的生日,他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到了不惑之年。
■ 當年為了固體事業,他告別都市,捨棄高薪,來到三線。很多人不知道,看似平常的他,竟是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的第一位博士。
■ 首飛試驗至關重要。試驗前,身為發動機總師的他說了幾個詞概括自己的心情:光榮、艱巨、信心、成功!
■ 前不久,一項飛行試驗成功,做事從不張揚的他豪邁地賦詩一首:“雷霆滾過大地,神劍射入長空;今日雕弓滿月,敢平寇蹄狼煙!

參選院士

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2015年12月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