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教學

複式教學(combined instruction)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成一班,由一位教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節課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師給一個年級講課,讓其他年級學生做作業或複習,並有計畫地交替進行;同單式教學(即把同一年級的學生合成一班,在一個教室內由一位教師教學)相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複式教學
  • 外文名:combined instruction
  • 起始時間:清朝末年
  • 特點: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交替進行
中國的採用,主要特點,

中國的採用

中國採用複式教學,始於清朝末年。《奏定學堂章程》的《學務綱要》,極力提倡師範教育。當時官費自費去日本學習師範教育的很多。一批學生進入日本的宏文學院的師範科學習,修業年限自半年至三年不等,而多數為“速成生”。回國後,他們宣傳師範教育和複式教學。1909年(宣統元年),江蘇教育總會派遣人員赴日考察“單級教授”,同年籌設“單級教授練習所”,培訓複式教學的師資,並擇定兩所“官塾”(國小)“為學員實習教授之所”。其後,複式教學逐步在全國推行起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普及教育,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區、牧區和農村仍採用複式教學。
複試課堂複試課堂

主要特點

複式教學的主要特點是:直接教學和學生自學或做作業交替進行。由於學科頭緒多,講課時間少,教學任務重,因而備課時對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時間的分配和教學秩序的處理等,有更複雜的要求。
複式班的編制,以儘可能地減少各年級之間的相互干擾為一般原則。具體編班的形式有:單班學校制和二級或三級複式制。單班學校制是,把幾個年級的學生全部編在一個班裡。二級或三級複式制是把兩個年級或三個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班裡。例如把一三年級或一三、五年級編成一個班;把二、四年級或二、四、六年級編成另一個班。
複式教學的日課表的編制,以“同堂異科”編排為好,一般是把直接教學時間長的學科同便於安排自動作業的學科相互搭配。複式班的座次編排,是左右劃片分別安排不同的年級。如果是單班學校,則一般把低年級學生排在中間,便於教師照顧。為了相對地增加直接教學的時間,適當地減少教師在教學中難於分身的困難,可以培養品德和學習較好的學生當小助手,協助教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